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郭嘉薇
关于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的经济地位、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研究发现,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持续发展,如市场竞争压力、技术创新不足以及政策支持不到位等。
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以推动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农业发展的理想国家之一。
同时,意大利的农业特色产业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的调研,探讨其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的经济地位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供给,还为意大利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数据显示,意大利的农业特色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欧元,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成为意大利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势分析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许多优势条件。
首先,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橄榄油、葡萄酒等。
其次,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重视品质,注重传统工艺和有机农业生产,使得产品具有卓越的质量和独特的口感。
此外,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在市场定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强调地域标签和文化价值,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四、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意大利农业特色产业具有发展优势,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农产品竞争对手。
其次,技术创新不足也制约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相对滞后。
同时,人才培养的不足也是一个阻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因素。
意大利-中国工业合作计划启动

意大利-中国工业合作计划启动
郝志纯
【期刊名称】《农机市场》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现阶段,市场调研主要以中国先进制造和自动化机械为焦点,集中考察:农用机械设备、建筑机械设备和工程机械设备。
【总页数】1页(P35)
【作者】郝志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4
【相关文献】
1.全球网络安全合作计划启动 [J], ;
2.无限极与诺贝尔奖得主霍夫曼合作计划启动 [J],
3.中国传媒大学启动“创·融”合作计划 [J],
4.中国传媒大学启动“创·融”合作计划 [J],
5.FAO-中国南南合作计划佛得角项目启动 [J], 朱宝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astWeb公司成为欧洲提供IPTV的典范

FastWeb公司成为欧洲提供IPTV的典范
佚名
【期刊名称】《广播与电视技术》
【年(卷),期】2005(32)3
【摘要】FastWeb公司是欧洲提供IPTV电视服务方面的先锋。
该公司使用基于IP的体系结构.经由其光纤网通过非捆绑的ADSL网提供三种宽带服务.它是一家很典型的IPTV服务提供商。
该公司在意大利的7座城市已有35万用户.其IPTV电视渗透率达30%以上。
该公司每月增加15万个新用户。
起初.FastWeb 公司经由光纤到户(FTTH)(自己的网络)开展服务.一年前将服务扩大到ADSL。
【总页数】1页(P1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
【相关文献】
1.IPTV将成为节目内容提供商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J], 郝敬舫
2.聚酰胺Technyl(R) 成为车用理想材料罗地亚聚酰胺Technyl(R) 为"2008欧洲年度汽车大奖"得主——菲亚特500提供支持 [J], 梁凌
3.16 摩托罗拉收购瑞典IPTV设备公司瞄准欧洲市场 [J],
4.济南诺斯焊接辅具有限公司——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产品和最佳服务。
成为售前、售后支持的典范。
[J],
5.塑造行业循环经济典范——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大利纤维作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意大利纤维作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刘志远邓欣廖丽萍马兰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25期摘要介绍了意大利麻类等纤维作物生产情况,阐述了近年来意大利在麻类等纤维作物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借鉴意大利的纤维作物生产和发展经验,对我国麻类作物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议:重视纤维作物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与意大利等欧盟农业科技发达国家的合作。
关键词意大利;纤维作物;生产;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5-211-03Present Situation of Fiber Crop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Italy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aLIU Zhiyuan, DENG Xin, LIAO Liping et al(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Hunan 410205)Abstract The fiber crops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Italy was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iber crops in Italy in recent years was expounds. Beside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fiber crops producti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Italy: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mass energy technology of fiber crop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Italy and other E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countries.Key words Italy; Fiber crop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意大利是世界上从事麻类科研及生产的重要国家,拥有(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博洛尼亚大学等多家从事麻类等天然纤维作物研究机构。
欧盟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欧盟产业结构调整之路龚婷【摘要】中国不能重蹈欧美国家向外转移制造业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覆辙。
反之,则应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利用好产业升级和低碳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契机,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及附加值,打造优势产业,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竞争力【期刊名称】《国际融资》【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23-25)【作者】龚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国不能重蹈欧美国家向外转移制造业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的覆辙。
反之,则应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利用好产业升级和低碳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契机,提高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及附加值,打造优势产业,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竞争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联合体和最重要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洲联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多达五亿,GDP总量位于全世界之首。
纵向观察欧盟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成员国多、产业分类和结构复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横向比较欧盟与美国等其它国家的产业结构,既存在优势又存在劣势。
厘清欧盟如何在各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的情况下进行协调和整合,如何在新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和保持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优势,则能够为中国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启示。
产业结构差异与内部整合自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至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各成员国经济不断整合,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程度大大提高。
在欧盟最初12个成员国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入欧盟的奥地利、瑞典及芬兰中,多数都属于经济基础雄厚的发达经济体。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农业比重最低,工业和制造业居中,而服务业毫无疑问占据各国经济的支柱地位,在一些国家的比重甚至超过70%。
冷战结束不仅打破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同时也为欧盟东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10个中东欧国家最终于2004年加入欧盟。
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

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6)(四)论文创新点与结构安排 (8)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9)(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10)(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路径 (11)(三)理论基础 (12)三、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 (14)(一)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15)(二)测度方法的选择与数据来源说明 (16)(三)测度结果分析 (17)四、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研究 (18)(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9)(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三)培育新动能与新增长极 (21)(四)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 (22)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24)(一)基本情况介绍 (25)(二)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 (27)(三)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28)(四)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29)六、结论与展望 (31)(一)主要研究结论总结 (32)(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3)一、内容简述能效应及其测度。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研究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详细探讨。
本文将概述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其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文章将介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及必要性,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重点研究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包括分析新质生产力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还将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转型升级路径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研究如何测度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这包括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量化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程度。
意大利纺机 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位在过 占儿年 内却进一步增强。意大利企 业已经从他们 最 紧密的竞争对 手那里赢得 了市场份额.而且在 l9 ~ 97 l9 年 经 济 形 势 不 佳 的情 况 下 取 得 了比 国 际 I j 99 l要竞 争
对 手 更 高 的经 济 效 益 从 19 年 到 2 0 年 .意 大 利 出 L 94 00 _ 的 纺 织机 械 所 占国 际 市场 份 额 提 高 了 2 以 } % : 该 行 业不仅 营 业额 有 所 增 长 【00年增 长 2 %,总 20 1 计达 3 3亿欧 元 ) 而 且 在 根 据 世 界 格 局变 化 而 采取 相 血 . 对 策 从 而保 持 领 先 地 位 方 面 也 作 m 了 巨 大 努 力 。 有两 个 明 显转 变 :一 是 把 服 务 重 心 放 在 发 展 中 国家 , : 是越 来 越 多地 采 用 国外 . 别是 那 些 新 必 工 业 国 家供 应 的部 件 , 特 从 而降 低 成 本
企 业 对 彩 棉 的 宣传 策略 也 要 注 意 防 止 竞 争 者 的贴 近
甚覃超越,尽力将概 念 “ 锁定 在 本企业 卜 .防止 散了
行 业 先 驱 , 最终 牺 牲 了 自己 总 而 言之 , 彩棉 是我 国纺 织 品 领 域 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绿 色 环 保 产 品 . 彩 棉产 、迎 台 国家 环 保 产 业 政 策 和 国 际 吐 化 潮 流 利 国 利 民 面 对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 彩 棉 产 品 的 市场 开 发 既 要 避 免 过 度 竞 争 引 发价 格 大 战 , 又 要 抢 占先
的 ・ 严重的地缘政治事件加速 了经济形势的变化 因 此 .把 我 们 企 业 的 地 位 放 在全 球 范 围 内来 分 析 是 一 非 件 常 有意义 的事。全面 了解行业结构变化特点带来的挑战
意大利陶瓷产业趋势

意大利陶瓷产业趋势标题:意大利陶瓷产业趋势及未来发展(6000字)引言:意大利陶瓷产业作为全球陶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陶瓷市场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意大利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的挑战和机遇,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意大利陶瓷产业的历史与现状1. 意大利陶瓷产业的历史发展2. 意大利陶瓷产业的现状和竞争力二、意大利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研发a. 新材料的应用b.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c. 环保意识的增强2. 设计与风格的多样化a. 意大利陶瓷设计的优势b. 国际化和本土化设计风格的融合3. 国际市场的拓展a. 意大利陶瓷对外贸易情况b. 意大利陶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c. 发展新兴市场的机会4.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实践a. 环保技术的应用b. 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与废弃物处理5.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a. 品牌价值的提升b. 数字化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三、挑战与应对1. 市场竞争的加剧a. 意大利陶瓷产业与其他国家的竞争b. 本土市场竞争的压力2. 劳动力短缺的问题a. 经验工人的缺失b. 技术人才的稀缺3. 环保法规的影响a. 法规的制定与执行b. 环保投资的成本4. 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a. 全球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b. 意大利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四、展望未来发展1.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的应用a.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b. 自动生产线的应用2. 陶瓷与其他行业的融合a. 建筑与陶瓷的融合b. 陶瓷与科技的结合3. 创新材料的应用a. 纳米陶瓷的发展潜力b. 其他新材料的应用前景4.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a. 设计品牌的培育b. 营销策略的创新结论:意大利陶瓷产业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设计的多样化、国际市场的拓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意大利陶瓷产业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并成为全球陶瓷产业中的佼佼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以第三意大利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郭嘉薇郑州大学摘要: 意大利作为世界上目前产业结构转型比较成功的西欧发达国家之一,其产业升级的演变历程对我国的发展有很大借鉴和教育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意大利曾经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的研究,思考其面对产业转型时所实行的集群对策和创新措施,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当地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并提出对其未来规划的建议。
综合以上,使意大利模式能防微杜渐的指导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的未来。
关键词: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城市化意大利位于欧洲大陆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国土面积狭小。
主要气候类型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国家整体的资源禀赋不高,国内自然资源和能源都较为匮乏,目前意大利全国75%以上的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国外进口。
从人文方面来看,意大利人文文化深厚,历史悠久。
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先于全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文化氛围浓厚,发展程度也在全欧洲数一数二,但是纵观其漫长的历史进程,长久以来意大利颇有些“重文轻武”的传统,重化工业底子薄,程度差,发展慢。
再加上重化工业的发展本就缺少相关的基础发展条件,与英国、西班牙等其他一些早期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发动对外战争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近代又通过工业革命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典型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意大利一直都不是以重化工业立国的国家,相反的,亚平宁半岛平坦的地形和光热雨水充足的地中海气候,使得意大利有肥沃的草原,盛产优质羊毛、亚麻、棉等,农业为意大利轻工业提供了便利、高品质的原料支持和初级产品,所以意大利的手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极具国际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产业。
在意大利,以纺织为代表的中小型的轻工业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由于发展历史久远,当时的意大利仍然存在大量以家庭为代表的手工业小厂、小作坊。
在制革、制鞋、服装、纺织、丝绸、首饰等与时尚行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具有生产过程分散,多由家庭组织包工的特点,而在家具、厨房设备、瓷砖、酿酒、大理石开采等领域的巨大优势,则多体现在专业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产品出口比例大等特点,这些小工厂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与当时西北部相对发达的工业地区(第一意大利)和南部受政府资助较多的地区(第二意大利)形成鲜明对比,所以被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称为“第三意大利”地区。
与西北部和南部相比,这里工业企业较多,资本集中程度低,组织管理松散,产品和服务的相似性高,发展方向多为相同的服装、鞋类、纺织品、家具、瓷器等劳动密集型相关产业,区内同质化现象严重,有时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典型的“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这是他们曾经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使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浪潮中的意大利也未能幸免。
当时,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化工业部门都开始意识到高新技术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冲击。
人们甚至预言,在未来,人工智能将部分或全部的替代传统手工作业,机器将会替代人类去工作。
这给抱守残缺的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广大中小企业带去极大的危机和挑战。
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快销行业迅速崛起,人们开始追求极简主义风格,购买生活日用品的途径主要转向大卖场,超市这样批量化的大机器生产产品的终端消费市场,这也使意大利传统手工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幅下降。
在这里我们以意大利的时尚产业为例,意大利的时尚产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时尚产业的金字塔,处于时尚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地位,最有名的是手工家具、皮鞋、箱包、首饰、服装等,并且一直以精良考究的手工制作、量体裁衣式的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而世界闻名。
但当时却因为不符合快速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而受到打击。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产业竞争力是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几个主要因素组成的,从当时情况来看,意大利手工业的生产要素和相关支持产业没有受到影响或影响不大,国内市场和企业结构、战略经过长久发展,也已经比较稳定,所以当时在与快销行业竞争消费品市场,即在同业竞争中受到了较大影响。
当时,意大利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其对外产业竞争力的下降,这也算是间接推动了意大利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之一。
面对这些问题,第三意大利区内的各企业开始抱团,寻求通过产业集群和创立园区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他们试图通过建立“竞合”的新型关系提高意大利中小型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夺回全球市场份额。
在当时来看,这样的措施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其集群具有以下特点:1.集群形成的原始动力在于当地的资源禀赋、相似的生产加工条件以及面对的共同危机,所以阻碍较小,传统的工艺性工业也为产业区创造了专业基础。
技艺精湛的企业数量众多,大小企业、上下游企业甚至同业企业分工明确,专业特色明显,互补互益,合作共生,能够共同打造产业转型之路的未来。
2.依托科技,建立创新的网络发展形式。
各中小企业建立网络共享体系,打破原来孤立的经营模式,建立基于分工与交易的合作,基于技术和资源的合作,在竞合中建立一种平衡。
3.规范化的人力资源整合。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精细化运营的作用至关重要,集中统一管理员工有益于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节省各企业成本。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意大利近99%的工业企业为雇佣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96%的企业雇佣人数不足20人。
在当地建立一些专业的培训学校和机构,如“T.Buzzi纺织机构”和“PRADO工程学院”,并设置专业文凭课程,负责人员培养,保证对劳动力进行有效可行的使用、培训和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就将企业文化理念灌输给员工,节约上岗后的再教育过程,加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并且能随时根据具体需求,培养只为某一步骤工作的特殊高精尖人才,实现“实验室经济”,打造产学研一体化。
使用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
形成统一园区,快速吸收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随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
保证及时对投入供应进行反馈,使得产品多品种、少批量,针对性强,使得各年龄段、各收入阶层、各时尚风格的人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
但是区内各企业又能加入自己的特色,避免趋同化现象。
随时依据需求和供给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并减少调整成本。
4.科学规划了园区建设。
建立良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如:统一本区内排放污水的中央净化设备,建立方便的照明、仓储和运输条件,吸引更多“凤凰”入驻,同时协调好产业链上其他相关企业,减少交易费用。
因为根据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产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因企业自身规模扩张引起的产业集中化是第一阶段,而后各个企业通过相互关联的组织而进一步形成的地方工业化才是真正成熟的高级阶段。
5.加强了产业的关联性。
产业区内结网的多为前后向联系紧密而又具有可分性的传统产业和大量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覆盖了最终产品(如服装)、配料(如合成纤维)、专业机械(如皮革加工、纺织机械)以及支持性服务(如商品设计)等,这种关联不但能自我强化和巩固基础产业的市场地位,还激发其他以它们为原料或产品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后一点可以说是具有意大利特色的原因:在历史和传统因素的影响下,本区内各企业间亲缘、地缘关系浓厚,公民社区意识盛行。
世代相传,耳濡目染的家庭手工技艺规范化程度高,雇佣工人的行业素质总体较高,也有比较强的行业自律精神。
具体案例以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普拉多(prado)园区为例:该园区覆盖意大利三个大省,企业类型多为中小型企业。
因为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间配合完整而且各自具有竞争优势,一直是意大利众多轻奢品牌(比高端奢侈品价位稍低的众多大牌)的生产地。
这里目前形成的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成千上万以毛纺业为主要生产方向的中小企业,形成一个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网络上各个节点上的支撑性、辅助性、服务性企业各司其职,最终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以服装为例,普拉多生产优质服装面料,通过本区专业人才把它们做成符合当季最新顾客需求的高品质成衣,并依靠当地便利的市场、交通等区位因素,将产品以最快速度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面对未来的发展预测,我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该地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园区经济。
除了继续巩固发展已经成熟的集群外,第三意大利区内各中小企业应重视:1.溢出效应对企业竞合关系的影响。
因为溢出效应严格来说属于外部性效应,这种外部性因地域集中而获得市场信息、降低交易费用等,对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合影响很大。
2.品牌效应对企业竞合关系的影响。
随着产业集群效应的扩大,社会大众特别是消费者会路径依赖的认同区域共同的品牌,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节约单个企业的宣传费用。
但是要注意用有长远眼光打造百年品牌,用质量立足。
随着意大利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发展的深入和拓展, “第三意大利”这一概念已从“对一种地理空间的指代”转变为“对一种经济现象的比喻”, 称之为“第三意大利”模式。
这种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范式,即分散的中小企业通过产业升级实现联合的经济现象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全世界众多面临相同问题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学习这一形式,以“第三意大利”为指导蓝本,并具体结合本国历史传统和现今国情,走出一条条独具国家特色的发展道路。
联系我国情况,我国东莞、温州、杭州等以服装为发展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区,也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这一模式,但是在借鉴过程中应该注意:1.逐步完善产业创新平台。
在发展产业园区时,应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培育创业引导机制,建立良好的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在保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信息技术的渗透,协调好上下游关系,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2.结合当今实际,大力发展物流和电子商务,建立o2o,c2c,b2b等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工具,调动园区内部发展积极性。
相比而言,我国产业园区内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力数量充足,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如意大利。
目前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不像第三意大利区内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
作为长久以来的问题,我国集群企业大都是附加值低的贴牌生产企业,甚至可能就是在为意大利的品牌打工,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品牌。
还有,与意大利政府在建设初期就做出的有序科学规划不同,国内的有些地方政府为政绩,不管条件是否具备,就盲目打造集群,出现大肆圈地、追赶加模仿的重复建设和明明没有集聚关联却在空间上强行“撮合”的现象。
这都是我国园区建设目前亟待解决和将来发展需要规避的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会对作为该经济现象的宏观载体的区域板块产生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