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说课稿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主要讲述了我国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对于学生把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上古时期的历史了解相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掌握上古时期的历史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上古时期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原因及其历史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上古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原因及其历史规律,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讲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意义。
5.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上古时期的历史场景,增强历史感知。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古三代的更替夏朝:建立、发展、灭亡商朝:建立、发展、灭亡周朝:建立、发展、灭亡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夏商周时代的社会》word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夏商周时代的社会》word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主备:周霞批阅:薛惠芳审定:张小美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总结夏、商、周三代更替的时刻,亡国与立国之君,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知识。
2.识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要紧内容。
3.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正负两方面的阻碍。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二.自主学习(一)夏商周的更替1.()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完成课后课外学史)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史称“盘庚迁殷”。
商周之间闻名的战争发生在时刻(),地点()(今)。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今)历史上称“”。
(二)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缘故或者目的是什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分封制实行的作用是什么?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为基础的,核心是(),宗法制在西周起到什么作用?3.请大伙儿观看26页宗法制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讲明什么是分封制什么是宗法制。
4.请大伙儿观看28页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自己在下面绘出自己的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
(三)西周的灭亡1.犬戎攻破都城,()被杀死后,()即位。
镐京经战乱残破不堪,()年,()把都城迁到()(今)。
()在()的东面,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
2.观看28页地图,在下面标出夏商周都城的相对地理位置并标明是今天的什么地点。
三.合作探究(一)请大伙儿观看26页宗法制示意图,回答以下咨询题:1.结合所学内容,从上到下写出每一个等级的名称。
2.请依照图中内容,讲讲宗法制的要紧特点是什么。
3.分封制与宗法制有什么关系?4.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二)找一找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缘故?(三)分析分封制何宗法制的优缺点(分组讨论)四.展现讲解五.系统总结(板书设计)巩固训练1 商朝后期施用炮烙等酷刑的暴君是()。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同商军进行的战争是()。
3西周开始,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政治措施是()。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古三代的更替》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的更替。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学习更深入的历史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上古三代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特点及其更替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原因;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典型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原因。
2.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典型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识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上古三代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原因,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历史框架。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夏、商、周时期的典型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华师大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的更迭,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特点。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诸侯争霸的过程。
(3)了解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认识秦朝的灭亡原因。
(4)了解汉朝的建立,掌握刘邦、项羽兴亡的原因。
(5)了解三国鼎立的局面,认识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商周的更迭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原因。
(4)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
(5)运用地图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2)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暴政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的更迭及其历史特点。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过程。
(3)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
(4)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5)三国鼎立的局面及其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1)夏商周的更迭原因分析。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原因。
(4)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的更迭过程。
(2)学生合作探讨夏商周更迭的原因,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夏商周的更迭过程,分析其历史特点。
(2)教师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教师讲解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4)教师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刘邦、项羽兴亡的原因。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优质教案

《上古三代的更替》《上古三代的更替》是2016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内容,课文依据文献传说和考古资料的相互印证,叙述了夏商周三代更迭的时间线索和历史概况。
学习夏商周三代的更迭,对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演变、基本特征有重要意义,对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
2.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比较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去感悟历史。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夏桀、商纣王、周幽王残暴昏庸的描述,使学生了解到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从而认识到统治者必须以民为本,体恤百姓。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教学难点】夏、商、周的灭亡的启示。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朗读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课件出示: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教师讲解:云母屏风指的是用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深是暗的意思。
长河指银河。
这首诗写的是嫦娥盗不死药上天但又不耐天上寂寞生活的心情,借以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感受。
那么,诗中提到的嫦娥是什么人?她从哪里盗来的不死药?有人说,她是夏朝人,那夏朝又是怎么回事?与它相关联的朝代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1.解题:“上古三代”是指哪三代?学生回答明确: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2.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夏、商、周三代的起止时间、建立者、亡国者、都城分别是什么?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同桌交流,制作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5课上古三代的更替1教学目标知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进程,了解和明白得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培育学生用进展的目光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评判历史事件。
熟悉社会是向前进展的,学历史要图文并重。
要求学生了解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成立等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育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品级制度和稳固社会起了必然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专门大阻碍。
2学情分析刚入中学的学生没有什么历史知识,培育正确历史观超级重要。
以史论今,古为今用,从历史中的体会教训为今天的生产生活效劳是学习历史的起点和归宿。
因此本节课采取传统教学法,结合图文分析历史事件。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抱着疑问走。
3重点难点分封制是重点,分封制的阻碍是难点。
4教学进程活动1【导入】上古三代的更替一导入:以封神榜电视剧画面导入。
〔阅读教材〕下面给同窗们5分钟时刻,请大伙儿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以为应该把握的内容或你不睬解的内容,看完书以后,我会要求大伙儿合上书本,回忆你经历中的本课内容。
二〔合书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依照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夏:成立者亡国者时刻都城商:成立者亡国者时刻都城(西)周:成立者亡国者时刻都城分封制目的方式彼此关系作用宗法制基础核心作用公元纪年法△教师做布点小结:“上古三代”,夏、商、周的内容大伙儿大体上能把握要点,但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由于涉及到历史概念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大伙儿做应该说已经很宝贵了,我希望同窗们能以这两个历史概念的学习为例,以后学习历史概念、历史名词时,能做到触类旁通,明白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历史概念、历史名词。
〔分层推动〕△要求学生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快速提问:(5分钟)①“上古三代”是哪三代?(夏、商、周)②“上古三代”各自的起止时间、成立者、亡国者、都城别离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讲义第131页,附录:“朝代简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学案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
起于公元前世纪前期,止于公元前年灭亡,历时约多年2、启建立了夏朝,夏朝历时多年,公元前世纪末,被所取代。
3、商王将都城迁到,史称“”。
4、公元前年,周军及各部落与商军在发生激战,周胜,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2)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目的是。
周王的同姓或异姓贵族从周王那里得到、,建立起诸候国,史称“”。
分封出去的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
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为基础,核心是。
这一制度起着维护西周和的作用。
(3)西周的灭亡1、周幽王时,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公元前年,平王把都城迁到,史称“”三、基础在线:基础知识,天天练1、现今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2、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A、周公东征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东迁3、位于某某省卫辉市比干庙村的比干庙。
比干为商纣王之叔父,相传因不满纣王无道,被剖心残杀,葬于牧野。
下列关于纣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言善辨,敏捷过人B、是历史上有名的末代暴君C、茺淫无度,终日寻欢作乐D、在牧野打败了前来讨伐讨伐的西周军队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纣自杀,西周灭商的战役发生在()A、牧野B、阳城C、洛邑 D、殷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
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分封制7、下列连线关系正确的是()①镐——某某某某②殷——某某某某③牧野——某某某某④洛邑——某某某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四、能力在线:能力提升,步步跟8、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材料二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华师大版七上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word教案2

华师大版七上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word教案2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
2.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3.概括夏、商、西周灭亡的缘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三.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固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体制下又成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阻碍。
四.课前自主学习1.“上古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它们是:、、。
2.公元前21世纪,大禹的亲小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商王将都城迁到。
史称“盘庚迁殷”。
4.殷墟的位置在今天。
5.公元前1046年,带领周军及各部落发起对商的进攻,与商纣王的军队在决战,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史称“西周”。
6.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7.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承担哪些义务?8.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1)分封制强化了,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2)让同姓子弟分享了一部分统治特权,较好的调剂了嫡长子与诸子的关系,;(3)分封制的实行,对,加强起了重要作用。
9.宗法制是以为基础的,核心是。
10.宗法制的作用有哪些?(1)能够防止诸子争夺王位,以确保;(2)爱护了11.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于公元年,把都成迁到。
建立东周。
12.归纳夏、商、西周的比较表。
朝代创建时刻创建者都城灭亡时刻末代君王夏商西周1.周武王的军队与商君主力展开决战的地点是()A.阳城B.镐京C.洛邑D.牧野2.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A.犬戎B.匈奴C.满族D.蒙古3.《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分封制4.我国历史上的“上古三代”是()①夏②商③西周④东周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殷在今天河南的()A.洛阳 B.安阳 C.鹤壁 D.开封7.夏商皆因暴君而亡,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是()A.启、纣B.桀、汤C.启、汤D.桀、纣8.夏商两朝的覆灭给后世君主的启发是()A.进展经济,增强国力B.重视教育,培养人才C.任用贤臣,勤政爱民D.加强国防,充实军队9.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牧野之战 B.盘庚迁殷 C.周初分封 D.宗法制10.在西周社会中,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A.诸侯B.天子C.贫民D.奴隶11.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候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①交纳贡品②交纳田租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内容标准〗
知道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甲骨文的辨认,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懂得可通过考古材料来了解历史。
②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比较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夏、商、周的灭亡说明昏庸、暴虐的统治注定要失败。
②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其对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教学要点〗
1.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制下又成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影响,这些都是初一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
〖教学分析〗
1.夏、商、周的更替
①简要说明夏、商、周三代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向学生交代“公元”、“公元前”、“公元后”、“世纪”等基本概念。
②夏朝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其主要标志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帮助学生理解,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公天下”转化为“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③“殷商”及“殷墟”的概念补充“殷墟”发掘的过程。
并告诉学生“殷墟”以外还有许多商朝遗址,蕴藏着更多的文物,鼓励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适当补充甲骨文字,让学生来辨认,并讲述甲骨文的刻制经过,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目前半坡和大汶口的刻画符号还难以识读,而甲骨文已经旨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基本能读懂,并可通过甲骨文来了解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
因此,甲骨文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④牧野之战商纣王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一是奢侈淫乐,荒淫无度,如修建宫室园林等。
二是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如创设“炮烙之刑”就是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牧野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武王伐纣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后指出:商纣王的失败证明“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道理。
2.周的分封制和守法制
①分封制其一,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周原来是商朝辖下的一个西方部落,
灭商后又四处出兵,征服了许多地方。
为了统治所征服的辽阔,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其二,分封办法。
周天子把王畿以处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封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其三,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是诸侯的共主;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其四,分封的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统治。
利用地图“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图”,让学生了解西周统治区域扩大情况。
②宗法制思考西周实行宗法制的原因,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使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法制的历史作用,进一步突出教材的重点。
③“宗法制示意图”和《汉书•食货志》的有关记载,加深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
④“家庭亲属世系示意图”制作家庭亲属世系表,以增进家庭亲情关系,并培养实践能力。
3.西周的灭亡
①本目不是教学重点,只需帮助学生弄清从西周到东周的历史发展线索。
西周末年政局动荡不安,而幽王还在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王昏庸、诸侯离心离德、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日崛起,皆成为西周灭亡的原因。
②启发学生回忆史书、小说、电影中的商纣王、妲已、周武王、姜太公、周幽王褒姒等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比较商朝与西周灭亡的原因的共同点,明白统治者的品行和统治政策,与国家兴亡的密切关系。
(以上内容主要来自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了解了禅让制,这种我国古代部落联盟时期以原始民族方式推荐首领的传说。
同样,在传说中有古代圣贤的代表尧、舜、禹。
禹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大禹”,是因为他治水有功,在治水的过程在他因势利导,变“堵”为“疏”,降服洪水。
禹去逝后,启击败伯益,取得权位,建立夏朝。
从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到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
(板书,以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殷墟yin1xu1 纣 zhou4 桀jie2 贡赋fu4 嫡di2长子王畿ji1 诸候-诸侯卿qing1大夫采邑cai4yi4 庶shu4子犬戎rong2
〔合书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夏建立者亡国者时间都城
商上古三代
(西)周
分封制目的方法相互关系作用
宗法制基础核心作用
公元纪年法
△教师做布点小结:
“上古三代”,夏、商、周的内容大家基本上能把握要点,但对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由于涉及到历史概念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大家做应该说已经很难得了,我希望同学们能以这两个历史概念的学习为例,以后学习历史概念、历史名词时,能做到举一反三,知道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历史概念、历史名词。
〔分层推进〕
△要求学生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①“上古三代”是哪三代?(夏、商、周)
②“上古三代”各自的起止时间、建立者、亡国者、都城分别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1页,附录:“朝代简表”。
同时指导学生看第30页,“夏商周形势图”,指明传说中“禹都阳城”,阳城在哪里,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朝代简表”说夏都在“山西安邑”就是其中一种说法,大家只要记住“阳城”就行了。
)
③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____。
(商朝。
指导学生看第26页的图。
图上的文字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的课文中学习。
)
④什么叫“殷墟”?(商代都城的废墟,因商朝多次搬迁都城,商王盘庚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之后,人们把商朝也称为“殷朝”。
)
⑤什么是牧野之战?(向学生讲明,我们以后还要学到许多战争,战争与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我们课本中学习到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中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关于战争我们要知道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背景、经过、意义及其作为特殊战例的代表性。
牧野之战就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
)
⑥分封制的目的、方法、相互关系、作用分别是什么?(略)
⑦宗法制的基础、核心、作用分别是什么?(略)
⑧“东周”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处理问题(约15分钟)
①指导学生看“宗法制示意图”。
(学生问:“如果没有儿子怎么办?”)西周宗法制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而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将同姓宗族成员联结在一起,起着维护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
分封制即“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它与夏商时代的“方国”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则是经过分封自上而下形的。
它强化了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但诸侯在地方上仍拥有地方实权,封国仍是一地方实体,与后代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组织全然不同。
②公元纪年法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课外学史”。
并补充: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
公元元年之前为公元前1年,没有公元0年。
计算年代的方法:如果两个年代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的,两数相减;如果两个数跨公元前后,两个数相加减1。
〔贯通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①学习一个王朝要了解它的起止时间、建立者、都城、重要的领导人,重要的制度。
②学习战争要掌握它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经过、结果及其典型性。
③分封制和宗法制作为重要的制度,我们要掌握其实施的目的、方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