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36例分析

合集下载

85例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及防治

85例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及防治

n ll eau e 8 a e ih we eo e l u l h d i o si t a i rt r 。 5 c sswhc r p n yp bi e nd me t wi ADR d et in ih ne t n r ee td a d a aye t s c h u o La bz iIjci swees lce n n lzd o (a . 0 0t y2 1 ) Afe eeigas mel eau ep bih d i i e e tju n l n e iw ieau e - a e sa c e J n 2 0 o Ma 0 1 . trd lt a i rt r u l e ndf r n o r asa d rve l rt rs we h v er h d n t s f t
学 附 属 中山 医 院 , 山 58 0 ;. 南 大 学 , 州 5 0 3 ) 中 2403暨 广 16 2 摘要 : 目的 鉴 于 莲 必 治 注射 液有 致 急 性 肾功 能 损 害及 其 严 重 的 不 良反 应 ( R)通 过 分 析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的情 况 , 临 床 合 理 用 AD , 为 药提 供 参 考 。方 法 利 用《 HKD 期刊 全 文数 据 库 》 维普 中 文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 行 检 索 , 查 阅相 关 原 始 文 献 , 2 0 C 及《 进 并 对 0 0年 1 月~ 2 1 年 5月 医药 期 刊 中莲 必 治 注射 液 所 致 A R 进 行 整 理 、 纳及 统 计 分 析 , 别 除 同一 病 例 在 不 同期 刊 内重 复报 道 和 综 01 D 归 经 述 性 的文 献 后 , 查 阅到 相 关 文献 2 篇 , 8 共 2 计 5例 。结 果 莲 必 治 注 射 液 A DR 与 年 龄 无 关 , 与 性 别 ( 但 P< 0 0 ) 给 药 途 径 有 . 5及 关 , 脉 滴 注 易发 生 ( < O 0 ) 在 用 药 后 6 3 n发 生 率 高 ( < 0 0 )联 合 用 药 易发 生 ( O 0 ) 不 良反 应 类 型 有 急 性 肾 静 P .5 , ~ Omi P .1 ; P< . 5 ; 功 能损 害 、 态反 应 、 变 胃肠 道 反 应 与 皮 疹 等 , 性 肾功 能 损 害发 生 率 最 高 , 5 . 。结 论 莲 必 治 注射 液 使 用 中 可 出现 不 同 类 急 占 29 型 的 不 良反 应 , 临床 医生应 加 强其 预 防和 监 测 , 其 应 对速 发 型 不 良反 应 重 点检 测 , 联 合 用 药致 急 性 肾功 能损 害 重 点 关 注 , 尤 对 及 时发 现 并 处理 , 效 地 减 少其 严 重后 果 。 有 关 键 词 : 必 治 注射 液 ; 莲 药物 不 良反 应 ; 急性 肾功 能 损 害

莲必治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莲必治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莲必治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标签:莲必治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莲必治注射液是从穿心莲叶中提取分离所得的穿心莲内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制得的水溶性磺酸盐的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本品适用于临床对菌痢、腮腺炎、喉炎、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具有良好的疗效[1]。

1抗菌消炎作用胡敏涛[2]采用莲必治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38例,以环丙沙星作对照,结果表明,莲必治与环丙沙星连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优于单用环丙沙星组(7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陈仁杰等[3]选用以明显咽痛、发热、咽部及扁桃体黏膜充血、肿胀为主症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莲必治治疗组100例,青霉素治疗组40例。

结果表明:①莲必治注射液和青霉素均可作为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首选药物。

②对急性渗出型扁桃体炎莲必治注射液的疗效优于青霉素;对急性化脓型扁桃体炎的疗效,青霉素优于莲必治注射液。

瞿秋兰等[4]用莲必治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肺炎80例。

以喜炎平做对照,结果显示,莲必治在缓解喘息、退热、减轻咳嗽及啰音方面疗效优于喜炎平( P<0.01),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刘新发等[5]用莲必治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钠合用治疗肺炎40 例, 并设对照组40 例,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2.5%; 对照组总有效率82. 5%,有显著性差异。

2 解热作用张玉红等[6]采用莲必治注射液治疗以发热为主症的呼吸道感染110例,取得显著疗效,无论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均优于头孢唑啉加病毒唑对照组,对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毕美芬[7]对联合应用莲必治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临床观察。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常规治疗和联合应用莲必治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各半,主要观察退热天数、扁桃体及咽喉充血消散时间及肾功能指标、尿常规等。

结果表明,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莲必治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常用于临床上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如肺炎、腹膜炎和尿道感染等。

近年来,有报道称莲必治注射液可能会引起急性肾损伤。

本文将报道3例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的病例,以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该药物时注意患者的肾功能监测及剂量控制。

病例1患者,男,65岁,因右侧肺部感染入院,经同意后给予莲必治注射液治疗。

起始剂量为每日400mg,分2次静脉注射。

治疗第5天开始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下降,无恶心呕吐。

查尿常规:尿蛋白(++);血肌酐升高至221.3μmol/L,较入院前升高3倍以上。

停用莲必治注射液,给予利尿、碱化尿液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血肌酐逐渐下降,患者症状缓解。

以上三例病例均是因为使用莲必治注射液后出现急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尿蛋白(++)等。

这些症状和体征表明患者可能存在急性肾损伤,特别是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

在这三例患者中,均停用莲必治注射液后给予利尿、碱化尿液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的肾功能逐渐改善,症状明显缓解。

莲必治注射液导致急性肾损害可能与其药理学特性有关。

莲必治注射液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药物在体内蓄积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导致急性肾损害。

莲必治注射液可能引起直接的肾脏毒性反应,加重肾脏负担,从而导致急性肾损害。

临床医生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时,应注意患者的肾功能监测及剂量控制。

特别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莲必治注射液,避免出现肾脏毒性反应。

对于长期使用莲必治注射液的患者,定期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肾损害,及时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

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腹泻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史。

急性肾损害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医生在用药时要充分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时,应特别重视其对肾脏的影响,谨慎选择适应症患者,并加强肾功能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莲必治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一些医学研究发现莲必治注射液可能会引发急性肾损害,因此医生在使用这种药物时需要谨慎。

本文将报道3例因使用莲必治注射液而引发急性肾损害的病例,以提醒医生和患者对这种药物的注意和警惕。

病例一:患者李女士,53岁,因心绞痛在当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医生给予了莲必治注射液治疗。

治疗后,李女士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肾功能急剧下降,诊断为急性肾损害。

经过积极治疗,李女士的肾功能逐渐恢复,但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病例二:患者王先生,45岁,因高血压到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开立了莲必治注射液治疗。

治疗后不久,王先生出现了尿量减少、水肿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肾损害。

王先生接受了洗肾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肾功能未能完全恢复,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

通过以上3例病例,我们可以看到莲必治注射液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可能引发急性肾损害的风险。

医生在使用这种药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肾功能状况谨慎选择药物。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伴有急性肾损害的患者,应该慎重考虑是否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或者减少用药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医生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变化,一旦出现肾功能损害的表现,应该及时停止药物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患者在接受莲必治注射液治疗时也应该重视肾功能的监测。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水肿、尿量减少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报道的病例虽然显示了莲必治注射液可能引发急性肾损害的风险,但并不代表所有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时都会发生肾功能损害。

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谨慎对待,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药物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药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莲必治注射液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近年来,关于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多,这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3例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的病例,以期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并提醒患者在用药时注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病例一:某男性患者,35岁。

因肺炎感染入院治疗,医生开具了莲必治注射液进行抗菌治疗。

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的第三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等症状,血肌酐水平升高。

经过肾功能检测和临床评估,诊断为急性肾损害。

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逐渐恢复。

这三例病例均表现为莲必治注射液使用后急性肾损害的典型临床表现,提示莲必治注射液可能是导致急性肾损害的有害因素之一。

急性肾损害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医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莲必治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和患者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对于患者来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前应进行药物过敏和肾功能相关的检查,排除过敏史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莲必治注射液。

患者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患者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期间应按医嘱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医务人员应当提高警惕,加强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患者在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期间要严格按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时间,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报道,能够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视,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

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肾损害126例分析

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肾损害126例分析
t i me o f ADR wa s v a r i e d,mo s t o f w h i c h wa s 1 — 2 d . P r o mp t l y d i s c o n t i n u e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d ug r a f t e r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 .Res ul t s T h e r e we r e g e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e n a l d a ma g e i n d u c e d b y L i a n b i z h i
r ' nar ma c y I oa ay ‘ 2 0 1 4 0 6 V o 1 . 2 4 N o . 0 6
莲 必 治 注 射 液 致药 源 性 肾损 害 1 2 6例 分析
陈 国 盛
( 廉 江 市中 医院药剂科 , 广东 廉江 5 2 4 4 0 0 )
摘要 : 目的 分析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 肾损害发生的原 因与发生规 律 , 为临床安全 用药提供 参考 。方法 检索 2 0 0 0 ~2 0 1 3年 国内医 学期刊报道应用莲必治注射液致药源性 肾损害案例 1 2 6例 , 并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莲 必治注射 液致药 源性 肾损 害 的发 生存在性 别
CHEN Gu o — s h e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o f L i a n j i a n g ,L i a n j i a n g , G u a n g d o n g 5 2 4 4 0 0 , C h i n a )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11月第26卷第33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33November 2019·个案报道·莲必治注射液是从穿心莲叶中提取分离所得的穿心莲内酯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制得的水溶性磺酸盐的有效单体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临床上由于感冒、肺炎、急性扁桃体和细菌性痢疾的治疗[1]。

穿心莲注射液说明书中提示不良反应有皮疹、头晕、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肾损伤,其中肾损害的不良反应引起国内医药界关注,文献也有相关报道[2-4]。

本院近两年内共发现莲必治注射液导致肾损害3例,现报道如下。

1病历资料1.1病例1患者男性,82岁,因“咳喘3d”于2018年6月18日入院。

患者于2018年6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憋,活动后明显,休息及吸氧后改善,非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黄白黏痰,不易咯出,无脓臭痰及咯血,伴发热,体温最高38.2℃,自行应用退烧药后体温降至正常,无寒颤盗汗,夜间可平卧,2018年6月17日就诊于急诊科,应用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后症状改善,急诊生化示:肌酐(CREA)86μmol/L,尿素氮(BUN)4.0mmol/L,均正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综合科治疗。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不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Ⅰ期煤工尘肺18年,慢性咳喘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10余年,肺栓塞病史1年,“痛风”病史,无肾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患者病史、临床体征等情况诊断为:①煤工尘肺合并感染;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 组急性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③双侧肺血栓栓塞;④药物性凝血异常;⑤痛风性关节炎。

入院后给予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3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100ml 静脉滴注,2次/d;莲必治注射液(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王丽丽1赵汉毅2王小荣2刘建平1▲1.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药剂科,北京102300;2.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综合科,北京102300[摘要]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3例肺部感染使用莲必治注射液出现肾损害的病例,排除患者在应用莲必治注射液治疗前肾病史后,对其导致肾损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

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3例病例报道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关于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损害的病例报道。

这种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们对此非常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3例病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讨论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3例病例情况本案例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1岁、49岁、56岁。

她们在不同的医院接受莲必治注射液进行治疗,但在注射后不到1小时内出现了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进一步检查发现,她们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出现了急性肾损伤。

之后,她们接受了各种治疗措施,包括输液、利尿剂、肾脏支持等,最终,2例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并康复出院,但其中1例患者病情恶化,需要进行肾透析治疗,直到病情稳定后方可出院。

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莲必治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具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在这3例病例中,病人使用的是同一批次的莲必治注射液,这说明可能存在制剂上的问题,如制造过程中的污染和质量问题等。

另外,莲必治注射液中含有的成分也可能是引起急性肾损害的原因之一,比如小檗碱、黄连素等成分。

这些成分可能会对肾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肾损害。

对于治疗方法,一般采用的是肾脏支持治疗,包括输液、利尿剂和血液透析等。

在这些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液状态、血肌酐、尿素和电解质等指标,并做好相应的治疗和调整措施。

除此之外,患者的饮食和休息也应该得到适当的调整和保障。

结论由于莲必治注射液的广泛使用和患者数量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也越来越多地被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了解和关注。

我们应该注意到药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同时要谨慎对待药品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像急性肾损害这样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和抢救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36例分析何家礼摘要 目的了解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年中到本院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一年共发生不良反应患者36例,用药1h内发生率高,以皮肤过敏及胃肠道过敏发生率多。

结论莲必治注射液使用中可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不良反应,掌握这些特点,利于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防治。

关键词 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莲必治注射液系纯中药制剂,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在我院的使用量较大。

莲必治注射液内含成分复杂,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日渐增多。

本文报道了2008年10月~ 2009年10月发生在我院的36例莲必治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各科上报的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剔除可疑病例,判断可靠病例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2~70(36.3!2.8)岁,留观住院时间2~28(6.2!1.2)d。

其中儿科18例,内科18例。

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及过敏史、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预后等。

2结果2.1原患病症及不良反应因呼吸系统疾病使用莲必治注射液最多,为30例(83.3%),以咽炎、扁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肠道系统疾病6例(16.7%),为肠炎、菌痢等。

33例为首次使用莲必治注射液,3例为再次使用莲必治注射液。

2.2给药途径33例患者静脉滴注,3例患者肌注,使用注射用莲必治冻干粉剂(河北省石家庄市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2.3联合用药36例患者均联合抗菌药物使用,其中头孢菌类10例,青霉素类9例,喹诺酮类7例,氨基糖苷类6例,大环内酯类2例,林可霉素类2例。

另外有6例患者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

2.4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36例报告中,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共43例次,其中皮肤过敏24例,占总例次55. 81%;胃肠道反应7例,占总例次16.28%;呼吸循环系统反应5例,占总例次11.63%;用药部位损害3例,占总例次6. 98%,另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

(表1)。

表1各类不良反应分布不良反应类型例次构成比(%)主要临床表现皮肤过敏2455.81全身出现大小不等散在斑丘疹伴瘙痒胃肠道反应716.28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泻呼吸循环系统反应511.63阵发性或持续性呛咳、胸闷、心悸,双肺闻哮鸣音或细湿罗音、血压升高用药部位损害3 6.98注射部位疼痛、硬结急性肾功能衰竭2 4.65腰胀腰痛、少尿或无尿血管神经性水肿1 2.33双侧太阳穴胀痛、眼睑水肿、视物模糊过敏性休克1 2.33大片荨麻疹、全身瘙痒、胸闷气促、BP60/40mmH g2.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发生在首次用药后2min~4day,与不良反应类型有关,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给药后30min,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循环系统反应、皮肤过敏常出现在给药后60min,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在用药后1day,36例报告中,其中26例发生在30m in内,占全部病例数的72.1%,具体分布(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时间例数构成比(%)时间例数构成比(%) <5min38.3>60m in38.35~30min2363.8>1day2 5.630~60min411.1>3day1 2.82.6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及转归依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5条标准,将关联性评价分为肯定、很可能、可能、可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邮编545006收稿日期2010-05-20能无关、待评价与无法评价。

经评价,36例中,肯定3例,为再次使用莲必治出现相同症状;很可能33例,停用莲必治后继续使用联用药物未出现症状,经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或好转;无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与无法评价者。

3讨论莲必治注射液是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中提取的有效单体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菌、抗病毒及调整机体免疫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但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它不可避免会出现过敏反应,既往对其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报道较少,可能由于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其广泛应用后,药物副作用亦逐步显现,国内也有相关报道[1-3],这值得探讨并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3.1过敏因素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引起过敏的因素很多,包括药物的纯度、生产工艺、药物放置的时间、药物之间的配伍、患者的体质,甚至输液的液体、敷贴、护士的操作等各个环节。

∀2101∀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1卷第13期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复合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术后的缺损徐庆嘉安厚鹏徐旭光王聪关玲董冰口腔癌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大而造成口底及舌或颊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缺损一直是术者所面临的难题。

笔者从2001年10月~2009年5月,采用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复合肌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的患者13例,皮瓣全部成活,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5~70岁,平均56岁。

其中舌癌7例,牙龈癌5例,颊癌1例。

皮瓣最大面积5.0cm#8.0cm,最小面积3.5cm#6.0cm,肌蒂长为6~ 11cm。

皮瓣从下颌骨外侧转入缺损区者6例,从下颌骨内侧转入缺损区者10例。

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者3例,采用胸前旋转皮瓣关闭者8例。

2皮瓣设计及手术方法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取仰卧位,头过伸后偏向健侧。

根据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缺损面积及形状在同侧锁骨上颈部画出皮瓣切取范围。

由于口腔癌都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皮瓣设计时应考虑到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首先在颌下及颌颈侧面行垂直切口,切开至颈阔肌筋膜浅层,在其浅面锐性分离,暴露颈阔肌前后缘。

然后在锁骨上沿皮瓣边缘切开皮肤、皮下脂肪、颈阔肌及胸锁乳突肌筋膜,用缝线将皮瓣创缘与颈阔肌及胸锁乳突肌筋膜暂时缝合固定,以免皮瓣与下方的组织分离。

将皮瓣连同颈阔肌及胸锁乳突肌一并向上锐性掀起。

颈阔肌蒂的切取选择中后处的肌纤维为宜。

切取皮瓣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颈支,先在胸锁乳突肌上端前缘找到面后静脉,沿面后静脉向上分离可见横过面后静脉浅面的面神经颈面干,在颈阔肌深层向前下避开面神经颈支。

将皮瓣、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蒂分离至下颌骨下缘,此时应防止损伤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徐庆嘉、安厚鹏、王聪、董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口腔中心(徐旭光)徐州市口腔医院(关玲)邮编161006收稿日期2010-06-12面神经下颌缘支,以免影响其功能,尽可能保留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

备好的皮瓣用于修复缺损的粘膜,复合肌蒂用于填充口底缺损。

肌皮瓣转移采用颌骨外侧或颌骨内侧转移。

颌骨外侧转移时,将肌蒂深层向外翻起从颌骨外侧扭转至口腔内;颌骨内侧转移时,将肌蒂内卷于颌骨内侧,从口底向上修复缺损。

根据缺损情况选择转移途径,以无张力、不压迫肌蒂、有利于血循环为宜。

遗留的供区创口能直接缝合的采用垂直褥式缝合,较大的创口采用胸前旋转皮瓣修复。

3结果经6个月~3年的随诊,18例患者的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达100%。

移植后的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复合肌皮瓣的色泽与周围黏膜相似,张口无受限,外观良好,舌体活动无受限,饮食及语音功能基本正常,生活质量满意。

4讨论口腔癌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经常面临的难题。

为了彻底切除肿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必须要切除部分正常组织,但这将会造成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

所以近年来主张口腔癌切除术后即刻修复缺损,这样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保证术后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用于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肌皮瓣种类很多。

最常用的方法有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肩胛及前臂游离皮瓣等,已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游离皮瓣显微外科技能要求高,并且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

胸大肌带蒂肌皮瓣由于皮瓣厚,术后常显臃肿,并且损伤大,术区多。

而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复合肌皮瓣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肌质薄、血供可靠、易于成活的优点。

笔者遵循∃外形与功能相结合,宁简勿繁,宁近勿远,宁带蒂勿游离的原则%。

根据缺损的面积及局部情况全面考虑皮瓣的选择。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口腔癌切除术后的中、小缺损,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复合肌皮瓣是修复软组织缺损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本文的36例基本可以排除液体、敷贴、护士的操作因素,考虑还是药物因素与个体体质因素造成,过敏原因分析如下:1)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容易出现不溶性颗粒和大分子物质增多、pH值改变、药物稳定性改变导致过敏;2)药物浓度过高,滴速过快,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过多,易引发过敏;3)与药品质量、药物剂型、给药途径有关;4)不同个体代谢酶及免疫系统存在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过敏体质患者过敏发生率高于正常人。

3.2防治1)在使用药物之前均应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药物或其他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选用药物时更应慎重。

2)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特别是静脉用药时应注意观察,由于皮疹为最常见的过敏反应,而且大多发生在用药后的半小时内或1~3天左右,因此,在最初用药的几天中应注意观察有无皮疹显现,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皮疹大多于当天消失。

如果皮疹伴腹痛、腹泻或明显瘙痒时,停药后应给异丙嗪或地塞米松静注。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除立即停药外应同时给予吸氧,静注地塞米松和肌注肾上腺素,尽快改善休克症状。

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及时进行血液透析及对症支持治疗。

3)尽量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单独静脉注射莲必治亦可减少不良反应,若曾有莲必治注射液过敏史或皮疹表现,则不应再使用。

4)在用药物过程中,特别是静脉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即使该药既往无过敏表现,一旦出现症状也应及时识别、诊断并积极处理。

5)临床医生应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免造成人为的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需谨慎。

参考文献[1]王宏敏,杜文民,王晓瑜,等.70例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6(4):252-254[2]郑火珺,叶建云.莲必治注射液致过敏反应87例文献分析[J].药事组织,2007,16(9):35[3]封华,马勤,于兰,等.莲必治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医中药,2008,5(11):97-98∀2102∀Journal of Qiqihar M edical College,2010,Vol.31,No.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