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歌意境和
春晓
汇报
艺术特色
山居秋暝
望庐山瀑布
讲授/讨论/ 早发白帝城 能诵读、 学生口头
2
操练
绝句
分析诗歌 汇报
春夜喜雨
关雎
上邪
能分析诗
讲授/讨论/ 黄鹤楼送孟
学生口头
2
歌意境和
操练 浩然之广陵
汇报
艺术特色
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讲授/讨论/ 虞美人 能诵读、 学生口头
2
操练
浪淘沙 理解、分 汇报
古代诗歌 现代新诗一 期中考试 中国新诗二
《中国文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时
CI105
(Credit
Hours)
(中文)中国文学基础
32
*学分
2
(Credits)
(英文)The basi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esthetic habits, improving students the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other literature,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lessons.
本课程是为汉语言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或选修课
程,是本专业重要的文化知识课之一。教学目的通过一定数量简单易学的有
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古代诗歌、经典散文、古代小说)与少量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 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国学教学大纲: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导言: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国学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国学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内容构成以及实施策略,旨在为国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国学教学大纲的必要性1. 传承中华文化: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2. 培养文化自信心:国学教学大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3. 培养综合素养:通过国学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在学习中获得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提升。

二、国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构成1. 经典著作:国学教学大纲应包括经典著作的学习,如《论语》、《大学》、《中庸》等,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著作,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

2. 文学艺术:国学教学大纲还应涵盖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学习,如诗词、曲艺、书画等,通过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3. 历史文化:国学教学大纲还应包括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如历史事件、历代文化特点等,通过了解历史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

三、国学教学大纲的实施策略1. 多元化教学方法:国学教学大纲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座、讨论、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融入课程体系:国学教学大纲应与现有课程体系相结合,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课程中接触到国学知识。

3. 引入实践活动:国学教学大纲应引入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写作比赛等,以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和体验。

结语:国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经典著作、文学艺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实施策略应多元化,并与现有课程体系相结合。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 4学分总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 冯杜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变;了解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了解经史子集释道等相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讲国学概述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是“国学第一节什么是国学一、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回顾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讲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经典概述第一节经学的发展一、“经典”的确立二、历代经学第二节经典概述一、易经二、诗经三、“三礼”四、春秋五、孝经六、尔雅七、“四书”第三节:经学与传统文化一、史部目录学二、经部史籍简说三、史籍的传统分类四、经学与学术(经学与中国哲学)第三讲经学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史学的基本情况;掌握史籍的分类。

教学重点:史籍的分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今古文学的衰落与复活 初由郑玄王肃融会或混淆今古文“家法”,经魏晋的扰乱, 到隋唐变成“注疏之学”,再到宋明成为“理学”,延至晚清, 由于社会思想的趋势,今文学得以复活。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两汉史学
司马迁与《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鲁壁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汉熹平石经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郭店楚简
今古文的差别
• 对孔子的评价:今文学尊孔子是为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 是先师。
• 对六经的看法:今文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经是古 代史料。
• 对现存的五经:今文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是秦火残 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 历史社会学的解读 (1)刘歆诸子出王官说
(《国学通论》页2 / “六经皆史”)。 (2)胡适民生疾苦说。
▲ 思想本身的嬗变:《庄子·天下篇》“道术分裂”说。(“道术将为天 下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由经递变为子)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先秦诸子之学的主张
道家:老子、庄子 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与无为”的涵义都很微妙深远。
国学基础国学基础
• 至于在学术方面(作为学术的国学),上古学术思想源远 流长,但到了孔子的时代有很多已经无可考证。孔子的学 术工作在于删《诗》《书》,定《礼》《乐》,序《易》 《春秋》,而成就六经或六艺这一学术典范。
• 因此,从上古到古代,国学主要指国家设立的各类学习、 学术机构,意在培养人才。那时的“国学”尚不指代学术。
马一浮《泰和宜山会语》:“六艺者,卽是《诗》《书》《礼》 《乐》《易》《春秋》也。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年来普遍承认一 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故六艺可以该摄诸学, 诸学不能该摄六艺。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

《国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国学概论》是为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学校平台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属于全校公选课。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国学基础知识,了解古代典籍文化。

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独立从事国学学习、阅读典籍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教育中注意价值观塑造,培育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国学基础知识和治国学基本方法的学习,既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也有助于其思辨精神、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民族自豪感的升华。

(三)教学內容国学涵盖较广,本课程主要讲述国学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经、史、子、小学的源流演变与精神内核,并尝试性地进行国学经典选读、赏析教育。

(四)教学时数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时间34学时,课堂考试和作业点评2学时。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为主。

2.鼓励同学们参与教学,设置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点评、讲解。

3.充分利用考古资料,展示相关视频,促进同学们知识面的拓宽。

4.寓教于乐,注重学术性与娱乐性的结合,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同学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六)选用教材刘毓庆,《国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二、本文第一讲国学与国学热教学要点:国学的概念;“国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国学的发展;21世纪的“国学热”;学习国学的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一、何为国学?知识形态;价值形态(1)我国固有之学术;(内容)(2)近代学者受西学刺激,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学术的整理、研究,强调的是世界眼光、现代意识;(产生、方法)(3)国魂之学,是一个国家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基础,承担着民族文化重建的使命,强调的是国学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二、近代国学的发展历程1.近代国学的产生与发展2.近代国学的三次洗礼(1)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群体)(2)文化大革命(意识形态领域)(3)改革开放初期(世俗生活)3.新国学运动的兴起(国学热)三、当代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国学的基本意义2.学习国学的基本方法和路径第二讲国学基础(一):小学教学要点:小学;文字的形音义;《说文解字》;《尔雅》;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魅力二、中国古代的文字与音韵1.汉字的形音义2.汉字的演变规律3.《说文解字》三、中国古代的训诂1.训诂学2.《尔雅》四、中国古代的书写1.书写的产生2.书写载体3.书写工具第三章国学基础(二):目录学教学要点:目录学;四部分类法;十三经;四书五经;诸子集成;二十四史;丛书;四库全书;类书;宋代四大类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1.什么叫“目录”?2.六部分类法3.四部分类法二、国学重要典籍介绍1.十三经与四书五经2.二十四史3.诸子集成三、丛书与类书1.丛书(1)何为丛书?(2)丛书的特点(3)丛书的历史(4)丛书的价值(5)四库全书2.类书(1)何为类书?(2)类书的特点(3)类书的起源(4)类书的价值(5)重要类书介绍第四章国学的基础(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要点:历法;农历;《禹贡》;年号;谥号;庙号;科举制;流动型社会教学时数:6学时。

《国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国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文明礼貌意识淡薄、诚信观念淡薄;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荣等。

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

从而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国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的学术。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 传统文化与学;国学经典,是最有价值的书,是蕴含着常理 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多学习一下国学经典。特 别是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 就好像师从圣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去展开他们的人生。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当前很多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市场经济和现代 文明的冲击,富有个性的他们平常养成很多的坏习惯,如: 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 文明礼貌意识淡薄、 诚信观念淡薄; 性格暴躁,情绪低落,行为懒散、抑郁、消沉;思想感情存 在缺陷,产生麻木,脆弱,经不起挫折,自暴自弃,爱慕虚 荣等。希望通过对国学的学习, 能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有益于学生安身立命。从而让青少年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立志篇
不忘乡情
ppt
礼仪篇
知书达理,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仁爱篇
具有博爱
ppt
技艺篇
技艺、诚信
诚信篇
同在定 成大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ppt
规则篇
做人要懂规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责任篇
则、担责任
ppt
敬业篇
热爱工作、意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意志篇
志坚定
ppt
做人立德
学生心得体
2
讲授法、 举例法为主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授课时数 授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22016
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earch Founda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学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了解国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字形成的原因。

(三)实施说明
1.国学基础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24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比赛,观看反映国学内容的历史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情况,能结合社会现实体会中国的文化。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国学基础教程》,刘韶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二、中文摘要
国学基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国学概说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国学该说(讲课1学时)
具体内容:
国学的定义及国人为国学正名的过程。

重点、难点:
了解国学的定义。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学习国学的方法(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
了解学习国学的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学习国学的方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部分经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经部之学(上)(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经部之学的形成、发展和经部之学的类别。

重点、难点:
掌握经部之学的类别。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经部之学(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三礼之学、四书之学和乐经之学。

重点、难点:
了解三礼之学、四书之学和乐经之学。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部分史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正史之学(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正史之学的内容和影响。

重点、难点:
掌握正史之学的内容。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编年之学(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编年之学的内容和影响。

重点、难点:
掌握编年之学的内容。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部分子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子部之学(上)(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诸子十家的纵横观。

重点、难点:
掌握诸子十家的纵横观。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子部之学(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魏晋之后的子部之学。

重点、难点:
掌握魏晋之后的子部之学。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5部分集部之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别集和总集(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别集和总集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难点:
掌握别集和总集的形成和发展。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诗文评(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学习诗文评论的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诗文评论的内容。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6部分历代国学大师的成就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上机:0 第1.1部分汉唐国学大师及其成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汉唐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重点、难点:
了解汉唐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宋元国学大师及其成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宋元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重点、难点:
了解宋元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3部分明清国学大师及其成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学习明清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重点、难点:
了解明清国学大师及其成就。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