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室内外PM10_PM2_5_PM1_0污染特征_谢伟_樊越胜_黄亦平_李

合集下载

pm10标准范围

pm10标准范围

1、室内pm10的正常值应为0.15mg/m³,超出此范围则不合格。

2、PM10指的是可吸入颗粒,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都很大。

3、通常来自在未铺的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4、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积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人类危害大。

5、室内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厨房,比如做饭炒菜所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油烟等。

6、此外,建筑材料中常用来作保温材料的石棉,由于长期老化磨损等原因,可释放出一定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引发呼吸道的疾病。

7、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PM10。

8、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都很大。

9、通常来自在未铺的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10、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积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人类危害大。

11、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12、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 96)》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北京市空气中PM10与PM2.5的污染水平状况研究

北京市空气中PM10与PM2.5的污染水平状况研究

北京市空气中PM10与PM2.5的污染水平状况研究孙珍全;邵龙义;黄宇婷;李卫军;李慧;肖正辉【期刊名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005)003【摘要】主要对北京市三个采样点的PM10和PM2.5污染水平和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区和西北城区PM10季节性变化一致,郊区与市区和西北城区有所差异,但污染水平最低.PM2 5随PM10上升而上升,但季节性变化与PM10变化不一致.PM2.5/PM10比值在3个采样点都为夏季最高.采样点间对比为:除了PM10西北城区2006年春季超过市区,其它均为市区>西北城区>郊区.这些结果可为颗粒物污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建议.【总页数】6页(P29-34)【作者】孙珍全;邵龙义;黄宇婷;李卫军;李慧;肖正辉【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4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相关文献】1.北京市大气中PM10和PM2.5的污染水平特征研究 [J], 李卫军;邵龙义;李金娟;杨书申2.雾霾天气宝鸡市区空气中PM10 、PM2.5污染状况研究 [J], 张红芳3.辽阳市空气中PM10和PM2.5污染状况研究 [J], 屈兴胜;屈爽4.兰州市室内外空气中PM10污染水平状况研究 [J], 尚婷婷;张亚群;张昉;周静;丁杰萍;魏素娟5.宝鸡市区空气中PM10、PM2.5污染状况研究 [J], 张红芳;范锴;张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粤东三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粤东三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粤东三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布特征陈丹青;师建中;肖亮洪;梁润雄;王娟【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51)004【摘要】采用在线监测方法于2009年7月8日至22日在广东省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各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监测点同步进行PM2.5和PM10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粤东三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低于部分沿海城市;PM10与PM2.5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分别处在上午(6:00至10:00)以及下午(18:00至22:00)两个时间段;PM10与PM2.5日平均浓度变化呈周期性波动,周期约为3~4 d;对于粤东三市区域,PM2.5/PM10为0.5215,说明PM10中细颗粒物含量大于粗颗粒物含量.%PM2.5 and PM10 were monitored simultaneously by continuous on-line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from July 8 to July 22, 2009 in Shantou, Chaozhou, Jiey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PM10 in the three cities of eastern Guangdong were lower than some coast al cities. PM10 and PM2.5 exhibited two peaks in a day, which were from 6 to 10 a. m. and from 18 to 22 p. m. , respectively. The daily averaged concentrations of PM10 and PM2.5 fluctuated in a cycle of about 3 or 4 days. The portions of PM2.5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other particles in sizes from 2. 5 (Am to 10 μm. The ratio of PM2.5 to PM10 was 0. 521 5 in the three cities, in which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总页数】6页(P73-78)【作者】陈丹青;师建中;肖亮洪;梁润雄;王娟【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308;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308;汕头市环境监测站,广东汕头515041;潮州市环境监测站,广东潮州512000;揭阳市环境监测站,广东揭阳522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2【相关文献】1.北京地区1~3月PM2.5、PM10、NO2、SO2地面浓度分布特征分析 [J], 曹艳芳2.粤东3市PM2.5和PM10质量浓度分布特征 [J], 陈丹青;师建中;肖亮洪;梁润雄;王娟3.宁波市PM10、PM2.5中水溶性无机阴离子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 [J], 翁燕波;李应群;钱飞中;胡迪峰4.南京地区PM2.5和PM10浓度分布特征及与相关气象条件的关系 [J], 张玮;郭胜利;申付振;罗琦5.长沙冬季PM2.5、PM10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J], 黄金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服装市场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

服装市场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

服装市场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张金萍;王玉欢;张陶然【摘要】本文采用TSI AM-510型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和TSI Aero Trak TM 8220型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市西城区三个服装市场的室内、室外PM10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并评价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分析室内外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PM10是服装市场室外大气及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服装市场在室外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超标的情况下(>0.15 mg/m3),室内颗粒物PM10与标准相比的合格率为30%,在室外PM10质量浓度<0.15 mg/m3的情况下,室内PM10的合格率为92.2%.②服装市场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室外颗粒物是室内颗粒污染的主要来源,室内颗粒物浓度随室外浓度变化而变化,且吸烟和人员活动是服装市场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室内污染源.③对于颗粒物数量浓度比,室内室外PM1/PM10、PM2.5/PM10、PM1/PM2.5的比值都在0.99以上,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粒径小于2.5μm的可吸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更大危害.【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6(035)005【总页数】6页(P1-5,38)【关键词】服装市场;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数量浓度;污染特征【作者】张金萍;王玉欢;张陶然【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是衡量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环境中颗粒物PM10和PM2.5的污染问题正日益加剧,对人体健康、环境、气候和大气能见度等造成了重要的危害。

pm10超标判断标准(一)

pm10超标判断标准(一)

pm10超标判断标准(一)PM10超标判断标准引言•PM10是空气中颗粒物的一种重要指标,其超标情况直接影响着空气质量与人们健康。

•本文将针对PM10超标判断标准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超标风险。

PM10的定义与来源•PM10指空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包括细尘、灰尘、花粉、农药残留、车辆尾气等。

•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农业作业以及自然灰尘等。

PM10超标对健康的影响•PM10颗粒物直径较大,易被人体上呼吸道所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PM10颗粒物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PM10超标判断标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当PM10浓度超过一定限值时,被判定为超标。

•目前我国的PM10超标判断标准为:日均值≥150μg/m³,连续三天内出现即为超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超标判断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应以当地标准为准。

如何应对PM10超标风险•关注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及时获取PM10浓度信息。

•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PM10浓度高峰期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在空气质量较差时,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减少有害颗粒物吸入。

•增加室内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有效净化室内空气。

•种植绿植、维护室内空气湿度等措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结论•PM10超标判断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PM10的定义、来源和超标对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应对PM10超标风险。

•面对PM10超标,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

注意:本文仅用于参考和指导,具体的防护措施和应对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建议来确定。

PM_10_室内外浓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测试与分析

PM_10_室内外浓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测试与分析

·40· 问 题 讨 论
洁净与空调技术 CC&AC 2006 年第 4 期
室内 PM10 浓度 ( mg /m3)
0.12 R2=0.4683
0.10
0.08
0.06
0.04
0.02
0 0 0.02 0.04 0.06 0.08 0.1 0.12 室外 PM10 浓度 ( mg /m3)
图 1 住宅中室内外 PM10 浓度散粒图 ( R2 为相关系数, 它表示室内 PM10 浓度和室外 PM10 浓 度 变 化 的 共 同 趋 势 有 多 大 , R2 越 接 近 1, 室 内
By ZhHANG Fa n★, TIAN Liwe i, HAN J ie , ZHENG Cong a nd ZHANG Guoq ia ng
Abstr act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less than 10 μm (PM10) were investigated in some cities in Hunan. The result is that, When in homes without any indoor source and human activity, the I /O ratio of PM10 was approxi- mately 0.85, which were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smoking, cooking and air conditioner operation. Of the indoor sources, smoking had the highest influence on I /O ratio. When haviag some green plants in rooms, PM10 I /O ratios could drop, and indoor air quality can be also improved.

南京市某居民区空气 PM2.5和 PM10污染分布特征分析

南京市某居民区空气 PM2.5和 PM10污染分布特征分析

南京市某居民区空气 PM2.5和 PM10污染分布特征分析王园园;周连;吴俊;张秀珍;丁震;陈晓东【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目的:研究南京市某居民区空气PM2.5和PM10污染的分布特征。

方法:于春、夏、秋、冬四季选取同一地点两个不同垂直高度,同步监测PM2.5和PM10两种颗粒物,其中PM10只于春、夏季采集。

结果:南京某居民区PM10质量浓度较低,均未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2012),秋冬季PM2.5超标,尤其是冬季最为严重。

随着高度的增加,春季PM2.5质量浓度逐渐升高,而冬季PM2.5质量浓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春冬季节不同高度PM2.5质量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工作日PM2.5质量浓度高于休息日。

结论:冬季居民区空气PM2.5污染严重,尤其是在呼吸带高度,同时PM2.5在PM10中占很高的比例,建议南京市要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PM2.5污染程度。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M 2.5 andPM10 pollution in a residential area of Nanjing .Methods: Two different vertical heights of same place were selected , and simultaneously the PM 2.5 sample were collected in spring ,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whilethe PM10 was only collected in spring and summer for somereason .Results:The concentrations of PM 10 were below the standard ,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in autumn and winter exceeded , especially in winter , which was the most serious .With the height increased ,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 in spring increased gradually , it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winter .At different heights, the difference of PM2.5 in spring and winte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 in weekday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weekends'.Conclusion: The air pollution of PM 2.5 in winter is serious, especially in the breathing zone height .PM2.5 accounts for a high proportion in PM 10 .It is recommended to Nanjing to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pollution levels of PM 2.5 .【总页数】5页(P128-132)【作者】王园园;周连;吴俊;张秀珍;丁震;陈晓东【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09;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09;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09;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09;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22.1【相关文献】1.盘锦市环境空气中PM2.5、PM10污染特征分析 [J], 张立新2.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 [J], 黄鹂鸣;王格慧;王荟;高士祥;王连生3.榆林市城区春季环境空气中PM10与 PM2.5污染特征分析 [J], 李淑芳4.吉安市城市空气PM10与PM2.5污染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 [J], 刘华东;柴敏平5.太原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特征分析 [J], 吉燕芳;贾陈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下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下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孙秀萍;谢国建;闻丽莎
【期刊名称】《能源环境保护》
【年(卷),期】2016(030)004
【摘要】通过对PM2.5和PM10的浓度特征分析,探讨下沙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根据2013~2015年下沙空气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对浓度变化特征分析发现,PM2.5和PM10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与PM10的月均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0759x+0.02532,相关系数方值为
0.857.PM2.5与PM10的浓度比值P主要集中在0.5~0.8之间.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孙秀萍;谢国建;闻丽莎
【作者单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监测站,浙江杭州310018;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南阳街道办事处,浙江杭州311227;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监测站,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22.1
【相关文献】
1.上海市中心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变化状况 [J], 王晓燕;张爱东;修光利
2.沈阳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分析 [J], 梁元凤;刘从容
3.南充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 [J], 文晓华;何平;李成柱;罗晓英
4.解析大庆市"十五"期间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 [J], 关莉;李守春;夏文前
5.上海市中心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变化状况 [J], 王哓燕; 张爱东; 修光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3 分析与讨论
3.1 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特征 图 2 和图 3 分别给出室内外颗粒物质量和数量
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室外 PM10、PM2.5 的质量浓 度峰值出现在 09:00~10:00,主要原因由于测试时 间近地面逆温较强且此时大气层结构稳定,不利于 颗粒物污染物的扩散,造成室外大气环境中颗粒物 浓度较高;随着天气的转晴,大气中 PM10 和 PM2. 5 浓度逐渐降低,但 PM1.0 浓度全天基本维持恒 定,室内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与室外相近。由图2可 见,自然通风房间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呈现 较好的一致性,且室内环境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与 室外处于同一数量级,这与文献[8-10]的研究结果一 致。
测试建筑选取某高校内的实验综合楼,测试 地点为 6 层的一个实验室,房间面积为 6 m × 8 m, 层高为 3.6 m,西外墙安装两扇高(1.0 ÷ 1.2)× 宽 1.2(m)的半开左右式推拉窗,西窗靠近交 通主干道,测试时间窗户开启,开窗面积 0.48 m2, 房间通风方式为自然通风。对室内外的颗粒物浓度 进行采样,室内采样点选择距地面高度 1.2 m 的实 验台上,室外测点位于窗户外侧。
2015 年 9月 洁净与空调技术 CC&AC 第 3期
自然通风室内外 P M 1 0 、P M 2 . 5 、P M 1 . 0 污染特征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室内外颗粒物粒径范围在 10 ìm 内的 粒子的数量浓度,可见,自然通风建筑室内外颗粒 物数量浓度变化同样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图 3 室内外颗粒物数量浓度分布
由图 3 可知,粒径在 2.500 ìm ~10.000 ìm、 1.000 ìm ~ 2.500 ìm、0.265 ìm ~1.000 ìm 范围 内的室外颗粒物的背景浓度分别为 4 . 0 × 1 0 3 个 /m3、2.0 × 104 个 /m3、6.6 × 105 个 /m3;粒径 在 2.500 ìm ~ 10.000 ìm 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全天保 持均值 2.3 × 103 个 /m3,粒径 1.000 ìm ~2.500 ìm 范围内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在 09:30 迅速下降,在 11:00 左右维持稳定,其值为 9.8 × 103 个 /m3,为 背景浓度的 0.49 倍,随后颗粒物出现小幅度的波 动。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matter pollution and the ratio of the indoor to out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 of a natural ventilation building through establishing a mass balance 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oor PM10, PM2.5, PM1.0 are 46.7%~54.4%、48.7%~57.3%, 22.9%~ 28.9% from indoor air pollution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ulate matter strength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ameter; The I/O value of PM1.0 is in the range of 0.97~1.31, the PM2.5 and PM10 are in the range of 0.90~1.23and 0.95~1.08, the I/O value redu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ameter, the mean ratio are 1.09, 1.06, 1.00 respectively.
2.2 测试条件及方案
测试时间 2014 年 3 月 13 日 ~15 日 09:00~18:00, 采用GRIMM1.109便携式气溶胶粒径光谱仪对室内 外 PM10、PM2.5、PM1.0 的质量及数量浓度进行 同时监测,数据分析采用测试平均值;采用 INNOVA 3725 气体监测仪(以 SF6 作为示踪气体)
1.8 × 103 个 /m3。 由分析可知,近地面逆温层对粒径范围在
1.000 ìm ~2.500 ìm 的粒子数量浓度影响较大,粒 径范围在2.500 ìm~10.000 ìm的大粒子数量浓度在 大气环境中基本保持恒定,而在 0.265 ìm ~1.000 ìm 范围内的粒子主要受汽车尾气排放等影响。
尽管室内外 PM1.0 的质量浓度值全天稳定,但 粒径范围在 0.265 ìm ~1.000 ìm 的颗粒物数量浓度 却呈递增趋势。分析其原因:因测试建筑靠近交通 主干道,随着 09:00-10:00 道路上车辆的逐渐增多, 汽车尾气排放的废弃物导致该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物 数量浓度增加,由于测试地点距污染源有一定的距 离,其浓度峰值存在延迟,出现在 11:30 左右,数 量浓度为 1.1 × 106 个 /m3,为背景浓度的 1.67 倍, 由于小粒子不易扩散迁移等原因造成该粒径范围内 的粒子数浓度趋于稳定;测试时间 10:00 至 18:00点 粒径范围在2.500 ìm~10.000 ìm的颗粒数量浓度为
Hussein T[6]对机械通风房间的研究表明室内外 颗粒物浓度比值是稳定的;樊越胜[7]等对西安市办
* 谢伟,男,1 9 8 6 年 1 0 月生,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430071 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 555 号 13720215153 E-mail:xwei86@ 收稿日期:2 0 1 5 - 0 1 -1 2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黄亦平 李 龙
摘 要 通过建立室内颗粒物集总参数模型,对自然通风房间室内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室内外颗粒浓度比值 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 PM10、PM2.5、PM1.0 分别有 46.7%~54.4%、48.7%~57.3%、22.9%~ 28.9% 来自室内污染,室内外颗粒物的相关性随粒子尺度的增大而增强;测试房间 PM1.0 的 I/O 比在 0.97~ 1.31 内变化,PM2.5、PM10 的 I/O 分别介于 0.90~1.23、0.95~1.08 之间,随着粒径的增大 I/O 比降低,其均值分 别为 1.09、1.06、1.00。
1 自然通风室内颗粒物浓度模型
通过质量平衡方程建立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颗 粒物浓度的集总参数模型,如公式(1 )所示。
(1 )
. 52 .
洁净与空调技术CC&AC
2015
式中:V 为室内体积,m 3 ;Q 为自然通风量, m3/h;C 为室外颗粒物质量浓度,mg/m3;P 为
w
颗粒物穿透效率;K 为颗粒物沉降率,h-1;G 为室 内单位体积发尘量,mg/(m3·h);t 为时间,h;C
图 2 室内外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
由图 2 可知,室外 PM10、PM2.5、PM1.0 质 量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2.4 ìg/m3~384.2 ìg/m3、115.5 ìg/m3~222.6 ìg/m3、70.9~90.1 ìg/m3,其均值为:270.3 ìg/m3、147.2 ìg/m3、 81.7 ìg/m3;室内 PM10、PM2.5、PM1.0 质量浓 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 0 7 . 7 ~ 3 7 5 . 4 ì g / m 3、 114.4~225.1 ìg/m3、69.5 ìg/m3~107.1 ìg/m3,其 均值为:271.5 ìg/m3、155.5 ìg/m3、89.2 ìg/m3。 室外 PM10、PM2.5 浓度长期高于《环境空气质量
0 引言
绝大多数人 70%~90% 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 的[1-2],室内空气品质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普遍 认为开窗通风可以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同时 也是改善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随着室外大气 颗粒物污染的加剧,室外环境进入室内的颗粒物对 人体健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文献[3-4]表明室内颗 粒物浓度通过各种因素受室外影响,早在20世纪60 年代,Biersteker 等人[5]就开始了室内外颗粒物浓度 关系的研究。
公建筑的研究表明:无独立新风系统的风机盘管室 内 PM2.5 平均排放量为 2.89 mg/h ~ 4.08 mg/h;室 内 PM10 的平均排放量为 7.93 mg/h~12.48 mg/h。对 于自然通风建筑,不同学者展开了对 I/O 比值的实 验研究,由于测试环境等因素造成测试结果存在差 异。为进一步了解自然通风房间室内颗粒物污染特 性,本文通过结合理论推导与模型实验测试,对自 然通风建筑室内 PM10、PM2.5、PM1.0 污染特征 进行分析,探讨解决该类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的控 制策略。
第 3 期 自然通风室内外 PM10、PM2.5、PM1.0 污染特征 . 53 .
标准》[11(] G B 3095- 2012)二级标准规定的 150 ìg/m3、75 ìg/m3,超标倍数分别达 1.802 倍、 1.963 倍。其中室内 PM10 浓度超过我国《室内空 气质量标准》[12(] GB/T 18883-2002)规定浓度限值 150 ìg/m3 的 1.81 倍;目前我国室内尚无 PM2.5 的 控制标准,相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PM2.5 的二级标准而言,室内 PM2.5 的超标倍数达 2.073 倍。
3.2 室内颗粒物污染特征
图 4 给出自然通风房间室内外 PM10、PM2.5、 PM1.0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的相关 性大小为 RPM10 > RPM2.5 > RPM1.0,即 PM10 与 PM2.5 的颗粒物浓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M1.0 的相关性较弱,相关性系数仅为 R=0.6120,这与 刘阳生[13]等对北京市的测试结果一致。文献[14]对 我国大气 PM2.5 污染水平的监测表明:大气中 PM2.5 的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及机动车尾气,而 文献[14-15]指出室内PM2.5的来源除进入室内的大 气污染物外,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房间的特点及行 为因素(如吸烟、烹饪、清洁等)。经分析可知,测 试时间电脑开启产生的小粒子导致室内外PM2.5和 PM1.0 的相关性<PM10。对于室内存在污染源(主 要以小粒子为主)的自然通风房间,室内外颗粒物 相关性随粒子尺度的增大而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