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分析专题

合集下载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7叠放(切割部分或全部)(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7叠放(切割部分或全部)(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7 叠放(切割部分或全部)一、常见题目类型1.甲、乙物体相互叠放——甲放在乙上、乙放在甲上(见图1):2.在甲、乙的上部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分别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再将切去部分互叠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见图2)。

3.将装有液体的容器甲放在柱形体乙上方中央,再将圆柱体乙浸没在甲容器的酒精中(见图3)。

4.在两个正方体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的力F (见图4)。

二、例题【例题1】如图1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4×10-2米2,质量为16千克,乙的体积为1×10-3米3。

求:①甲对地面的压强p ;②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 1,若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 2,已甲乙图1图3图4甲乙甲乙图1图2(b )图2(a )知p2=4p1。

求乙的密度。

③当甲、乙分别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若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则求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与△p乙的比值。

【答案】①3920pa;②4103 kg/m3;③1/8。

【解析】① p甲=F甲/S甲=G甲/S甲=16kg 9.8N/kg/4102m2=3920pa②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1 = F乙/S乙= G乙/S乙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2= G甲/S乙因为p2=4p1即G甲/S乙=4G乙/S乙所以 G甲=4G乙m甲g=4ρ乙gV乙ρ乙=m甲/4V乙=16kg/4103 m3=4103 kg/m3③甲的密度ρ甲=m甲/V甲=16kg/8×10-3m3=2×103kg/m3甲、乙密度之比:ρ甲/ρ乙=1/2,甲、乙底面积之比:S甲/ S乙=4/1当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时,甲、乙切去的厚度之比:△h甲:△h乙=V/ S甲:V/ S乙=1:4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与△p乙的比值△p甲/△p乙=ρ甲gh甲/ρ乙gh乙=1/8【例题2】如图2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圆柱体乙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3柱体切割后浸入液体中,无液体溢出(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3柱体切割后浸入液体中,无液体溢出(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专题03 柱体切割后浸入液体中,无液体溢出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柱形物体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图1)。

2.将柱形物体沿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容器的液体中(图2)。

二、例题【例题1】如图1所示,均匀长方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长方体甲的底面积为3S 。

容器乙足够高、底面积为2S ,盛有体积为5×10-3米3的水。

① 若甲的重力为20牛,底面积为5×10-4米2,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

② 求乙容器中水的质量m 水。

③ 若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h 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时,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 甲恰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 水的2倍。

求甲的密度ρ甲。

【答案】①40000帕;②5千克;③3×103千克/米3。

【解析】① F 甲=G 甲=20牛p 甲=F 甲/S 甲=20牛/5×104米2= 40000帕② m 水=ρ水V 水=1×103千克/米3×5×103米3=5千克图1乙甲图1 乙甲甲乙图2③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甲即为切去厚度为h部分的压强Δp甲=ΔF甲/S甲=甲gh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为水升高的高度h水=3Sh/2SΔp水=水g h水=水g(3Sh/2S)因为Δp甲=2Δp水甲gh =2水g(3Sh/2S)所以ρ甲=3×103千克/米3【例题2】如图2所示,底面积为10-2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甲乙(1)求甲的质量m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2020-2021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问题

2020-2021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复习——压力与压强问题
BCD.而b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加上C形管中高出b端所在水平面以上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所以b端水的压强大于大气,b端管内外存在压强,水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所以C内的水会从b端流出,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砖,每块重19.6N,边长分别是20cm、10cm、5cm,如图所示,那么A对B的压强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一感染者体积相同的一滴血液的重力相同,甲中血液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血液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丙中血液沉底,浮力小于重力,所以
F甲=F乙>F丙
故A错误;
B.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小于ρ甲;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ρ乙相同;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大于ρ丙;故硫酸铜溶液中ρ甲密度最大,故B正确;
容器中的液体为水,故A错误;
B.由题意知物体B的重力为12N,但在乙图中细线的拉力变成了10N,由此可知物体A对物体B的支持力为2N,所以B对A的压力也为2N。由乙图可知,物体A被液体浸没的深度
物体A是体积为1000cm3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故其边长为10cm,所以物体A在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所以物体A受到的浮力
C.F甲一定小于F乙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容器中抽出一定高度的液体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时,△h甲=△h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F甲余=F乙余,而此时剩余的高度为h甲余>h乙余。根据F甲=F乙时h甲余>h乙余进行推理可得出:△h甲=△h乙时△F甲<△F乙,即抽走的液体的压力小于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圆柱体乙的压力。原来对地面的压力为F原=F余+△F,因为F甲余=F乙余,△F甲<△F乙,所以原来对地面的压力F甲一定小于F乙。故选C。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含解析)

专题05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有液体溢出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物体甲浸没在柱形容器乙的液体中(图1)。

2.将物块丙放入容器甲的液体中、叠放在柱体乙的上方(图2)。

3.将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光滑小球先后分别放入容器中(图3). 4.在柱形物体乙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放在甲容器内(浸没或不浸没)(图4).二、例题【例题1】柱形轻质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1×10—2米2,如图1所示,甲图4图3 乙图1甲乙甲乙图2丙内盛0。

2米深度的水后置于水平地面上。

① 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 水。

② 现将一块质量为1.5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完全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帕。

求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

【答案】①1960帕;②2940帕。

【解析】 ①p 水=ρ水g h=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3=1960帕②物体浸没在容器的水中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帕可求现在水的深度h ':p '水=ρ水g h ' h '= p '/ρ水gh '=2450帕/1×103千克/米3×9。

8牛/千克=0。

25米容器内剩余水的体积为V 剩余水= S h '-V 物=0。

25米×1×10—2米2-1×10-3米3=1。

5×10-3米3现在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图1F 容=G 容=(m 剩余水+m 物)g=(1。

5×10—3米3×1×103千克/米3+1.5千克)×9.8牛/千克=29.4牛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 F 容/S =29。

4牛/ 1×10-2米2=2940帕(注意:此题不计算溢出水的质量,更简单。

也可用其他方法求解) 【例题2】如图2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实心均匀圆柱体乙均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1×10-2米2和0.5×10—2米2.现将两完全相同物块分别放入容器甲中和叠在圆柱体乙的上方,放置前后容器甲、圆柱体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p 甲、p 乙如下表所示。

上海中考物理专题 计算压轴题(二)

上海中考物理专题   计算压轴题(二)

上海中考物理专题计算压轴题(二)上海中考物理专题-计算压轴题(二)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计算的最终轴【考点归类】固体压力等级【考点说明】1.固体压力问题主要集中在圆柱压力问题上,非圆柱压力反映在小问题上。

2.柱形固体压强涉及到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密度、重力、压力、浮力及压强等多个知识点,其中以压强为核心在计算中,P=f/s和P=ρGH均可使用,逻辑推理严谨灵活。

3.题目情景:不同方式的切割问题,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外力施加问题,两物体的叠放问题。

4.解题思路:首先,确定公式的使用条件,基本公式P=f/s和P=ρGH在实心方柱、矩形柱和圆柱的情况下是通用的。

第二,对压力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P=p2cp1或△ P=p1cp2。

压强变化量△p=△f/s须面积不变,△p=ρg△h则要保证密度是不变的。

(具体问题中运用)最后,应熟练运用常规结论或方法。

例如:①h-a-s-v四者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m-g-f三者的变化趋势也是相同的;②竖切不改变固体的压强,某些情况下横切和液体质量的减少效果是一致的;..③ 极限法应注意使用方式。

当物体被切割或提升时,它与一般情况不同,特殊值可以适当地替换到方法中;④ 画画对解决问题很有帮助;⑤可以适时的反用公式,比如液体的用p=f/s,固体的用p=ρgh,多用逆向思维和整体法处理问题。

【练习分析】一、切割叠加问题练习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它们对水平表面的压强相同。

已知甲的质量为1千克,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

求:(1)物体a的重力。

(2)物体a在地面上的压力。

(3)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切去厚度为h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请判断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一图1指甲乙如图2所示,将边长分别为0.1M和0.2m的实心立方体A和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和B的质量为6kg。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4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无液体溢出(含解析)

上海市中考物理压强压轴题 专题04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无液体溢出(含解析)

专题04 在容器里加物体后,无液体溢出一、常见题目类型1.把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图1).2.把实心均匀的小球(或物体)浸没在柱形容器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图2)。

3.把实心均匀的小球(或物体)浸没在两柱形容器液体中,液体不溢出(图3)。

二、例题【例题1】如图1所示,圆柱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

甲的重力为10牛,底面积为5×10—3米2.① 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 甲。

②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若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是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的2.7倍,则求甲的密度甲。

乙图1甲图2 乙图1甲 图3【答案】①2×103帕;②2.7×103千克/米3 【解析】① p 甲=F 甲/S 甲=G 甲/S 甲 =10牛/5×10—3米2=2×103帕②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Δp 容=ΔF 容/S 容=G 甲/S 容 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 Δp 水=ρ水g Δh =ρ水g V 甲/S 容因为Δp 容=2.7Δp 水G 甲/S 容=2.7ρ水g V 甲/S 容G 甲=ρ水g V 甲 ρ甲g V 甲=2。

7ρ水g V 甲所以 ρ甲=2.7ρ水=2。

7×103千克/米3【例题2】如图2所示,有一薄壁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装有水.现将一只质量为2千克的实心小球浸没在容器的水中,水不溢出,分别测出小球浸入前和浸没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小球浸入前和浸没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地,如下表所示。

求:① 小球浸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h 水。

②容器中水的重力G水。

③实心球的密度ρ球。

【答案】①0.2米;②39.2牛;③2。

5×103千克/米3。

【解析】①由p水=ρ水gh水可求小球浸入前,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h水=p水/(ρ水g)=1960帕/(103千克/米3×9。

2021-2023上海市中考物理压轴题分类汇编(压强的变化分析)

2021-2023上海市中考物理压轴题分类汇编(压强的变化分析)

2021-2023上海市中考物理压轴题分类汇编01-压强变化分析(一)2021一模1、(2021浦东一模)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均截去各自的一半,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A .F'甲>F'乙B .F'甲=F'乙C .F'甲<F'乙D .无法判断2、(2021金山一模)如图3所示,质量相等的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若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的体积,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方,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为Δp 甲、Δp 乙。

则()A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B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C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D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3、(2021长宁一模)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在它们的上部分别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A .F 甲<F 乙,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4、(2021青浦一模)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图3甲乙甲乙图3图1乙甲乙。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如图2所示,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和质量均相等。

下列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甲、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 .ρ甲=ρ乙,p 甲>p 乙B .ρ甲=ρ乙,p 甲<p 乙C .ρ甲>ρ乙,p 甲>p 乙D .ρ甲>ρ乙,p 甲<p 乙5、(2021松江一模)如图3所示,质量相等的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切去部分质量为Δm 甲、Δm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p 甲、p 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Δm 甲一定大于Δm 乙B .Δm 甲可能大于Δm 乙C .p 甲一定大于p 乙D .p 甲可能大于p 乙6、(2021奉贤一模)如图3所示,底面积为S 甲<S 乙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已知它们的高度h 甲<h 乙,且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甲>F 乙。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11 压强压轴之2 液体压强

2023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中考知识点复习经典例题讲解专题11  压强压轴之2  液体压强

题型四:液体压强放物体问题【考点】放入物体之液体压强极值问题【解析】(1)V水=200×10-4m2×0.3m=6×10-3m3m水=ρV=1×103千克/米3×6×10-3米3=6千克(2)p=ρ水gh=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94×103帕(3)V排=(0.4m-0.3m)×200×10-4m2=2×10-3m3ρ水gV排=ρ物gV物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10-3m3=ρ物×9.8牛/千克×2.5×10-3m3ρ物=0.8×103千克/米3【答案】(1)6千克(2)2.94×103帕(3)0.8×103千克/米3【教学建议】讲解此题第三问时应先说清楚原理,放入物体之液体压强最大值应在水满之时,V排确定,G排确定,F浮确定,而当物体在液体中静止时,G物总大于等于F浮,所以当G物最小值为F浮时ρ物也取到最小值。

【考点】放入物体之固压、液压综合问题【解析】①V水=m水/ρ水=2千克/1×103千克/米3=2×10-3米3②p酒精=ρ酒精gh=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784帕③F甲= F乙G甲= G乙(m+m A)g=3mg m A=2mp液甲=ρ水gh水=ρ水g(h水原+ h)= p水原+ρ水gV A/3S= mg/3S+ρ水gV A/3Sp液乙=ρ酒精gh酒精=3 mg/5Sp液甲= p液乙mg/3S+ρ水gV A/3S=3 mg/5SV A=4m/5ρ水ρA= m A/ V A=2m/4m/5ρ水=2.5ρ水【答案】①2×10-3米3 ②784帕③2.5ρ水【教学建议】讲解此题第三问时应再次强调“液体压强看体积、固压看质量”这个关键点,从固体压强关系求出放入物体质量,从液压关系求出放入物体体积,学生在做压强计算之压轴第三问时往往缺少大局观,故需让学生先分析题意,再确认大致解题思路,最后解题,做到有的放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中考物理第三轮复习
压轴题分析专题(一)
历年真题
1.(2006年上海中考第17题)在图l1(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50Ω 2A ”字样。

闭合电键S ,移动滑片P 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伏和0.2安。

求:(1)滑动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电阻R 1的阻值。

(3)在移动滑片P 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 1的最大电流I 最大。

(4)改变滑片P 的位置,使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相同,如图10(b)和(c)所示,此时滑动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

2.(2007年上海中考第17题)如图 11 所示,边长分别为 0.2 米和 0.1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l×l03 千
克/米 3, ρB 为 0.8×l03 千克/米 3。

求: (1) 物体 A 的质量m A 。

(2)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F B 。

(3) 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设想在正方体 A 、B 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一定的厚度后,通 过计算比较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小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9 米,小华设想在 A 、B 的上部均截去 0.05 米,他们的计算过程及得出的结论分别如下表所示:
计算过程
结论 小明 P A =F A /S A =ρA gh A =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9米)=107.8帕
P B =F B /S B =ρB gh B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9米) =78.4帕 P A >P B 小华 P A =F A /S A =ρA gh A =0.l×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一0.05米)=147帕 P B =F B /S B =ρB gh B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一0.05米)=392帕
P A <P B
①请判断:就他们设想截去的厚度而言,小明的结论是 的,小华的结论
是 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厚度h ,沿水平方向截去 h 后使 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有可能,求出 h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图10
A
B 图11
3.(2008年上海中考第17题)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5伏且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0Ω 2A ”字样。

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2安,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

求 :
(1)滑动变阻器 R 2 连入电路的阻值。

(2)电阻R 1消耗的电功率 P 1。

(3)现有阻值为15欧和24欧的两个电阻,请从中选择一个
来替换电阻R 1,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使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能达到某个量程的最大值,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①应选择的电阻阻值为 欧。

②满足上述要求时,变阻器R 2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4.(2009年上海中考第22题)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100Ω 1A ”字样。

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A 的示数为0.5安,电压表V l 的示数为10伏,电压表V 2的示数为6伏。

求:
①定值电阻R 1的阻值。

②此时滑动变阻器R 2消耗的电功率P 2。

图11
③请用定值电阻来替换电阻R 1,并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

要求:在不更换电表量程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所有电表的示数都能达到各自的最大值,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第一,符合上述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定值电阻阻值: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满足上述要求时,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

(写明必要理由)
A
V 2
V 1
R 1
R 2 S P
S
R 1
R 2 P
A
V
图(a )
图(b )
类似题目精选
1.在如图(a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 ,当滑片P 移到滑动变阻器R 2的某一端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 )所示,求:
(1)滑动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

(2)10秒内电流通过R 2所做的功。

(3)当滑片P 移到滑动变阻器R 2的另一端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同时在(b )图指针所示的基础上偏转了相同的角度,求电源电压值。

2.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滑动变阻器R 1上标有“30Ω,5 A ”字样。

闭合电键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中点位置时,电流表A 2的示数为1安,电流表A 1的示数如图(b)所示。

求:(1)电源电压。

(2)电阻R 2的阻值。

(3)现在用一个电阻R 来替换R 2,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使电路中有两个电表的示数分别达到某个量程的最大值,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求替换电阻R 的阻值,当电表示数为最大时,滑动变阻器R 1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少?
图(a)
图(b)
3.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内分别盛有质量均为2千克的水和酒精。

甲的底面积为0.01米2,乙的底面积为0.016米2。

求:
(1)水的体积V 。

(2)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F 、压强p 。

(3)为了使水和酒精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右表所示。

请判断,________同学的设计
可行;并求该方法中所要求的体积V ’。

(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4.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 0.1米和 0.2 米的实心正方体 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B 的密度分别 为 0.9×l03 千克/米 3和0.1×l03 千克/米 3。

求: (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3)若要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华和小明同学分别设计了各自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同学 所设计的方法
小华
竖直切
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
自剩余部分上面。

小明
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并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


水平切
①请判断,小华同学设计的方法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设计的方法_____________。

(均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如果可行的话,请计算出竖直切去的体积ΔV 或质量Δm 。

③如果要水平切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请你在上表空白处填上你合理的设计方法(不需要写出具体切除的数据)。

同学 所设计的方法
小明 分别在甲、乙中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小红
分别在甲、乙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