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增强“两课”课堂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始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改革精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坚持以党建为核心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认真总结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似乎更加重视直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比较忽视间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似乎更加重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比较忽视活动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似乎更加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比较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应该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其中,生涯辅导可以说是集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理论渠道和实践渠道、显性渠道和隐性渠道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1生涯辅导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生涯”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我国,“生”原义为“活着”,“涯”为“边际”,“生涯”连起来是“一生”的意思。
生涯的英文为career,在希腊,career这个字有疯狂竞赛的意思,最早常用作动词,后来又引伸为道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与职位的总称。
有关生涯的学术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霍尔(Hall1976)认为,生涯是人终其一生,伴随工作或职业的有关经验与活动。
麦克丹尼尔斯(McDaniels 1978)认为:生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所从事工作与休闲活动的整体生活型态。
[2]目前,比较公认的生涯定义是舒伯(1976)提出来的: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
生涯辅导的前身是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源于美国。
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Parsons)于20世纪初叶提出来的。
[也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也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https://img.taocdn.com/s3/m/b93ee51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c.png)
[也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孕生了种种丑恶与衰颓。
道德贬值,信仰动摇,诚信危机,社会离心,这一切无时不在打击着人们日益显得苍白浅淡的神经,身处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外来思想的传入,观念的更新,大学生们的心态也变得异常复杂起来:个性乖张,贪图物质享受,放弃精神追求,不能也不愿树立崇高的志向、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尽管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朝气蓬勃,分发向上,立志报国,但也有一些人热心专业冷淡政治,重实用,轻理论,重现实轻理想。
大学生的信用危机更是抹杀了作为夕日“天之骄子”的那份尊严。
君不见:近年来,随着各大银行争相在高校发放信用卡,大学生当中“卡奴一族”也逐渐浮出水面。
信用卡的盛行一方面加剧了那些囊中羞涩却一味追求高物质享受的大学生们的堕落步伐;另一方面,那些因贷款到期却无钱还债的大学生们在穷途末路之时或者因逃欠银行的债务而致使个人信用丧失殆尽,更有甚者因此走上了犯罪的深渊。
更重要的是“卡奴一族”们的行为反映的是他们对社会、父母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
更由于大学生常年生活在城市这一灯红酒的温柔富贵之乡,时时处处都得同精彩世界里难以抗拒的诱惑做斗争,难免会有不堪忍受寂寞的心开始躁动,更有甚者,一步步走向堕落。
近年来随着一股网络之风刮遍大江南北之后,大学生们纷纷加盟“网虫”一族,于是网民们终日陶醉于奇幻无比的虚拟世界中,玩得不亦乐乎。
许多大学生“网虫”们一旦误入网络深处,便沉醉不知归路。
更有甚者,终日神疯癫倒,连上课也神游网络,以至于荒废了学业。
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造成大量文化垃圾的进入,毒害着人生观、世界观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鉴于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显得尤为紧迫。
校园作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净土”,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心灵导师,应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主旋律”思想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弘扬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感恩诚信的传统美德。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考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考当前,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获得感。
一、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多元化。
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通过数字化工具、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到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
通过参观实地、进行实际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当中感受理论知识的内涵,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强化思政课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思想理论的阐释,又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同时还涵盖了法律、伦理、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强化思想性政治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首先,应当把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更新换代,让教材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尤其应当加强对于当前热门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其次,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和实践能力,来适应时代变化的速度和技术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深入到社会中,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所传递的思想与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获得感。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倡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和推广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构建全新的、适应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政教育课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教育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
通过思政教育课的学习,我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在此,我分享一些思政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二、思政教育课的重要性1.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课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
这些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 提高政治素养思政教育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具备辨别是非、判断形势的能力。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3. 增强民族自豪感思政教育课通过讲述我国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 促进全面发展思政教育课不仅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
通过学习,大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思政教育课的学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政教育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思政教育课的课堂氛围活跃,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互动交流,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学习方式使我受益良多。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思政教育课教会了我如何独立思考、批判性地看待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使我们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其对我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思维框架。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的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不仅开阔了我的思维视野,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的规律。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明确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让我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问题、面对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坚守的价值准则。
通过学习这些价值观,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这使我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选择时,能够坚定地站在正确的一边,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去行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我正确的历史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了解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通过学习历史,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这种正确的历史观使我能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重要地位,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思政教学实践感悟(3篇)

第1篇自担任思政课教师以来,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反思,力求将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下是我对思政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
一、思政教学的重要性1. 思政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通过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思政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思政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领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思政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思政课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二、思政教学实践中的挑战1. 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不高。
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存在误解,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脱节。
这种误解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2. 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何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是当前思政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三、思政教学实践感悟1.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和他们关心 的热点问题 , 研究教材的理论知识 如何与学生 的
实 际有 机 结 合 。 在 研 究 教 材 的 过 程 中 , 解 放 思 想 , 阔 思 要 开 路 , 紧 紧 围绕 教 学 大 纲 和 教 材 内 容 的前 提 下 , 切 联 系 当 在 密 代 大 学 生 的思 想 实 际 , 到 理 论 知 识 同大 学 生 切 身 利 益 和 关 找 心 问题 的最 佳 结 合 点 和 切入 点 , 清 哪 些 理 论 知识 能 够 和 大 弄 学 生 的 哪 些 实 际 联 系 起 来 , 心 中有 数 , 着 “ 要 本 以人 为 本 ” 的
意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时 丰 富 教 学手 段 和效 果 。 同
运用多媒体手 段进行 教学 。在教 学 内容 多、 象性 强、 抽 课时有限 的情况下 , 通过 普遍 运用 多媒体手 段教 学 , 可以使
教 师 有 更 多 的 时间 深 入 讲 解 。通 过 搜 集 播 放 影 像 资 料 , 高 提
想政 治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加 强 和 改 进 “ 课 ” 学 工 作 , 强 两 教 增 “ 课” 两 的针 对 性 、 效 性 、 引力 、 染 力 和说 服 力 , 高 “ 实 吸 感 提 两 课 ” 学 效 果 , 高 校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关键 。 教 是
发 自 内心 地 认 真 学 习 。 强 “ 课 ” 实 效 性 。例 如 , 增 两 的 以典 型
、
大 力推进 “ 两课” 教学 改革 。 决大 学生思 想政治 教 解
案例进行 教学 , 教师结合大学生身边发 生的案例 , 既讲原理 、 条文 , 又分析、 剖析案 例 , 解决 学生对 社会 现象 的疑 问, 高 提
浅谈充分发挥“两课” 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专业特点 , 即使是 同一班级 、 同一宿舍 同学 , 他们的观念也各具
独 特 的 个性 色 彩 。
1 3 行 为的 矛盾性 .
大学生思想 尚未完全 定型 , 存在着 很大
程度的矛盾性 。他们 希望 正确认识 社会 , 但又缺乏深刻分析私 辩证思考 的能 力 I 他们 想积极参与社 会政治 , 却往往 陷入 脱离
课不能直接成为上理想大学有份量的砝码 , 大多数学生在 中学
就形成了轻视政治课 的思维惯性 。 3 探索改革 “ 两课” 教学 方 法得当, 事半功倍 ; 方法不 当, 则事倍功半 。在正视课堂 教学面对诸多 问题 的基础上 , 我们要兴 利除弊 , 探索教 学方 法 的改革,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3 1 说服引导法 因为客观事 实和科学理论不可能在人们 日 . 常生活实践中 自动发挥 力量 , 只有通过 系统 教育和全面灌 输 , 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掌握 。首先 , 应根据 大学 生思想政治工作 目标和 内容的具体要求 , 在认真 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 , 清大学 摸 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 的思想问题 , 运用政 治理论课、 思想品德 课、 形势政策教育 和伦理道德讲座 等形式 , 有的放矢地 进行说
进 入 大学 , 着 生 理 心 理 发 育 的 日益 成 , 会 活 动 范 围 随 社
搏, 不能解释纷繁 复杂的社会 现象 , 内容到形式都 表现 出干 从 瘪而陈旧、 僵化而空洞等 , 学生往往感觉到是虚的、 空的 ,理论 “ 是一套 , 实际不对号” 。 2 2 授 课场所的尴尬 . 学生 人数众多 , 特别近年来 由于高校 为提高办学效益而扩 大招生 ,两课 ” “ 多在 大教室上课 , 课堂拥 挤, 良好的课堂秩序很难始 终如一。而师 生双 向及时的交流反 馈, 做到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 对教师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3 教 师心 理的失衡 市场 经济条件 下, . 有些高校领 导对不 能有立竿见影之效 的“ 两课 ” 闻不问 , 不 只是 被动应付 , 甚至采 取歧视性政策 。多数高校职称评定时往往只重视科研成果 , 对 教学至多有量的规定而无质的要求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 对 教学质量更是心存疑问 , 怀有偏 见。“ 两课” 教学质量的基本保 证和不断提高缺乏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 就是说教师缺乏提高 教学质量的动力和压 力 , 这样 , 教学效果 的好坏完全靠 教师的 责任感、 使命感 , 还有“ 良心” 的支撑 。 2 1 学生思堆的抵触 中学 阶段主要是 功利性的应试教 育 , . 政治教学没有也不可 能进行 系统 、 充分地讲 解, 加上学 生缺 少 社会阅历 , 中学生根本不能理解政 治课 丰富而深刻的 内涵 。这 样, 在死记硬背中渐渐地对政 治课产生了厌 恶情绪 ; 况且 , 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教育探索 20 0 6年第 5卷第 1 期 ( e e rh si Me ia d c t n2 0 . o. o1 1 R s ac e dc l u ai 0 6 V 1 N .1】 n E o 5
一
l0 一 03
【 b ta t T O cu s s t c ig h s b e n dfc l s u t n i c l gs fr a ln i e Motc l g s ri h w o r s A s c】 W o re e hn a e n i i ut i a o n o e e o o g t . r a i t i l m s o e e as te t o c us l e e
【 y wo d 】C l g td ns T o i oo y e H ss Ca s o e c ig Ke r s ol e su e t; w d l o r ; ls o m t hn e e g e r a
为 r贯彻 和 落 实 中 共 中央 、 务 院 发 出 的 《 于 进 一 步 加 关
发现学生们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 .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多讲讲 。 因此必须将时事政 治 与所授课程 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 为切入 作
点 来 导 入 课 程 内容
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挥课堂在大学生思 l I ,
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 就必须不断增强“ 两课 ” 堂教学 课 的吸引力 。现就我 的一些教学体会谈儿点认识 。
每天国内外都 有重要事件 发牛 , 括政 治的 、 包 经济的 、 文化
的、 外交的 、 教育的等等 , 这就需要 教师根据 授课 内容认 直仔细
的选择 、 舍与把握 , 取 并找 出这些事什 的关联性 , 教学内容 紧 使
1紧 贴时势 。 时事 政治 导入 课 程 , 住 学生 用 抓
的 注意 力 ・源自教 学改革 ・ 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渠道
— —
对增 强 “ 两课 ” 堂教 学的认识 与体会 课
傅 义 强
( 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 学院, 东 广 广州 5 0 1 ) 1 5 5
【 摘
要】 长期以来, 两课”在大学处境尴尬 , 多院校通过社会 实践等形式 来加强 “ “ 许 两课 ” 学。然而, 教 课堂是 目前 “ 两课 ” 学 教
的主要途径 , 因此 , 只有增 强课 堂教 学吸 引力, 激发大学生学 习的热情 , 才能提 高学生们认识和思考 问题 的能力 , 思想 , 统一 使课堂
真正成为思想政 治教育 的主 渠道。 【 关键词】 大学生; 两课 ; 课堂教学
【 中图分类号】 G 4 61
【 文献标识码】 A
— —
S me E p re c n t e “ wo I e l g o re ” T a h n mp o e n o x e in e i h T d oo y C us s e c i g I r v me t
F U Yi i n -q a g
(colo m ntsadSca Sine,otenMeia U i rt, unzo 15 5 C ia Sho fHu a ie n oi c csSuhr dc nv syG agh u50 1 ,hn ) i l e l ei
【 文章编号】 17 — 5 9 20 )1 10 — 3 6 1 8 6 (0 6 l- 0 3 0
Th an Ch n e f Un v r i t d n s I e l gc la d P l ia u ai n e M i a n l o ie st S u e t ’ d oo ia n oi c lEd c t y t o
一
贴 时势 。 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感到这 是一 门与 当前社会发展无 的课程 , 有助于更好地从 大的时代 背景下来理解所要学 的理论
观点 。如此导入 , 学生的注意力就 会集 中在 老师 用什 么样 的理
堂 课的开场 白相 当重要 , 如果淡 而无味 , 抓不住学 生的
ta h n y w y o o il p a t e Ho e e h ls s t e man c a n li te t o re e c ig S ny b te gh nn e c i g b a f s ca r c i . c w v r t e c a s i h i h n e n h wo c H s s ta h n . o o l y sr n t e i g t e a p a f c a s ta hn n n p r g o lg t d n s s d e t u is c n we mp o e t er c g i o a d t i k n b l y h p e l o l s e c i g a d i s i n c l e s e t ’ t y n h sa m a i r v h i o n t n n h n ig a i t i e u u i i a d u i h i h u hs T u h l s a e o h i h n e o n v ri s d n s i e lg c la d p l ia d c t n n n f t e r t o g t, h s t e c a s c n b c me t e man c a n l f u i e s y t e t ’ d oo i a n o i c l e u ai y t u t o a t al . cu 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