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 综合测评4(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II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III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III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业[基础达标]1.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合理的解释是()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弱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D.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选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

2.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个事例说明()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解析:选B。

题中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显示,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为治理土地荒漠化,河北省林业厅通过飞播造林20万亩,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飞播造林的生态学原理是()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选D。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物种的多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即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故D项正确。

4.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呼伦贝尔大草原B.青海湖C.人工蔬菜大棚D.西双版纳雨林解析:选D。

西双版纳雨林物种丰富度大,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

5.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该生态系统()①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⑦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选B。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30道小题)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大都是分解者,还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生产者不一定含有色素,可以是原核或真核生物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3、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的动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6、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朱鹮位于第三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朱鹮与鱼类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流入朱鹮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的总能量之和D.大量捕捞鱼类将使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7、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精练:阶段质量检测(四)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精练:阶段质量检测(四)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四)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代表消费者。

2.下列选项中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选B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一般包括四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当于生态系统概念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和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也就是概念中的生物群落。

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这四种成分,就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与生态系统的概念都不符。

3.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B.一片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组成来预测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选C图中a表示个体,b表示种群,c表示群落,d表示生态系统。

一片鱼塘中的所有动植物既不是种群(有多个物种),也不是群落(缺少微生物),也不是生态系统(没有微生物和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种,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戊都是生产者。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质量评估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3章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

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蜣螂、细菌、真菌等。

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细菌、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草为生产者,牛、羊、鹿、狼、兔、鼠是消费者,秃鹫、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此处还包括阳光、空气等非生物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牛、羊、鹿各自会涉及很多详细的种类,不能看作是3个种群。

群落是指肯定空间范围内全部生物构成的整体。

答案:D2.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相同,供应应猫头鹰能量最多的是(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解析:能量流淌的特点是逐级递减,某生物所处的养分级越低,获得的能量就越多,所处的养分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最短,猫头鹰所处的养分级最低,故获得的能量最多。

答案:D3.下列动物行为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蜘蛛捕食B.昆虫交尾C.孔雀开屏D.蜜蜂舞蹈解析:蜘蛛捕食依靠的是物理信息,昆虫交尾依靠的是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B4.下列关于反抗力稳定性与复原力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越小,反抗力稳定性就越低B.反抗力稳定性与复原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C.反抗力稳定性与复原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丰富度有关D.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措施之一是增加某些微生物的个体数量解析: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越简洁,其自我调整实力越小,反抗力稳定性越低,A项正确。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巩固]1.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缘由是( )A.信息传递的双向性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C.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所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2.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C.生态系统的组分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解析: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实力越强,反之,自我调整实力越弱。

答案:C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例的是( )A.某森林经过火灾后,很多种子萌发,快速长成新植株B.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实力下降C.运用老鼠药限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D.某森林中食虫鸟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解析:某森林经过火灾后,很多种子萌发,快速长成新植株,说明生态系统具有复原力稳定性,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的实例;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实力下降,使该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的实例; 运用老鼠药限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增长,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的实例;某森林中食虫鸟的数量因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使害虫种群的增长受抑制,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整的实例。

答案:C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4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A.甲→乙→丙→丁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其自我调整实力越强,反抗力稳定性也越高。

答案:B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很低②“遭到破坏,复原原状”属于反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反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峻的砍伐后,其复原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②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较低,①正确;“遭到破坏,复原原状”属于复原力稳定性,②错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反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③正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峻的破坏后,很难复原,所以其复原力稳定性较低,④错误。

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

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

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A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霉菌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C.人类将免于病患......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5.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A、雌蛾分泌性激素.....B、工蜂跳8字舞.....C、蟑螂昼伏夜出.....D、鸟类的鸣叫7.在食物链中,最可能的是A.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三级消费者减.....B.当初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减少C.当三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增加...D.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初级消费者减少8.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9.某国家连续几年闹灾荒,食物短缺。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禽类和蛋类为主..B.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C.以草食的牛羊为主..D.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10.西部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除哪项外,均是开发产生的后果..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加快C.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增大..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1.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遗体 遗体 遗体 枯枝败叶 (起点) 未固定 ……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太阳能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解者(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 生态系统(1)概念: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及其 无机环境 。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和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

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 水、空气、无机盐 等;能量:如 阳光、热能 。

(2)生产者: 自养 (自养/异养)生物。

主要是 绿色植物 ,还包括光合细菌(如蓝细菌)、化能合成菌(如 硝化细菌 )。

(3)消费者:属于 异养 (自养/异养)生物。

捕食性 动物 、寄生生物(如 菟丝子、蛔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病毒 )。

(4)分解者:能将 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属于 异养 (自养/异养)生物。

主要是腐生性 细菌 、 真菌 及动物。

4.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 捕食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 食物链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 食物网 。

5. 能量流动的含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 传递 、 转化 和 散失 的过程。

6. 能量的传递: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化学元素 ,不断地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2)范围: 生物圈 。

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

(3)特点: 全球性 、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

生物学考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物学考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十九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量流动的过程和特五年1考10.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理解)说明研究能量流未考查11.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理解)分析总结生态系应五年2考12.举例说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了解)说明能量流动和理未考查13.尝试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生态缸),观察和分析其稳一、生态系统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无机环境: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生物群落: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___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即食物网。

(3)功能: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渠道。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传递、________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1)起点:从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

(2)途径: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用。

(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1)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如C、H、O、N、P、S等,而不是化合物。

(2)范围:从____________到生物群落,又从____________________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测评(四)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 B2.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时,蚯蚓数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A.增多B.减少C.基本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解析】在该食物网中,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与蛇因食源短缺而数量减少。

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部分原有的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将导致蚯蚓的天敌—相思鸟数量下降,从而使蚯蚓数量增多。

【答案】 A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解析】图示中,甲含能量最多,丁含能量最少,乙、丙所含能量相近。

所以甲处在第一营养级,丁处在最高营养级,乙、丙处在同一营养级。

【答案】 A4.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B2=A×(10%~20%)B.A=F+B1+C1+D1+E1C.A-(B1+B3)=C1+C2+C3D.C3=B2×(80%~90%)【解析】由于B2=C1+C2+C3,C2=B2×(10%~20%),所以C3<B2×(80%~90%)。

从长时间考虑,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即A=F+B1+C1+D1+E1。

【答案】 D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同化作用所获得能量的一部分B.能量可以循环流动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在有些长期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也可倒置【解析】A错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粪便量不属于同化量;B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金字塔也可倒臵的生态系统不可能长期维持稳定。

【答案】 C6.(2015·大同高二检测)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解析】本题通过泥浆生物反应器的介绍考查了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污染物的分解是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故而肯定是菌种进行有氧呼吸而分解有机物,故B正确。

本题中的反应器中有土壤、营养物质和菌种,不满足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的概念范畴,更谈不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A、C、D均错误。

【答案】 B7.温室效应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关于图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增加自养生物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温室效应主要与异养生物①②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解析】本题考查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理解和识图能力。

图中自养生物指的是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自养的微生物,异养生物①是指各种动物,异养生物②是指各种微生物。

增加自养生物的数量能增大自养生物对环境中CO2的吸收,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煤和石油等化学染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不是异养生物①②的数量增加造成的;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图解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因为能量流动是不循环的。

【答案】 B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B.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C.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群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D.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考查理解能力。

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和被捕食的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群间的数量变化引起,数量变化是由于捕食引起的,捕食和被捕食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

【答案】 C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A所描述为易地保护。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B10.下图是甲、乙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生态系统强B.乙生态系统生物群落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乙生态系统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D.乙生态系统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群落的演替,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甲生态系统比乙生态系统种群数量稳定,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生态系统强,A项正确;乙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项正确;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一直在发生演替,C项错误;由于演替过程中物种会发生变化,因此乙生态系统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项正确。

【答案】 C11.动物为了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

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动物的领域大小与动物的体重和食性密切相关;图示中的三种鸟类不能组成一条食物链;图示信息没有显示三种鸟类同化效率的高低;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体重相等的鸟,营养级越高,领域面积越大。

【答案】 D1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Y营养级的生物存在着捕食和竞争的关系B.X、Y和Z生物间具有相互选择的作用C.Y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X、Y和Z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Y为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捕食关系,A项错误;由于一段时间后,种群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因此X、Y和Z生物间具有相互选择的作用,B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不是生产者体内含有的能量,C项错误;X、Y和Z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生物群落包含组成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D项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3分)(2015·广东惠州调研)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1)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2)假如某草原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草兔猫头鹰草食昆虫食虫鸟①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作为初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②该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最终能量来源是________。

③杀虫剂DDT可通过________的富集对猫头鹰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④若猫头鹰增重100 g所需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猫头鹰增重100 g,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g。

【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草,初级消费者有兔和食草昆虫;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光能。

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富集。

猫头鹰增重100 g,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为:1/2×100×5×5+1/2×100×5×5×5=7 500 g。

【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①草兔、草食昆虫②草太阳光能③食物链④750014.(12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及①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为________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丙中D 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解析】(1)从题目图中找到突破口,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成分,碳在甲和乙之间双向传递,所以甲乙为无机环境和生产者,而乙传递到丙,所以甲为无机环境,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碳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①过程为呼吸作用,其中能量流动的形式主要以热能散失。

(2)A是以乙为食物的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D均以A为食物,构成竞争关系,而D也以B为食物,所以BD也存在捕食关系。

若B生物灭绝,D一方面减少了竞争者,另一方面,从A至B再到D这条食物链与直接从A到D相比较,在相同的生产者提供的情况下,后者获得的能量更多,所以短时间内D的数量增加。

(3)记忆考点: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1)丁有机物热能散失(2)第二捕食和竞争增加(3)间接15.(15分)沼虾是一种杂食性虾类,适宜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量高的水体中,在南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