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周+春半如秋意转迷-走近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周练(上)+
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素材:春半如秋意转迷

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素材:春半如秋意转迷星期一:背经典诗文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榕:闽、粤特产的常绿乔木,枝叶繁盛,树阴特大。
宦情二句:诗人贬谪永州十年,被召回京后,却任命为比永州更僻远的柳州刺史,回京无望,所以说“共凄凄”。
“春半如秋”,二月春光最浓之际,榕叶却落尽,有秋天的景象。
“意转迷”,指心情的沉重。
山城二句:补足“春半如秋”。
山城,指柳州。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柳州刺史任上。
作品借写柳州景物,抒发贬谪中的凄苦心情。
诗的首句直抒胸臆。
诗人此时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宦情羁思”涌上心头。
以下三句是以情带景,诗人将自己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融入花尽叶落的衰败之景。
第二句是一个过渡,“意转迷”,承上句,“春半如秋”是三四句写景的一个总起,从而在我与物、情与景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诗的三、四句写景充满异域情调,雨过花尽、榕叶满庭、群莺乱啼等意象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黯迷惘。
“乱”字则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辞因情发,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生命的化妆林清玄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
第05周+一螺青黛镜中心-走近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周练(下)+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题君山①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②梳洗处,一螺青黛③镜中心。
[注释] ①君山:又称洞庭山。
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相传此山为舜帝后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故称君山。
②水仙:指湘君姐妹,传说二人死在湘江,成为水神。
③一螺青黛:一管螺形的青黛色墨,既可绘图,又是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化妆品。
这里是比喻君山。
[简介]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出身贫寒。
文宗大和八年(834)进士,曾任侍御史、简州刺史等职。
诗多旅游之作,擅长律诗和七绝。
[赏析]此诗描绘了洞庭湖中君山之美。
诗人并未从正面落笔,而是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
一、二句写君山在湖中的倒影。
“烟波不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写山影的凝重。
“碧色全无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湖波平如镜,湖水清澈,所以湖色浅淡,湖光淡就更显示出山色深。
这两句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比,衬托出君山倒影的鲜明清晰。
三、四句把君山的奇秀与神话传说结合起来。
“疑是水仙梳洗处”说君山大概是水仙梳洗打扮的地方,“一螺青黛镜中心”说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像女仙青色的螺髻。
诗人向人们展示了湘君姐妹临湖对镜、梳洗打扮的美丽的画面,这样就赋予了君山以美人的仙态神姿和恬静端庄的品格,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兼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以新巧清丽的笔触,多方勾勒点染,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写尽了君山的秀美。
全诗写得活脱轻盈,意境美妙。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乌拉圭)加莱亚诺历史从一开始就被误解了。
哥伦布一直到死都确信他到达的地方是日本,是中国海岸。
当他知道他来到了一块欧洲人不知道的陆地时,他便把这个意外的收获称之为“发现”。
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
在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首次登上美洲的海滩后仅仅过了四年,他兄弟巴尔多洛梅便在海地动用火刑。
六个印第安人被活活烧死,罪名是亵渎神明。
说他们犯了亵渎神明罪,因为他们挖坟埋过耶稣基督和圣母的神像。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上一句 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上一句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子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上一句下一句出自唐朝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原文翻译:宦情羁思共凄凄,[2]春半如秋意转迷。
[3]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4]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拼音版:huàn qíng jīsīgòng qīqī,[2]ch ūn bàn rúqiūyìzhuǎn mí。
[3]shān chéng guòyǔbǎi huājìn ,róng yèmǎn tíng yīng luàn tí。
[4]※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柳宗元的诗词大全《奉平淮夷雅表。
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既克东蛮群臣请图蛮…东蛮第十二》《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新植海石榴》《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是年出刺柳州五月复经此)》《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强…铁山碎第八》《跂乌词》《送薛存义序》《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永州八记》《种木槲花》《愚溪诗序》《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梅雨》《梓人传》《闻黄鹂》《奉平淮夷雅表。
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渔翁》《南涧中题》《夏初雨后寻愚溪》《种朮》《捕蛇者说》《贞符》《种树郭橐驼传》《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春怀故园》《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田家三首》《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与崔策登西山(策字子符,集有送崔九序)》《黔之驴》《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戏题石门长老东轩》《奉和周二十二丈酬郴州侍郎衡江夜泊得韶州书…代意之作》《法华寺西亭夜饮(得酒字)》《始得西山宴游记》《别舍弟宗一》《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夏昼偶作》《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柳州峒氓》《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南涧中题》《跂乌词》《早梅(早梅发高树)》《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长沙驿前南楼感旧(昔与德公别于此)》《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第02周+二月初惊见草芽-走近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周练(上)+.doc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春雪韩愈新年①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争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新年:阴历正月初一。
[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幼年家贫,刻苦好学。
曾任国子博士,刑部郎侍郎等职。
元和十四年(819)因上书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官至吏部侍郎。
和柳宗元等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其散文说理透辟,文辞精炼,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追求新奇,有时流于险僻,对后世诗歌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写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在漫漫寒冬中盼望的人们非常焦急。
“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次句“二月初惊见草芽”写直到二月人们才看见小草发芽。
“初惊”写人们见到草芽的情态,极传神。
“惊”字刻画出见到春天来临的惊讶、欣喜的神态。
“初”字又含着对春来迟的不满、惋惜。
三、四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写白雪却等不及来迟的春色。
她“嫌春色晚”,于是纷纷扬扬飘洒起来,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
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但诗人却可以想像出一片春色来。
这两句富有浪漫色彩,可称神来之笔。
“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的有灵性。
雪花飞舞,说明天气尚寒,所以未有芳华,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来得迟,才作飞花,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意,构思奇妙。
此诗咏春雪,构思新奇,是别开生面的作品。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那一束伴地莲丁丁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
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
第06周+暗风吹雨入寒窗-走近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周练(上)+.doc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③。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 ①乐天:白居易,字乐天。
司马:官名。
②幢幢:昏暗,摇曳不定的样子。
③九江:隋代郡名,唐代称江州。
[简介]诗人于元和十年(815)三月,被贬为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司马,同年六月,白居易又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是元稹于病中,得知好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而作。
[赏析]此诗表现了元稹和白居易之间的深厚友谊。
首句“残灯无焰影幢幢”描写了阴沉昏暗的室内景物,渲染了凄凉黯淡的气氛。
次句“此夕闻君谪九江”是叙事,说在这样一个阴沉的傍晚听说了好友被贬的消息。
第三句接着写听到这个消息的反映,“垂死病中惊坐起”,“垂死病中”说自己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惊”字写出当时震惊的态度;“坐起”写震惊后的反应;“惊坐起”惟妙惟肖地描摹出作者陡然一惊的神态。
“垂死病中”身体羸弱,却惊得猛然“坐起”,可见震惊之巨。
尾句“暗风吹雨入寒窗”是写景,以景来结束,给人以想像的余地。
“惊”的具体内涵含于景语之中,耐人咀嚼。
“风”无所谓明暗,却成了“暗风”。
“窗”也无所谓寒热,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渗透,风、雨、灯、窗才变得暗、冷、残、寒、情与景融合为一体。
可见诗人心骨俱寒、凄冷万状的心境,其对友人的关切、同情何等真挚、深沉。
全诗情景交融,悲凉凄恻,感人至深。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摆渡自己吴雯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
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
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第01周+冷露无声湿桂花-走近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周练(上)+.doc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①地白②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地白:满地月光。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夜怀人的名诗。
一、二句写景。
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
鸟鸦栖息在树上,没有声息,凉凉的露水洒落下来,沾湿了桂花。
典型的一幅中秋月夜图。
“树栖鸦”简洁凝炼,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无声”表现冷露沾湿桂花的轻盈无迹,写得生动细致。
三、四句抒情。
中秋月圆,“人尽望”月,今晚的秋思会落到谁家去呢?明明是诗人思乡,却不正面抒情,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落”字,新颖生动,将“秋思”形象化,动感化,仿佛那秋思正随着明月的清辉洒落人间。
诗以问句结尾,余情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诗贵意境,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创造出一种月圆人缺、思深情长的意境。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永远的校园谢冕一颗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
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8月末的午夜,车子在黑幽幽的校园里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一生中最神圣的一个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燕园的美丽是大家都这么说的,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
每个北大学生都会有和这个校园相联系的梦和记忆。
尽管它因人而异,而且也并非会一味的幸福欢愉,有辛酸烦苦,也会有无可补偿的遗憾和愧疚。
我的校园是永远的。
因偶然的机缘而落脚于此,终于造成决定一生命运的契机。
青年时代未免有点虚幻和夸张的抱负,由于那个开始显得美丽、后来愈来愈显得严峻的时代,而变得实际起来。
热情受到冷却,幻想落于地面,一个激情而有些飘浮的青年人,终于在这里开始了实在的人生。
匆匆五个寒暑的学生生活,如今确实变得遥远了,但师长那些各具风采但又同样严格的治学精神影响下的学业精进,那些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同国籍同学组成的存在着差异又充满了友爱精神的班级集体,以及战烟消失后渴望和平建设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学进军的总体时代氛围,给当日的校园镀上一层光环。
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周一限时练4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周一限时练4(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络文学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作者和读者,催生了丰富的文学类型。
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視的问题。
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类型小说做出了重大贡献:制造了大众文化热点,开创了付费阅读机制探索了粉丝经济模式,打造了文学文化产业链,培育了创意产业新业态。
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市场化初期,类型小说因题材鲜活,想象丰富,定位精准,点击率一路飙升,借助数字化新媒体技术优势为网络文学崛起赚到“第一桶金".但唯点击量是求的量化标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
文学网站根据市场原则“锁定目标人群”“精准配制作品”,虽然使一些市场关注度高的类型脱颍而出,但也使一些小众类型很难突破重围.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网络文学题材多样性和内容丰富性,而且会挫仿作者创新精神和艺术个性.此外,每日大量文字的更新压力,使一些网络作家不惜在作品中“注水”,导致作品结构松散,语言浅白,思想贫乏。
与此同时,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也在损害网络文学声誉。
应当说,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制造诸多传奇,但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以保证持续发展.尽快步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阶段,这不仅是读者和市场对网络文学的新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今只有“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能突破创作瓶颈,提高创作质量,贡献更多精品。
为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网络作家跳出“玄幻魔圄”和“修真密室”,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到轰轰烈烈的现实生活中去创造精品、攀登高峰。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呈风生水起之势.这因然与政策引领、作协倡导以及网站策划等因素有关,更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结果。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一再为网络文学走出类型化困境起到破冰船与开山斧的作用.为突破陈陈相因、套路连连的因局,大批成熟网络作家放下得心应手的类型化书写,移师现实题材领域,改进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从创作方法上进行战略性调整。
晨读晚练高二上答案

晨读晚练高二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迸发出(bènɡ)不屈不挠(ráo)怆然(chuànɡ) 婀娜多姿(ē)B.跻身于(jī) 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ɡ)浣衣(huàn) 神情尴尬(ɡà)D.坚硬(cāo) 停留继续观望(huái)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错别字的一组就是( )A.鸿鹄之志如愿以偿以偏概全归纳演译B.冥思苦想自行其事风姿洒脱烟波滚滚C.气喘吁吁相辅相成匪夷所思安分守己D.蛊惑人心一愁莫展鼎力相助面容安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化建设已经存有了制度确保。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至半夜,小说终于动笔了,他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吉了口气。
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瑞士国土面积并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就是日常生活中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够随心所欲地采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干燥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甚少传世,即使就是宋元墨迹,今天能够看见的也就是寥若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队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5.以下新闻标题中,语意明晰的一句就是( )A.省旅游局落实优惠刺激旅游热情B.胖精肉无法检测就无法收费C.客轮沉江只剩货轮D.我省低保户人均月救助金全国最高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春日融融,和风海风,花红草青,气息清爽,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挥月担风且领后日,吞花卧酒不容过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柳州榕①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②。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③。
[注释]①榕:闽、粤特产的常绿乔木,枝叶繁盛,树阴特大。
②宦情二句:诗人贬谪永州十年,被召回京后,却任命为比永州更僻远的柳州刺史,回京无望,所以说“共凄凄”。
“春半如秋”,二月春光最浓之际,榕叶却落尽,有秋天的景象。
“意转迷”,指心情的沉重。
③山城二句:补足“春半如秋”。
山城,指柳州。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柳州刺史任上。
作品借写柳州景物,抒发贬谪中的凄苦心情。
诗的首句直抒胸臆。
诗人此时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宦情羁思”涌上心头。
以下三句是以情带景,诗人将自己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融入花尽叶落的衰败之景。
第二句是一个过渡,“意转迷”,承上句,“春半如秋”是三四句写景的一个总起,从而在我与物、情与景之间起了绾合作用。
诗的三、四句写景充满异域情调,雨过花尽、榕叶满庭、群莺乱啼等意象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黯迷惘。
“乱”字则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辞因情发,莺啼无所谓“乱”,只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生命的化妆林清玄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
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谐调。
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一件小事。
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表,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精要指导]林清玄,当代著名散文作者。
这篇散文很富有哲理性,它先从具体的为面部化妆谈起,自然而然地引出对人生、对生命的化妆,过渡自然,主旨鲜明,读后偎有启发性。
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读懂、理解其中的哲理。
《生命的化妆》主要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仔细阅读全文,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不是为谈化妆而谈化妆,而是告诉人们:为自己的生命化妆,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改变气质,做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自己生命的一流的化妆师。
要理解文章的哲理就必须抓住关键性的语句。
比如化妆师的有关语句,第8自然段,强调了一流的化妆师的重要性,并指出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的具体内容。
另外结尾部分写作者从化妆师的话语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里改革。
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
再比如第6自然段中化妆师的一段话,由化妆而谈到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这话多么深刻!阅读此文,一定要抓住关键句或重要句子,或自己喜欢的语句、仔细揣摩、品味,体会其深刻的内涵,思考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另外本文语言平实、自然而不饰雕琢,但又透露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及其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深刻理解。
这更是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之处。
星期三:记精品成语千虑一得[释义]虑:思考,谋划;得:正确的。
指即使是笨人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
[故事]晏婴是齐国的大夫。
他父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三个王朝的相国。
晏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生活上非常俭朴,从君主至百姓,都很尊敬他。
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
晏婴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而特殊款待,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
因此两个人都没有吃饱。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国家里如此贫困,作为国君的我竟然一无所知。
这实在是我的过错啊!”于是,景公命人给晏婴送去一千两黄金,以供他接待宾客。
没想到,晏婴拒绝接受,叫来人把金子带回去。
景公命令人再送,他还是没有接受。
当景公命令人第三次送来时,晏婴对使者说:“请禀报大王,我并不贫困。
大王给我的俸禄,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接待宾客之用,还可以用来接济贫苦百姓。
所以,我不能再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送金子的人也感到非常难为情,对晏婴说:“相国,我是奉命来办事的。
您这次又不接受,叫我怎么去回报大王呢?”晏婴想了想,说:“既然如此,我和你一块进宫,让我当面向大王解释清楚吧。
”晏婴见了景公,感谢他对自己的赏赐,并表达作为一个臣子,能吃饱穿暖就足够了,怎能有过多的要求呢?请求他不要勉强让自己接受赏赐。
景公听了这番话,更敬重晏婴了,但还是不愿收回自己的决定。
景公举了一个例子:齐国以前的丞相管仲可以说是很贤能了。
他为齐桓公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第一个盟主立了大功。
桓公赏给他许多封地,管仲都没有推辞过。
你怎能推辞呢?晏婴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圣人考虑千百次,总有一次失误;笨人考虑千百次,总有一次正确。
也许管仲考虑这件事有失误;而我虽然笨,这件事处理得却自认为很正确。
”景公听他这样说也只好收回命令了。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千金买骨[释义]用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
比喻用重金招揽人才,求贤若渴。
[故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纷争不休,燕国一度被强大的齐国打败。
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招贤纳士,兴复燕国,向齐国报仇。
一次,燕昭王召见了极有才略的谋士郭隗,虚心请教道:“当前燕国面临困境,你看如何才能求得有才能的贤士,辅助我治理国家,重振旗鼓,以实现复仇的宏愿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的问题,而是先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国王,一心想得到一匹千里马,就派人在全国各地张贴布告,说他愿出一千两黄金买购一匹千里马。
三年过去了,一匹马都未买到,国王为此不悦。
这时,国王身边有个侍臣,请求让他带上一千两黄金,出外寻找千里马。
国王同意了。
于是侍臣带着千两黄金,四处奔走寻马。
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打听到一点讯息,可等他赶到时,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
侍臣毫不犹豫地拿出五百两黄金,买下了那匹千里马的尸骨,带回来献给了国王。
国王斥责道:“我要的是一匹日行千里的活马,可你却白白花掉五百两黄金,买回一堆千里马的尸骨,这有何用处呢?”侍臣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大王,您不是要买千里马吗?可是您买了好几年都没买到,这并非因为世上没有千里马,而是人们不相信您真的会出千金买呀!如今我花掉五百两黄金,为您买了一堆千里马的尸骨,消息传开后,天下人都知道您珍爱千里马,等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把活的千里马给您牵来的。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送到了国王的手上。
郭隗讲完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大王若真的想招贤纳士,不妨先从我开始,天下贤人见像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比我更有才能的人便会主动来找大王了。
”燕昭王觉得郭隗言之有理,当即拜他为师。
诸侯各国的贤士闻讯,纷纷前来向昭王自荐。
'昭王任用各国的能人贤士治理国家,后来,终于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收复了全部失地。
(出自《战国策·燕策一》)星期四:读名人故事国学大师钱钟书尝与文学所郑永晓君同室起居,渠与钱先生同在古代室宋代文学组,知洗那时轶事甚多。
余问:社科院最有资格招研究生者当推钱先生,何故他独不招?郑君答日:钱先生有言,先把《说文解字》读通了再考研究生不迟;字都认不全,读什么博士?印象中大学者大抵坐拥书城,钱先生家藏书定然不少。
郑君日钱先生家并无很多藏书。
一次先生想查一下《康熙字典》,还打电话到图书馆请贵明先生帮忙。
钱先生有个习惯,隔三个月就请司机将家中渐次堆积起来的书籍送出处理。
余闻先生虽然藏书无多,却有一书惹得牛津大学出版社拟以巨款索之。
那是一本《牛津大词典》,里边密密麻麻布满了钱先生的批注。
“我姓了一辈子钱了,还迷信钱吗?”说这种话的人在,牛津岂能得之。
李慎之先生书房里有钱先生手书上下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哪家山头砍哪家柴。
褒耶?贬耶?余十年前进社科院行政部门工作时便听说有一个副院长是连办公室都没有的,那是钱钟书。
按级别钱先生该配备专职秘书,但他却坚持劳动自己的女儿,理由是旁人无法用两二钟外文处理信件。
尝闻先生的女儿钱援因此辞不就任北外英语系主任,好帮父亲多承担些琐务。
钱先生拒绝新闻采访却不拒绝同普通工作人员话家常交朋友。
司机小王有些听钱先生聊天的福气。
科研管理干部朱渊寿尝得钱先生题赠《管锥编》,上书:渊寿小友指企。
先生不喜参加会议,不喜当挂名顾问。
于会议有“不三不四之闲人,不痛不痒之废话”之高见。
美国AnnRoddy来信要求《围城》电影摄制权,钱先生允之,但条件是个当顾问:“老挺之身,但求清静,于电影又属外行。
既不能效实,亦不当挂空名”,同时谢绝采访。
1977年10月,钱先生曾有一信致朱寨先生,履行“涉外活动上报”的规定。
略云:昨晚8时半有30年前出国的女学生徐文湘和姐姐姐夫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