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研究十年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家校互动研究性文献

家校互动研究性文献

家校互动研究性文献引言家校互动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它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行为发展和社会适应都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家校互动研究的相关文献,探讨其重要性和有效策略。

家校互动的重要性家校互动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学校适应性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

研究表明,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与教师进行沟通和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学业成就。

此外,家校互动还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和情感健康。

有效的家校互动策略为了实现有效的家校互动,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1. 定期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定期沟通是关键。

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家访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研究进展和行为表现。

2. 家庭作业支持: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指导。

这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学方法,并提供适当的支持。

3. 学校活动的参与: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如运动会、演出或义工工作。

这样可以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并提供一个共同合作的平台。

4. 学校资源分享:学校可以与家长分享学校资源,如教育材料、研究资源或家长培训课程。

这有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5. 倾听和尊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相互倾听和尊重的。

学校应该认真倾听家长的关切和建议,并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结论家校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沟通、家庭作业支持、学校活动的参与、学校资源分享以及倾听和尊重等策略,可以促进有效的家校互动。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学业成就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校合作文献汇报

家校合作文献汇报

家校合作文献汇报 【篇1】家校合作文献汇报 在探寻教育的道路上,家校合作这一课题,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者的步伐。今日,便以一份英文文献为引,细述这其中的奥妙。

此篇文献,题为“家校合作中的家长实践参与研究”,源自挪威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由张亚婷执笔。其研究背景,乃是在当今教育的大潮中,家庭与学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孩子成长的摇篮。然而,家长在实践参与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与学校协同合作,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便是此文所要深究的问题。

研究对象,自然是那些身处教育一线的家长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元的数据分析方法,作者试图探寻家校合作中的内在规律与外在表现。研究目的,旨在揭示家长实践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孩子学业成就、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影响。而研究假设,则是建立在家长参与程度与孩子发展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之上。

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作者抽丝剥茧,逐渐揭示出家校合作的真实面貌。家长在实践参与中,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孩子无尽的鼓舞。他们与学校紧密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而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研究结论呼之欲出:家校合作,乃是教育之根本,是孩子成长之关键。只有家庭与学校携手共进,才能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情感,更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回首这篇文献,深感其意义深远。在教育的征途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这样的研究,来为我们指明方向,提供借鉴。而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深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努力将其付诸实践,为孩子的未来添砖加瓦。

【篇2】家校合作文献汇报 家校合作,这一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的教育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与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大支柱,其紧密合作对于塑造孩子的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次汇报,旨在深入剖析家校合作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全球视野来看,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众多学者通过深入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家校合作对于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其社会情感能力、增强家庭参与感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为学校和家庭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小学家校合作相关文献论文

小学家校合作相关文献论文

小学家校合作相关文献论文小学家校合作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研究(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000)摘要:家校合作是新时代的发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的角色定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家校合作的反思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家校合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2-02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

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参考了1999年至2051年校园cnki中的30篇期刊论文及万方数据中的20篇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了整理。

1.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目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

对此,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合作进行了解释。

徐锦俊从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上指出,“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

”[2]刘衍玲,臧源,张大均,在其论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

”[3]周丹认为“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

国外及港台地区家校合作实践研究综述

国外及港台地区家校合作实践研究综述

国外及港台地区家校合作实践研究综述2011-06-14家校合作是由教育合力中的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合而成。

在英语表达中,“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和“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此外,还有“parent involving”(家长参与)、“parent participation”(家长参与决策)、“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

“家校合作”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

[1]艾普斯坦教授[2]将家校合作的涵义扩展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家庭和学校是组成家庭合作关系中的平等成员;应该把学生也包括在家校合作关系中,并且居主体地位。

重庆师范大学张希希教授研究认为[3],美国的家长参与教育是指为完善学校教育工作,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中小学与家长之间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加学校改革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部分。

其中,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活动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家长为其子女择校。

即通过择校家长能够在子女的学校教育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是家长为子女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即家长和社会人士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了解、掌握学校的教育情况,从而发挥他们的监督职能。

而学校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主要强调的是受邀请的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共同解决学生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学校共同承担对下一代的正规教育。

家长的参与能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一种崭新的合作关系。

一、美国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布的《综合行动纲领》提出,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促成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协作。

幼儿园家园合作文献综述

幼儿园家园合作文献综述

幼儿园家园合作文献综述Kindergarten-home cooperation is crucial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young children. 幼儿园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home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a child's learn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从儿童早期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可以显著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会发展。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parent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ir child's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child is more likely to have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improved behavior. 研究表明,当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学前教育时,孩子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和改善行为。

Furtherm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op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can create a supportive and nurturing environment for the child. 此外,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和培育的环境。

When parents and educators work together, they can share insights into a child's strength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leading to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child's development. 当父母和教育者共同努力时,他们可以分享对孩子的优势和改进领域的见解,从而导致更全面的孩子发展方法。

国内外家校合作研究述评

国内外家校合作研究述评

国内外家校合作研究述评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常常存在着种种障碍,导致孩子的教育成果受到影响。

家校合作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和合作,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并共同实施教育计划,从而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国内外家校合作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国内外家校合作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意义、现状、经验、方法与框架以及局限性,以期为未来家校合作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实践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家校合作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家校合作在国内外的现状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家校合作研究的方法和框架,探讨家校合作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建议,为促进家校合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对家校合作研究的述评,旨在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家校合作的定义及意义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学生的教育事务。

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更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校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家校合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以更好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家校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家长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家园共育中的问题文献综述

家园共育中的问题文献综述

家园共育中的问题文献综述
家园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旨在促进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
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传递不畅、理解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教育效果。

研究表明,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加强教师家访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家校沟通不
畅的问题。

其次,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也是家园共育中
的一个障碍。

许多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存在分歧,
导致了教育工作的不协调和不一致。

因此,有必要加强家校教育理
念的交流和对话,促进双方在教育方法上的共识,以实现家园共育
的目标。

另外,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资源和支持上的不平衡也是家园共育
中的一个问题。

一些学校和家庭缺乏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导致
了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
学校和家庭的资源支持,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以实现家园共
育的公平和公正。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家
校沟通、促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交流、加强教育资源的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家园共育的良性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
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家园共育的理论和实践,为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家校协同教育研究综述

家校协同教育研究综述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习指导的中小学生发展指导实践研究》------ 家校协同教育文献综述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协同教育我国早期的家校合作活动多称为“家校联系”,1997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会正式引人“协同教育”的概念,认为“协同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教育资源、教育力量彼此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实施同步教育。

[1]李运林教授认为:“协同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中某一系统的要素或信急进入另一个系统,并与另一系统的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影响了该系统的教育功能的现象。

”[2](二)家校协同教育在国外,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Parents'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家长参与学校管理"(Parents' Participations in School Management)密切相关。

在美国,最初表示这种关系的概念是“家长参与教育”,但是“家长参与教育”是一个涵义比较宽泛的概念,至今在学界尚无一个明晰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

英语中代表“家长参与教育”名称的有“parent involvement","parent participation","educational intervention”等,其中以“parent involvement”使用频率最高。

家校协同教育属于协同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和家庭教育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而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家庭协同学校教育和学校协同家庭教育。

[3]家校协同教育的要素,宏观上有学校和家庭,微观上有教育者(教师、家长)、受教育者(学生或子女)及教育媒体(学校媒体、家庭媒体)。

[4](三)家校合作“家校合作”代表的是“家”与“校”彼此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美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定义:“家长参与教育是指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子女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以学校为基础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合作研究十年文献综述
作者:周玲丽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5期
本文对近十年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家校合作的226篇论文进行梳理,从纵向趋势和横向趋势分析,纵向上主要是年份间的对比,横向上主要从研究主题,研究地域,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归纳出家校合作研究的趋势、特点及不足的地方。

家校合作是一直不断研究的话题,对家校合作的研究虽有起伏,但是一直没有停止。

通过收索关键词家校合作,限定中文核心期刊,查到总共有226篇论文。

从近十年来发文的数量来看,总体趋势是增加的,有小幅度摆动,但不影响增加的趋势。

近十年来有关于家校合作的期刊论文发表总体趋势是呈上升的趋势,2018相对于2009年来说研究数目大幅度上升。

从研究趋势来看,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9-2012年,这个阶段主要是上升,上升速度加快,说明2009年以后,研究者更加关注家校合作的领域。

第二个阶段是2012年-2016年这个阶段是处于平稳阶段,并且研究基本稳定且有小幅度的摆动,说明家校合作仍然是一个避免不了的话题,学者们持续关注。

第三个阶段是2017-2018年,是快速上升的一个阶段。

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进步,家校合作又成为研究者的关注热点。

研究主题是研究者最关注的研究领域,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主要的关注点,通过研究主题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出每年研究的主要热点及趋势。

家校合作从研究主题的趋势来看研究深度和广度都在拓展,从2009年只有寥寥几篇深入探讨家校合作的,到后来上百篇关于家校合作各种主题的探讨,说明家校合作从不同方面的延伸。

2010年一些关于家校合作理论的探讨的文章为家校合作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的探讨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和弱势群体的家校合作问题成为2011年到2018年一直探讨不断的主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人的价值越来越备受关注,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呼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的文章数量有所增长,研究点不仅仅局限于家长和学校更多关注学生。

我国在借鉴别国家校合作经验的主题研究中,地域也不断在扩大,不局限于借鉴美国的家校合作经验,还借鉴亚洲,欧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家校合作的经验,试图探寻属于我国独特的家校合作模式。

总的来说,研究主题越来越完善,研究者能多面地研究家校合作问题。

从最开始关注最普通的家校合作到涉及特殊形式家校合作的探讨。

互联网改变了家校合作的方式,互联网的发展给家校合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因此关于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手段进行沟通,这也成为研究者探讨的话题。

家长,校长,教师,学生成为家校合作探讨中不可
缺少的主体部分。

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不断丰富,模式不断创新,借鉴国外家校合作的经验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些变化都有利于我国家校合作经验的积累。

由于研究样本的确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在选取研究样本的时候一般是研究者经过慎重考虑而选取的,研究的样本的确定说明家校合作的确定。

家校合作关注的地域整体是扩展的趋势,从刚开始对某地域的学校关注扩展到全国范围的调查关注,实现了由点向面的大突破。

农村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和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受到关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一直是家校合作重点关注的区域。

相对每个地区研究内容来说,在农村地区研究的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谈农村地区家校合作意识低于城市地区,家长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提高农村家校合作的意识。

另一部分是关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的。

而在发达地区研究的内容主要也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居民展开家校合作成功的例子以及建议,另一部分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的现状。

一般在社会科学中,会采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

选择某一方法取决于既定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设置的实际情况。

两种最基本的研究分类就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包括收集和分析数值数据,而定性研究则主要涉及(尽管不是唯一)非数值数据。

因此研究方法的使用也能反映我们研究手段的进步。

从2009年到2018年研究方法变得多样化,从刚开始的质性研究为主很少使用量化研究,到后来量化研究的使用,形成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

在研究家校合作的具体现状时较多使用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来增加研究的宽度。

家校合作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合作模式,如果在对其研究时仅仅基于简单的文献分析法,则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另外,理论指导着实践的发展,如果脱离了理论的实践也是不行的,所以在研究方法的使用的时候还注重理论研究,比如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使用就很好地拓展了研究方法的全面性。

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分析手段实现大数据的分析,家校合作研究也是跟随这个潮流的趋势。

量化研究再结合质性研究,这样所研究的方式更具有说服力,既有事实依据也有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发展趋势的。

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又不是简单停留在表面的合作,通过对近十年家校合作的文献梳理,笔者总结出家校合作研究的具有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弱势群体、跟随网络发展等三个特点。

4.1 注重跨学科研究
家校合作的研究不仅仅是利用教育学来分析,因为家校合作从大的来看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在分析的时候,常常会用社会学、组织学的角度来分析。

另外家校合作涉及到家长、学生、教师的心理,所以利用心理学来揭示家校合作的现象也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还有通过经济
学来分析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分析的。

家校是一个生态系统,所以用生态学、系统学的理论来分析家校合作是使家校关系更明确化。

还有利用传播学来构建家长和学校合作的模式的。

这些跨学科研究更加丰富了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推动着家校合作的进步。

4.2 关注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在近些年的家校合作文章中,更多是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城市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以及家长在家校合作的地位,现存以及对策等。

引起了大家对弱势群体家校教育的关注,扩宽了研究的视野。

4.3 跟随网络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家校合作的方式,既为家校合作带来了便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像现在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大多数通过QQ、微信、班级博客,等等手段进行的,这种联系合作的方式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研究者们在近些年更加注重电子媒介的使用对家校合作的影响以及对策探讨,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總之,家校合作的研究,无论在内容、地域、方法上都是不断进步的,不少研究者也提出了很多关于家校合作的有益见解,提出了一些助于家校合作的模式像445模式、1-2-4”制等。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了质性和量化的结合。

但是在研究地域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高中生的家校合作比较少研究,还有一些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中间地带研究较少。

还有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筑家校合作的新型模式。

这些都是家校合作研究未来的方向,只有更加全面地研究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家校合作的关系,才更好促进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