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课时达标冀教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同步精品课件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同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同步精品课件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同步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顶端, 看来像不很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 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放哨,可它真是在放哨 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鹭鸶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 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鹭鸶不会唱歌。但是鹭 鸶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 太铿锵了。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中哪一部分的写法,最吸 引你?为什么?找出来,与同学 交流。
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 以观察生活为题,写一写生活中的美。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体会作者笔下鹭鸶的美,培养自己
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优美 嗜好 恩惠
铿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哨 镜匣
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可不用说,即如粉红的朱鹭或 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那雪白的羽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 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 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 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 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9
鹭鸶是一首怎样的诗?你 从哪看出来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课时达标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课时达标冀教版

动物二章一、选择题。

〔共20题〕1.“鹚〞字的读音是〔〕。

ììí2.“lù sī〞的汉字是〔〕。

A.鹭丝B.露鸶3.“章〞字共有〔〕笔笔画。

A.10B.114.“喉〞字共有〔〕笔笔画。

A.10B.115.“吞〞字属于〔〕构造。

6.“匣〞字属于〔〕构造。

A.左右B.半包围7.?鸬鹚?是一篇〔〕。

A.写景散文8.?鹭鸶?是围绕以下哪句话写的?〔〕B.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9.“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的像一面镜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10.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的像一面镜子〞,这句话运用了以下哪种写作手法?〔〕A.夸大B.列数据11.“十来只灰黑色的鹭鸶站在船舷上,好似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句话中,作者将鹭鸶比作了〔〕。

A.命令12.在?鸬鹚?的第二段中,为什么作者用“一抹〞而不用“一扫〞?〔〕A.“一抹〞表现了渔民动作的娴熟B.“一抹〞一词表现出对鸬鹚的珍爱13.从?鸬鹚?第三段的“钻出〞、“扑着〞、“跳上〞等词中可以看出〔〕。

14.渔人为什么在最后会捡小鱼给鸬鹚吃?〔〕B.渔人对鸬鹚是关心、保护的C.鸬鹚吃大鱼会噎着15.?鸬鹚?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是〔〕。

16.?鹭鸶?第五段的段落内容是〔〕。

17.?鹭鸶?第六段的段落内容是〔〕。

18.?鹭鸶?第八段中的“更〞字说明〔〕。

19.有些人认为鹭鸶美中缺乏,是因为鹭鸶〔〕。

20.以下选项中,哪一项对?鹭鸶?最后一局部的表达不正确?〔〕二、填空题。

〔共10题〕1.?鸬鹚?共有 7 段自然段。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2.?鹭鸶?共有 10 段自然段。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3.?鸬鹚?可以划分为 3 个局部。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4.?鹭鸶?可以划分为 4 个局部。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5.?鸬鹚?的作者是郑振铎。

6.?鹭鸶?的作者是郭沫假设。

7.“摇晃〞在文中的反义词是安稳。

淳安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动物二章》鸬鹚同步练习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

淳安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动物二章》鸬鹚同步练习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
24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掩护"和“保护”、“打击”和“痛击”、“屹立”和“站立”的意思。3.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2、提问:“壮士”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二、自学课文.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难多音字.2、思考: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3、按课文后第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三、检查自学。1、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①生字字形难点:“晋”(与“普”的区别)、“寇”(与“冠”的区别)、“撤”(与“撒"的区别).新词主要帮助理解意思,有些可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进行。②指名试读课文。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 (按课后提示分).这是按们什么顺序写的?四、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我读到国外的两则小故事.一则是说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个小男孩每捡到一条便送到大海里,他不厌其烦地捡着。
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一天也捡不了几条.”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说道:“起码我捡到的鱼,它们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为之语塞。
还有一则故事是发生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悔恨的眼泪折断了猎枪。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孩子对生命善良的本性,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Word版)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 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Word版)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  教案

5.动物二章鸬鹚教学目标:1.会认“鸬、鹚”等10个生字,会写“章、鸬”等12个生字。

2.按照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背诵课文。

3.能划出描写鸬鹚动作、神态,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情况的词句,理解、体会湖面情况与鸬鹚捕鱼的联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了解鸬鹚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

由此体会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悠自得的美好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上海。

教学重点:按课文描绘的气氛,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描写湖面平静。

不平静的句子和鸬鹚列队、捉鱼、接食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美好。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齐读。

2.师介绍鸬鹚,看插图。

鸬鹚是一种水鸟,羽毛灰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上嘴的尖端有钩。

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到的鱼就放在喉囊内。

这种鸟也叫鱼鹰,我国南方地区饲养它来帮助捕鱼。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出示——有感情地朗读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合适的节奏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学生分小组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课文主要写了鸬鹚什么?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按这个变化试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1.指名分节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鸬鹚的什么?板书:准备捕鱼结束(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

板书:平静热闹平静(3)按这个变化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7节)2.读课文,用()找出描写湖面情况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②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③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教案冀教版

5.动物二章走进文本:本篇《动物二章》包括两篇文章《鸬鹚》和《鹭鸶》。

鸬鹚是一种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

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

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

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

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

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

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

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文就是画,画就是文,走进文中,徜徉画中,这样来形容这两篇文章在合适不过了。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一、《鸬鹚》《鸬鹚》这篇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错落有致的结构,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精彩的鸬鹚捕鱼图,读来给人以美的感染,美的享受。

(一)环境的恬静美课文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捕鱼前恬静的环境。

你看,“夕阳照在小湖上”,“夕阳”在上,“小湖居下”,相映成趣。

岸边的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垂柳碧绿,稻田金黄,色彩多么协调。

“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于“平静的湖面之上”,为湖面平添了几分生气。

“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他们一个“坐”,一个“站”,一个悠然自得,一个整装待发。

这些景物交相辉映,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背景开阔的水墨画,给人以恬静的美感享受。

(二)捕鱼的节奏美课文写渔人赶鸬鹚捕鱼,节奏明快,十分传神。

捕鱼时,渔人“拿竹篙往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扑钻进水里”。

一个“抹”字,把渔人娴熟的技术、极有分寸的动作刻画得格外形象。

而一个“钻”字则把鸬鹚的乖巧听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抹”一“钻”,配合默契。

裕安区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动物二章》鸬鹚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

裕安区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5《动物二章》鸬鹚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
六、作业设计
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
七、板书设计
鸬鹚
捕鱼前平静
捕鱼时不平静
捕鱼后恢复平静
《落花生》说课稿
一、教材浅析
(1)主要内容:
《落花生》一文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都是作者通过由生活中事物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五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更需教师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领悟人生、了解写法、关注生活"为主线,进一步领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落花生》这篇课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使学生领悟行文思路,领悟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导入
1.简介鸬鹚。
《鸬鹚》教学设计
《鸬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纵览这篇写景散文,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结束,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绘了湖面“静—动—静"的变化。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 ▎冀教版 (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动物二章 ▎冀教版 (1)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美;了解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是寄托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写景状物是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解决策略:理解文章的意思,交流。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 5 动物二章二、学习第一篇《鸬鹚》生字生词1.提问“关于鸬鹚知道什么?”(介绍关于鸬鹚的资料。

)鸬鹚是一种水鸟,俗叫鱼鹰﹑水老鸦。

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

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

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

学生交流: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型、理解字义的。

3.指导难字鹚:左边是“兹”九笔袅:上边是“ ”,下边是“衣”粼:右边是“ ”4.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5.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三、学习第二篇《鹭鸶》生字生词1.你对鹭鸶了解多少?学生交流:鹭鸶又称白鹭,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

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

它们天生丽质,浑身洁白,身材修长,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

鹭鸶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

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

2.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型、理解字义的。

3.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4.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四、作业超市: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 板书课题:鸬鹚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渔人指挥鸬鹚捉鱼的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优培课件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优培课件冀教版

• 引发猜测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 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 看来像是不太安稳,而它却 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 达的一种嗜好。人们说 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 在望哨吗?
重点分析
第四部分(第9段)首尾呼 应,总结全文。
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升 华 喜 爱 赞 叹 之 情
•请欣赏:
2、分析:①分析原因:A、直接在文中检索相关的 答案;B、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答案。(重点)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分析人物形象)(重难点) ③分析题目和重点句的含义(难点)
3、总结:①总结文章中相关事件的特征 ②指代题型 ③ 文章的叙述顺序 这三点难度中等,做题相对简单
4、概括: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段意)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方法,重难点)
5、开放性题型(重难点): ①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②文章给你哪些启示好道理。
二、说明文 1、说明方法和作用
2、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
3、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4、根据文章出现的情况提出合理 化建议
五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二)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 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 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 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 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
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
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
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 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 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 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 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 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 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动物二章》课时达标冀教版
一、选择题。

(共20题)
1.“鹚”字的读音是()。

A.chì
B.cì
C.cí
2.“lù sī”的汉字是()。

A.鹭丝
B.露鸶
C.鹭鸶
3.“章”字共有()笔笔画。

A.10
B.11
C.12
4.“喉”字共有()笔笔画。

A.10
B.11
C.12
5.“吞”字属于()结构。

A.上下
B.左右
C.半包围
6.“匣”字属于()结构。

A.左右
B.半包围
C.全包围
7.《鸬鹚》是一篇()。

A.写景散文
B.纪实散文
C.写物散文
8.《鹭鸶》是围绕下列哪句话写的?()
A.鹭鸶实在是一首诗
B.然而鹭鸶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C.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9.“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的像一面镜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0.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的像一面镜子”,这句话运用了下列哪种写作手法?()
A.夸张
B.列数据
C.环境描写
11.“十来只灰黑色的鹭鸶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这句话中,作者将鹭鸶比作了()。

A.命令
B.士兵
C.队形
12.在《鸬鹚》的第二段中,为什么作者用“一抹”而不用“一扫”?()
A.“一抹”表现了渔民动作的娴熟
B.“一抹”一词表现出对鸬鹚的珍爱
C.两者都对
13.从《鸬鹚》第三段的“钻出”、“扑着”、“跳上”等词中可以看出()。

A.鸬鹚捕鱼的动作笨重
B.鸬鹚是会飞的
C.鸬鹚捕鱼本领高超
14.渔人为什么在最后会捡小鱼给鸬鹚吃?()
A.鸬鹚应得的
B.渔人对鸬鹚是关心、爱护的
C.鸬鹚吃大鱼会噎着
15.《鸬鹚》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是()。

A.重点描写当时的景色
B.蕴含渔人劳动后的喜悦
C.表达了对黄昏时期的景色的喜爱
16.《鹭鸶》第五段的段落内容是()。

A.对鹭鸶的外形进行描写
B.鹭鸶是常见的
C.没有实际意义
17.《鹭鸶》第六段的段落内容是()。

A.鹭鸶捕鱼的场景很美
B.鹭鸶在清水田里捕鱼的情形
C.田是鹭鸶演出的舞台
18.《鹭鸶》第八段中的“更”字说明()。

A.鹭鸶低飞是很偶然的事件
B.养鹭鸶能带来好运
C.作者对鹭鸶是非常喜爱的
19.有些人认为鹭鸶美中不足,是因为鹭鸶()。

A.不能唱歌
B.不能家养
C.太吵
2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对《鹭鸶》最后一部分的叙述不正确?()
A.作者认为鹭鸶本身就是一首歌
B.蕴含了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
C.鹭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
二、填空题。

(共10题)
1.《鸬鹚》共有 7 段自然段。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2.《鹭鸶》共有 10 段自然段。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3.《鸬鹚》可以划分为 3 个部分。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4.《鹭鸶》可以划分为 4 个部分。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5.《鸬鹚》的作者是郑振铎。

6.《鹭鸶》的作者是郭沫若。

7.“摇晃”在文中的反义词是安稳。

8. “十全十美”在文中对应的反义词是美中不足。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三、判断题。

(共10题)
1.“shì yí”的汉字是“适宜”。

(对)
2.作者认为鹭鸶的精巧之处在于每一处都很和谐。

(对)
3.鹭鸶在中国是不常见的飞行动物。

(错)
4.鹭鸶的长喙的颜色是血色的。

(错)
5.从文中可以看出,渔民对鸬鹚的训练是相当有素的。

(对)
6.“一口吞了下去”,这句话表明鸬鹚非常的饿。

(错)
7.“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对)
8.鸬鹚在文中是帮助渔民捕鱼的好帮手。

(对)
9.鸬鹚帮渔民捕鱼是因为渔民给它小鱼吃。

(错)
10.鸬鹚只有渔民才能饲养。

(错)
四、连线题。

(共10题)
1.请用直线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接起来。

黑色的炊烟
勇敢的士兵
久违的平静
细长的鸬鹚
袅袅的脖子
2.请用直线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接起来。

完整的恩惠
唯美的嗜好
悠然的神态
难得的画面
天赐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