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VIP专享】
饭后的血糖标准是多少

饭后的血糖标准是多少正常情况下,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应该在5.6mmol/L(100mg/dL)以下。
这个数值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标准确定的。
如果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在5.6mmol/L到7.8mmol/L(100mg/dL到140mg/dL)之间,说明可能存在糖耐量受损或轻度糖尿病。
而如果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超过7.8mmol/L(140mg/d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饭后血糖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饭后血糖标准也有相应的调整。
因此,在评价饭后血糖值时,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
高血糖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药物治疗上都需要特别注意餐后血糖的控制。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运动对于控制餐后血糖至关重要。
除了糖尿病患者,一般人群也应该关注饭后血糖的情况。
餐后血糖的控制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于维持饭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控制饭后血糖。
比如,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保持适量的运动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控制饭后血糖,保持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饭后的血糖标准应该在5.6mmol/L以下,超过这个数值可能存在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
饭后血糖的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饭后血糖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饭后血糖,保持身体健康。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范围

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范围嘿,咱今天来说说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范围哈。
有一回啊,我去看望一个得了糖尿病的亲戚。
他正拿着血糖仪在那测血糖呢。
我就好奇地问他:“这糖尿病的血糖得控制在啥范围啊?”亲戚说:“这可复杂了,不同的时候标准还不一样呢。
”咱先说说空腹血糖吧。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得控制在3.9 到 6.1 毫摩尔每升。
我亲戚就特别注意空腹血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测血糖。
有一次,他前一天晚上吃多了,第二天早上一测血糖,有点高了。
吓得他赶紧调整饮食,不敢再乱吃了。
再说说餐后两小时血糖。
这个一般要控制在 7.8 毫摩尔每升以下。
我亲戚每次吃完饭,过两个小时就会再测一次血糖。
有一回,他去参加一个饭局,吃了不少好吃的。
回来一测餐后血糖,哇,高得吓人。
他就赶紧去医院找医生,医生让他以后注意饮食,少吃油腻和甜的东西。
除了这两个时间点,平时血糖也不能太高或太低。
如果血糖太高了,就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像眼睛看不清啊,脚烂了啊啥的。
我亲戚有个病友,就是因为血糖没控制好,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可吓人了。
如果血糖太低了,也不行,会头晕、心慌,甚至会晕倒。
我亲戚有一次出去散步,走得有点远了,感觉有点饿,血糖就低了。
他赶紧找了个地方坐下,吃了点东西,才缓过来。
我觉得得了糖尿病可真不容易啊,得时刻注意血糖。
我亲戚现在每天都很小心,饮食上严格控制,还经常运动。
他说:“这糖尿病啊,就得自己多注意,才能控制好血糖,不然以后麻烦可就大了。
”从亲戚的经历我就知道了,糖尿病血糖控制真的很重要。
要是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把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嘿嘿。
糖尿病人血糖标准

糖尿病人血糖标准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尔/每升,非空腹血糖应小于10号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7%。
对于孕期血糖控制的要求比较严格,建议空腹血糖小于5.3毫摩尔/每升,餐后一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6.7毫摩尔/每升,同时一定要注意防止低血糖出现。
对于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标准适当放宽,对于相对健康的老年人,建议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控制在5.0~7.2毫摩尔/每升,睡前血糖控制在5.0~8.3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比较理想的控制目标小于7.5%。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属于中等健康状态,并存比较多的慢性疾病,日常活动轻度受限或者存在轻到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建议空腹或餐前血糖控制在5.0~8.3毫摩尔/每升,睡前血糖控制在5.6~10号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
对于健康状态比较差的老年患者,需要长期靠他人护理,合并终末期慢性疾病或有轻到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空腹及餐前血糖控制为5.6~10号摩尔/每升,睡前血糖控制在6.1~11.1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8.5%,防止低血糖出现尤为重要。
糖尿病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标准嘿,朋友!你或者你身边有没有人被糖尿病这个小恶魔缠上了呢?我就有个朋友,老张大半辈子潇洒自在,结果被查出糖尿病后,那日子过得呀,真是像在走钢丝,特别是在控制血糖这事儿上,就像在迷雾里找路,摸不着头脑。
今天呀,我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糖尿病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标准这个事儿。
咱先说说空腹血糖。
这空腹血糖啊,就好比是汽车早上启动前油箱里的油,得在一个合适的量才行。
一般来说呢,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就像在一个精心设定的安全区里。
正常空腹血糖值大概是3.9 - 6.1mmol/L。
这是啥概念呢?就像你走在路上,周围的环境都是熟悉又舒适的。
我有次陪老张去医院检查,他的空腹血糖要是在这个范围里,那他脸上就像拨开乌云见太阳,可高兴了。
要是空腹血糖低于3.9mmol/L呢,这就像汽车没油了突然熄火一样,低血糖啦,人会感觉头晕眼花,就像老张那次低血糖,突然就站不稳,像个喝醉的人一样摇摇晃晃,这可太危险了。
那要是高于6.1mmol/L呢,就像汽车油箱油太多要溢出来一样,血糖过高,这时候身体里就像有一群小蚂蚁在捣乱,各种不舒服。
再来说说餐后血糖。
这餐后血糖呀,就像是汽车在行驶一段路程后的油箱状态。
刚吃完饭,身体开始消化吸收,血糖就会升高。
餐后血糖的控制标准呢,也很重要。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要控制在小于7.8mmol/L。
你想啊,就像火车在轨道上行驶,得按照规定的速度来,这血糖也得在这个合适的范围里。
我记得老张有次没管住嘴,吃了好多甜食,餐后两小时一测血糖,哎呀,高得吓人,像火箭一下子蹿到了12mmol/L。
他那表情啊,就像霜打的茄子,又沮丧又担心。
他就知道这下身体里那些小细胞又要在高糖的“洪水”里泡着了,能舒服才怪呢。
还有啊,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年龄、病情等因素有些许差别。
比如说老年人,身体就像用了很久的老机器,功能没那么灵敏了,血糖控制标准可能就会相对宽松一点。
就好比老房子的地基,虽然没那么坚固了,但只要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状态就好。
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饮食都有一定的影响。
控制饮食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是评估饮食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那么,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是什么呢?在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应该控制在7.8mmol/L(140mg/dL)以下。
这个标准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和胰岛素敏感度而设定的。
当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超过7.8mmol/L时,可能会导致血糖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要控制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首先需要注意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尽量选择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
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和蔬菜水果,控制餐后的饮食糖量和热量摄入,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其次,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还受到运动的影响。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促进血糖的利用,降低餐后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有助于控制血糖的波动。
除了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在餐后两小时测量血糖的时候,如果发现血糖水平超过了7.8mmol/L,可以通过减少饮食糖量、增加运动量等方式,调整餐后的血糖水平。
总的来说,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是控制血糖水平在7.8mmol/L以下,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监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的稳定,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共同努力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饭后两小时标准数是多少

糖尿病饭后两小时标准数是多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糖尿病饭后两小时血糖的标准范围。
一般来说,糖尿
病饭后两小时血糖的标准数应该控制在7.8mmol/L以下。
这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共识标准来确定的。
超过这个数值,就说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那么,如何才能控制饭后两小时的血糖值呢?首先,我们需要关注饮食的选择
和饮食的搭配。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蜂蜜、果汁等,这些食物会迅速提高血糖浓度。
相反,应该多摄入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豆类食物,这些食物会使血糖缓慢上升,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其次,合理的饮食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餐时,应该合理搭配蛋白质、脂
肪和膳食纤维,这样可以减缓胃内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有利于控制血糖的上升。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糖的利用,有利于降低饭后两小时的血糖值。
除了饮食和运动之外,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
单纯通过饮食和运动很难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这时就需要药物的辅助治疗。
但是在使用药物的同时,仍然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的控制,只有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糖尿病饭后两小时的标准数是7.8mmol/L以下,而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综合运用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
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才能更好地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够重视饭后两小时血糖的控制,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标准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使用胰岛素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各个方面的标准:1.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的空腹血糖标准通常应保持在70-100mg/dL(3.9-6.1mmol/L)。
如果空腹血糖长期高于这个范围,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或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
2.餐后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标准通常在100-140mg/dL(5.6-7.8mmol/L)之间。
餐后高血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如果餐后血糖经常高于这个范围,可能需要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或者调整胰岛素剂量。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衡量血糖长期控制的金标准,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HbA1c目标应小于7%(53mmol/mol)。
如果HbA1c水平高于这个目标,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或者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和运动。
4.夜间血糖:夜间血糖的控制标准与空腹血糖相似,通常应保持在70-100mg/dL(3.9-6.1mmol/L)之间。
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可能导致患者在睡眠中发生低血糖反应或高血糖相关的心血管事件。
5.血糖波动: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保持每天的血糖水平在接近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减少大幅度升高和降低的情况。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以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人歺后2小时后标准范围

糖尿病人歺后2小时后标准范围
糖尿病患者餐后 2 小时血糖的标准范围一般是小于7.8mmol/L,不过不同人群的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果是普通的糖尿病患者,餐后 2 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小于 7.8mmol/L。
如果是孕妇,餐后 2 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小于 8.5mmol/L。
另外,对于年龄比较大的糖尿病患者,餐后 2 小时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一般控制在小于 10mmol/L 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餐后 2 小时血糖容易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测量时应该注意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建议,请咨询您的医生或医疗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人的餐后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之内?
正常值为服糖第1个小时血糖6.7-9.4毫莫/升,当过了第二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毫摩/升,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且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升。
自测血糖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方面讲,监测血糖比监测尿糖更有意义。
病人可购置微型血糖仪自测血糖。
自测血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血糖仪所测末梢血的血糖值可能比静脉血糖值高10%。
空腹血糖反映了无糖负荷时体内的基础血糖水平,其测定结果可受前一天晚餐进食量及成分、情绪的波动变化、夜间睡眠的好坏等因素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指进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其反映了定量糖负荷后机体的耐受情况。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0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3.89-6.1 mmol/L,而当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就
会小于7.8mmol/L,如果您的血糖平时不能良好的得到控制,可能就会加速并发糖尿病神经病变,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个环做不好都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的,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
具体表现在糖尿病肾病,周围血管病变等,如果发展这样的话会对患者非常不利, 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治疗糖尿病,就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人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
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
由于该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而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因此是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
测定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量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我们现在应该认识清楚了,关键是我们能控制住餐后血糖的值一直维持在正常值的有效范围之内,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制定有效的计划。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
人体血糖正常浓度为:空腹静脉血浆血糖3.9~6.0mmol/L,餐后静脉血浆血糖<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小于6.5%。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 4.6~6.4。
【精华】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十问
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十问
胰岛素治疗是一项很细致的技术,病友最头痛的是不知如何计算和调节胰岛素用量,本文以问答方式做一介绍。
1问:初次胰岛素日用量如何计算?
答:①空腹血糖(mmoI/L)x1.8mmol/L。
②空腹血糖(毫克)÷10毫克。
③体重x 0.3或0.5mmoI/L。
(注:上述计算的用量为一天的用量。
)
2问:胰岛素的日用量如何分配?
笞:①每天注射3次胰岛素:适用于初次用胰岛素的病人,按“日量除以3,中减2加早”的方法分配。
如日用短效胰岛
素30单位,除以3等于10单位,中年减2单位,加在早上(第一次),即早上1 2单位、中年8单位、晚上10单位。
待血糖达标后,改用预混胰岛素,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两次注射。
②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早餐前注射总量的2/3,晚餐前注射总量的1/3。
③每天注射1次胰岛素:白天3餐前口服降糖药,睡前按每公斤体重0.2单位计算追加一次长效、中效胰岛素。
睡前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与白天的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更加符合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血糖控制更佳,低血糖反应更少、更安全。
3问:胰岛素用量如何按血糖高低进行调节?
笞:①按空腹血糖调节:在原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由于血糖不能达标或出现低血糖,此时的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节:空腹血糖在5.0?7、OmmoI/L时不增不减;空腹血糖在3.0?5.OmmoI/L时,胰岛素应减少2?3单位或改在餐后注射;空腹血糖>7.OmmoI/L,每增高mmoI/L加胰岛素1单位。
②按餐后血糖调节: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0 mmol/L后,每增高2.Ommol/L加胰岛素1单位,但一次加量不要超过6单位。
4问:胰岛素用量按尿糖高低如何进行调节?
答:肾糖阈正常时,餐前尿糖每增高一个“+”号且酮体阴性者加胰岛素2单位,酮体阳性者加3单位。
每次加量不应超过6单位。
5问:发烧时或月经期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答:不论何种原因发烧,体温超过38°C者,应在原胰岛素用量基础上增加20%。
妇女每次行经前或妊娠末期3个月,胰岛素用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增加。
6问:胰岛素品种或剂型改变时用量如何调节?
答:猪胰岛素改用人胰岛素用量减少20%;反之,应增加20%;胰岛素吸入改用注射时,药量要增加3?4倍;口喷胰岛素4单位,相当于皮下注射胰岛素0.73单位。
7问:凌晨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答:睡前用了中效胰岛素,而清晨血糖>8,Ommol/L,可
测一次凌晨3点血糖,若≥4.Ommol/L,则称”黎明现象”,表明胰岛素不足,需增加用量。
若<4.OmmoI/L,称”苏木杰效应”,表明胰岛素过量,应减少用量。
8问:肥胖或消瘦的病友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答:若病友已经按标准体重和活动量计算的热量,并制定食谱配餐进食了,但血糖仍高,调节的原则是:对消瘦者增加胰岛素不减饮食;而肥胖者不增加胰岛素,减少饮食量,增加运动量,并增加双胍类口服药。
若因某种原因临时需要多吃一两主食(50克)时,需要另加胰岛素5单位。
一般1个单位胰岛素可降低1 0克主食所升高的血糖。
9问:混合胰岛素用量如何调节?
答:早晚两次注射混合胰岛素,若午餐前血糖高,表示混合胰岛素中的短效不足;若晚饭前血糖高,表示中效胰岛素不足;若睡前血糖高,表示晚餐前的短效胰岛素不足;若清晨血糖高,表示长、中效胰岛素不足,可按照这一原则调节。
10问:胰岛素注射期间血糖如何监测?
答:胰岛素调节是以不同时段监测的血糖水平为依据的.可先测空腹与晚餐前血糖,前者反映夜间血糖的生成,后者反映白天的血糖利用情况,3?5天测一次。
待空腹血糖在7.O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Ommol/L以下时,可改为每周监测一次
螺旋藻国内比较好的品牌有:绿A、新大泽、程海湖、安利、清华紫光、施普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