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旅 游环境 容量概念 的研 究始 于2 0世纪 8 年代初。1 8 年 ,赵红红对 0 93 苏州园林 的旅 游容量进 行了阐释 :楚义芳 ( 8 在其博 士论文 “ 1 9) 9 旅游 的空 间组织”
会心理环境承载力进行过一定研究 ,其 中
O Ri eI l y对旅 游环 境容量理 解最 为全面 ,
关■ 谓 :生 态旅 游环 境承 我 力 概 念 及
评价 体 系 量化 方 法 实证研 究
他认 为旅 游容量不能简单地理解 为旅游 目
的地 能容纳 的最大 游客量 ,旅游容量还应
旅游增长管理 过程 》 Nes n ( 9 3) 、 l 等 1 9 的 o
《 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等。
( )国 内研 究 二
干扰对生态旅游环境 系统存在一个 消极作
用并使其呈现 出逆 向演化 的趋势 ,就会造 成生态旅游 区的环境 问题 。生态旅游环境
合作 出版的 《 户外 游憩的环境影响 》一书 中, 提出了一个具 有科 学性的概括性定义 ,
深入研究 ,但他指 出 ,要反 映区域 的综合 环境承 载力 ,须对设施承载力 、资源环境 承载力、经济 环境承载 力及社会心理承载 力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还有 Win 和 ls l i Gi( 9 1) 《 l 1 9 的 旅游环境容量管理:一种 l
生 态旅 游 环 境 承 载 力概 念 及 评 价 体 系 的研 究
对旅 游 容量 问题 提 出 了进 一 步 的 讨论 。
中,难免会 出现人 为因素影响 与干扰 整个
生态旅游环境 系统 ,如果这种人 为影响与
1 7 年 出版的 《 游和休 闲的发展 :旅游 97 旅 资源评价 手册 》一 书中 ,F・ a o L ws n讨论
基于知网的旅游景区近十年国内研究分析

基于知网的旅游景区近十年国内研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景区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旅游景区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国内关于旅游景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对于旅游景区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还需要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对于基于知网的旅游景区近十年国内研究的分析,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旅游景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旅游景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门话题。
通过对旅游景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为提升景区的品质和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旅游景区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景区的特色文化、自然环境、游客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旅游景区的研究也可以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议题和方法,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
对旅游景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
通过深入探讨旅游景区的相关问题,可以为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景区的品质和影响力做出贡献。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知网的旅游景区近十年国内研究的分析,探讨景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近十年来基于知网的国内旅游景区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知网在旅游景区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情况,从而揭示其在推动旅游景区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综述

2、2海岛旅游的资源禀赋、游客需求及实现方式
在中国,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例如,海南岛通过 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海洋文化等措施,提高海岛旅游的品 质和吸引力。
2、3海岛旅游的安全管理、环境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3海岛旅游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岛旅游在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在安全管理方面,海岛旅游需要对游客进行安全宣传和 教育,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1海岛旅游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在中国,海岛旅游也逐渐受到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逐渐加 大对海岛旅游的投资力度,推动海岛旅游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以海南岛、台湾岛和南海诸岛为主,其中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内容摘要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们认为未来海岛旅游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展开:
1、加强海岛旅游理论体系研究。建立完善的海岛旅游理论体系,明确海岛旅 游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和发展规律等,为海岛旅游的实践提供指导。
内容摘要
2、深化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系统调查和评价海岛旅游资源,挖掘 海岛独特的旅游价值,创新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和产品体系,提升海岛旅游的竞争 力和吸引力。
摘要
摘要
健康旅游作为一种将健康与旅游相结合的全新业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 的。本次演示旨在综述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的现状,探讨其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 为相关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引言
引言
健康旅游是一种以促进身心健康、恢复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随 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本 次演示通过梳理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现状,以期为健康旅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 考。
在线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在线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在线旅游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对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对在线旅游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在线旅游研究的进展,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回顾在线旅游的发展历程,明确其在国内外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接着,我们将对国内外在线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评述,包括在线旅游平台的建设、用户行为分析、旅游推荐系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
我们还将探讨在线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信息安全、用户隐私保护、旅游服务质量等。
本文将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在线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外在线旅游研究进展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在线旅游研究呈现出日益活跃和深入的态势。
在研究领域上,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在线旅游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消费者行为、目的地营销、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旅游推荐系统等方面。
关于在线旅游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国外学者关注于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平台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布局。
例如,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国外在线旅游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浏览、搜索、预订等行为数据,探究消费者的决策过程、购买意愿以及影响因素等。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也为在线旅游企业提供了制定营销策略的依据。
目的地营销也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等手段,将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和优势展示给目标受众,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研究者们还关注于如何评估营销策略的效果,以及如何根据反馈数据进行优化调整。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热门领域之一,其以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外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总结国外经验,并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提出启示。
一、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1.生态旅游概念与意识的发展国外生态旅游研究从概念定义和意识觉醒开始,早期主要聚焦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随着旅游从旅游者关注到业者和目的地层面,生态旅游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而后,关注点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发展、文化保护与利用、参与与教育等方面。
2.生态旅游的管理与规划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注重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规划,地方层面的管理与监管,旅游业参与者的自律行为等方式,不断完善了生态旅游的管理体系。
此外,国外生态旅游还涌现出一些创新的管理与规划模式,如共同管理、合作经营等。
3.生态旅游与地方社区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将目光放在如何使当地社区从生态旅游中受益。
通过培育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和产品,提升社区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实现社区与旅游业的共赢。
4.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发现,保护、传承和利用地方文化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强旅游者和当地社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国外生态旅游的启示1.加强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政策和规划方面的支持不足。
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应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专业人才和加强技术支持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初期,因专业人才缺乏和技术支持不足,导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缓慢。
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应加大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并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
3.倡导公众参与与社区共同管理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显示,公众参与和社区共同管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
国外旅游研究进展

结论: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旅游发展、野生动物保护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仍存在数据来源单一、指标体系不完善、理论 脱离实践等问题。未来研究应该注重多元化数据来源的挖掘和分析,进一步完 善指标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二
摘要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旅游小企业研究逐渐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次 演示旨在综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 向。本次演示首先介绍了旅游小企业的定义、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对 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和评价,最后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 建议。
2、旅游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问 题
旅游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由于规模较小,它们 通常缺乏资金和人力资源,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 它们也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此外,旅游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服 务质量不稳定、缺乏品牌影响力等问题。
3、旅游小企业的影响因素和未 来发展趋势
四、体验式旅游研究
体验式旅游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旅游目的地的 文化和生活方式。研究者们正在探讨如何设计和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体验式旅游 产品,如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体 验式旅游,让游客在家中就能感受到异国他乡的文化和风景。
五、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引言
旅游小企业是旅游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常由少数几个员工组成, 经营规模相对较小。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旅 游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旅 游小企业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近30年来国外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启示

近30年来国外国家公园研究进展与启示一、本文概述近30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推进,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其研究与实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外国家公园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然后重点梳理了国外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游憩管理、社区参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国外国家公园研究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对国外国家公园研究的系统分析和总结,本文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早的国家公园概念起源于美国。
1872年,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的诞生。
随后,国家公园理念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各个国家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公园体系。
在过去的近30年里,国外国家公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作为重要的自然保护工具,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公园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目前,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家公园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二是国家公园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国家公园的管理和监管,确保了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国家公园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开发和推广,提高了国家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我国来说,国外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国家公园体系;我们也应该加强国家公园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应该加强国家公园的旅游开发和推广,提高国家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基本内容
博物馆旅游是指游客在游览博物馆时所获得的审美体验、知识增长和技能提 升等旅游活动。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博物馆旅游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首先, 博物馆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深入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 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其次,博物馆旅游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 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2、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生态旅游进行规范和引导,确保其 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三、结论
通过对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国外学者在生态 旅游的定义、范畴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瓶 颈。如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尚不充分,实践案例的归纳总结不足;对一些深层 次的问题如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机制等缺乏深入研究等。
基本内容
研究方法: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文献回顾、实地调查、 统计分析等。文献回顾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以了解 研究现状和进展;实地调查则通过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实地走访和调查,获取第一 手数据和资料,为研究提供支撑;统计分析则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和挖掘,以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基本内容
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和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 先,数据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学者主要依赖于实地调查和文献回顾获取数据和 资料,缺乏对其他来源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其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基本内容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仍缺乏全面、系统的指标 体系,难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最后,部分研究脱离实践,过于理 论化,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4期2001年8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 TH SCIENCESVol.16 No.4Aug.,2001文章编号:100128166(2001)0420556207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Ξ陈忠晓,王仰麟,刘忠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摘 要: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
首先对十几年来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着重评述生态旅游类型划分和规划管理。
接着分析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并侧重生态旅游的分类和分区、生态旅游开展的利弊、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其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
最后,就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差距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 键 词: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áin[1]于1983年首先提出。
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生态旅游”热潮。
据加拿大野生生物局统计,早在1990年全球生态旅游业产值就已达2000亿美元,并且每年还以10%~30%的增长率在迅速发展[2],在整个旅游业中独树一帜,集中反映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
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3]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
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
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1.1 各类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主要有《旅游研究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旅行研究杂志》(Jour2 nal of Travel 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2 agement)及《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2 able Tourism)等,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旅游管理》1993年第2期还推出了生态旅游专辑。
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
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部:Lindberg等[4]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Ξ收稿日期:2000211227;修回日期:2001203205.E-m ail:czxemai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子课题“区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号G2000046807)资助.作者简介:陈忠晓(19752),男,浙江兰溪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应用景观生态学和土地系统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
此书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50种不同出版物和400多篇学术论文。
《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6]是由生态旅游协会(TES)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
Martha Honey[7]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G alapagos)、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5个典型案例。
1.2 涉足学者越来越多,国际组织机构应运而生Lindberg等[8]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是揭示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的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Martha[9]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收益分配。
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teverde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
从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 Epler 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
还有像Reid[10]、Ziffer[11]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
主要的组织机构有: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2 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
从1991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1.3 生态旅游类型划分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正从描述性研究向更为严格的理论化研究迈进[1215],但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和实践尚处于经验阶段。
很多学者还在致力于理清生态旅游、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正含义的问题上。
如加拿大环境顾问委员会(CEAC)主席Scace[16]、Farrell等[17]、Boo[18]和Cater等[19]从不同角度、立场给生态旅游下过不同的定义。
在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导致对生态旅游类型划分上的多样化特点。
Linberg[2]一方面分为中坚的(hard-core)和专注的(dedicated)生态旅游,一方面又划分为主流的(mainstream)或临时的(casual)生态旅游。
澳大利亚昆士兰(Queensland)生态旅游战略划分为自助型生态旅游大众型生态旅游。
Orams[20]划分生态旅游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两种。
主动型生态旅游是指有着更为严格标准的生态旅游。
它的开展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强调资源基础得以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式。
相比之下,被动型生态旅游则是仅仅以维持资源现状,不对自然或人文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弱可持续旅游模式。
此外还有人把生态旅游分为大众化和替代性的生态旅游。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管理局(ANPS)在生态旅游划分时,根据资源开发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强度不同,采用05级的6级分类系统。
综上所述,国外对生态旅游类型的划分,主要依据两个标准。
一是参与的生态旅游者的数量,二是生态旅游者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比较偏重后者。
同时,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
一般而言,游客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明显。
笔者比较倾向于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积极主动型和消极被动型的分类。
这样更利于我们把握生态旅游的实质,也有利于分析生态旅游者的活动特征,进而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协调和控制。
1.4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1.4.1 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现生态旅游部分思想的旅游规划早于生态旅游本身的历史,主要表现是旅游规划引入生态学的思想[22]。
80年代中期提出了基于社区之上生态发展的理念,认为生态旅游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人民对生态旅游的态度和生态旅游机会的可得性。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大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上,如《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4]、《生态旅游:规划者和管理者们的参考文献注解》[5]、《生态旅游介绍》[23]等,并将“岛屿理论”、“环境容量”和“游憩地等级理论”等引入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方法,主要参照和借鉴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管理原则进行。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旅游管理组织———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NPS)出版的《设施和项目设计的综合指导手册》提出了包括自然和文化资源、景区设计、建筑设计、能源管理、水供应、废水处理和设备维护等在内的可持续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此后澳大利亚也出版了类似的文件,用以指导生态旅游的低环境影响设施设计。
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755第4期 陈忠晓等: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重点。
Gunn[24]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
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采用。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1.4.2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案例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
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5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3]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突出强调生态旅游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和特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
澳大利亚政府自从90年代以来就一直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25]。
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
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26]。
有的州还制定了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6]。
瑞典、英国和荷兰等国家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中强调尊重地方文化传统,注重社区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旅游业的权力。
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7]。
加勒比海沿岸各国从90年代初开始实施区域性的生态旅游战略,定期举行生态旅游会议,调整传统海滨胜地旅游内容与方式,以适应改善环境的要求。
2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
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