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真题北京语文高考试题

合集下载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到胡同里的悠悠岁月,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印记。

而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文本二】老舍先生在《茶馆》中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变迁,通过茶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展现了社会的沧桑巨变。

而老舍先生本人,也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

他的一生,既有对北京古城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新北京的热切期待。

【问题一】请根据文本一,概括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

(4分)【参考答案】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是古老而又现代,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每一个角落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

【问题二】根据文本二,分析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如何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展现社会的沧桑巨变。

(6分)【参考答案】老舍先生在《茶馆》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现了社会的沧桑巨变:1. 以茶馆为背景,展现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

2. 通过人物的命运变迁,揭示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以茶馆的变迁为线索,串联起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

【问题三】请以“变迁中的北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文章。

(30分)【参考范文】变迁中的北京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在历史的洗礼中,不断地演绎着变迁的故事。

从古都的风华绝代,到现代都市的繁华喧嚣,北京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韵味。

一、古都的韵味北京的古城,是历史的见证者。

从元大都的建立,到明清两代的辉煌,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古建筑,见证了皇权的兴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胡同、四合院则是老北京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古都的韵味,不仅体现在古老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更体现在这里的人们。

北京人热情、豪爽,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他们喜欢聊天、逗闷子,喜欢京味儿的曲艺、戏剧。

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得北京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考语文复习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

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

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礼拜、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

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

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

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

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2023北京新高考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5题答案】【答案】1. A 2. B 3. B 4. D5. ①符号加工模式;②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③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④知识输入、存储;⑤主动体验式学习。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6~10题答案】【答案】6. A 7. C 8. B 9. C10. 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

(二)(共10分)【11题答案】【答案】(1)杨伯峻认为:称:读chēng,称述、称道。

王阳明认为:称:读chèn,适合、符合(2)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3)示例:赞同杨伯峻的观点:依据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

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14题答案】【答案】12. D 13. B14. 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15题答案】【答案】①. 出师未捷身先死②. 长使英雄泪满襟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⑤. 风乎舞雩⑥. 咏而归⑦. 奉之弥繁⑧. 侵之愈急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19题答案】【答案】16. C 17. D18. ①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②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是黄姚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为黄姚古镇输送养料,让黄姚古镇焕发生机;③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久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1. 高考真题概述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参考资料。

语文科目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旨在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以下将给出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的具体内容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试题类型以及解题方法。

2. 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篇章一:《蝌蚪》蝌蚪们真是讨人喜欢。

一条条的小身体,似乎总是笨拙地摆动着,像波浪一样起伏着。

1. 蝌蚪摆动身体的目的是什么?A. 娱乐自己B. 呼唤同伴C. 游动前进D. 寻找庇护答案:C. 游动前进篇章二:《盲人和残疾人的奖学金》每年,我们学校都会颁发“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

这个奖学金的设立是为了帮助那些有学习能力,但因残疾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

我们学校的这个奖学金内设奖项五个...2. 为什么学校设立“盲人和残疾人奖学金”?A. 鼓励勤奋学习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C. 提升学校声誉D. 维护学校形象答案:B. 帮助有学习能力却存在残疾的学生3. 请问这个奖学金一共有几个奖项?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D. 5个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以下是部分2023年北京市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篇章三:《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穆公,姓卓氏,名谦,字兴宗,义阳人也。

4. 请问姓卓氏的穆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A. 校尉B. 官员C. 学者D. 商人答案:A. 校尉5. 据《出使西域使持节校尉东明公墓志铭》记载,穆公是义阳人吗?A. 是B. 不是答案:A. 是4. 作文部分作文部分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于文章限制,无法呈现完整的作文题目和答案,但以下是一些写作思路供参考:- 假设作文题目为《我所热爱的科技创新》,可以从自己对科技创新的看法、感受以及对未来科技的展望等方面展开,辅以实例和论据进行论述。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 (答案版)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 (答案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

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

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

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

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样的感觉体验。

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

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

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

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

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

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

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

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

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

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

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

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

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

(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

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

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整版)

北京卷高考语文真题及标准答案(完整版)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第 I 卷 (选择共 30 分)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 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传媒 难以起齿 自诩.(yǔ) 闭目塞.( s è)听 B . 芯片 钩玄题要豢.( ju àn )养 车载.( zài )斗量 C . 转轨 众口铄金执拗.( ni ù) 半嗔.(chēn )半喜 D . 幅射 赋于重任补给.( j ǐ) 便.(bi àn )宜行事 E .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 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

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 “耳”字形,有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 . 雕 铺 呈贴 B . 塑 铺 像画 C . 塑 摆 像贴 D . 雕摆呈 画 E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 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

B . 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 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 . 一些老师担心, 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 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

D . 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 地东 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E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我国水墨画的主要万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 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

B .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 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XX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桔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 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与辨析,正确读音及字形为:juān 朗朗(琅琅)上口【点评】此题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2第2讲《字音的识记与辨析》第3讲《字形的识记与辨析》中有详细讲解,所考词语视频中已全部复习讲解。

在高考强化提高班讲座1、寒假特训班、百日冲刺班中也均有涉及。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平仄、词性及对联的意思进展判断。

“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排除D。

(完整word版)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密★本科目考启用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北京卷)本卷共 10 , 150 分。

考 150 分。

考生势必答案答在答卡上,在卷上作答无效。

考束后,将本卷和答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共8 个小,共24 分。

下边的资料,达成1—8 。

资料一国都博物正在两个精选展,一个是南昌代海昏侯考古成就展,一个是念殷墟好墓考古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甫一开始,便引来切关注,名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津.”,只少量家学者所,此刻竟受大众青。

反应了大众文物价的渴求,也提示我,要合理利用文物,充足掘其文化内涵,熟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它在民众知史国、物美,以及技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触摸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史故事的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每个展者沉醉在千年史之中——无是拿着放大着一枚玉器察的老人,是那些被罕金“亮瞎眼”的年人。

很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玉石切割成型,又思索成高8.1 厘米,厚只有0.3 厘米、憨可掬的尾。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的西,静默无声,却忧如我听到了古老的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的切步伐,我看到了迅速展后代人“精选文化”消的需求,更看到了代人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史追。

精巧的文物凝集着工匠的心血和智慧,不代表了当高明的技水平,并且有助于代技展。

古代许多青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 世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造工用; 1929 年,又失蜡法行改造,以硅酸乙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期,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到用失蜡法成的青器,大受启,成了气机叶片和。

以后,失蜡法技展成代精细造技。

(取材于雪梅、黄洋的有关文章)1.以下资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是(3分)...A.从前因精选不多,所以文物展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挖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应大众对“精选文化”花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锻造的青铜器中获取了启迪2.以下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 .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才”B .告罄:“罄”读作qìng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 īn意思是“路”D .憨态可掬:“掬”读作j ū意思是“令人喜欢”资料二文物与大众亲近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但是与海量文物库藏对比,当前展出的文物不过沧海一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必备科目真题及解析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意思是“令人喜爱”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

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

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

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

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

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学*科网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

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

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

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

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

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

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B. 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C. 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D. 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4. 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3分)A. 身不由己B. 感同身受C. 设身处地D. 身临其境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

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B.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材料三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

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

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

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

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

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

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

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

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

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

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

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

(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B .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C .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D .不能易.也 易:交换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 . 以.有侯王B . 三代之.兴争必以.利 知诸侯之.不可复C . 而.学士大夫多非之D . 袭封而争位者.而.诸子之论废矣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 .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