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韧性试验报告
冲击韧性试验报告

冲击韧性测定试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冲击试验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掌握测定试样冲击性能的方法二﹑实验内容测定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冲击韧度,观察破坏情况,并进行比较。
三﹑实验设备3. 冲击试验机4. 游标卡尺图1-1冲击试验机结构图四﹑试样的制备若冲击试样的类型和尺寸不同,则得出的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比较和换算。
本次试验采用U 型缺口冲击试样。
其尺寸及偏差应根据GB/T229-1994规定,见图1-2。
加工缺口试样时,应严格控制其形状﹑尺寸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
试样缺口底部应光滑﹑无与缺口轴线平行的明显划痕。
图1-2 冲击试样五﹑实验原理冲击试验利用的是能量守恒原理,即冲击试样消耗的能量是摆锤试验前后的势能差。
试验时,把试样放在图1-2的B 处,将摆锤举至高度为H 的A 处自由落下,冲断试样即可。
摆锤在A 处所具有的势能为:E=GH=GL(1-cos α) (1-1)冲断试样后,摆锤在C 处所具有的势能为:E 1=Gh=GL(1-cos β)。
(1-2)势能之差E-E 1,即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冲击功A K :A K =E-E 1=GL(cos β-cos α) (1-3)式中,G 为摆锤重力(N );L 为摆长(摆轴到摆锤重心的距离)(mm );α为冲断试样前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β为冲断试样后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
h L G H图1-3冲击试验原理图六﹑实验步骤1. 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及缺口处的横截面尺寸。
2. 根据估计材料冲击韧性来选择试验机的摆锤和表盘。
3. 安装试样。
如图1-4所示。
图1-4冲击试验示意图4. 进行试验。
将摆锤举起到高度为H 处并锁住,然后释放摆锤,冲断试样后,待摆锤扬起到最大高度,再回落时,立即刹车,使摆锤停住。
5. 记录表盘上所示的冲击功A KU 值.取下试样,观察断口。
试验完毕,将试验机复原。
6. 冲击试验要特别注意人身的安全。
七﹑实验结果处理1.计算冲击韧性值αKU . αKU =0S A KU(J/cm 2) (1-4)式中,A KU为U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J); S0为试样缺口处断面面积(cm2)。
落锤冲击试验报告

落锤冲击试验报告1.引言落锤冲击试验是材料力学中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通过加装一定质量的落锤自由下落,使其撞击到试验样品上,以测试样品的冲击性能和强度。
本报告旨在对落锤冲击试验的实验过程、数据结果和实验结论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2.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落锤冲击试验,测试不同材料样品在冲击下的力学行为,了解其强度和韧性等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3.实验装置和方法3.1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主要装置为落锤试验机,由一个固定的底座、一个可以自由下落的质量均匀的钢质落锤和一个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框架组成。
3.2实验方法首先,根据试验要求,选取不同材料的样品,并按照要求加工成标准尺寸。
然后,将样品固定在试验台上,并调整支撑框架的高度,使得落锤在自由下落时能恰好撞击到样品表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落锤实际下落的高度和撞击时的冲击力。
根据冲击力和落锤所下落的高度,可以计算出落锤冲击能量。
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多次,以取得可靠的平均结果。
4.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材料的样品进行测试,并记录了冲击能量和样品破坏形态等数据。
样品A:金属材料;样品B:塑料材料;样品C:复合材料。
落锤冲击能量(J)样品破坏形态150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但无断裂100塑料发生破裂断裂200复合材料发生层间剪切破坏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样品A的冲击能量较大,未发生断裂破坏,表明金属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性。
这与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关,金属晶体结构中具有多个滑移系,可以有效吸收冲击能量,从而延缓破坏发生。
4.2样品B的冲击能量较小,发生破裂断裂,表明塑料具有较低的韧性和延性。
塑料材料分子间结构较紧密,分子链间没有较大的空隙,冲击能量无法有效分散和吸收,容易导致破裂。
4.3样品C的冲击能量较大,发生层间剪切破坏。
复合材料由不同材料的组合形成,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同时兼具金属和塑料的特点。
在冲击下,复合材料的不同层间可以发生相对滑动,缓解应力集中,从而实现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金属的冲击实验报告

金属的冲击实验报告引言金属具有许多优秀的性能,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强度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然而,当金属受到外力冲击时,其性能可能发生改变,甚至导致破损和失效。
为了更好地了解金属的冲击性能,我们进行了一项金属的冲击实验。
实验目的1. 掌握金属冲击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研究金属在不同冲击条件下的性能变化;3. 分析和评价金属的冲击性能。
实验装置与材料1. 冲击试验机:用于模拟金属受到外力冲击的条件;2. 金属样品:选取常见的铁、铝和铜作为实验材料;3. 试样制备工具:包括锉刀、打磨机等。
实验步骤1. 制备金属样品:根据实验需要,将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尺寸的试样;2. 调整冲击试验机的参数:根据金属样品的特性和实验要求,设置冲击试验机的力度和速度等参数;3. 进行冲击试验:将金属样品放置在冲击试验机上,启动试验机进行冲击测试;4.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金属样品在冲击过程中的行为和变化情况,如变形、裂纹等;5. 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金属样品的冲击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冲击试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铁在冲击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抗冲击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不破裂或严重变形;2. 铝在冲击试验中表现出较弱的抗冲击性能,容易发生断裂和变形;3. 铜在冲击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韧性,能够吸收冲击能量并延缓断裂的发生。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不同金属的抗冲击性能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安全性;2. 铁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结构材料,在需要承受大冲击力的场合具有一定的优势;3. 铜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冲击吸收材料,可用于制造护具和防护装备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金属的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不同金属在冲击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可供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了解金属的冲击性能对于工程设计和产品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我们提供参考和指导。
金属系列冲击试验报告

金属系列冲击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1.了解摆锤冲击试验的基本方法。
2.通过系列冲击试验,测定低碳钢、工业纯铁和T8钢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拟合三种金属韧脆转变温度。
二.基本原理:韧性是材料承受载荷作用导致发生断裂的过程中吸收能量的特性。
冲击吸收功的测量原理为冲击前以摆锤位能形式存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被试样在受冲击后发生断裂的过程中所吸收。
摆锤的起始高度与它冲断试样后达到的最大高度之间的差值可以直接转换成试样在冲断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试样吸收的功称为冲击功(A k)。
采用系列冲击试验,即测定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可以确定其韧脆转变温度,即当温度下降时,由韧性转变成脆性行为的温度范围,在A k-T曲线上表现为Ak值显著降低的温度。
曲线冲击功明显变化的中间部分称为转化区,脆性区和塑性区各占50%时的温度称为韧脆转变温度(DBTT)。
当断口上结晶或解理状脆性区达到50%时,相应的温度称为断口形貌转化温度(FATT)。
脆性断裂:材料在低温断裂时会呈现脆性断裂,所谓脆性断裂即材料在极微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及其预警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断裂,低倍放大镜下断口形貌往往是光亮的结晶状。
解理断裂: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速率沿特定晶面产生的穿晶断裂现象称为解理。
解理断口的基本微观特征是台阶、河流、舌状花样等。
全韧型断口: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定为0%;全脆型断口: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定为100%;韧脆型断口: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需用工具显微镜进行测量,计算出断口解理部分面积,计算出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三.试验材料、试样、以及设备仪器2.1按照相关国标标准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要求完成试验测量工作。
2.2试验材料:低碳钢、工业纯铁和T8钢。
试样外型尺寸:10mm*10mm*55mm,缺口部位为U型槽。
2.3试验设备与仪器实验仪器:冲击试样机:JB-30B,冲击试验机的标准打击能量为300J(±10J),打击瞬间摆锤的冲击速度应为5.0~5.5m/s。
金属冲击实验报告

金属冲击实验报告金属冲击实验报告引言:金属冲击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金属材料在受到冲击时的性能和行为。
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冲击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金属的强度、韧性、断裂特性以及变形行为等重要参数,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金属冲击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原理金属冲击实验是通过给金属材料施加冲击载荷,观察其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以评估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会发生塑性变形、断裂或破坏。
冲击载荷的大小和速度会对金属材料的响应产生重要影响。
二、实验装置金属冲击实验通常使用冲击试验机进行。
冲击试验机包括一个冲击头、一个试样支撑台和一个测量系统。
冲击头用来施加冲击载荷,试样支撑台用来固定试样,测量系统用来记录试样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三、实验方法1. 准备试样: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金属材料,并根据标准规范制备试样。
试样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实验要求。
2. 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试样支撑台上,并确保试样的位置和方向正确。
3. 施加冲击载荷:通过冲击试验机的控制系统,控制冲击头施加冲击载荷。
载荷的大小和速度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4. 记录数据:使用测量系统记录试样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可以记录的数据包括载荷-位移曲线、载荷-时间曲线等。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试样的变形和破坏行为,并评估金属材料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金属冲击实验,我们可以得到试样在冲击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根据载荷-位移曲线和载荷-时间曲线,我们可以评估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和断裂特性等重要参数。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差异。
例如,对比不同金属材料的载荷-位移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差异。
某些金属材料可能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在受到冲击载荷时容易发生断裂。
而其他材料可能具有较高的韧性,能够在受到冲击载荷时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断裂。
聚氨酯样条的冲击实验报告

聚氨酯样条的冲击实验报告引言:聚氨酯样条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材料,具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
为了深入了解其冲击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以及对聚氨酯样条冲击性能的评估。
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聚氨酯样条进行冲击实验,评估其抗冲击性能,并探讨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
方法:我们采用了标准的冲击试验方法来测试聚氨酯样条的性能。
首先,我们制备了一批具有相同尺寸和形状的聚氨酯样条。
然后,我们使用冲击试验机对样条进行冲击,记录下冲击力和样条的变形情况。
我们分别对不同温度下的样条进行了冲击试验,以评估温度对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聚氨酯样条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在冲击试验中,样条受到冲击力后仅产生轻微的变形,没有出现明显的破裂或断裂现象。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样条的抗冲击性能明显下降。
随着温度的升高,样条的变形程度增加,甚至出现了破裂现象。
讨论:聚氨酯样条的优异抗冲击性能可以归因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材料性质。
聚氨酯的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弹性链段,能够吸收和分散冲击力。
此外,聚氨酯还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耐磨性,使其在冲击载荷下能够保持较好的完整性。
然而,温度对聚氨酯样条的冲击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聚氨酯的分子链会发生断裂和脆化现象,导致样条的抗冲击性能下降。
因此,在应用聚氨酯样条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的温度条件,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评估了聚氨酯样条的冲击性能,并探讨了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样条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但在高温环境下会出现性能下降的情况。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温度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Smith, J. et al. (2010). Impact resistance of polyurethane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45(12), 3216-3223.[2] Zhang, L. et al. (2015).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impact behavior of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Polymer Testing, 47, 9-15.[3] Wang, H. et al. (2018).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5(25), 46416.以上是聚氨酯样条冲击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聚氨酯样条的冲击性能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
冲击韧性试验报告

冲击韧性测定试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冲击试验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掌握测定试样冲击性能的方法二﹑实验内容测定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冲击韧度,观察破坏情况,并进行比较。
三﹑实验设备3. 冲击试验机4. 游标卡尺图1-1冲击试验机结构图四﹑试样的制备若冲击试样的类型和尺寸不同,则得出的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比较和换算。
本次试验采用U 型缺口冲击试样。
其尺寸及偏差应根据GB/T229-1994规定,见图1-2。
加工缺口试样时,应严格控制其形状﹑尺寸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
试样缺口底部应光滑﹑无与缺口轴线平行的明显划痕。
图1-2 冲击试样五﹑实验原理冲击试验利用的是能量守恒原理,即冲击试样消耗的能量是摆锤试验前后的势能差。
试验时,把试样放在图1-2的B 处,将摆锤举至高度为H 的A 处自由落下,冲断试样即可。
摆锤在A 处所具有的势能为:E=GH=GL(1-cos α) (1-1)冲断试样后,摆锤在C 处所具有的势能为:E 1=Gh=GL(1-cos β)。
(1-2)势能之差E-E 1,即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冲击功A K :A K=E-E1=GL(cosβ-cosα) (1-3)式中,G为摆锤重力(N);L为摆长(摆轴到摆锤重心的距离)(mm);α为冲断试样前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β为冲断试样后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
hLGH图1-3冲击试验原理图六﹑实验步骤1.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及缺口处的横截面尺寸。
2.根据估计材料冲击韧性来选择试验机的摆锤和表盘。
3.安装试样。
如图1-4所示。
图1-4冲击试验示意图4.进行试验。
将摆锤举起到高度为H处并锁住,然后释放摆锤,冲断试样后,待摆锤扬起到最大高度,再回落时,立即刹车,使摆锤停住。
5.记录表盘上所示的冲击功A KU值.取下试样,观察断口。
试验完毕,将试验机复原。
6. 冲击试验要特别注意人身的安全。
七﹑实验结果处理1.计算冲击韧性值αKU.αKU =0SAKU(J/cm2) (1-4)式中,A KU为U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J); S0为试样缺口处断面面积(cm2)。
实验聚合物材料的冲击强度测定

实验5 聚合物材料的冲击强度测定1. 实验目的(1)测定塑料的冲击强度,并了解其对制品使用的重要性。
(2)了解冲击实验机原理,学会使用冲击实验机。
2. 实验原理冲击强度(Impact Strength)是高聚物材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学指标,它是指某一标准样品在每秒数米乃至数万米的高速形变下,在极短的负载时间下表现出的破坏强度,或者说是材料对高速冲击断裂的抵抗能力,也称为材料的韧性。
近年来在高聚物材料力学改性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如何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即材料的增韧。
因此冲击强度的测量无论在研究工作还是在工业应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一般冲击强度可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测定:摆锤式冲击弯曲实验―包括简支梁型和悬臂梁型,落球式冲击实验,高速拉伸冲击实验。
简支梁型冲击试验是摆锤打击简支梁试样的中央;悬臂梁法则是用摆锤打击有缺口的悬臂梁试样的自由端。
摆锤式冲击试验试样破坏所需的能量实际上无法测定,试验所测得的除了产生裂缝所需的能量及使裂缝扩展到整个试样所滞的能量以外,还要加上使材料发生永久变形的能量和把断裂的试样碎片抛出去的能量。
把断裂试样碎片抛出的能量与材料的韧性完全无关,但它却占据了所测总能量中的一部分。
试验证明,对同一跨度的试验,试样越厚消耗在碎片抛出的能量越大。
所以不同尺寸试样的试验结果不好相互比较。
但由于摆锤式试验方法简单方便,所以在材料质量控制、筛选等方面使用较多。
落球式冲击试验是把球、标准的重锤或投掷枪由已知高度落在试棒或试片上,测定使试棒或试片刚刚够破裂所需能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与摆锤式试验相比表现出与实地试验有很好的相关性。
但缺点是如果想把某种材料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或者需改变重球质量,或者改变落下高度,十分不方便。
评价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好的试验方法是高速应力-应变试验。
应力-应变曲线下方的面积与使材料破坏所需的能量成正比。
如果试验是以相当高的速度进行,这个面积就变成与冲击强度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击韧性测定试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冲击试验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掌握测定试样冲击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定低碳钢和铸铁两种材料的冲击韧度,观察破坏情况,并进行比较。
三﹑实验设备
3. 冲击试验机
4. 游标卡尺
图1-1冲击试验机结构图
四﹑试样的制备
若冲击试样的类型和尺寸不同,则得出的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比较和换算。
本次试验采用U 型缺口冲击试样。
其尺寸及偏差应根据GB/T229-1994规定,见图1-2。
加工缺口试样时,应严格控制其形状﹑尺寸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
试样缺口底部应光滑﹑无与缺口轴线平行的明显划痕。
图1-2 冲击试样
五﹑实验原理
冲击试验利用的是能量守恒原理,即冲击试样消耗的能量是摆锤试验前后的势能差。
试验时,把试样放在图1-2的B 处,将摆锤举至高度为H 的A 处自由落下,
冲断试样即可。
摆锤在A 处所具有的势能为:
E=GH=GL(1-cos α) (1-1)
冲断试样后,摆锤在C 处所具有的势能为:
E 1=Gh=GL(1-cos β)。
(1-2)
势能之差E-E 1,即为冲断试样所消耗的冲击功A K :
A K=E-E1=GL(cosβ-cosα) (1-3)
式中,G为摆锤重力(N);L为摆长(摆轴到摆锤重心的距离)(mm);α为冲断试样前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β为冲断试样后摆锤扬起的最大角度。
h
L
G
H
图1-3冲击试验原理图
六﹑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及缺口处的横截面尺寸。
2.根据估计材料冲击韧性来选择试验机的摆锤和表盘。
3.安装试样。
如图1-4所示。
图1-4冲击试验示意图
4.进行试验。
将摆锤举起到高度为H处并锁住,然后释放摆锤,冲断试样后,待摆锤扬起
到最大高度,再回落时,立即刹车,使摆锤停住。
5.记录表盘上所示的冲击功A KU值.取下试样,观察断口。
试验完毕,将试验机复原。
6. 冲击试验要特别注意人身的安全。
七﹑实验结果处理
1.计算冲击韧性值αKU.
αKU =0
S
A
KU
(J/cm2) (1-4)式中,A KU为U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J); S0为试样缺口处断面面积(cm2)。
冲击韧性值αKU是反映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综合性能指标,它随着试样的绝对尺寸﹑缺口形状﹑试验温度等的变化而不同。
2.比较分析两种材料的抵抗冲击时所吸收的功。
观察破坏断口形貌特征。
八﹑思考题
1.冲击韧性值αKU为什么不能用于定量换算,只能用于相对比较
答:αKU值取决于材料及其状态,同时与试样的形状、尺寸有很大关系。
αKU值对材料的内部结构缺陷、显微组织的变化很敏感,如夹杂物、偏析、气泡、内部裂纹、钢的回火脆性、晶粒粗化等都会使其明显下降。
条件很难达到统一,所以冲击韧性不能用于定量计算,只能用于相对比较。
2.冲击试样为什么要开缺口
答:在试样上制作切口的目的是为了使试样承受冲击载荷时在切口附近造成应力集中,使塑性变形局限在切口附近不大的体积范围内,并保证试样一次冲断且使断裂发生在切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