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更有目的性,课堂组织才能更具系统性。而实现生成才是教学的最终任务,也是预设的根源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确凿把握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笔者认为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预设

教学是为学生认知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是进行教学预设的基础,脱离学生实际的预设是毫无意义的。

1、整体把握,突出目标。预设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以此确定教学的方向,面向全体同学,确凿定位,突出重点。

2、关注差异,分层预设。预设时要根据个体的发展差异,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弹性设计,避免一刀切,即要保证面向多数,又要兼顾少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有发展。

3、注重细节,精心预设,预设不但要明确教什么,更要设计怎样去教、如何导入、课堂的组织、问题的设计,重难点的突破等都要全盘考虑,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和过渡,使教学能有水到渠成,自然天成之感。

4、充分预设教学中会出现的困难,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各种困难,才能更好地对症解决,使课堂中很多的“无意”得到顺利解决。

二、研究教材,创新使用

对教材的创新使用主要体现在,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作为教师应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其实际的意义都要充分理解,只有这样,教材在教者手中才能活动来,长期教学预设才能更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指导竟义。

三、把握课堂教学,实现生成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主要环节,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生成。

1、选择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恰当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要能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更要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利于课堂的教和学。因此,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敏选择,或侧重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或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或采取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等。总之,教学形式要与教学内容恰当结合,相得益彰。

2、确凿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师可以主导课堂,但不应该是主角。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去学习,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教学生成才能顺利实现。

3、巧设“遗留”问题,使生成延伸到课堂处。

教学中要弥补课堂,就要布置合适的作业。通常有分为独立作业和课外兴趣活动等内容。作业的布置,要紧密结合教学重点,使作业能起到巩固的作用。有的作业与后面教学内容相关,可让学生对后面学习有思维上的提前准备,有的作业则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知识的意义,培养其兴趣及学以致用的态度,这无疑才是最高境界的生成。总之,预设和生成密不可分,忽视预设,教学就会无绪,而不能实现生成,预设也成无本之木。关于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我们将在今后教学中继续探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