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四上《我躺在波浪上读书》word电子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我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 沪教版
我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词语,体会“蹦跳、絮语、拾级而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并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3.搜集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训练重点:积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
1.出示课题。
齐读。
2.观看电脑上的图片,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在哪里的波浪上呢?二、整体感知1.各自轻声读读课文,自学字词,交流上述问题。
2.电脑出示:从卫星上看死海。
说说像什么?3.练习说话:因为,所以它号称“世界的肚脐“。
4.拓展,那最高的地方在哪里?又号称什么呢?过渡:死海的确是个奇特的地方,但更我们大家感兴趣的是它所创造的奇迹。
让我们继续学习5——12节。
三、学习课文重点。
出示学习要求死海能创造什么奇迹?为什么能创造奇迹?死海真是死海吗?作者为什么感到在死海中游泳是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文本,感受内容。
1.小组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指名读。
学习要求:讨论:1)课文中告诉我们死海创造的奇迹是什么?这奇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2.交流。
3.句式训练。
(通过训练把死海得名的原因以及它所创造的奇迹讲清楚)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4.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死海含盐量特别高?读一读。
5.小结。
四、拓展世界上有许多形形色色内陆湖,想知道它们奇妙的地方吗?老师制作了有关这方面的网页。
你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去看看。
五、回家作业阅读关于世界奇闻的书籍。
板书我躺在波浪上看书死海能创造什么奇迹?为什么能创造奇迹?死海真是死海吗?作者为什么感到在死海中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读书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躺在波浪上,感受波浪的起伏。
提问:“你们想象一下,躺在波浪上是什么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波浪”象征书海,“波浪上的我”象征在书海中遨游的作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4.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波浪上的我”。
2. 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沪教版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重点理解词语五个:号称,变换,光晕,絮语,苦涩。
读句子理解“蹦跳”、“沉默”、“絮语”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5、在课外书刊中找出一则世界趣闻,互做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2、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1)景色色美丽奇异。
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2)死海名字的来历。
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水中含盐量特别高,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3)人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
水中含盐量特别高。
(4)死海所创造的奇迹。
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得晴空洒下来。
不料,收腿时却遇到了强劲的浮力,收不回来,身体一歪,一股苦涩的咸水立刻涌入口中,眼睛也涩得生疼。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5、教师小结。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语句,并想象相关场景。
•能够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
2.情感态度•感受自然风景和融入自然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无私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理解。
•理解比喻语句,想象相关场景。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并让学生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或靠在墙上)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流淌在他们身体周围,让他们放松并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2.讲解文本教师可以用类似以下的方式为学生解读课文:•通过询问学生有关这个话题的个人经历(例如他们是否经常在海滩上度假或旅行),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海浪的有趣事实,进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初步阅读课文,教师可以解释生词和关键词的含义,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基本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了解什么是「波浪」,或者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文章中的一些短语和比喻语句。
•提醒学生课文中的比喻语句(例如“把自己藏在海里很深很深的地方……一个人在那里看似躺着,其实是在和海浪一起读书。
”),并尝试让他们想象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提问并讨论关于原材料的事实,即文本来源于哪个国家、做这个地方的环境,此地有什么特殊的地理构成,以及那个特定的地方优美的风景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提问,鼓励学生思考,挖掘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3.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2.他们在海边做了什么?3.现在我们举行的“阅读”的主人公躺在哪里?他读了什么?4.解释比喻语句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比喻语句(例如“把自己藏在海里很深很深的地方……一个人在那里看似躺着,其实是在和海浪一起读书。
”)并解释这个句子中的含义。
接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比喻语句,教师可以向学生表演并解释这个句子中的“藏身于海中”这个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可以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我”在死海中游泳的快乐。
2.会读写9个生字,理解“称号、变幻、光晕、絮语、苦涩”的意思。
3.读句子理解“蹦跳、沉默、絮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过程。
2.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的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外书刊中找出一则世界趣闻、交流。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
教学方法收集各种死海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课前准备课件、死海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都去过由于池,说说在池中有何感受?有没有谁能躺在波浪上?揭示课题(板书)看了课题,有何疑问?二、新课学习(一)自学预习,初步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1.根据预习提示自学课文。
2.学习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里写了“我”游览死海的亲身经历?5.给课文分段。
(师可告知,文章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二)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一节,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2.比较句子,出示投影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书。
(1)抓关键词体会。
(这些词的意义;说明什么;)(2)感情朗读3.文章的开头“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4.质疑(如:破折号、省略号)5.带着疑问的语调读这一节。
给第二段分层:(三)课文的第二段完整地叙述了“我”游览的经历,这一段比较长,为了便于同学们按照提示,给这一段分层:出示提示。
1.我在主人的陪同下去游览著名的死海。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3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3沪教版教学目的:1 自学本课字词,了解〝絮语、甜蜜、拾级而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正确朗诵课文,了解〝死海〞称号的来历,懂得死海发明奇观——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并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3 能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 了解课文表达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了解死海称号的来历,懂得死海发明奇观——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
2,在阅读中归结死海的特点。
教学进程:一启示说话,提醒课题。
1师:同窗们,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湖、河、海简直都会淹死人,却有一个〝海〞,无论你是游泳健将还是〝旱鸭子〞,跳出来即使一动不动也不会被淹死。
这就是我们明天要学习的内容——指名读课题,板书:20 我躺在波浪上看书生齐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出示〔幻灯片〕看,这团体躺在波浪上看书是多么的悠闲、惬意啊!3 出示:死海的来历、天文位置。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头绪。
1 先生自在轻声读课文。
反省预习2 思索:课文哪几小节写〝我〞旅游死海的阅历?3分段。
课文分两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12节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
思索:第一段主要写什么?2 以〝提出效果〞扫尾,这样写有什么益处?〔以提问作为文章的扫尾,使读者从阅读末尾就发生了悬念,激起读者进一步阅读〕3读第一段,请想象一下文章最后的省略号能够省略了什么?四、学习第二段。
1 学习2、3、4小节。
〔1〕朗诵2、3、4小节。
思索:死海在什么中央?为什么死海被称为〝世界的肚脐〞?〔2〕作者从安曼到死海,一路上有些什么感受?〔3〕交流。
2 学习5、6、7小节。
〔1〕指名读这三节,思索:死海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来。
找到有关的句子停止交流。
交流后出示:A 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
B 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悄然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辅助教材:诗集、诗歌录音等;•教具:黑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先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向学生问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躺在波浪上读书”,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波浪、读书的感觉。
观察感知(10分钟)1.老师呈现一幅描绘海洋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大海的气息。
2.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游泳的经历,询问他们对海浪的感受。
朗读诗歌(15分钟)1.教师出示诗歌《躺在波浪上读书》,读一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老师对诗歌进行逐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方式。
3.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并评选最佳组。
创作活动(20分钟)1.老师提醒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想象在波浪上躺着读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诗句。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互相交流,激发创作灵感。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同组成员,并由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朗读。
小结与评价(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堂所学。
2.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创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躺在波浪上读书》,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感知、朗读诗歌和创作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诗歌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会更加热爱诗歌,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去描述美好的事物和感受。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教案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I read on the waves"《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教案设计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懂得死海创造奇迹的缘由,并体会作者游览死海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确定本文重点。
3.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内容。
4.了解死海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体验死海所带来的奇特。
教学难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死海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语段积累,新课导入1.仔细听,把老师朗读的一句话记录下来。
2.导入新课。
3.死海简介。
二、运用方法,确定重点1.复习确定课文重点内容的方法。
2.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的?(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
()(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
()(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三、精读课文,把握重点1.轻声朗读5-12节,想想作者感受到了什么?用直线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句子: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的.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1)理解沉默的意思。
(2)朗读。
(3)问题:死海真的沉默吗?(4)实验演示。
3.出示句子: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1)理解絮语的意思。
(2)朗读。
我这时睡着了,可这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是什么呢?(3)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说话练习:来到这神奇的死海,我忍不住,我觉得。
4.小结。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仿写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2.课外书中寻找一则世界趣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课程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海洋文化,感受海洋的美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2.加深对海洋的认识和理解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海洋文化教学方法1.视频介绍法2.情境演示法3.讨论交流法4.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海洋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妙和神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海洋文化的课题。
正文(30分钟)1.学生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2.针对文章的情境和情节,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逐步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
3.联想到生活,让学生用自己话语描述海洋的美好,扩大学生的阅读体验。
板块设计1.文本理解板块在阅读文章前,先让学生熟悉文章的基本情况。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文章的表面和内容,找出关键词、句子和段落,理解文章的情境和情节。
2.信息提取板块在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后,让学生进行信息提取。
把文章中的信息和情境提取出来,形成文件或素材,便于学生以后的使用。
3.个性化拓展板块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阅读能力,定期进行个性化拓展。
例如,如果有的学生对海洋没什么概念,可以让他们观看有关海洋的视频和图片,并结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和体验海洋的美妙。
课堂检测(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表达。
例如:“你在文章中看到了哪些情感?你能用自己的话语来形容海洋的美妙和神秘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课后作业(10分钟)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写一篇有关海洋的文章。
2.教师布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海洋文化的探究和了解。
总结本课以《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妙和神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拓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波浪象征意义,懂得把握人生机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波浪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抽象的波浪象征意义如何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及相关背景资料。
2. 课件、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课文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课文中的波浪象征意义,让学生懂得把握人生机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如何将课文中的感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七、课堂练习与拓展1. 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己向往的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追求梦想的过程和方法。
八、课后作业2.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简要介绍书籍的内容和理由。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课程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1课时内完成。
2. 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2. 收集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波浪象征意义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
课题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1、自读课文,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从容、趟水、拾级而下絮语、苦涩、戛然而止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
练习说话:在,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2、学生交流。
3、练习说话。
研读课文
出示媒体:
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出示媒体:
媒体出示:
课文的重点部分用“√”表示:
(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读书。()
(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
(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媒体出示:
向大家介绍作者在死海游览的所见所闻:听说。人们说得没错,奇迹果真出现了!。
四、小结复习。
1、那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来确定一下,并说明为什么?
板书:含盐量高
5、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高,所以人可以躺在上面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板书:浮力极大
(二)默读9-12节,体会在死海游泳的乐趣。
1、正因为死海有能使人躺在上面看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的奇迹,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这时“我”的感受又怎样?听课文录音,找出有关的词、句和作者一同感受死海的与众不同。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相关链接
介绍死海。
一课时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
你相信吗?不久前,我曾在波浪上读书——直接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
媒体出示:
课题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你们知道哪些海?哪些湖?
(学生交流。)
2、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那么为什么被称之为“死海”,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呢?
(1)理解“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3、我们就来学习: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4、读课题:(不同的读法表现不同的意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初读课文
媒体出示:
学习提示
教后记
2、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话。
3、知道了作者经历的奇妙感受。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让我们现在作好准备,将来去探索世界上更多的奥秘。
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
拓展
(1)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界的一些奇特的现象,作适当的摘记。
(2)和同学交流你收集到的自然界的一些奇特的现象。
作业:
(1)抄写词语:
起伏荡漾从容游览城郊苍茫拾级而下涌动奇特平衡
1、自由读第3、4小节,划出作者所见所闻的句子,说说你对“死海”的初步了解。
板书:地势极低
2、指名读3、4节,思考: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尽管死海是“沉默”的海,但是死海并非死气沉沉,它还很美,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练习说话: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随即理解并板书:温润舒服自在
2、学习“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一句。
理解“絮语”。
3、当“我”几乎想在这里睡觉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虽然”这是为什么?
板书:难得的快事
4、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自己归纳。
全班交流。
小结复习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媒体出示:
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
三、研读课文。
(一)了解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
作者因为访问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所以有幸去游览死海,那么死海为什么能让人躺在波浪上读书?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随作者乘着汽车去游览一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2、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含盐量高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浮力极大
难得的快事
相关链接
死海介绍:
死海是西南亚著名的大咸湖,在约旦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公里---16公里。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度146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处。有约旦河等注入。因温度高,蒸发强烈,湖水含盐度高达27%,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并有溴化镁。可提炼各种盐类,尤以钾盐和溴最有价值。海水中含有的钾盐、硫磺等矿物质,是治疗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痛等疾病的天然良药,因此每年来这里“治病”沐浴的旅游者多达数十万人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西北岸岩洞中,发现二千年前希伯来文经卷,称“死海经卷”,富有考古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