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大赛试题库汇总修订版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以下哪部医学典籍的简称?A.《素问》B.《灵枢》C.《素问》和《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C2.《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A.黄帝B.岐伯C.张仲景D.华佗答案:B3.《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哪五个器官?A.心、肝、脾、肺、肾B.心、肝、胃、肺、肾C.心、肝、脾、胆、肾D.心、肝、脾、肺、胆答案:A4.《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哪六个器官?A.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胰脏D.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5.《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什么?A.三个不同的脏腑B.三个不同的经络C.人体内的三个主要区域D.人体的三个主要器官答案:C6.《黄帝内经》中“五行”理论将人体与自然界的哪五种元素相联系?A.金、木、水、火、土B.金、木、水、火、风C.金、木、水、火、雷D.金、木、水、火、电答案:A7.《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春、夏、秋、冬B.风、寒、暑、湿C.喜、怒、忧、思D.酸、苦、甘、辛答案:A8.《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酸、苦、甘、辛、咸B.酸、苦、甘、辛、淡C.酸、苦、甘、辛、甜D.酸、苦、甘、辛、辣答案:A9.《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腑”指的是什么?B.组织C.系统D.经络答案:A10.《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是指哪些经络?A.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B.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任脉、督脉C.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D.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理、病理2.《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平衡有关。

黄帝内经大赛试题库汇总修订版

黄帝内经大赛试题库汇总修订版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A阴虚阳亢B气血上冲C风中经络D痰迷心窍E热闭心包2.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B苦C甘D辛E咸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A握B哕C忧D咳E粟4.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5.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A王冰B杨上善C张介宾D吴昆E马莳6.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A《素问集注》B《内经释义》C《内经知要》D《内经注证发微》E《素问直解》7.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A马莳B吴昆C王冰D张志聪E张琦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营气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应当--十去其七19《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20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我觉得是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21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特点为--得炅则痛立止(原文是:《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部重要医学著作?A. 《难经》B. 《四时分人脏象论》C. 《黄帝内经》D. 《针灸甲乙经》答案:C2. 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百科全书B. 黄帝内经的内容局限于针灸疗法C. 黄帝内经是道家著作D. 黄帝内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教材答案:A3. 下列哪种不是黄帝内经的内容?A. 管脉理论B. 针灸治疗C. 中药配伍D. 气的调摄答案:C4. 黄帝内经提倡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饮食调理B. 运动保健C. 心理调适D. 喝酒作乐答案:A、B、C二、判断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医药圣书。

A. 对B. 错答案:A2. 黄帝内经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的保持没有涉及。

A. 对B. 错答案:B3.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A. 对B. 错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针灸疗法只适用于特定的疾病治疗,不具备普适性。

A. 对B. 错答案:B三、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养生理念?答:黄帝内经强调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人们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忧虑和压力。

2. 黄帝内经中对于脉诊的认识有哪些?答:黄帝内经将脉诊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人体的脉搏,可以了解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从而推断出病情所在。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辨识疾病与否、判断疾病性质及病情轻重的关键手段。

3. 黄帝内经对于针灸疗法有何见解?答: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针灸疗法,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针刺的穴位选择、针刺的手法和操作方法等。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

A. 经典B. 鼻祖C. 基础D. 指南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之一?()。

A. 春养生B. 夏养长C. 秋养收D. 冬养藏答案:B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是指()。

A. 心、肝、脾、肺、肾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C. 脑、心包、三焦、命门、肾D. 肝、心、脾、肺、胆答案:A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石是()。

A. 气血和畅B. 阴阳平衡C. 脏腑协调D. 经络通畅答案:B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七情”是指()。

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哀、乐、爱、恶、欲C. 喜、怒、忧、思、悲、恐、愁D. 喜、怒、悲、忧、思、恐、惊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灵枢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五行3.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养生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________。

答案:火5.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体的气血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夜半人气________,鸡鸣人气________”。

答案:夜半人气行于阴,鸡鸣人气行于阳三、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答:《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并且通过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维持着动态平衡。

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如何理解“治未病”?答:“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项重要医学思想,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遵循自然规律等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部医学C. 内部理论D. 内部经验答案:A2. 《黄帝内经》成书于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C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是指()。

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5. 《黄帝内经》中“藏象”理论是指()。

A. 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B. 脏腑的形态结构C. 脏腑的相互关系D. 脏腑的气血运行答案:A6. 《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是指()。

A. 空气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呼吸D. 食物答案:B7. 《黄帝内经》中“精”的概念是指()。

A. 精液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血液D. 食物答案:B8. 《黄帝内经》中“神”的概念是指()。

A. 精神B. 意识C.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D. 脏腑功能答案:A9. 《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是指()。

A. 气血运行的通道B. 脏腑之间的联系C.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D. 气血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病因”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A11. 《黄帝内经》中“病机”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D12.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

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过程D. 治疗疾病的结果答案:B13. 《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概念是指()。

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延长寿命D. 保持健康答案:D14. 《黄帝内经》中“四诊”是指()。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哪一部经典著作?A. 医学启蒙书B. 医学百科全书C. 医学理论专著D. 医学实践指南答案:C2.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阴阳相互转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平衡D. 五行对应五脏答案:C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什么?A. 四季养生法B. 四时调摄法C. 四气调和法D. 四神调养法答案:A#### 二、填空题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有____个主要的经络系统。

答案:十二5.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____、心、肝、脾、肺、肾。

答案:胆6.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

答案:下焦#### 三、简答题7.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主张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思想。

8. 解释《黄帝内经》中“精气神”的概念。

答案:“精气神”是《黄帝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三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和健康状态。

#### 四、论述题9. 论述《黄帝内经》对现代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对现代中医养生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理念,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书中关于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四季养生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实用的养生指导。

####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黄帝内经》的理论,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

答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失眠、焦虑等症状,可以通过调整情志、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

黄帝内经大赛题库汇总修订版

黄帝内经大赛题库汇总修订版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A阴虚阳亢 B气血上冲 C风中经络 D痰迷心窍 E热闭心包2.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A握 B哕 C忧 D咳 E粟4.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A岐伯 B伯高 C少师 D鬼臾区 E雷公5.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A王冰 B杨上善 C张介宾 D吴昆 E马莳6.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A《素问集注》 B《内经释义》 C《内经知要》 D《内经注证发微》 E《素问直解》7.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A马莳 B吴昆 C王冰 D张志聪 E张琦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营气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应当--十去其七19《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20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我觉得是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21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特点为--得炅则痛立止(原文是:《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题库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题库

读经典,做临床第一阶段考核试题题库一、笔试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共出5题,每题3分,占总分数15%)1、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2、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3、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4、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5、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6、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7、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8、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9、五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的急性传染病。

10、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11、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12、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3、治节:治理调节。

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14、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17、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18、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19、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20、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4、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习题诸君,加油哦!为中医药而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AA阴虚阳亢B气血上冲C风中经络D痰迷心窍E热闭心包2.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散,当以何种药味治之A(题干是否正确?)(原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A酸B苦C甘D辛E咸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肝病的特点为B(答案错了,应该是A)A握B哕C忧D咳E粟4.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五运六气的内容AA岐伯B伯高C少师D鬼臾区E雷公5.将《黄帝内经》称之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是AA王冰B杨上善C张介宾D吴昆E马莳6.李中梓注解《内经》的著作是CA《素问集注》B《内经释义》C《内经知要》D《内经注证发微》E《素问直解》7.后世使用的《素问》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CA马莳B吴昆C王冰D张志聪E张琦8.《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这里阴、阳的本义是AA脏腑与体表B阴经与阳经C内伤与外感D有形之血与无形之气E卫气与营气9.后世使用的《灵枢》蓝本是谁整理编次的?B(答案应该是C史崧)A马莳B吴昆C史崧D张琦10.以下注本流传至今尚有亡佚篇章的是?B(答案是A,因为《太素》比其它的注释本都早)A《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集注》C《素问吴注》D《类经》F《素问经注节解》11.现存文献中《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BA《史记·扁鹊传》B《汉书·艺文志》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12.校勘《素问》最有成就的是D(我觉得是B林亿,因为林亿版本是目前的通行版本)A于?B林亿C张琦D胡澍E王冰13.目前认定的《内经》汇集成书年代是?BA先秦B西汉末年C战国D东汉E黄帝时代14《灵枢·本神》云:“愁忧者”则CA竭绝而失生B迷惑而不治C气闭塞而不行D神惮散而不藏E神荡惮而不收15《黄帝内经》书名冠以黄帝之意DA黄帝所作B黄帝口述,他人记载C黄帝与臣子的对话D委托示重E黄帝后人之作16《素问遗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答案应该是宋·刘温舒)17运气七篇是哪个医家补入--王冰18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应当--十去其七19《内经》的作者最有可能是--西汉之前诸医共同汇集20现存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我觉得是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21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特点为--得炅则痛立止(原文是:《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22《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辛”的病理变化是--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原文是:“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23将《九卷》更名为《针经》的是--皇甫谧24.《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热甚而强食之2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精力失常,以长为短以白为黑是由于(精虚)(原文是“精衰”)25.《素问·咳论》篇中的病传规律是(脏病母子论)(我觉得是病传规律是:由脏及腑)26.“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七略)(我觉得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27.《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七略)28.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味辛甘的性能是(发散为阳)29.《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上古之人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关键是(饮食有节)(我觉得是懂得养生并能全面实施,用《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话就是“德全不危”)30.研究《灵枢》最有成就得注家是(王冰)(答案应该是马莳)31.分类研究《内经》最简要而流传广泛的注本是(类经)(我觉得《类经》虽然最好但是太繁杂了,要说简要的话当属李中梓《内经知要》)32.《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先天之本)(答案应该是:封藏之本)3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当治以:燥淫于内,当治以苦温34.《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悲则气消35.据《素问·五常政大论》,不胜毒者当以:不胜毒者当以薄药36.《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暴强直”,病属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3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诸躁狂越皆属于火3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通于:地气通于嗌39.《素问·热论》认为少阴病的主症是:口燥舌干而渴40.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下列哪项与“因于湿”无关:汗41.据《灵枢·本输》,没有脏腑相合的腑是:三焦42.《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是:州都之官43.根据《素问·痹论》,以疼痛剧烈,固定不移为特点的痹症为:痛痹44.《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是:阳刚主外,其病多实;阴柔主内,其病多虚(我觉得可联系五脏六腑:属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45.《素问·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是指:人中沟(教材是指: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

)46.《素问·热论》认为太阴病的主症是:头项痛,腰脊强(太阴病主症是:腹满而嗌干)4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阳,则:脉流薄急,并乃狂48.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何种剂型:急方49.《素问·热论》认为厥阴病的主症是:烦满,囊缩50.《灵枢·本神》指出,脾藏:营51.据《灵枢·五色》,色见黄而膏润者为:化脓(单字“脓”即可)53.《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五气指的是:燥焦香腥腐(我觉得的是寒暑燥湿风五种正常的气候变化)5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哪项外不是导致脾胃生病不同的因素:解剖形态不同55.《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土得木而:达56.根据《素问·举痛论》,症见“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寒邪客于:五脏57.《素问·热论》认为伤寒四日,则:太阴受之58.《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木得金而:伐60.《灵枢·阴阳系日明》中“脾为阴中之至阴”,其中至阴指:到达阴分(具体而言就是:从阳位到达阴位。

)6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属于新病的症状的:脉小色不夺62.《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寒邪63.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64.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65.《灵枢·决气》“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先天之精66.据《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中,当:傍取之6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三阴三阳的划分依据是:阴阳气之多少及其不同的功能68.《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痈肿”的产生之机理是:营气不从,逆于肉理69.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受盛之官”是:小肠70.《素问·热论》“两感于寒”是指:表里两经感受寒邪(建议加上“同时”两个字,其实“寒”是广义的:以寒邪为首的四时邪气)7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行伤:筋72.《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逆73.《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天癸至,精气溢写”的年龄段是:二八74.魄门是指:肛门75.《素问·痹证》中“胞痹”是指:膀胱痹77.下列除了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治其本”的原则:先热而后生中满者8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的浊阴是指:浓厚的营养物质(具体而言应该是指:精血津液)81.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为:生之本8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夏三月83.《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二日,则:阳明收受之(多写了一个“收”字)86.《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指:接受外界事物并进行分析87.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地域和不同病情。

东方之域,适宜:砭石88.黄帝与谁的对话,侧重于医学教育的内容:岐伯(我觉得是:雷公)89.根据《素问·举痛论》以下哪种情志因素对人体气机影响描述是错误的:悲则气耗90.《素问·举痛论》指出气泄的病因是:炅91.据《灵枢·营卫生会》人体营卫之气大会时间:夜半(具体而言:夜半子时)92.《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温病用凉药,服药宜:冷而行之9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属于脾病症是:诸湿肿满9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味薄则:通利95.《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五八96.《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一呼脉两动,一吸脉两动为:平人97.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逆之98.《素问·热论》中“热病”是指:外感发热性疾病99.《灵枢·本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中的分肉解利是指:肌肉润滑,通利无滞100.《素问·咳论》中的“长虫”是指:蛔虫101.下列哪一项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不同:头者精气之府10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热的症状用四逆汤105.根据《灵枢·大惑论》的内容,“血之精”在目为:络106.据《灵枢·本输》三焦又称为:中渎之府107.下列哪项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盛的表现:汗不出108.《灵枢·本神》“泾溲不利”是指:二便不利109.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情缓解“不精者”需:九日(教材是“七日”)110.《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是:阳邪入阴分交结不解(教材具体而言:阳热邪气入于阴分与阴精正气交接不解)111.据《素问·六微旨大论》精气运行的基本方式是:升降出入11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色中的善色:面色如地苍113.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何种剂型:缓方114.《素问·热论》认为少阳病的主症是:胸胁痛,耳聋115.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述,未直接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是:肝1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了“四十五脏阴阳”系统结构,其中脾病的特点为:哕119.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属于:奇恒之腑120.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阴阳协调的关键在于:阳气(具体而言:阳密乃固)121.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之五脏分阴阳,肺为:阳中之阴122.据《素问·举痛论》,怒可使:气上12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结者”病证的治疗直采用:散之12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的“气”是指:水谷之精气(教材是:药物饮食之气)125.下列哪一项能说明秋季将肝病:弦甚脉126.“命门”一词最早见于:《灵枢》128.《灵枢》最早称为:《九卷》129.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哪项不属于五脏功能系统的内容:五脏与六腑及奇恒之腑的关系130.《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骨将惫”的症状是:不能久立,行将振掉131.据《灵枢·本藏》下列哪项不是志意对人体的作用:适寒温(原文是:“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