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五篇
2023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集锦15篇)

2023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集锦15篇)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完美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经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那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梦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必须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
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
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
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可是,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日,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终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能够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当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坚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
国学经典读后感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5篇篇一:国学经典读后感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暑假来临,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暑期计划,其中有一项就是利用假期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学习国学经典。
随着时间的堆积,我和儿子一起,学会背诵三字经,我还阅读了更多的国学经典。
都说书本可以武装一个人,我觉得,学习了国学经典之后,整个人仿佛背春风春雨清润了一番,真是如沐春风啊!我国的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随着时间的积淀,留给我们的是何等厚重何等多元的经典啊!说起《三字经》,我以前上小学时没有学过,只是常常听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才知是《三字经》,也不懂得什么意思。
当了教师以后,在网上看到《三字经》,出于好奇,打开来看了看,读了读,觉得好读好背好记,不知不觉中迷恋上了读《三字经》,这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
句句精辟,句句简练,句句哲理,再细心领会琢磨。
才感到《三字经》确实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而成的。
它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载着千千万万个尊师爱友、孝顺父母等令人敬佩的故事。
涵盖了古代国学精华,是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我为了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并开始教孩子理解朗读《三字经》,以培养孩子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
读《三字经》,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或有针对性。
《三字经》虽然短小,读来却意义重大。
词明理晰,淹贯三才,出入经史,人情事理融贯其中。
令我感受最深的要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几句。
短短十二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里面还包含着一个小故事呢。
孔融四岁时,邻居家送来一筐梨。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一拥而上取大梨,只有孔融不慌不忙取小梨。
父亲见了,便问他为何不取大梨,他答道:“哥哥们比我大应取大梨。
而弟弟比我小,我应把大梨让给他。
”孔融那敬兄爱弟的思想多么宝贵,多么感人!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5篇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5篇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国学经典导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

国学经典导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国学经典导读心得体会(精选篇1)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
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
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
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
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
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
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
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
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
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
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
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
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
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
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
国学知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国学知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国学知识学习篇1(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学习⼼得体会国学经典学习⼼得体会 我们在⼀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往往会写⼀篇⼼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对思维的训练。
但是⼼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编整理的国学经典学习⼼得体会,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学习⼼得体会1 ⼀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家的第⼀反应⼀定会是中华⽂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充实⾃⼰,带着崇敬的⼼情,我认真学习了《国学经典与教育》,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学习国学可以提⾼⾃⼰的素养 “修⾝、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是⼀切的根本,欲修其⾝,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知识武装⾃⼰,完善⾃⼰,提升⾃⼰的德⾏,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之⾏始于⾜下,再远⼤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知道⾃⼰的不⾜之处从⽽去完善。
⽐如;在⼯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找不⾜,或是制定⼀个短期和长期⽬标,放在⼀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较容易的实现⽬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弟⼦,⼊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
⾏有余⼒,则以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说:"学⽣,在家⾥孝顺⽗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诚实,博爱众⼈,⽽亲近仁德的⼈,躬⾏实践之后有剩余的⼒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了许多⼈⽣道理,如对⾃⼰的⽗母应该以感恩的⼼去对待;对有困难的⼈应该从乐于助⼈的⼼去对待;对犯错的⼈应该以宽容的⼼去对待……在⼀切⽇常⽣活⾔语⾏为中要⼩⼼谨慎,要讲信⽤,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个善良的⼈、做⼀个孝顺⽗母的⼈、做⼀个有礼貌的⼈。
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五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整理的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一)中华经典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
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国学小名士》节目,让我真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的心灵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与洗礼。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如同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古代经典文化大餐,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
通过观看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奖获得者张晓萍同学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朗诵,它让我们认识了以孝德感人的黄香、朱寿昌、朱德等,号召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那些身着古装的国学小名士,他们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声声入耳,涤荡着我的心灵;那出自圣贤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句,让我懂得了应该以能者为师,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请教。
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方能拥有高山般的情怀大海般渊博的知识。
人生犹如一条漫漫长路,有许多岔道,当我们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个智者的指引,那个人就是经典诗文;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经典诗文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
”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去吟诵去领悟,为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美德而共同努力吧!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二)对于经典,我起初并不了解,后来在信息孙老师的指导下,我才对经典有了一些认识。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1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矗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五篇最新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一)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
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
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
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
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
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
“天地之性,人为贵。
”这句话选自于,《孝经。
圣治章》。
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
但只有人最为尊贵。
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
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
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
“知者创物”。
这是《周礼。
冬官。
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
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
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最新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二)20xx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
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
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
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
”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
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
”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
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
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新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三)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
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
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
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
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
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
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
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
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
学习古圣先贤,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关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价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该公司在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学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读书活动,在职工中迅速掀起“学国学”的热潮。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该公司专门购买了国学经典视频教学资料和学习读本,并将视频教学资料上传到局域网,供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学。
3月9日,该公司党委书记俞文祝还亲自走上讲台,他从品读国学经典,丰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
与此同时,该公司要求在收看国学学习讲座时,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刻领会国学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为人之道和宏大的处事方略,注重从做人做事出发,在不断的完善进取过程中提升自己,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开展“学国学大讨论”活动,将研读《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在领会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各自实际,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学习成果锤炼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最新国学经典学习心得(四)20xx年9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育龄童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
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
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
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