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以下哪部医学典籍的简称?A.《素问》B.《灵枢》C.《素问》和《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C2.《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A.黄帝B.岐伯C.张仲景D.华佗答案:B3.《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哪五个器官?A.心、肝、脾、肺、肾B.心、肝、胃、肺、肾C.心、肝、脾、胆、肾D.心、肝、脾、肺、胆答案:A4.《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哪六个器官?A.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胰脏D.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5.《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什么?A.三个不同的脏腑B.三个不同的经络C.人体内的三个主要区域D.人体的三个主要器官答案:C6.《黄帝内经》中“五行”理论将人体与自然界的哪五种元素相联系?A.金、木、水、火、土B.金、木、水、火、风C.金、木、水、火、雷D.金、木、水、火、电答案:A7.《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春、夏、秋、冬B.风、寒、暑、湿C.喜、怒、忧、思D.酸、苦、甘、辛答案:A8.《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酸、苦、甘、辛、咸B.酸、苦、甘、辛、淡C.酸、苦、甘、辛、甜D.酸、苦、甘、辛、辣答案:A9.《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腑”指的是什么?B.组织C.系统D.经络答案:A10.《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是指哪些经络?A.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B.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任脉、督脉C.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D.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理、病理2.《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平衡有关。

《黄帝内经》测试题

《黄帝内经》测试题

《黄帝内经》测试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 最早注释《素问》的作者是: [单选题] *A.全元起(正确答案)B.杨上善C.张景岳D.王冰E.张志聪2. 2. 下述各种哲学思想中,对形成《内经》理论体系影响最大的是: [单选题] *A.兵家B.墨家C.道家(正确答案)D.名家E.法家3. 3.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述,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单选题] *A.生之本B.气之本C.封藏之本(正确答案)D.罢极之本E.仓廪之本4. 4. 《素问•经脉别论》“浊气归心”的含义是: [单选题] *A.邪毒归心B.热陷心包C.痰浊蒙闭心窍D.心血瘀阻E.水谷精微注入心脉(正确答案)5. 5.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但必因于: [单选题] *A.肺B.心C.脾(正确答案)D.肝E.肾6. 6.根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赤欲如白裹珠B.白欲如鹅羽C.青欲如苍壁D.黄欲如罗裹雄黄E. 黑欲如地苍(正确答案)7. 7.《素问•热论》认为伤寒“热虽甚不死”的机理是: [单选题] *A.正气盛,邪气衰B.邪气盛,正气未伤(正确答案)C.正气已伤,但邪气不甚D.正气未伤,邪气未盛E.热能胜寒8. 8.《素问•举痛论》认为“视其五色”,寒者见: [单选题] *B.赤C.白(正确答案)D.青E.黑9. 9. 《素问•举痛论》认为“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是因为: [单选题] *A.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正确答案)B.寒气客于胃肠之间C.寒气客于经脉之中D.寒气客于脉外E.寒气客于冲脉10. 10.《素问·厥论》中的厥证是指: [单选题] *A.气机逆乱B.清窍阻塞C.突然昏倒D.不省人事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11. 11.“阴搏阳别”,见《素问·阴阳别论》,为脉象的一种,多见于: [单选题] * A.妊娠(正确答案)B.阴阳两虚C.阴阳离决D.亡阴亡阳E.阴阳失调12. 12.《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有__则生,无__则死。

中医药大学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医药大学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编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内经选读》试卷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B.养生学说C.病因学说D.藏象学说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B.脾C.口D.魄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各十八日寄治D.脾主夏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A.热因热用B.求其属C.正治法D.塞因塞用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A 、《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阴E、少火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A、水肿B、偏枯C、痈肿D、风疟E、大疔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怒E、笑不休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A、病寒B、病温C、病暑D、病湿E、病热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部重要医学著作?A. 《难经》B. 《四时分人脏象论》C. 《黄帝内经》D. 《针灸甲乙经》答案:C2. 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百科全书B. 黄帝内经的内容局限于针灸疗法C. 黄帝内经是道家著作D. 黄帝内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教材答案:A3. 下列哪种不是黄帝内经的内容?A. 管脉理论B. 针灸治疗C. 中药配伍D. 气的调摄答案:C4. 黄帝内经提倡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饮食调理B. 运动保健C. 心理调适D. 喝酒作乐答案:A、B、C二、判断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医药圣书。

A. 对B. 错答案:A2. 黄帝内经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的保持没有涉及。

A. 对B. 错答案:B3.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A. 对B. 错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针灸疗法只适用于特定的疾病治疗,不具备普适性。

A. 对B. 错答案:B三、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养生理念?答:黄帝内经强调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人们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忧虑和压力。

2. 黄帝内经中对于脉诊的认识有哪些?答:黄帝内经将脉诊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人体的脉搏,可以了解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从而推断出病情所在。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辨识疾病与否、判断疾病性质及病情轻重的关键手段。

3. 黄帝内经对于针灸疗法有何见解?答: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针灸疗法,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针刺的穴位选择、针刺的手法和操作方法等。

内经试题及答案

内经试题及答案

内经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诊断的基本要素?A. 望B. 闻C. 问D. 切2.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经典之作?A. 道家B. 儒家C. 医家D. 法家3. 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 刮痧B. 推拿C. 针灸D. 辨证论治4. 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什么方式起到治疗作用?A. 药物作用B. 手法作用C. 穴位刺激作用D. 心理疗法作用5. 中医药中的“气”概念指的是什么?A. 感觉B. 能量C. 液体D. 血液二、答案1. D. 切2. C. 医家3. D. 辨证论治4. C. 穴位刺激作用5. B. 能量这是一份关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试题及答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和应用中医药,我们可以维护健康,治疗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诊断的基本要素包括望、闻、问和切。

望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等外在表现;闻指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主诉等;问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感等;切指通过对患者的脉搏等触摸来获取更多信息。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家创作的一部重要经典,被称为中医学的百科全书。

它主要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涵盖了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它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辨证论治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状况,确定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原理是利用穴位刺激作用,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病理状态,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从而达到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的效果。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哪一部经典著作?A. 医学启蒙书B. 医学百科全书C. 医学理论专著D. 医学实践指南答案:C2.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阴阳相互转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平衡D. 五行对应五脏答案:C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什么?A. 四季养生法B. 四时调摄法C. 四气调和法D. 四神调养法答案:A#### 二、填空题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有____个主要的经络系统。

答案:十二5.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____、心、肝、脾、肺、肾。

答案:胆6.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

答案:下焦#### 三、简答题7.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主张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思想。

8. 解释《黄帝内经》中“精气神”的概念。

答案:“精气神”是《黄帝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三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和健康状态。

#### 四、论述题9. 论述《黄帝内经》对现代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对现代中医养生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理念,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书中关于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四季养生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实用的养生指导。

####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黄帝内经》的理论,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

答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失眠、焦虑等症状,可以通过调整情志、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6、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实则()。

7、恐则精却,却则(),闭则气还,还则(),故气不行矣。

8、心者,(),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

9、《素问·热论》曰:病热少愈,()则复,多食则(),此其禁也。

10、形不足者,温之(),精不足者,补之()。

11、《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病为本,(),标本不得,(),此之谓也。

12、《素问·举痛论》曰:惊则(),神无所归,(),故气乱矣。

13、《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

14、《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故精自生,()骨肉相保,()。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

二、单选题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B 脑C 魄门D 髓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主要内容包括:A. 针灸学B. 药物学C. 基础理论D. 外科手术2.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A. 《素问》和《灵枢》B. 《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C. 《难经》和《温病条辨》D. 《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八十一难经》3.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五行”?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4.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A. 调整四季的气候变化B. 调整四时的精神状态C. 调整四时的饮食结构D. 调整四时的生活习惯5.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思想是: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转化D. 五行相乘6. 以下哪个脏腑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7.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需要:A. 充足的睡眠B. 均衡的饮食C. 适当的运动D. 所有选项都是8.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C. 治疗疾病的方法D. 疾病发生的原因9. 《黄帝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精生神B. 气生精C. 神生精D. 精气神相互转化10. 以下哪一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A. 风B. 寒C. 湿D. 热E. 暑F. 火答案:1. C2. A3. D4. B5. A6. C7. D8. B9. D10. F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_________有关。

2. 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_________,金克木。

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_____。

4. 根据《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春季应_________,以养肝脏。

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和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内经》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A. 春秋战国B. 战国秦汉C. 秦汉时期D. 西汉中后期E. 东汉前中期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A. 全元起B. 杨上善C. 李柱国D. 王冰E. 史崧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B. 藏为主,象为副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D. 藏主内,象主外E. 以上都不是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A. 愁忧不解B. 盛怒不止C. 悲哀动中D. 喜乐无极E. 怵惕思虑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A. 脉细气少B. 皮寒C. 腹胀D. 泄利前后E. 食饮不入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A. 人与自然相通应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E. 阴精的重要性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A. 肾B. 胃C. 肺D. 心E. 脾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A. 胃咳B. 脾咳C. 肺咳D. 三焦咳E. 肝咳10.《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A. 肠中B. 肠外C. 子门D. 募原E. 膀胱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A. 洪B. 数C. 细D. 大E. 弱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A. 清热B. 滋阴( )C. 补阳D. 温里E. 补气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A. 肾脏衰,精少B. 五脏皆衰,天癸尽C. 阴气竭,肝气衰D. 肾气衰,阳气竭E. 阴气衰,天癸竭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C. 咳嗽D. 痎疟E. 寒热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A. 发散B. 发泄C. 通利D. 涌泄E. 以上都不是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A. 水液B. 治节C. 变化D. 伎巧E. 气化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A. 形寒饮冷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C. 用力过度,汗出浴D. 愁忧思虑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A.宗筋弛纵B.骨枯髓虚C.胞络阻绝D.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A. 浅深B. 成败C. 远近D. 新故E. 微甚19.《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泽夭,以观”( )20.《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浮沉,以知”( )A. 腹胀飧泄B. 笑不休C. 四肢不用D. 喘咳上气E. 腹胀,泾溲不利21.据《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 )22.据《素问·调经论》“志有余”则:( )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太阴经E. 少阴经23.《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 )24.《素问·热论》所述头项痛,腰脊强是哪经病证?( )(三)X型题(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答案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25.《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 )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26.《素问·太阴阳明论》“阳受之则入六府”,可出现哪些病证?( )A. 喘呼B. 闭塞C. 飧泄D. 不时卧E. 身热27.《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百病皆生于:( )A. 寒暑B. 阴阳C. 喜怒D. 清湿E. 风雨28.《素问·评热病论》所述“阴阳交”之死症是:( )A. 肢厥B. 脉躁疾C. 狂言不能食D. 腹满E. 汗出辄复热29.按《素问·举痛论》,以下哪些是情志过激所致的病机变化?( )A. 气上B. 气收C. 气耗D. 气下E. 气泄30.据《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包括:( )A. 强健宗筋B. 因时制宜C. 独取阳明D.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E. 增强带脉束引功能31.下述哪些为《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的“反治法”?( )A. 寒因热用B. 热因热用C. 塞因塞用D. 通因通用E. 甚者从之3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五脏失守”的病候是:( )A. 头倾视深B. 背曲肩随C. 水泉不止D. 仓廪不藏E. 气高息促33.据《素问·逆调论》,“寒从中生”的里寒证的病机是:( )A. 素肾气胜B. 太阳气衰C. 阳气少D. 阴气多E. 多痹气3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 )A.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E. 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知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2.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支皆________,而不得至经,________,乃得禀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3.“营卫者,___ _也,血者,__ __也。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灵枢·营卫生会》4.“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不死,其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素问·热论》5.“,则为寒厥,则为热厥。

”《素问·厥论》6.“寒气入经则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__ __,客于脉中则___ ___,故卒然而痛。

”《素问·举痛论》7.“夫脉者,____ _之府也”;“夫精明五色者,_____之华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8.“诸_ ____,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_____ ,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9.“此其,气脉常通,而__ _____也。

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素问·上古天真论》10.“夫四时阴阳者,_____ __ 。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______ __,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三、默写题(每题5分,共10分)1.“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以决死生。

”《素问·经脉别论》2.“凡阴阳之要……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2.伤寒(《素问·热论》)3.开鬼门,洁净府(《素问·汤液醪醴论》)4.真藏脉(《素问·平人气象论》)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五、简答题(简要回答内容要点。

每小题4分,共16分)1.怎样理解“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 2.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3.《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诊法方面对病人和医生提出了哪些原则性要求?4.《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方法有哪些?六、论述题(对所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病变机理是什么?它们与现在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有何不同?(《素问·调经论》)2.试述痹证的病因、病机、分证和治疗。

(《素问·痹论》)标准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A;3、C;4、A;5、E;6、C;7、D;8、A;9、D; 10、C; 11、D; 12、B; 13、B; 14、E; 15、E;16、D; 17、B; 18、DB型题:1、B;2、A;3、E;4、A;5、B;6、A。

X型题:1、A,B,C,E;2、A,D,E;3、A,C,D,E;4、B,C,E;5、A,D;6、B,C,D;7、B,C,D,E;8、C,D,E;9、C,D,E; 10、B,C;二、填空题:1、病之情;治之大体。

2、禀气于胃;必因于脾。

3、精气;神气。

4、热虽甚;两感于寒。

5、阳气衰于下;阴气衰于下。

6、血少;气不通。

7、血;气。

8、病有声;转反戾。

9、天寿过度;肾气有余。

10、万物之根本也;从其根。

三、默写题:1、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四、词语解释:1、薄厥——病名。

指大怒而气血上逆所致的昏厥病证。

薄,迫;气血并逆为厥。

张介宾注:“相迫曰薄,气逆曰厥,气血俱乱,故为薄厥。

”2、伤寒——病名,外感性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感于寒而发的外感热病。

3、开鬼门,洁净府——鬼门,汗孔;净府,膀胱。

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

以此法消散水气,祛除水肿。

4、真藏脉——是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但钩无胃等。

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四时寒暑,遵循专门的养生技术和养生方法。

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答:“藏而不泻”是指五脏生成和储存精气的功能,“泻而不藏”则指六腑传化水谷糟粕和排泄五脏浊气的功能。

后世治则中“六腑以通为用”的论点,用于治疗急腹症,就是根据“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制定的。

2.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答:强调咳嗽的病机变化虽然复杂,然总不离肺胃的病机变化。

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寒饮食入胃;皮毛受邪而入肺,皆能致咳。

后世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即秉此立论。

3.《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诊法方面对病人和医生提出了哪些原则性要求?答:“诊法常以平旦”――要求病人处于安静、平和状态,不要进食,或受情志因素干扰,最好在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时诊脉,能真实反映疾病的本质状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