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新政
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

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一、本文概述《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研究》是一篇深入探讨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发展历程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通过对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揭示这一时期出版业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章首先概述了晚清新政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新政改革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接着,文章从出版业的法律法规、机构设置、出版物种类和数量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出版业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分析了出版物在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关注了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特点,如官办与民办出版并存、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交融等,并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文章总结了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历史意义,指出了其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贡献和局限性。
通过对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研究,本文旨在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当今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晚清新政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历程晚清新政时期,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出版业,不仅承载了传播新知、开启民智的重任,更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政治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政伊始,清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改革措施。
其中,出版业作为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政府开始放宽对出版业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使得出版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新政的深入推进,出版业也逐渐走向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官办出版机构外,民办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迅速占领了市场。
这些民办出版机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技术的推动下,晚清新政时期的出版业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石印技术、活字印刷等先进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出版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更多的书籍得以问世。
教材新政下如何保证教材教辅出版印刷质量

- 48 -2020.2印刷质量技术专栏若能充分发挥金属3D 打印技术低成本、短周期、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或将对未来重大装备的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制备技术、高性能大型复杂整体关键金属构件制造技术、结构设计技术,甚至对装备生产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
二、还需在多方面实现突破记者:正如您所说,金属3D 打印技术确实具有很多传统制造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从现实生活来看,这些优势似乎还未发挥出来,在重大装备研制和生产中的推广应用还不多,为推动广泛应用,我国还应在哪些方面着力?王华明:金属3D 打印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在重大装备中的作用,取决于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关键科学与合金技术等基础问题的研究水平。
目前金属3D 打印技术主要有“粉床选区熔化”技术和送粉/送丝“熔化沉积”技术两类。
“粉床选区熔化”技术适合小型、复杂构件的制造,但如果想在装备制造中获得大量应用,就必须在工艺、设备、材料、质量性能控制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彻底解决打印零件尺寸受限、打印效率低、零件质量性能差、零件价格超高等瓶颈问题,否则该技术只能局限在很有限的特殊装备制造中。
而“熔化沉积”技术虽然适合重大装备大型关键承力构件的制造,但其技术难度更大。
因此,深入研究熔化沉积打印过程中的熔池冶金、凝固、热物理、固态相变等超常材料制备与成形基础问题,发展高效、高精度、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基于增材微区冶金的新一代高性能金属结构新材料,是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刊辑)售必经的重要环节,印制管理部门在出版社内起着承上启下,沟通连接编辑、印制企业和营销发行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印制业务安排的分类管理中,由于教材教辅的出版季节性非常强,对教材教辅的印制生产周期、质量、成本的有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版社印制管理部门必须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好印前、印中、印后的各项工作,快速、优质、环保地完成教材教辅的印刷装订送货任务,确保“课前到书”,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
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加快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步伐--访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负责人

对 性 的 、有 开 创性 的政 策 措施 ,为 新 闻 出版 业 “ 走
的总 体 态 势如 何 ?还 存 在 哪 些不 足 ? 为 总结 我 国新 出去 ”再 上 新 台 阶搭 好 桥 ,铺 好 路 。为此 ,总 署对
1 7
-
a n
( 媒 》 : "前 我 国新 闻 出版 业正 面临 着什 么 ( 传 3 -
样 的机 遇 与 挑 战 ?
负 责 人 :当前 我 国新 闻 出版 业 正 面 临着 前 所未
有 的机 遇 与挑 战 。一方 面 ,随着 我 国综 合 国力 的 提
高 ,我 国 国 际地 位 以及 国际 影 响 力 日益提 升 ,国 际
●抓住机遇,加快步伐
( 媒 》 :您好 ,感谢 您 在 百 忙之 中接 受我 们 ( 传
《 见 》 的 出 台 ,第 一 次 从 国 家 层 面 对 新 闻 出版 意
“ 出去 ”进 行 谋 篇布 局 ,第一 次 总 署 出 台专 门 针 走
的 采 访 。 总 署 1 9日 出 台2 1 年 “ 号 文 件 ” — — 对 “ 出 去 ”的 文件 ,第 一 次对 “ 出 去 ”有 关 的 月 o2 一 走 走
特
Sp Pl eca i an
I_ ■
划
文化强 国建设背景下 加 快新 闻出版业 “ 出去"步伐 走
访新 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 与合作 司负责 人
本 刊记 者 毕 磊
“ 出 去 ”是我 国 由新 闻 出版 大 国 向新 闻 出版 走
负 责 人 : 为 深 入 贯 彻 党 的 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社 会 渴 望 了解 中国 的愿 望 正 日趋 强 烈 ,包 括 新 闻 出
出版新政迎资本朝阳

的出版业 及相 关行 业被视 为是 国 家意
识形 态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报社 、 出版 社、 杂志社 , 甚至 印刷 厂都 属于 国有事
Po"y政 宏 l 策观 c
么 ,此次 “ 有序进入 ”的提 法 ,总署是 如何考虑 的呢? 新 闻 出版 总 署相 关 负责 人表 示 , 与新 闻出版产 业 的方式和 渠道 。首 次 对 非公有 资本 如何 参与新 闻 出版 产业 进行 了详细表述 ,即引导和规范个体 、 业 以内容提 供、 目合作 、 为国有 出 项 作
业 在 境 外 的 落 地 和 本 土 化 。对 符 合 国 家 出 口指导 目录规 定 的 境外 投 资 , 在 政策 、资 源 、信 息 、服 务 等方 面 予
以 支持 。
事 实上 ,除 了引导 和规 范非公 有 资 本的进 入外 ,在建 设现 代市 场体 系 方 面 , 指导意见 》也指 出在国 家政 策 《 允许 的 条件 下 ,充分 利 用发行 企业债 券、 引进境 内外 战略投资 、 上市融资等 多种渠道 为企业融资 。 “ 上市是做 大做 强的一条很重要 的 途径 。 ”范卫平表示 ,只要成 长性 比较 好 ,不管是 国有 还是 民营 的都鼓 励上
的科学规 划和管理 。 范 卫 平 认 为 ,在 充 分 发 挥 国 有 出 版 企 业 主 导 作 用 的 同 时 ,引 导 和 有利 于增强 出版 产业 的整体 实 力 , 有 利 于 推 动 国有 出版 单 位 的 体 制 改 革 和 创 新 ,也 能 不 断满 足 人 民 的 精 导 ,将 非 公 有 文 化 机 构 纳 入 到新 闻 出版 的整 体 规 划 中来 加 以 规 范 ,支 持 其 发展 。
新闻出版产业出台“新政”非公有资本参与渠道拓宽

业总产值将突破万亿大关 。 目前 , 我国 已拥有报纸 14 93种 , 期
刊 94 59种 , 书 出版 单 位 50家 。全 同共 有 国有 、 营 、 资 、 图 8 民 外
合 资发 行 企 业 l 余 家 。 图书 、 纸 、 子 出 版 物 品 种 和 总 量 2万 报 电 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 ( 易新 闻 中心 ) 网
金条 和金 首 饰 的价 格 也在 下 降 。记者 E t 前 在 一 家黄 金销 售 店看 到 ,千足 金饰 品 的价格 已经 降 到 了 2 5元 / , 9 克 比原来 的 3 0多元 / 有 所 下 降 。 销 售 经 理 介 绍 0 克 说 ,金 价 的 回落 让 一些 长期 关 注 黄金 的 市 民纷 纷 出手 ,近期 销 售量 比一个 月 前
《 导 意 见 》还 指 出 , 持 各 种 所 有 指 支 制 的新 闻 出版 企 业 到 境 外 投 资兴 办 实 体 。
支 持 有 条 件 的新 闻 出版 企 业 ,通 过 新 设 、 收购 、 作等 方式 , 合 到境 外 建 社 、 厂 、 办 开
关 注度 提 高 。 最近 国 际金 价下 挫 , 资 而 投
上 升 了 3 %多 。 0 ( 燕赵 晚报 )
店 , 现 新 闻 出 版 企 业 在 境 外 的 落 地 和 本 实
土 化 。 对 符 合 国 家 出 口指 导 目录 规 定 的境 外 投 资 , 政 策 、 在 资 源 、 息 、 务 等 方 面予 以 支持 。 统 计 ,0 9年 我 国新 闻 出 版 信 服 据 20
去 年 以来 一 直 比较 热 门的 黄金 制 品
最 近再 现抢 购 潮 ,元 旦 假 日,石 市 各商
评议教辅审定政策对市场话文教书的影响

评议教辅审定政策对市场话文教书的影响中小学教辅是指与中小学教科书配套、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类材料,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近年来,教辅材料在出版、发行、使用、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社会反响很大。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对教辅材料乱象进行综合整治。
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辅材料市场,同时也对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行业中人,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政策动向和市场变化,从而推动教辅材料发行工作向更健康、更有序方向开展。
一、教辅出版发行现状(一)品种泛滥,内容和品质良莠不齐2011年图书零售市场中,教辅动销品种数达到近20万种,同质化现象严重,不仅导致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使学生在瀚如烟海的教辅产品中更加茫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
同时,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下,-些唯利是图的供应商炮制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教辅材料,使教辅市场的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既损害了教辅出版的整体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高定价、高回扣滋生教育腐败在“限价令”颁布前教辅材料定价普遍存在虚高的情况。
教辅高定价不仅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且由于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部分供应商为了达到教辅进校的目的,往往采用高回扣、返现、旅游等方式腐蚀教育部门]或学校老师,为滋生教育腐败提供了条件。
二、教辅新政策出台对出版发行的影响(一)对出版主体的影响在教辅出台的新政策中,对出版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辅出版资质、教材原创出版社授权、限价三个方面,这些]槛的设定将使教辅的出版主体重新洗牌。
首先,对国有出版单位的影响。
相当-批大学社没有教辅出版资质,但却是靠教辅业务的带动获得生存和发展,而这道门槛将把他们拦在教辅门]外,动摇了这些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对于那些有了教辅出版资质但并非教材原创的出版社,则需要获得教材原创社授权,才有资格进入各省评议推荐目录,否则就只能转向出版市场化教辅产品。
2023年出版总署新政策为印刷业带来新趋势

出版总署新政策为印刷业带来新趋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进展,对各类印刷品需求的急剧增长,从2022年到2022年增长速度为13%,印刷产品用纸达到3686万吨。
2022年进口印刷设备及器材达到10多亿美元。
根据国民经济年增长速度来看,尽管各地区增长多少有所不同,但从印刷工业整体来看大家预期增长幅度不会低于10%~15%,对此,业界人士均布满信念。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必将促进商品的沟通(包括国内外),因此给宣扬品、票据、磁卡、包装装潢……等印刷带来巨大市场。
经济的进展必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满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居民家庭日常消费不断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人数飞速增长,人们对书、报、刊的需求大大增加,这都为印刷业带来很大市场。
其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两年来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也给国内印刷行业带来了机遇。
(1)新闻出版总署制订了“十五”进展规划,提出:图书印刷将从326.21亿印张增加到442亿印张,期刊从100.04亿印张增加到110亿印张,报纸由763亿印张增加到1077亿印张,总共要增长389.39亿印张的印刷量。
从近两年状况看,上述数字显得较为保守,如此大的印刷量,势必增加对印刷设备的需求。
(2)新闻出版总署最近两年对全国印刷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对重新登记和新申请新建印刷厂的准入提高了门槛(如资产额度和设备的配置等),促进了印刷企业的技术装备升级,设备更新。
(3)为了促进印刷业生产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升级换代,新闻出版总署报国家经贸委批准先后公布了两批《淘汰落后生产力量、工艺和产品名目》,也促进了印刷设备的升级换代。
(4)新闻出版署制订了逐步推行880mm×1230mm开本(通常讲大开本)的规定,虽然临时允许小开本(787mm×1092mm)与大开本书刊同时存在,但总的趋势是787mm×1092mm开本的机器将逐步淘汰,大开本的机器最终将取代小开本的机器。
论宋代的出版管制

论宋代的出版管制宋代出版业兴盛,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的出版管制措施,主要表现在被管制书籍的类型与出版管制的方式两个方面。
其一,被管制书籍的类型主要有:禁止刻印、销售议论时政、军事边机的书籍;禁止刻印、销售宗教异端等书籍;禁止刻印、销售违背儒家经义的书籍;在派别斗争中禁止刻印、流传反对派的书籍;国家垄断《历日》的印刷权。
其二,出版管制的方式是:采取书稿审查制度;普遍实行违禁刻书告赏法;对违禁雕印、销售、传播图书者予以惩罚。
[关键词]宋代;出版管制;书稿审查方宝璋(1951-),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史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财经监督史;高月梅(1985-),女,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变迁与历史经验。
(江西南昌330013)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宋代政府治理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70971057)的阶段性成果。
一、宋代出版管制的历史背景(一)宋代造纸技术和印刷业的进步宋代造纸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一是能把各种造纸原料,如楮皮、麻、竹、桑皮、藤、苔、麦茎、稻秆等捣碎,沤成纸浆;二是纸浆沤成之后,以纸模(抄纸器)抄纸浆,并把纸浆从抄到墙壁上晾干改到在熏笼中焙干。
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使宋代所生产的纸韧性强,厚薄均匀,纸幅比前代增加了很多,而且产量也很大,为书籍的印刷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纸张。
与此同时,宋代的印刷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庆历年间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在广泛使用木版雕刻的同时,还出现了铜版雕刻。
宋代印刷的书,刻印精致,墨香纸润,校勘严谨,为后世藏书家、版本学家所重。
(二)宋代右文重儒政策宋代历朝皇帝都实行右文重儒的政策。
如:宋太宗以“锐意文史”而见著于史册,面对“丧乱以来,经籍散失,周孔之教将坠于地”,“即位之后,多方收拾,抄写购募,今方及数万卷,千古治乱之道,并在其中矣”。
宋真宗即位后,“道遵先志,肇振斯文”,继续把右文重儒作为宋朝的基本国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2005
2005~2010
major topics policy resource publication management value process individual quality method policy service publication environment process management time model international
关键词:集团、大型、结构调整、规模
旧政回顾
• 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企业化转制成为出版业改革与发展 的方向和主线。 • 在“十六大”提出的“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分类管理、推进出版 业的企业化转制”渐次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关键词。2003年文 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的召开,使出版业的企业化转制真 正进入操作层面。在此次会议中,有8家出版单位、7家发行 单位和6家报社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文化体制改 革试点单位中,多数将以企业化转制作为核心内容,而股份 制改造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成为新华书店的主攻目标 ,并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出版社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学者观点
• 刘成芳在《张江:数字印刷发展新高地--从张江国家数字出 版基地看上海市数字印刷新政》中指出,尽管张江国家数字 出版基地建立时间还不长,我们很难为其对数字印刷产业推 动方面的作用做出评价,但从各方的努力与行动中,我们分 明看到了中国印刷企业的活力和前景。在张江国家数字出版 基地确立的十大业务板块中,“按需出版与数字印刷板块” 位列其中,这也意味着尚属新生事物的“数字印刷”终于拥 有了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园。当前,数字出版代表了出版业发 展的方向和潮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实现传统出版业 向数字化的转变,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一、题目解读
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管理,既要政策指导,也要依法办事, 这是成为法治国家的前提,对出版事业的管理同样需要宏观 出版政策的调控和有关出版法律的具体规范。
我国各级党和政府监管出版工作的依据: *法律和法规 *出版政策
一、题目解读
出版政策
出版政策(Publishing Policies)是国家 根据需要制定的有关发展和管理出版事业的方针、 原则、措施和行为准则。它是调整出版活动并藉 以指导、推动整个出版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 国家对出版活动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 199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指出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的要求, 重点抓好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 ,促进结构调整,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和效 益,积极发挥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 具体提出:要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进一 步增强试点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功能;多渠道增补试点企业集团资 本金,发挥其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强对试点企业集团的监督 、考核;扩大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范围和条件。 • 2001年8月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深化新 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 组建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综合能力强的大型集团。加大市 场整合力度,以集团为龙头,积极组建书报刊、音像制品连锁营 销系统、物流配送系统。
出版新政
小组成员:沈金花 游 宇 陈 诚 毛 圆
研究思路
题目解读、文献综述
“旧政”回顾
新政背景 出版新政和案例 出版政策的发展趋势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阳爻:九*
阴爻:六*
大 有
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
标题解读及文献综述
沈金花
一、题目解读
出版新政 从题目出发思考的几个问题:
出版?
政包括哪些?
什么是新?
一、题目解读
出 版
出版是指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 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 活动。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 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 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 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三个 方面。
一、题目解读
政? “政”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条例、政 策、通知等。 什么是新? “新”主要是指10年或09年的不同于以 往的一些特征。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从2003年开始 企业化转制成为出版业改革的主线
旧政回顾
• 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到1998年,出版业改革的主线 是由“规模数量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 阶段性转移。 • 在实践中,体现“阶段性转移”思想的具体行动包括:严 格控制出版社数量和报刊数量;对出版社出书种数实行书 号控制;对出版社的图书和报刊选题的多个类别实行重大 选题事先申报备案制度;对成立书店、批发市场、印刷厂 等实行严格的数量控制;对“小报小刊小印刷厂”进行治 理整顿压缩等。“阶段性转移”的实施,是通过加大对出 版资源配臵的调控力度,控制出版业的发展数量和规模。
• 新闻出版署1997年6月26日发布和实施的《图书质量保障 体系》提出,建立和实施严格、有效、可操作的图书质量 保障体系,是实现图书出版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 量效益为主的转变,提高图书出版整体水平,繁荣社会主 义出版事业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使 出版事业朝着健康、有序、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详细 说明了编辑出版责任、出版管理宏观调控、社会监督等机 制。 • 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12月30日发布和实施的《电子出版物 管理规定》,规定了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出版、复制、进 口、发行、处罚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企业化改制、重组、市场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后的政策
• 加入WTO时,中国沒有承诺开放内容出版业,因此对于 外商入股出版社或开办杂志报刊沒有具体的开放时间表( 原则上是一切外资都不准进入编辑业务)。因为与国家安 全息息相关,WTO140多个成员中,也只有27个国家(其 中发达国家21个,欠发达国家4个,经济转型国家2个) )作 出了开放出版物编辑业务的承诺。 • 《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报纸出版 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都将有“主办单位” 、“主管机关”作为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由此排除了外资设立编辑出版单位的可能性。
• 2007年,主要有两个方面,就是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一个 是国家允许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出版传媒企业整体上市; 二是国家通过集团化、股份制改造、企业重组等方式,培育 出版传媒方面的集团公司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战略投资者。 • 2008年,跨区域合作重组成趋势,出版发行企业在经历集团 化、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后,业务渐入正轨,出于 扩张优势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必将谋求更深层次 的行业重组。
• 2004年的出版改革中,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首当其冲。 其中又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企分开为主要内容。 • 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进一步明确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总 体思路,重点抓了一批中央部委出版社、一批高校出版社 、一批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推动了已转制企业的上市工 作,继续推动所有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 2006年7月总署出台《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 方案》,鼓励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 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建立必要的经营 性分支机构;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 现代流通技术和手段;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 策许可的领域等。
rank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边缘文献:《建造一个全球分享的 世界出版博客》 关键词:set;build;world;life
从主题词的排名来看,国外出版政 策的研究从21世纪初期注重质量管 理发展到现在,更加强调服务、国 际化和对环保领域的关注。国际化 的出版,或将成为今后出版行业学 者关注的重点。
• 新经济导刊的记者张新华在《出版新政迎资本朝阳》中 指出,一批大型出版集团已经或即将进入资本市场,充 分发挥资本的激励、创新作用,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 重,全面实现资源重组,为企业市场扩张和产品扩张创 造条件。
从搜集到的文献来看,学者对于出版新政的关注点主要在于 出版体制的变革,出版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整合和重组, 市场化和转制,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的进入等方面。
二、文献综述
• 国内文献综述:
知网:
关键词 出版 “出版”&“政策” “出版”&“新政” 匹配 期刊 精确 精确 精确 54656 200 8 优秀硕士论 博士论文 文 362 3 0 27 0 0
文献搜集
• 除了知网,我们还从其他渠道搜集资料,如图书馆中的法规等,还参考了其 他网站上的资料和数据,包括: • 中国图书商报网() • 国史网() • 法律图书馆网() • 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等
学者观点
• 曹鹏在《转型与重建:新闻出版业大变局拉开序幕》一文 中指出,2010年对中国新闻出版业来说注定是极为关键的 一年,它将是一个转折点,中国新闻出版业要完成转型与 重建。选择在市场低谷期改制是因为发展到了报业与出版 业几乎全行业亏损的地步,如果不改革,上千家报社与几 百家出版社就会成为政府无法承担的包袱,不仅没有经济 效益,甚至连社会效益也接近于零。还提出应分步走向市 场,借鉴企业改革既有经验。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完全可 以借鉴以前企业改革的很多方法、原则与措施。
文献综述
• 国外文献综述
关键词:publish policy 文献来源:web of science;library of congress;pudue university 搜索年份:2000~2005;2005~2010 搜索结果
2000~2005:61篇
2005~2010:125篇
year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我们先是搜年度关键词,如10年新闻出版关键词, 然后根据关键词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资料的搜集。 例:10年关键词----改革转型、重点产品、公共服务、走出去、技术支 撑、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