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我是怎样出生的1教案 苏教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1 (1)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我是怎样出生的一、教材简析《我是怎样出生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围绕《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的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
在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胎儿的形成和大致发育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的负担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孝敬父母之情。
这节课从指导开展调查活动入手,教材分为三部分:(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我从哪里来;(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候的辛苦;(3)在学生初步明白了人类的繁殖方式以后,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其中,第二部分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主要还采用了以下方法:1、体验法本课采用体验法,一是“24小时,体验妈妈孕育之苦”的体验活动,预设:用丝巾把书包(约5.5千克)绑在身上一整天,进行深切体验;二是课后延伸体验活动,(1)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
(2)办一期“我是怎样出生的”小报。
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妈妈怀孕的艰辛,知道父母养育我们的难处。
知道了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明白应该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探究法在这节课中,探究法首先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交谈、上网等)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
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借助小组合作解决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梳理问题。
最后,根据学生整理的问题自我确定课后专题研究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延伸探究活动。
在这里,通过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的进行学习,利用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五年级科学教案 《我是怎样出生的》-一等奖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我是怎样出生的》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围绕《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的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
作为已经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人出生的问题并不陌生,教学中我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入手,在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胎儿的形成和大致发育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的重负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儿育女的艰辛,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孝敬父母之情。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查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2)整理信息,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述调查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2)了解人类出生前的简单情况,知道繁殖生命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要强调珍爱自己的生命;(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德育渗透及法制教育:“感恩亲情珍爱生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们在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的环境中进行交流、探究和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准备:课本、书包、有关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和视频、课件、访谈妈妈的内容及填写的统计表、学生刚出生时的一些纪念品等。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科学课吗?”生:“喜欢”。
师:“我们的口号是什么?”生:“自主、探究、创新。
”教师组织上课。
(2)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
”教师亲自演唱歌曲《母亲》请学生欣赏。
师:“歌词中唱到了一个人是谁?”(妈妈),妈妈给予了我们什么?”(生命)。
师:“当你们看到‘生命’这两个字时你想问些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并引出课题《我是怎样出生的》。
(3)师:“在你以前小的时候,关于这个问题你的父母是怎样告诉你的?”生自由回答:“妈妈说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妈妈说我是从石头里捡来的……,妈妈说我是用馕饼换来的……。
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我是怎样出生的-优秀奖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整理信息,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到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是怎样出生的,虽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仍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为了让他们有科学的认知,本课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时的重负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育儿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孝敬自己的父母。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
4、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向父母及长辈了解出生前和出生时的情况,收集小时候的照片、长命锁等小饰品,装满书的书包(5.5千克)。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

教学难点:体会父母培育我们的艰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装满书的书包。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还采用了以下方法:
作为已经有一定认识能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人出生的问题已有一些零散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好奇和疑惑。从客观角度来说,多年来,由于受社会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父母从不会主动向子女谈及有关生殖方面的问题,关于人的生殖方面的问题也常被老师们认为是学生比较隐秘、难于启齿的,通常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更使学生对此产生了神秘感。
1、体验法。课上让学生把5.5千克的书包绑在身上,然后做各种劳动,体验妈妈孕育的辛苦和不便。
2、探究法。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及长辈交谈、上网、看书籍等)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
六、教学反思:
《我是怎样出生的》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教材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着重阐述了生命的由来问题,即人的生殖健康教育问题。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这是本课的重点。此外,在活动中体会母亲生育儿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是更为重要的目标。
五、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我是怎样出生的(全国一等奖)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戴崝琦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调查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调查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
2、解一些人类出生前的简单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珍爱自己的生命。
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浏览、查阅书刊、同伴交流等多种
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探索出人类出生的奥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与交流,产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升华。
三、学情分析:
1、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网络操作,可以进行网络
学习的尝试。
2、五年级学生对“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问题从未接触过,因此本课体现
了性知识启蒙教育的含义,在引导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们放下羞涩的包袱,勇敢地追求科学真谛。
3、五年级学生对调查式的科学访谈第一次接触,教师课前要加强指导,逐
个落实。
四、学习资源设计及使用说明:
五、教学过程设计:。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3.3.我是怎样出生的》word教案(7)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我是怎样出生的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运用交流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会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收集到的资料。
(二)科学知识: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2.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二、教学准备:1.学生回家向父母询问自己刚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学生带好自己刚出生时的照片,小脚印拓片和胎毛制成的毛笔等(如果有的话),还要准备好与父母交流时的问题和答案。
3.学生准备“沙袋”等重物。
4.教师准备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亲切地对学生:“我们已经知道动物、植物都可以繁殖他们的后代。
我们人类也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下面就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出生情况。
(二)进行新课1.交流自己的出生情况,并把交流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在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自己刚出生时的情况和妈妈怀孕时的情况,妈妈生下我之后的情况。
如: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我出生时她的情形是怎样的?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1)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a.教师展示自己准备的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b.排序。
P36页五副图是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
请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序。
(教师可以指示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胎儿的大小、像婴儿的程度以及孕妇腹部隆起的程度进行排序)讲述:它们分别代表了胎儿在母体内1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和10个月的发育时期。
(2)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讲述: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公斤,我们来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负担。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组我和女儿的像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同时教师解说:这是我的女儿还在我肚子里时到医院做的超声波图像;这是我怀我女儿时的准妈妈像片,这是我女儿出生后的像片……2、师:课前同学们与爸爸妈妈已交流过你们自己出生的前后情况,我想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
那今天大家就一起来交流“我是怎样出生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有1、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2、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3、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4、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前面我们学习了动植物通过繁殖来延续生命,人类也通过繁殖来延续生命,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通过课前交流,同学们对自己出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知道的还不够,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详细的了解关于胎儿孕育及出生的有关知识。
2、视频播放活动三:胎儿排序,加深认识1、课件展示各阶段子宫里胚胎及胎儿的图片,同时教师做讲解。
2、让学生给不同阶段的5幅胎儿排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
1、师:通过视频同学们都了解到妈妈怀孕后期,子宫里的你、羊水、胎盘等约重5-6千克。
课下都来体验一下孕妇妈妈的“负担”,请大家将装满书的书包绑在自己的腹部,并分组模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时间为10分钟。
(可以扫地模拟做家务;可以在黑板上书写模拟教师;可以不停来回走,模拟在上班途中。
)相信同学们都能体验到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易,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爸妈养育我们是这样的辛苦,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
通过了今天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慨,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八、教学评价设计:(注:前面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已有本节课具体的教学评价,此处是一个为此节课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设计九、教学特色简述:第一,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获取和收集信息,并通过交流、讨论、分析、总结,逐步了解和认识人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我是怎样出生的-全国一等奖

《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课题 3.我是怎样出生的授课日期2017/6/9教学内容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
2、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教学目标1、整合多学科资源,运用不同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
3、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
4、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些简单情况。
教学重点运用交流等不同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护生活动的实施。
教学过程反思与讨论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1、诵背《游子吟》。
谈话:这首诗曾被评为最美唐诗,很有道理。
诗中告诉我们什么了呢?2、前几节我们了解了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过程,那么人类的繁殖过程如何呢?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两性结合,繁殖后代)3、揭题,板书课题:3.我是怎样出生的二、集体交流,答疑解惑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
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
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
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4、讨论交流。
5、小结:6、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观看课件:胎儿的成长。
(十月怀胎)(痛苦分娩)7、谈话:看完刚才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8、谈话:同学们,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艰辛养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应好好善待自己。
好好吃饭,不吃垃圾食品,做一个身体棒的好学生;好好读书,好好学习知识,做一个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组织学生进行模仿体验:身负5.5千克重物,体验妈妈的艰辛付出。
四、观看音乐大师课“周安信《天之大》视频”提问:看完这视频,结合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应该怎么做呢?寸草春晖,学会感恩,发奋学习,全面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我是怎样出生的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交流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会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收集到的资料。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2.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回家向父母询问自己刚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学生带好自己刚出生时的照片,小脚印拓片和胎毛制成的毛笔等(如果有的话),还要准备好与父母交流时的问题和答案。
3.学生准备“沙袋”等重物。
4.教师准备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我们已经知道动物、植物都可以繁殖他们的后代。
我们人类也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下面就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出生情况。
(二)进行新课
1.交流自己的出生情况,并把交流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在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自己刚出生时的情况和妈妈怀孕时的情况,妈妈生下我之后的情况。
如: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
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我出生时她的情形是怎样的?
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1)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a.教师展示自己准备的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b.排序。
P36页五副图是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
请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序。
(教师可以指示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胎儿的大小、像婴儿的程度以及孕妇腹部隆起的程度进行排序)讲述:它们分别代表了胎儿在母体内1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和10个月的发育时期。
(2)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讲述: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公斤,我们来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负担。
(要把重物在身上绑上一天。
)
提示:在模拟孕妇的“负重”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认真对待,不要把此活动视为一种游戏,而应把它视作体验母亲怀孕辛劳的科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以严肃的态度感受母亲怀孕的身体负担,从而产生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
3.讨论、交流、思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话题:“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4.我是怎样出生的
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
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10个月
五、后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