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之多选题分析多选17题,《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

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

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

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一面。

题目问: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的含义。

本题考查认识过程及整体与部分。

认识随着事物的发展以及工具的使用,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们通过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再经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多选18题,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

问题是选项中与题干诗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哪些诗句。

本题考查时间的一维性。

选项"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都表达了时间的一维性,与题干诗句包含的哲理相同。

多选19题,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问这段论述表明的含义。

本题考查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多选20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在我们的《大纲解析》上有相关的论述,正确选项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多选21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我们的《大纲解析》也有明确论述: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过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
考研政治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它不仅涉及到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国情、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还涉及到党派组织、会议和文献著述等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2. 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功过是非。

3. 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党派组织、重要会议和文献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4. 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经验。

5. 注意掌握其所涉的历史背景、历史课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议、著作及重要的时间、地点等。

在具体的复习中,考生应该结合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掌握知识,并且要着重把握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以及历史和人民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

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周年大事件和重要时政,比如今年的单选题第11题考查的是延安精神,第10题考查的是八七会议。

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的重点。

总之,考研政治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知识点,同时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库》(附答案)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 C )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没有间断、一直延续到今的国家。

A.古埃及B.巴比伦C.中国D.印度2.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尤其是四大发明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它们是:( A )。

A.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C.丝绸、瓷器、万里长城、大运河D.诗词、书法、雕塑、园林3.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清代的是( D )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之治D.康乾盛世4.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B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B ) 。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6.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 B ) 。

A.半殖民地经济B.小农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半封建经济7.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D.宗族家长制8.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81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1789年法国大革命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9.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 B )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10.十九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王”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国家是( D )。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英国11.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B )。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国12.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 (D ) A.抵御外侵的必要性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15.《国际联盟》把虎门硝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命题人的题库【中编】共(67页)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命题人的题库【中编】共(67页)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一、单项选择题1.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D学生群众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 )。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基本任务是( )。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重要任务是( )。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反对官僚资本主义D反对民族资本主义5.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国家政权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政党问题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 )。

A工农民主共和国B社会主义共和国C人民共和国D共产主义7.早期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B《青年杂志》的创办C《东方杂志》的创办D《谈政治》的发表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 D 周恩来9.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而且得到了基本正确的阐释的文章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Bolshevism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0.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这是( )的宣言。

A五卅运动B一二一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三。

运动12.提出“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口号的运动是( )。

A五卅运动B一二一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三0运动13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认识的理性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 )前后才开始的。

2024(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资料(含答案)

2024(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资料(含答案)

2024(精选)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资料(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遵义会议主要订正了()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王明的“左”倾错误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2.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是()。

A.自然经济占主体B.市场交往份额较大C.经济高度垄断D.商品经济较为发达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4.中国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歼灭资本主义B.复原国家经济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建立国营经济5.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革命及现代化的关系是()。

A.革命及现代化水火不相容B.革命和现代化互为前提C.革命为现代化开拓道路D.现代化是革命后的必定结果7.抗日战争成功以后是哪个列强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A.法国B.英国C.俄国D.美国8.相识()是相识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C.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9.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快速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C.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记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接受B.民主及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11.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中华民国元年是()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1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B)。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

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三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三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三章)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选择题练习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单选题1、1904年至1905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A. 英法战争B. 英俄战争C. 日美战争D. 日俄战争2、标志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 《天津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3、在近代中国,首先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宋教仁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 买办资产阶级B. 官僚资产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5、1894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 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6、20世纪初,章炳麟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7、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8、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9、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革命军》一文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10、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警世钟》和《猛回头》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中国同盟会C. 中华革命党D. 中国国民党1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国民党B. 中华革命党C. 中国国民党D. 中国同盟会1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立的机关报是A. 《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 《新民丛报》1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 兴中会的成立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 国民党的成立D.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1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A. 要不要平均地权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 要不要实行共和D.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多选题1、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列强是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俄国2、从1902年至1911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生的爱国运动有A. 拒俄运动B. 拒法运动C. 抵制美货运动D. 收回利权运动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 民族工商业人士D. 民间会党人士4、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时提出的革命纲领是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平均地权D. 创立合众政府5、20世纪初,陈天华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6、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 严复B. 章炳麟C. 邹容D. 陈天华7、20世纪前后,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包括A. 华兴会B. 光复会C. 科学补习所D. 岳王会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 驱除靴虏B. 平均地权C. 恢复中华D. 创立民国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粹主义10、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A. 《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 《新民丛报》11、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 要不要社会革命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 要不要实行共和D.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族主义是指A. 打倒封建主义B. 打倒帝国主义C. 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D. 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戊戌维新运动B. 辛亥革命C. 二次革命D. 新文化运动2、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A. 惠州起义B. 河口起义C. 广州起义D. 武昌起义3、1911年,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爆发的民众斗争运动是A. 拒俄运动B. 拒法运动C. 立宪运动D. 保路运动4、1911年10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的A. 惠州起义B. 河口起义C. 广州起义D. 武昌起义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宣告的时间是A. 1911年5月B. 1911年10月C. 1912年1月D. 1912年3月6、1912年1月,资产阶级革命正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A. 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B. 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C.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D. 中华民国军政府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钦定宪法大纲》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总统选举法》8、1914年5月,窃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炮制了A. 《暂时新刑律》B. 《戒严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总统选举法》9、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了A. 二次革命B. 护国战争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战争10、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的组织是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中华革命党D. 中国国民党11、1915年5月,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接受了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A. “善后大借款”B. “西原借款”C. “二十一条”D. “庚子赔款”12、1915年12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A. 二次革命B. 护国战争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战争13、1917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A. “二次革命”B. 护国运动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运动14、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A. 二次革命的失败B. 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二、多选题1、1911年,联合组织与发动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A. 共进会B. 文学社C. 兴中会D. 光复会2、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 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帝的革命纲领B. 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封建的革命纲领C.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D.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3、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 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B. 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刺杀C.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善后大借款”D. 张勋复辟帝制4、1912年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而进行的斗争包括A. 二次革命B. 护国运动C. 第一次护法运动D. 第二次护法战争参考答案;第一节1D 2D 3B 4C 5A 6A 7A 8B 9B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16D 1CD 2ABCD 3AB 4ABD 5CD 6BCD 7ABCD 8ABCD 9ABC 10AD ACD 12CD 第二节1B 2C 3D 4D 5C 6C 7B 8C 9A 10B 11C 12B 13C 14D1AB 2ACD 3ABC 4ABCD。

2024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2024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2024年(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在中国近代,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2.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C)A.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垄断经济C.封建经济D.半封建经济3.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及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D.一二·九运动时期4.从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

A.8.2%B.10.2%C.5.2%D.6.2%5.抗日战争成功以后是哪个列强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A.法国B.英国C.俄国D.美国6.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歼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全部。

A.农民B.政府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7.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同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D.《南京条约》8.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A)。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9.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沙俄D.法国10.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19年时中国无产阶级人数约有()。

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11.《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防卫战争的打算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12.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育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B.工艺学堂C.船政学堂D.京师同文馆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14.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的标志是A.张学良的改旗易帜√B.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被摧毁C.第一次北伐的胜利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A选项正确。

B选项是1926年7月开始的第一次北伐战争取得的胜利果实;C选项与B选项实质是一个;D选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尚未开始。

本题还可以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标志”的角度加以考查。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A.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B.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代表C.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政党√D.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C选项正确。

A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中国国民党的性质。

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前资本主义社会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社会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故选项A正确。

5.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的标志性会议是A.古田会议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B选项正确。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党指挥枪);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考生必须重点掌握这几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是A.南昌起√B.广州起义C.秋收起义D.赣南起义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组织发动的三次武装起义,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紧扣“开端”这个关键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它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本题A选项正确。

此题可以变成多项选择题,中国共产党进入创建红军新时期的标志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三大起义都是正确选项,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还须注意的是,秋收起义的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7.八七会议明确提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A.农民问题B.工农联盟C.反帝反封建D.土地革命√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属于以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较大。

本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考生容易将A和D两个选项弄混。

农民问题,既是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又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是基本问题,但对于农民来说,土地问题才是核心。

因而,八七会议明确提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

D选项正确。

8.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A.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B.建立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C.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D.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

C选项正确。

A选项是客观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上的原因。

B选项是国民党在大革命时期所建立的联盟。

D选项也不是根本原因。

因为如果得不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支持,也很难取得胜利。

9.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1931年4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这些观点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D.明确提出了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形成,属于识记兼理解的试题,难度适中。

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内部存在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反对本本主义》实际上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选项B正确。

A选项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是毛泽东同志分别在1928年10月和11月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与《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所论述的内容。

C和D选项是1938年以后提出。

10.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并最终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A.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C.1931年1月5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D.博古、李德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ABC三个选项都是这一时期所犯的错误,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C选项正确。

D选项是在长征初期所犯的错误。

11.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造成三次“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是A.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B.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C.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D.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属于理解兼识记的试题,难度较大。

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外,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中国情况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所有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D选项正确。

C选项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故不选。

12.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A.党的政治路线问题B.人民军队的领导权问题C.土地革命的政策问题D.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遵义会议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D选项正确。

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是瓦窑堡会议解决的;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权问题,是在古田会议上解决的;土地革命的政策问题是在1931年及以前土地革命时期解决的。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3.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927年,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具体体现在A.建立庞大军队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B.大力推行保甲制度以控制人民、禁止革命√C.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系统√D.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并厉行文化专制√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属于识记兼理解的试题,难度较小。

ABCD选项均正确。

15.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其主要内容有A.确立党的工作以农村为中心B.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C.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BCD选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