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电视剧传播媒介的变革_朱超颖

合集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_传受关系_的转型_颜欢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_传受关系_的转型_颜欢

电视剧天地电视研究・TV RESEARCH67FORUM ON TV DRAMA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传受关系”的转型●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 颜 欢 曾一果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传媒行业竞争不断升级,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主导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体的霸权地位,也改变了电视剧艺术的叙事风格与美学形式。

一、新媒体时代“移动化传播”的兴起电视剧的移动化传播是电视媒介从应对新媒体到成为新媒体的重要转折。

电视剧的移动化传播是指电视剧借助网络在新媒体上的播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电视剧在移动新媒体上的传播,即受众脱离电视,利用移动终端在线观看电视剧;二是根据移动新媒体的特性、用户需求创作适应移动终端播放的微型电视剧(如手机电视剧)的传播①。

新媒体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运行模式,消解了以电视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垄断地位,分流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和受众。

电视剧是构成电视台黄金时段的主流节目之一,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相同命运。

1.新媒体打破传统电视收看方式首先,在传统电视剧的传播中,空间的局限性作用明显,受众必须“锁定”在电视机前,而离开了该固定空间,电视剧的影像传播也就中断了。

而新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剧固定的消费空间,只要播放终端可以登录上网,任何地点、时间都可以成为电视剧的收视时空,新媒体的移动性将受众从“电视机前”释放到“任意地点”的开放空间。

相比于电视所处的空间(如客厅、卧室等),电脑所处的空间通常更为私人(如书房),且相较于电视,新媒体的播放屏幕较小,导致收看行为从家庭向个人过渡,受众收视主要是个体行为而不再是家庭活动。

其次,电视剧的移动化传播实现了收看模式从“守候更新”到“随时观剧”的转变。

传统电视剧的传播在时间上具有强限定性,即要在固定的电视频道、固定时间段观看间歇性播出的电视剧,还会受频繁插播的电视广告等多因素干扰,而一旦错过了某些剧集,受众对故事、人物的整体性感知便会降低。

以案例锚定当代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简评《当代电视节目的特色与革新》

以案例锚定当代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简评《当代电视节目的特色与革新》

声屏世界2023/7从广播媒体的萌芽到电视媒体的遍地开花再到平台媒体蓬勃发展,国内媒体行业的媒介种类及技术应用逐步向多元化和融合化的趋势迈进。

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然取代了电视媒体的中心地位,成为公众日常触媒的主要渠道,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也由此面临严峻的挑战。

电视节目作为社会文化传承、价值理念传递及国家意识形态维护的重要形式,对电视节目发展困境的反思与创新性理念的剖析,对媒体行业的欣欣向荣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稳定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当前学界对电视节目的研究多聚焦于特定的节目类别上,少有对电视节目整体的宏观探究。

陈世华教授在《当代电视节目的特色与革新》一书中的研究探讨,无疑为新闻传播领域在电视行业整体发展图景上的认知和创新路径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体而言,《当代电视节目的特色与革新》的探索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根溯源,界定代表性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并梳理其发展历程和现状;二是剖析典例,从理论研究视角探究近年来传媒市场中具有代表性地位的优秀电视节目,分析其特色和优势;三是描摹现状,描绘当前各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社会困境和不足;四是创新路径,针对当前电视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及媒介发展背景,探讨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和策略。

追根溯源纵观媒介技术的发展历史,每一种传播技术的诞生都影响着人们的信息接受偏好,进而改变了公众的认知与交流方式。

互联网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公众逐步迈进了以视觉文化为中心的图文时代。

电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社会价值观传递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关于电视节目的研究对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纪录片、电视剧、专题片、真人秀综艺等电视节目的视觉表达形式是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征形式。

[1]该书以“纪录片、电视剧、专题片、真人秀综艺”四大板块作为主要的研究类别,以“文化纪录片、自然纪录片、大女主IP 剧、医护类电视剧、穿越剧、旅游风光类专题片、文博类节目、养生类节目、情感类节目、文字竞赛类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职场招聘类节目、互换真人秀节目及道德测试真人秀节目”等14种节目作为主要的研究类目,从其概念界定、诞生背景、发展历程、特色与问题等角度进行详尽的阐述,以此奠定研究的基础及意义所在。

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的语态演变

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发展中的语态演变
多元共生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传播视闻语态需要更符合当下的多元媒介环境电视节目通过新的拍摄手法新的语角进入了转型状态信息传播技术出现让语态彰显平民化生活化和地域化言形式对新闻进行报道这种新的新闻创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改直播时的语态往往更加平实生动更作模式不断推出受到人们群众的欢迎新变着电视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加自然亲切更加贴近生活
及 网络 的冲击 ,荧屏 节 目内容更 加丰 富 直播 , 因为直播时的语 态往 往更 加平实 、 多彩 ,客 观上 需要 传播 语 态 的多样 化 。 生动 , 更 加 自然、亲切 , 更 加贴近生活 。
电视 新 闻在 传播 方式 、语态 上 有 了明显 2 . 3 电视 新闻语态 的生活化 代 到来转型成功 ,整合媒 介资源 ,建立最
的变化, 传播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态,
交流取代 了之前上传下达 的播放局 面。
“ 新 闻让生活更美好”,最重要 的 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媒体, 这也是电视
2 . 2 电视 新闻语态 的网络化 新媒体为新 闻语态提供了新兴 网络语
们的 “ 平视”语态, 媒体更应该在新闻节
目中表现出了 “ 平 民语态” 中的最高境界: “ 替 民请命 ” “ 为民谋益”。而且新 的新
态 ,这种变迁并不是相互 替代 的 ,而是取
随着 改 革开 放进 一步 深入 ,以及 经 济社 言,网络平 台本身也为新 闻语态建构 了多 闻语态 的出现 ,并不是要取代 旧的新 闻语 会 的全 面转 型 ,特别 是 2 0个 世 纪 9 0年 元 的语态立场。 通过网络视频 、 微博互动、
闻语态 “ 生 活化 ”转变 必须 要体 现 出人 参 考文献 :
[ 1 】 杨 主格 . 中 国电视新 闻评 论 节 目

探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创新

探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创新

探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和传播途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创新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途径,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面临来自多个方面的挑战。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唯一的传播渠道。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观众们更容易地获取和分享信息,而不再依赖传统的电视节目和广告。

新媒体时代的观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传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传统文化电视节目需要从传播途径、内容生产和互动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搭建专属的官方网站、开通官方移动App等方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传播。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视频点播等方式将节目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拓展节目的传播范围。

2.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和推广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

通过发布节目花絮、幕后故事、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和话题性。

3. 个性化内容生产和互动体验新媒体时代的观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内容生产和互动体验,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和互动。

推出专属的互动节目、举办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开展观众投稿和互动等方式,让观众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作者:徐远见叶云峰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媒体行业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是当下所说的新媒体时代。

目前新媒体已经介入了各行各业,各行各业大显身手,通过新媒体进行行业的变革和创新,展现了各自的独特风采。

影视传播作为我国发展较为年轻,也是具有实力的传媒行业,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具有时代感,更符合大众的喜好,其传播形式也变得多样起来。

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传播的变革做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传播;变革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满大街的电子屏幕信息,无论是在商场里还是在公交车或者地铁上,随处可见屏幕广告,手机也随时随地接受信息。

这就是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生活体验。

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面向电台、电视电影等为主要性质的影视传媒,一直备受大众喜爱,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影视传播。

影视传播近年来一直在尝试打破传统格局,突破原有的固定传播方式。

现如今新媒体的发展和介入让影视传播掀起了一股变革。

一、新媒体的发展(一)新媒体的概述所谓新媒体就是区别与传统媒体后所发展的新的媒体传播形式。

我们生活中最长见到的新媒体应当是手机,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通过手机接收的各种信息就属于新媒体。

此外我们家中的数字电视,移动端媒体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新媒体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等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形式,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必然结果。

(二)新媒体的特点无论是在展现形式还是在个性化方面来说,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被大众所接受。

它所带来的全新媒介传播方式完全突破了传统媒体,改变了媒体传播格局,新媒体为观众带来更多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同时它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也更加具有时效性。

我们的生活因为新媒体变得更加快捷,更加丰富。

二、新媒体为影视传播带来的改变(一)新媒体为影视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没有发展前,我们的影视传播模式非常单一,没有办法突破时间限定。

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与重构探究

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与重构探究

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与重构探究作者:丁敏艺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4期摘要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导致信息传播的内容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电视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新媒体时代下电视传播模式遇到的危机以及模式的颠覆与重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电视传播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传播模式;颠覆与重构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065-02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实效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了覆盖范围广泛、方便快捷、发展迅速的大众式媒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存在着被取代的危险,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创新和发展,一定要转变电视传播方式,加快电视传播的颠覆和重构。

在这种背景下,文章重点探究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和重构,并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传播模式。

1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传播遇到的危机1)传播方式被取代。

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具有受众选择多、实效性强以及信息量大等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更是无可抗拒的。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年龄在18 ~ 35 岁之间的群众,对新媒体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40 岁以上的群众都比较倾向于传统电视传播。

基于此种情况可知,自从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年轻消费群体已经呈现出分散状态,而大部分的老年群众也会慢慢适应新媒体传播,传统电视传播正面临着被取代的危机。

2)传播主体流失,不断转变为新媒体用户。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我们将看电视的人称为观众,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将使用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人称为用户,从称呼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还能看出观众是被动的,用户是主动的。

目前,传统形式下单一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人们对选择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加青睐,传统电视传播方式无法体现节目的实效性,而且在观看节目时要受到电视时间的限制,无法体现受众的主体性。

试析媒体变革与电视媒体传播创新

试析媒体变革与电视媒体传播创新

试析媒体变革与电视媒体传播创新作者:谢永芳来源:《声屏世界》 2018年第11期谢永芳摘要:目前,电视媒体面临渠道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用户圈层化、消费分级化的媒体新生态。

文章从传播新赛道、生产新方式、竞合新格局三个信号切入,分析电视媒体变革趋势与方向“五化”,探讨电视传播创新,抢占互联网“主流”地位的新路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媒体变革分众传播价值传播技术的发展将会深刻改变媒体的生态。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电视媒体传播不断的创新。

世界互联网大会释放媒体变革新信号今年在乌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释放出三个与传媒行业有关的信号。

第一个信号:新的赛道出现了。

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开幕式上讲的两句话,引发热议:一是明年可能有大量VR拍摄设备出现在会场,二是准备开始研究VR版的微信。

他的判断和决定是基于对5G技术大规模商用的乐观预期。

网速的革命性变化无疑解决了VR应用的重要瓶颈,而VR头盔、折叠显示技术等新装备新技术的商用,意味着继PC端和手机移动端之后,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内容发布新赛道,VR呈现将成为沉浸式传播新方式。

第二个信号:生产方式颠覆了。

科大讯飞早就可以编辑声音,让机器人模仿播音员的音色发声,这抢了播音员的饭碗。

新华社前不久推出首款AI主持人,让和主持人相貌一模一样的虚拟主持人上岗,抢了主持人的饭碗。

好莱坞著名制作公司——数字王国,已经拥有了这项技术:只要对着某人扫描四个小时,就能够通过后期制作,让高仿的“他”高质量演好整台影视剧,不用他本人到场,改写了“眼见为实”这句话。

此外,机器写作、机器编辑等新技术也已经开发使用,不知不觉中未来已来。

第三个信号:竞合的格局显现了。

今年,媒体变革首次成为大会分论坛主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组局,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新浪董事长曹国伟、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锋等掌门人悉数到场,集体站台。

这一方面说明主流电视媒体的江湖地位和号召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互联网大佬们对于内容的尊重,他们纷纷表示,传统媒体已经成为优质新媒体内容的主流生产供应商。

浅谈新媒体对电视剧传统制播模式的影响

浅谈新媒体对电视剧传统制播模式的影响

浅谈新媒体对电视剧传统制播模式的影响作者:杜宇航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8期我国电视剧制播体制是由电视剧产业体系中制作与播出两大重要环节相互作用影响形成的运行机制,是制播环节中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的主要实现形式。

由于电视剧系统的内在运作规律,决定了电视剧制播模式的演变既是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剪影,又同时对每个阶段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电视剧的制播程序包括:制作(选择剧本、剧情编辑、投入拍摄、后期制作)、营销、发行、播出等环节。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网络、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迈入新世纪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掀起了一场颠覆性的传播革命。

一、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剧传统制播模式的变化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剧与网络视听新媒体的融合,使得电视剧分为适合网络在线收看的短小版和传统收拾平台收看的完整版两种;内容紧跟时下流行文化热点;以网络自制自播剧为代表,推广发行、播出方式、盈利模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行业格局也朝着交互化、融合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

这些变化主要分为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两个方面。

1、制作环节的流程更加开放网络视听新媒体的互动特质在电视剧制作过程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敲定剧本、前期筹备、拍摄、后期制作的固定流程,电视剧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广大观众的参与,制作过程更加开放。

尤其是边播边制的模式,可以利用网络投票吸引观众参与演员的选择、场景道具的设计、情节的走向、人物角色设定等。

一些电视剧还会根据观众的不同取向,制作多个版本,设置不同的剧情。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参与性大幅提高,受众不仅是媒介内容的接收端,更是媒介内容的创造者。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剧制作业出现了大量同一题材跨媒体制作、针对不同媒体制作不同版本的现象。

对电视用户,制作完整的40分钟一集的电视剧,而对網络媒体用户通常会简化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缩短时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 )
2011年第6期
No6.2011
收稿日期:2011-04-24
作者简介:朱超颖(1992-),女,安徽滁洲人,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文章编号:1674-9235(2011)06-0129-02
论新时期电视剧传播媒介的变革
朱超颖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要: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而且改变着电视剧创作趋势、创作者的理念,对电视剧的传播产
生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电视剧;媒介;电视机;网络
From TV Sets to Network ———The Change of the TV Media
ZHU Cao -yin
(Zhejia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China )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raditional media.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TV Media is congenital limited to the TV set.Comb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t Media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environment ,audience ,space ,communication unit ,communication channel and information ,we can find the convenience have great influence upon the behav-iors and preferences of TV audiences.Creation tendency and creator ’s concept changed with audience's perception and Internet Drama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it.
Key words :TV series ;Media ;TV set ;Network television ;;Video Web site ;The public attention ;Internet Drama ;Prospect and Confusion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B
电视剧是一种以声像、词语和画面为表现形式、
具有艺术属性的精神产品。

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及广播事业的诞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世界上第一部
电视剧是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
《花言巧语的人》,开创了全球电视剧发展的先河。

在我国,
1958年6月15日,原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成为了我国电视剧的开篇之作。

文革期间,我国电视剧创作陷入停滞状态。

直到1981年,连续剧《敌后十八年》播出后,电视剧创作得到
长足发展,不仅数量大增,而且《渴望》、《西游记》、《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亮剑》、《潜伏》等一
大批优秀作品相继走进千家万户。

到2010年,我国
国产电视剧产量达1.4万集,
居世界第一位。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日韩、欧美的电视剧也纷纷被译成汉语,在国内播放,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电视机接收
及显像技术的发展提升,
以及数字电视网络的迅速普及,传统的电视剧传播方式受到冲击,网络视听等
许多新媒体已经成为电视剧传播的新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前,
Internet 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

然而,
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分别通过自己经营的CERFnet 、PSInet 及Alternet 网络,向客
户提供Internet 联网服务。

从此以后,
Internet 网络·
921·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传播技术成为电视剧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从1997年起,Internet为电视剧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上网普及率达到25.5%,其中,网络视频用户22.240万人,网络视频使用率65.8%。

在完善的技术平台支持下,互联网用户在线发布、浏览和分享视频作品。

这样,无论是P2P直播网站,BT下载站,还是流行网络电视软件,电视剧点播已经成为各类网络视频运营商的重要内容。

据2011年调查显示,国内网络视频分享的浏览时间第一季度涨幅较大,已攀升至互联网服务第二位。

在国际社会,在CR尼尔森的监测电视局数据中,有64%的用户表示主要通过网络看这些热播剧;在线观看的用户中,30%的用户只在网上看。

可见,在人群覆盖上,视频已成为电视这一传统传播方式的主要竞争力量,并与电视形成有效互补。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而言,注意力资源都是维系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而当前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正在分流传统电视媒体的注意力资源。

据调查,在用网络收看电视剧的用户中,八成以上都是18-29岁的年轻人群。

而且这类人群正在滚雪球式地扩大,由最初那些错过收视时间的上班族,正蔓延至3亿网民群体。

这一人群的剧增,表明网络之所以成为新的媒介,是由于它实现了“点对面”向“点对点”的变革;由线性传播特点转为非线性传播,可以直播,也可以点播;由有限数量变为无限数量;由日益老龄化向年轻化增长;由延时反馈、付费向及时反馈、免费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视剧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受工作、生活时间等的限制,坐在家里等电视台按时间播放的电视节目,显然很难满足一些人尤其是上班族等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很难激起这些人的兴趣。

同时,多年来,电视台一般在购买了影视播出版权后,出于收视率与广告效益的考虑,只有等自己播完后,才容许网络部门播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电视剧的发展。

然而,近年来,这种局面有了很大改变。

优酷表示,网络热播剧一般都选择市面上具有高期待度、高人气值的未播先热大剧与电视台保持同步播出。

例如《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等剧一开始就把网络当成推出电视剧的一个重要平台。

实践表明,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据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对优酷网上《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的网络热播监控显示,日均播放量超过百万次。

另外,目前国内外许多人之所以都愿意通过网络收看电视剧集,是因为网络中较少广告的滋扰。

再加上手机3G、便携式电脑的技术革命让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体验到网络作为电视剧媒介的方便与快捷,这也使网络电视剧在全球风靡的重要原因。

另外,网络剧在其制作和播放方式上亦具有自己的优势。

网络剧一般采取欧美流行的边拍边播的模式,即一边通过网络互动搜集观众的意见,一边改写剧本,进行快节奏拍摄。

网络电视剧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通过零距离的表现形式,使网络电视剧更加贴近网民生活,表现网民真实的情感世界。

当然,网络剧在风靡全球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影响其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麦肯锡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未来4年,中国将有超过7亿人观看网络视频。

尽管潜力巨大,但很多观察人士对该产业的前景仍持谨慎态度。

他们认为,尽管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正在飞速发展,但很少有企业实现盈利。

因此,只有资金雄厚的企业才能在这一行业生存下来,并分享利润。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网络电视(IPTV)不会很快流行起来。

目前,许多监管电信企业正忙于网络升级,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快的宽带网络连接,但由于监管方面的限制,使它也无法完全代替付费的有线电视。

参考文献:
[1]宋蕾.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4.
[2]彭晓华,主编.电视产业经营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宁宁.电视剧宣传推广策略研究[J].电影评界,2008,(19).
[4]王艳,何静.论当前电视剧营销新理念[J].电影文学,2008,(19).
[5]沈华.电视剧营销的困境和趋势[J].视听界,2005,(4).
[6]董红言.电视剧的市场营销[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5).
(责任编辑郑国彪)·
03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