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师表(孔子)

合集下载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漫漫长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漫漫长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漫漫长夜!
今天是2016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八),是万世师表——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是至圣先师。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孔子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9.28是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有没有想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给自己和孩子一份终生难忘的礼物呢?送给自己和孩子一套恒久弥香的国学经典,开启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诸子百家-孔子-万世师表

诸子百家-孔子-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

孔子返鲁后,一概当年的本人求仕为弟子 们做官,并通过这些做官的弟子去实现自 己的主张。这些弟子去做官要得到孔子的 同意,听后他的吩咐,做官的政绩要向他 汇报,管辖的地区要接受他的视察。
万世师表

孔子回鲁的当年,季孙氏计划实行按田地 征收军赋的制度。季康子想在这件事情上 得到的孔子的支持,便特派担任家宰的冉 有来征求孔子的意见。先后问三次,孔子 都不肯发表意见。
万世师表

鲁哀公听人说东房的院子不详,问孔子是 否相信。孔子说:‚损人利己是身之不详; 弃老顾幼是家之不详;抛弃贤人任用不肖 之徒是国之不详;老不教幼不学是风俗不 详;圣人隐居是天下不详。而东房不在其 内。‛
万世师表

鲁哀公常问政于孔子,孔子都一一讲解。 孔子认为国君好比是舟,民众好比是水,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古人从政以爱 民为本,礼制是为政的根本方法。
万世师表

孔子说:‚古代一位史官周任曾说过: ‘能过贡献自己的力量,便可任职;不能 贡献自己的力量,就该辞职。’你们难道 没有责任吗?笼子里的老虎跑了,匣子里 的美玉碎了,难道不怪看守和保管的人 吗?‛
万世师表

孔子在通过弟子干政的同时,也对鲁哀公 虔诚敬奉,为加强鲁国的统治出谋划策。 一次,鲁哀公问孔子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 孔子回答:‚善用正直的人,废掉邪曲的 人,百姓就会服从;反过来,百姓就会不 服从。‛
万世师表

孔子编订整理《六经》,是我国教育史上 第一次不为官学垄断,为私学使用的教材。 孔子就用这套教材教育他的弟子。在长达 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延用的一直是 这套教材。
万世师表

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收徒讲学,把毕生的精 力倾注培养治世之才的教育事业上。他把 ‚仁‛贯彻到教育培训中,从‚泛爱众‛、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等理论出发,主 张‚有教无类‛,只要有十条小肉干的尊 师薄礼,便可收为弟子。

孔子简介 揭秘文圣孔子在历史上的真实容貌

孔子简介 揭秘文圣孔子在历史上的真实容貌

孔子简介揭秘文圣孔子在历史上的真实容貌>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八月二十七日(儒略历西元前551年,格里历西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在山东曲阜诞生。

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后宋国人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

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我氏。

相传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

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主要思想主张:“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礼”(以礼治理国家)。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的容貌可谓是“奇人异相”。

他身高196.8cm,相当于古代版的“姚明”。

孔子刚出生下来的时候,头顶中间凹陷,就好像是一个山丘,他的母亲看到后以为是一个怪物,甚至差一点将他抛弃。

长大后的孔子容貌上也存在着多种缺陷,包括鼻孔外翻,眼睛凸出,大暴牙齿,大耳垂肩,双手过膝,身材不匀等特征。

但是这些仅仅是孔子的外部形象,“人不可貌相”,只要与孔子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温和而充满正气,威严而不凶猛,谦虚而和气的内在气质强烈吸引。

中国教育大家·万世师表:孔子

中国教育大家·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

为了实现大同世界,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

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关于教育的作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既重视其社会作用,也重视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礼记》中《大学》篇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既说明了儒家关于大学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清楚地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做到不为各种私心邪念所动摇)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齐家、治国),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同时,儒家教育思想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儒家促进个人发展的理论基础。

但儒家的个人发展不是只强调“自我”而不管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而是“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和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很不相同的地方,也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关于教育的对象,可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有教无类”来概括,即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革命勇气与魄力。

中国教育大家·万世师表:孔子文/何克抗缅怀MianHuai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其中特别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孔子在以下几方面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所做出的贡献:道德教育孔子的道德教育有以下两个鲜明特色:狠抓德育的根本 如上所述,在德、智、体、美诸育中,德育被放在首要地位加以强调。

孔子和老子

孔子和老子

孔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社会地区。

家世与生平孔子生于周灵王廿年阴历八月廿七,依西历为西元前551年9月28日。

出生于鲁国,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

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

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

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

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

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

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72岁时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征在曾见到麒麟。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

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17岁时去世。

孔子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合葬于防。

孔丘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为妻。

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

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孔子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1.76米,一说1.83米),被称为“长人”。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的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的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

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
生平:(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教师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思想学说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世界各地祭孔的庙宇达1300余座。

美、日、韩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将孔子诞辰日,即每年9月28日定为本国的教师节。

国家教育部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幕,次年9月美国纽约孔子学院也正式揭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2005年9月29日正式决定从2006年起,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国际“孔子教育奖”,每年在国际扫盲日(9月8日)颁发,以表彰在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然而,这一历史伟人的老师苌弘的故里就在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资中。

一、苌弘的生平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65-前492年),四川省资中县人,周朝贤大夫,我国古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

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为我国音乐学界的开山鼻祖。

他一生谦虚待人,乐施于人,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向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和天文知识。

唐朝散文大师、哲学家、杰出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孔子之师郯子、苌弘……”。

明代文学家曹学问乐焉,死之三年而血化为碧”。

《孔子演义》(丁寅生著)书中“赴周京师事老子,问武乐敬服苌弘”一章,详述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前往周国,拜师苌弘,“孔子趋前致敬礼”,虚心向苌弘请教的故事。

据传,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常引用苌弘的见解,孔子修订的《乐经》,也大多得益于苌弘原著《乐经》的第二稿。

苌弘还是一个见义勇为,刚直不阿,精忠报国之士。

他毕生尽心竭力扶正周室,却为诸候所忌,周敬王轻信谗言,将苌弘治罪,他英勇不屈,剖腹自杀而死。

死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成语“碧血丹青”和“碧血化珠”即由此而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则万世师表——孔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孔子出生于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葬于今曲阜孔林,享年73岁。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勇士,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后怀上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种种原因,政治失意,孔子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后将精力用在教育上。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有很多为各国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春秋战国乱悠悠”,东周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乱世。

春秋时期,臣弑其君、家臣弑其大夫的事时常发生。

譬如鲁国即先有大夫季氏专权,后来又有季氏的家臣阳虎作乱。

各诸侯国为支付军费开支,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

人民的生活愈加痛苦。

私人讲学与百家争鸣: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大乱,学校荒废,贵族零落,大量典籍佚散,大量有学养的贤人流散民间。

这些有学养的贤人,一则出于谋生的考虑,一则出于改变现实的抱负,便开始在民间讲学。

孔子是这方面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广泛招收学生。

文学背景:到了春秋战国年代,诸子百家的各个流派分别著书立说,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散文史上的黄金时代。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作为一部语录体诸子散文集,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