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8安丘理综.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

2014-201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部分对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伽利略首创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C.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考点:物理学史.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掌握牛顿、卡文迪许、伽利略等等科学家的成就,就能进行解答.解答:解: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错误.BD、伽利略首创了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正确,D错误.C、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2.(4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一质点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给它一水平恒力,则()A.质点可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可以做匀变速曲线运动C.质点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D.质点立即有加速度,速度也立即变化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版权所有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正确解答该题要掌握: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明确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外力特点.解答:解:A、若所施加的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若施加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B正确;C、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外力为变力,始终指向圆心,由于所施加的是恒力,因此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故C错误;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外力和加速度是瞬时对应的,因此施加水平恒力后,质点立即产生加速度,但是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故速度在施加力的瞬间是不变的,故D 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的应用,是考查基础知识的好题.3.(4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大于10m/sB.从t=15s时开始,运动员保持静止C. t=10s时,运动员速度方向改变D.10s~15s内,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通过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通过比较匀变速直线运动到20m/s和变加速运动到20s内的位移,得出平均速度与10m/s的关系.通过速度时间图线速度的正负值判断运动的方向.结合图线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变化.解答:解:A、若运动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平均速度,运动员在0~10s内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到20m/s的位移,所以平均速度大于10m/s.故A正确.B、15s末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整个过程中,速度都是正值,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未改变.故C错误.D、10~15 s内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则加速度逐渐减小,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A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4.(4分)(2013秋•西城区期末)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有三个点A、B、C.在自行车正常骑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B、C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 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等于它们所在圆周的半径之比D.B、C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等于它们所在圆周的半径之比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版权所有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利用同轴转动,角速度相同,同一链条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据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根据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ω2r知,线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角速度不变,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解答:解:A、AB两点在传送带上,所以两点的线速度相等,再据v=ωr和半径不同,所以两点的角速度不同,故A错误;B、BC两点属于同轴转动,故角速度相等;再据v=ωr和半径不同,所以两点的线速度不同,故B错误;C、由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知,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其半径成反比,故C错误;D、由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ω2r知,B、C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其半径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灵活选择物理规律的能力.对于圆周运动,公式较多,要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选择公式.5.(4分)(2014秋•中牟县校级月考)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某同学在体育场放飞一孔明灯,该灯升空后向着东北偏上方向匀速直线上升,则此时孔明灯所受空气的作用力是()A.0B. mg,竖直向上C. mg,东北偏上方向D.mg,东北偏上方向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孔明灯做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只受重力和空气的作用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到空气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孔明灯升空后向着东北偏上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只受重力和空气的作用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到空气的作用力的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孔明灯的运动情况,得到加速度后进一步确定受力情况,基础题.6.(4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如图所示,汽车在拱形桥上由A点匀速率运动到B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牵引力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B.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合力对汽车不做功D.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会变化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功的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汽车由A匀速率运动到B的过程中受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及牵引力作用,正确分析这些力做功情况,从而弄清楚该过程的功能转化;注意求某个力的功率时要求改力和速度的方向在一条线上.解答:解:A、汽车运动过程中,牵引力做正功设为WF,摩擦力做负功其大小设为Wf,重力做负功其大小设为WG,支持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WF﹣Wf﹣WG=0,故A错误;B、牵引力、重力和摩擦力三个力总功为0,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B错误;C、根据动能定理得:汽车由A匀速率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变化为0,所以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故C正确;D、重力的大小方向不变,但是汽车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因此根据P=Fv=mgv,可知速度在重力方向上的分量越来越小,所以重力的功率是变化的,故D正确;故选:CD.点评:一种力做功对应着一种能量的转化,明确各种功能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正确理解公式P=mgv的含义以及使用条件.7.(4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如图,一同学分别在同一水平线上的A、B、C三位置投掷篮球,三次投掷篮球均击中篮板上同一点且速度方向都垂直于篮板,击中篮板时球的速度分别为vA、vB、vC.在三次投掷中,篮球离手时高度相同,离手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是θA、θB、θC,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v A<vB<vC B.v A>vB>vC C.θA>θB>θC D.θA<θB<θC考点:平抛运动.版权所有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三次投掷篮球均击中篮板上同一点且速度方向都垂直于篮板,所以把篮球的运动从逆向来看,两次的投篮都可以看成是从同一个点开始的平抛运动,第一的水平的位移要比第二次的水平位移大,再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来分析即可.解答:解:把同学投篮水平击中篮板的过程看成逆向的从击中篮板O点开始的平抛运动,根据h=得t=可得时间相等.由x=v0t得v0=∝x,则vA>vB>vC.由tanθ==,t相同,vA>vB>vC,则θA<θB<θC.故选:BD.点评:解答本题是从投篮来看,三次运动之间的规律不好找,但是从逆向来看的话,三次都可以看成是从同一点开始的平抛运动,但是三次平抛运动的水平的位移不同,由此再比较三次投篮之间各个量的关系就很容易了.8.(4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2013年6月13日,搭载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已知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由天宫一号运行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C.天宫一号运行的周期小于地球自转的周期D.当航天员王亚平进行“天宫授课”站着不动时,她受到的合力为零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版权所有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围绕地球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飞船处于失重状态,地面上用的体重计不能使用,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人的质量;根据相应知识点展开分析即可.解答:解:A、又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环绕速度,天宫一号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B、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m(R+h)()2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故B正确;C、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m(R+h)()2可知,半径越大时,周期越大,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距离小于同步轨道的距离,因此天宫一号运行的周期小于地球自转的周期,故C正确;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当航天员王亚平站在“天宫一号”内讲课不动时,她受力并不平衡,地球对她的万有引力提供她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卫星运行规律问题的核心原理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通过选择不同的向心力公式,来研究不同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9.(4分)(2014•宁夏二模)如图所示:一根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着质量为m1、m2的小物块,m1放在地面上,m2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当m2的质量发生变化时,m1上升的加速度a的大小也将随之变化.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图中能正确反映a与m2关系的是()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m2≤m1时,m1仍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加速度.当m2>m1时,m1有向上的加速度,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采用隔离法求出a与m2的关系式,再根据数学知识分析a的极限,选择图象.解答:解:当m2≤m1时,m1仍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加速度.当m2>m1时,m1有向上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1:T﹣m1g=m1a对m2:m2g﹣T=m2a联立得:a=,根据数学知识得知,当m2>>m1时,a→g.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连接体问题,抓住两个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的特点,采用隔离法研究,得到a与m2之间关系的解析式,再选择图象是常用的方法.10.(4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如图所示,粗糙斜面与竖直方向保持一定夹角,三个相同物块a、b、c在斜面上的A、B、C三点,随斜面一起绕过最低点O的竖直轴以角速度ω0匀速转动,b恰好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且a、b、c均相对斜面保持静止,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b、c所受斜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B.a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c受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C.若斜面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小于ω0,则a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D.若斜面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小于ω0,则c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考点:向心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版权所有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先根据向心力公式判断abc三个物体所需向心力的大小,b恰好不受摩擦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从而判断ac的摩擦力方向,若斜面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小于ω0,则a、c所需要的向心力更小,进而判断摩擦力情况即可.解答:解:根据向心力公式得:,根据图象可知,c的半径最大,c需要的向心力最大,a的半径最小,a需要的向心力最小,b恰好不受摩擦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a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c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对ABC 三个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进行正交分解可知,a、b、c所受斜面的支持力都等于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测分量,相等,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a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c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故B正确;C、若斜面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小于ω0,则a所需要的向心力更小,则a受到的摩擦力更大,不可能不受摩擦力,故C错误;D、若斜面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小于ω0,则a所需要的向心力更小,则摩擦力变小,当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时,摩擦力为零,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向心力的来源,难度适中.二、本题共3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作图11.(4分)(2014秋•金华期末)某同学做了一次较为精确的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实验所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设0点是计数的起始点,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第一个计数点与0点的距离s1应为4cm,物体的加速度a=1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x=aT2,据此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x=aT2得:S2﹣S1=S3﹣S2=aT2…①S2=(0.09﹣S1)…②S3=0.15﹣0.09=0.06m…③联立①②③解得:S1=0.04m=4cm,a=1m/s2.故答案为:4,1.点评: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即为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论解决问题过程,要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论.12.(6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某小组为了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小组成员用钩码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用传感器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合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乙所示.(1)图乙中的图线①(选填“①”或“②”)是轨道水平情况下得到的.当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乙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2)小车和接收传感器的总质量m=0.5kg.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根据a﹣F图象的特点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知道实验误差的来源.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所以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不满足钩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个条件.(2)根据F=ma得a﹣F图象的斜率k=,由a﹣F图象得图象斜率k=2,所以m=0.5kg.故答案为:(1)①;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2)0.5点评:对于实验我们要明确实验原理、具体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同时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只有掌握好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才能顺利解决实验题目,所以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注意小车的拉力能等于重力的前提条件,并掌握图象斜率的含义.13.(6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为测量小木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a.将一端固定在木板P上的轻弹簧置于水平桌面上,固定木板P,在桌面上标记弹簧自由端位置O,将小木块接触弹簧自由端(不栓接)并使其缓慢移至A位置,如图1所示.b.将小木块从静止开始释放,小木块运动至B位置静止.c.将弹簧移至桌边,使弹簧自由端位置O与桌边缘对齐,如图2所示.固定木板P,使小木块接触弹簧自由端(不栓接)并使其缓慢移至C位置,使OC=OA.将小木块从静止开始释放,小木块落至水平地面D处,O′为O点在水平地面的竖直投影点.若已经测得OB距离为L,OO'间竖直高度为h.小木块可看作质点,不计空气阻力.(1)为得到小木块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O与D的水平距离x(2)写出小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该实验步骤a、b中,弹性势能等于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xoc=xoA,根据动能定理和平抛运动的公式求解解答:解:(1)该实验步骤a、b中,弹性势能等于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由于xoc=xoA,物块在O处的动能等于由O到B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L=mv2根据平抛运动的公式得:在O点的速度v=h=gt2联立解得:μ=所以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O′与D点的距离x,小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故答案为:①O与D的水平距离x;②.点评:解决该题关键要根据功能关系和平抛运动公式列出等式求解.三、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9分)(2013秋•历城区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1=5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kg,且始终静止,取g=10m/s2,求:(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滑块向上匀速运动时,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求解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2)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合力为零,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解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解答:解:解:(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滑块向上匀速运动时,则有:F=m1gsin30°+f1,则得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f1=F﹣m1gsin30°=30﹣50×0.5(N)=5N(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合力为零,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2=Fcos30°竖直方向:N+Fsin30°=(m1+m2)g解得:f2=N,N=135N答:(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是5N.(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是N,支持力是135N.点评:本题是两个物体平衡的问题,首先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其次要正确分析受力情况.本题解答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简便.15.(11分)(2013•重庆学业考试)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质量为2×103kg的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2s,速度达到10m/s.随后汽车以P=6×104W的额定功率沿平直公路继续前进,又经过50s达到最大速度.设汽车所受阻力恒定,大小为1.5×103N.求:(1)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值;(2)汽车速度为20m/s时的加速度大小;(3)汽车从静止到最大速度所经过的路程.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版权所有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1)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速度最大,根据P=Fv=fv求出最大速度.(2)根据P=Fv求出速度为20m/s时的牵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汽车的加速度.(3)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变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求出汽车从静止到最大速度时经过的路程.解答:解:(1)由P=fvm,得:,(2)由P=Fv,得:,故加速度为:,(3)匀加速的位移:,由动能定理:,解得:x2=1000m,汽车从静止到最大速度时经过的路程:x=x1+x2=10m+1000m=1010m.答:(1)汽车的最大速度为40m/s.(2)汽车在20m/s时的加速度0.75m/s2.(3)汽车从静止到最大速度时经过的路程s为1010m.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以及运动学公式,综合性较强,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牵引力与阻力相等时,速度最大.16.(12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BC相切于B点,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物体脱离弹簧后经过B点时,对半圆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恰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1)从静止释放到物体脱离弹簧过程中,弹簧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2)物体从B运动至C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2;(3)物体离开C点后落回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考点:动能定理.版权所有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B点的速度,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物体在A点时的弹簧的弹性势能.(2)物体恰好通过最高点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C点的速度,通过动能定理求阻力做的功.(3)根据动能定理求出落回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解答:解:(1)在B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根据能量守恒得,弹簧弹力做功W1=.(2)物体恰好到达最高点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解得.根据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W2=.(3)根据动能定理得,,解得落地的速度v=.答:(1)弹簧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3mgR;(2)物体从B运动至C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为;(3)物体离开C点后落回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知道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12分)(2014秋•安丘市月考)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v0=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取g=10m/s2;(1)小车和物块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求小车和物块的加速度;(2)从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相对于地面通过位移s=2.1m时,求物块速度的大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物块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块和小车速度相等的时间,求出此时物块的速度和位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物块和小车速度相等后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块位移达到2.1m时的速度大小.解答:解:(1)物块的加速度=2m/s2.小车的加速度.(2)设经过t时间,物块与小车的速度相等,则有:v0+a2t=a1t,解得t=,此时物块的速度v=a1t=2×1m/s=2m/s,经历的位移.假设速度相等后,物块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此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f=ma=2×0.8N=1.6N<μmg,可知假设成立.设相对于地面通过位移s=2.1m时,物块速度的大小为v′,则有v′2﹣v2=2ax′,解得.答:(1)小车和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0.5m/s2、2m/s2;(2)物块速度的大小为2.04m/s.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块和小车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难度中等.。

2015年高考真题(山东卷)物理试题详尽解析( pdf版)

2015年高考真题(山东卷)物理试题详尽解析( pdf版)

周期绕地球运动。以 a1、a2 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
大小,a3 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2>a3>a1
B.a2>a1>a3
C.a3>a1>a2
D.a3>a2>a1
【答案】D
地球
L1 月球
【解析】由于 G
Mm r2
man ,则 an
GM r2
,由题意可知月球的轨道半径大于空间站的轨道半径,而同步
卫星的运动周期小于空间站的周期,故空间站的轨道半径大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 a3>a2>a1.选项 D 正确。
16.如图,滑块 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 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
A(A、B 接触面竖直),此时 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已知 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最大静摩擦力等
E1
k
Q a2
;若
将正电荷移到 G
点,则正电荷在
H 点的场强为 E2
k
Q (2a)2
1 4
kQ a2
,因两负电荷在 G
点的场强与在
H
点的场强等大反向,则
H
点的合场强为
E
E1
E2
3kQ 4a2
,方向沿
y
轴负向,选项
B
正确。
19.如图甲,R0 为定值电阻,两金属圆环固定在同一绝缘平面内。左端连接在一周期为 T0 的正弦交流电
××
【答案】ABD
【解析】由右手定则可知,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选项 A 正确;根据 E=BLv 可知

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和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PDF.pdf

高考全国卷理综试题和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PDF.pdf

2015年高考全国卷2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

15年高考四川卷

15年高考四川卷

2015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1.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地面时的速度大小A.一样大B.水平抛的最大C.斜向上抛的最大D.斜向下抛的最大2.平静湖面传播着一列水面波(横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3m的甲、乙两小木块随波上下运动,测得两小木块每分钟上下30次,甲在波谷时,乙在波峰,且两木块之间有一个波峰。

这列水面波A.频率是30HzB.波长是3mC.波速是1m/sD.周期是0.1s3.直线P1P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细光束a,b平行且关于P1P2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

a、b光相比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B.玻璃对a光的临界角较小C.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小D.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较短4.小型发电机线圈共N匝,每匝可简化为矩形线圈abcd,磁极间的磁场视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中心轴OO’,线圈绕OO’匀速转动,如图所示。

矩形线圈ab边和cd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都为e0,不计线圈电阻,则发电机输出电压A.峰值是e0B. .峰值是2e0Ne0 D.0C.有效值是25.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

地球和火星是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下表,火星和地球相比A.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B.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较大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6.如图所示,半圆槽光滑、绝缘、固定,圆心是O,最低点是P,直径MN水平,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正电小球(视为点电荷),b固定在M点,a从N点静止释放,沿半圆槽运动经过p点到达某点Q(图中未画出)时速度为零。

则小球aA.从N到Q的过程中,重力与库仑力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B.从N到P的过程中,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从N到Q的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增加D.从P到Q的过程中,动能减少量小于电势能进加量7.如图所示,S处有一电子源,可向纸面内任意方向发射电子,平板MN垂直于纸面,在纸面内的长度L=9.1cm,中点O与S间的距离d=4.55cm,MN与SO直线的夹角为θ,板所在平面有电子源的一侧区域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2.0×10-4T,电子质量m=9.1×10-31kg,电量e=1.6×10-19C,不计电子重力。

2015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word版,含答题纸及答案)

2015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word版,含答题纸及答案)

2015年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5.03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7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O 16 Mg 24 Al 27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呈灰绿色B.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进行制片C.洋葱内表皮细胞不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原因是其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醋酸洋红染液对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D.细胞凋亡是细胞自主有序死亡,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3.用某动物精巢为材料制作切片进行观察并绘制示意图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细胞可称为次级精母细胞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一定相同4.下图表示酶的催化反应过程。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促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dB.适当增大a的浓度会提高酶促反应的速率C.c或d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b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5.蚕豆黄病是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

2015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高清)

2015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高清)

~:lll:~Hf ~Fn ,lljltMa~ 'Uti<& l'J<.J Jlll.1{}1l!l ilf l!1i .Jl:.:lll:~ Jill.~ B. ffl #1lUUr.I:Jlll!!J1~ ~*~ ar ~ *;!t.f*U~At fill~ ifil =ffiMt c. m-~ri<J.t z~ifiJ~Jm*mrn*ntW-~I'f.l~~. ilffli':JtJiX:~ o. m~ L~1t~ict~~111!=fl!f4cilfhiirJrtn. ilJ~G3llJ~mf*~IHiil 2. ~ =f§l!l Jl§ ~~ lJj@l'l<J ~ i£ .IEffl BlJ ~
o. ~lf~;u&:.~tA. o. J!VmL ~~mill~ .#?t3'C~3fjj.Fafti!J~~Jt~~Jlfi~?t~i:tti
4.
"'F ~~~ ;ff ~~HI!! rJ:I ~11fi *flll;tin BlJ Jf- •IE$ l'fJ P, A. f;UIJ!I!! rJ:1 ~1";-7)<1 t:J Fk 7J< Ml ~1:. fli, .f'l•-=f l!if :&tat l;t {it-:ti~flt(.G B. ..A..~~Jli!!rJ:i 0 1 /C0 1 l'fJ l;t W.. !;UiLi*rJ:i bt.§I!JJ!Q}jlt~Jlfi~ C. .JIII~~Htei&I*J K'/Na' (I(J l;t{l'l. 79JfFf1!{9:B;jl;t'lfl't.~.~{l'llltjllli o. ififi:~{!f"'F J't1":-tFFHttf.ilrJ:t Cs/Cl (J(J t:t.itl •.W11::*.1.& C01 m~t.W tl::litr~

安丘市物理高考调研试题

安丘市物理高考调研试题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三物理调研统一测试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开普勒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牛顿D.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图线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v-t 图象,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v-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1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B.水平拉力对物体做功为-1.2JC.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7.5m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S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L变暗B.R0上有自右向左的电流C.电容器C的电荷量减小D.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变小4.如图所示,一架在500m高空以20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用两枚炸弹分别炸山脚和山顶的目标A和B.已知山高180m,山脚与山顶的水平距离为600m,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投弹的时间间隔应为A.6s B.5s C.3s D.2s5.有密度相同的两颗行星A和B,已知A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是B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忽略行星自转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行星A、B的质量之比为8∶1B.两行星A、B的半径之比为2∶1C.两行星A、B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2D.两行星A、B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2∶16.一交流发电机的线圈电阻为1Ω,将其输出端接在电阻为10Ω的电阻丝上,其输出电压从某时刻开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 .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00rad/sB .交流发电机的电动势最大值为200VC .电阻丝的发热功率为2kWD .若将此发电机接在匝数比为1∶2的理想变压器上 可使输出频率提高1倍7.水平面上有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其a 、b 、c 三个顶点上分别放置了三个等量的正点电荷Q ,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q 分别放在正方形中心点O 点和正方形的另一个顶点d 点处,两点相比,以下正确的叙述有 A. q 在d 点所受的电场力较大B. q 在d 点所具有的电势能较大C. q 在两点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同D. d 点的电势高于O 点的电势8.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020m 深度创下世界最新纪录(国外最深不超过6500m ),预示着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 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a )和速度图像(b ),如图示则有( ) A .(a )图中h 3代表本次最大深度,应为6.0m 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m /s 2C .潜水员感到超重现象应发生在3-4min 和6-8min 的时间段内D .整个潜水器在8-10min 时间段内机械能守恒二、非选择题9.(6分)用自由落体法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完毕后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 点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 、B 、C 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 的交流电.用刻度尺测得OA =12.41cm ,OB =18.60cm ,OC =27.21cm ,在计数点A 和B 、B 和C 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kg ,取g =9.80m/s 2.某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 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 ▲ J ;此时重物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 ▲ J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 ▲ . 10.(6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4月联考理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介绍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4月联考理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介绍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命题人:萍乡中学李陆男黎小琴李素萍吉安一中杨四仔刘南安熊国庆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Mn-55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21小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除了细胞之间形成通道外,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要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实现②中心体是仅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的细胞器③吃梅子感到酸是非条件反射④核糖体是细菌、动物、植物唯一共有的细胞结构⑤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⑥分裂期的细胞不能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⑦人体的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⑧模拟性状分离比的实验中,两个桶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同⑨正常生物体内的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⑩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要比隐性性状个体多A. 四项B. 五项C. 六项D. 七项2.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酒精洗去花生子叶染色后的浮色和解离后附着在根尖的卡诺氏液B. 观察线粒体,把烘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健那绿染液中染色C.“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都要使用蒸馏水D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 进入琼脂块的速率3. 下列坐标曲线中,a 、b 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 、b 点酶的空间结构相同B .图乙中,a 、b 点生长素的生理效应不相同C .图丙中,a 、b 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相等D .图丁中,a 、b 点时害虫种群抗药基因频率相同4. 正常情况下,同一动物体中染色体组数一定相等的细胞是( )A.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B.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5. 欲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某生物育种小组用基因型为Dd 的玉米用两种方法进行育种试验,第一种育种方法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第二种育种方法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过程检测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7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r52 Fe 56 Cu 64 Zn 65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蝌蚪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逐渐消失。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有关B.与尾部细胞中的溶酶体有关C.与基因突变改变遗传信息有关D.与有关基因程序性地表达有关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3.“内质网压力”是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

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质网压力”可抑制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引发Ⅱ型糖尿病。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Ⅱ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能力差,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高B.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居高不下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C.肥胖可能引发Ⅱ型糖尿病D.内质网功能出错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均减少4.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

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5.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C.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6.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3H的DNA分子数为N/2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会析出B.Na2O2、NH4Cl、MgCl2均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C.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D.玻璃、水泥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8.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位于第V A族,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甲原子多1,乙与丁同族,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丁>丙>乙B.甲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C.乙与丙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同周期元素中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9.将5.4g Al投入200.0mL 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H2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

该溶液可能为A.HNO3溶液B.NaOH溶液C.H2SO4溶液D.盐酸10.对乙烯基苯甲酸在医药中间体合成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化合物M反应合成。

下列关于化合物M和对乙烯基苯甲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乙烯基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9H10O2B.对乙烯基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C.对乙烯基苯甲酸即属于羧酸,又属于烯烃D.二者均可发生取代反应1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以制备硫酸铜晶体B.测定等浓度NaClO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比较Cl、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C.萃取法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D.检验Na2SO3固体是否被部分氧化: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再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12.下列叙述或解释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A.pH=1的NaHSO4溶液中:c(H+)=c(SO42-)+c(OH-)B.0.1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 CH3COO-+H+C.用NaHCO3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NaHCO3= Na++H++CO32-D.盛满NO烧瓶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0 213.饱和氯水中存在平衡:①Cl2+H2O H++Cl-+HClO ,②HClO H++ClO-。

取饱和氯水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相应结论错误的是A.逐滴加入氨水中,溶液中c(H+)逐渐增大B.加入CaCO3悬浊液中,CaCO3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继续通入过量Cl2,①、②均向右移动,溶液pH减小D.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可能为c(Cl-)+c(ClO-)=c(Na+)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14.如图为一秋千示意图。

用两根等长轻绳将一座椅悬挂在竖直支架上等高的两点.由于长期使用,导致两根支架向内发生了稍小倾斜,如图中虚线所示,但两悬挂点仍等高.座椅静止时用F表示所受合力的大小,F1表示单根轻绳对座椅拉力的大小,则与倾斜前相比A.F不变,F1变小B.F不变,F1变大C.F变小,F1变小D.F变大,F1变大15.如图甲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B.10s内恒力F的平均功率为10.2WC.10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 JD.10s后撤去拉力F,物体再过16s离a点的距离为32m16.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0:1,原线圈通过理想电流表A接在u=t 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一个二极管D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理想电压表V和电阻R并联。

假设二极管D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则A.交流电压表示数为20VB.交流电压表示数为14.1VC.减小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17.2013年12月2日,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飞行轨道如图所示。

嫦娥三号经过地月转移轨道在P点调整后进入环月圆轨道,再调整后进入环月椭圆轨道,最后由近月点Q沿抛物线下降,于2013年12月14日在月球虹湾成功软着陆。

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离月球表面4m高时最后一次悬停,确认着陆点.已知嫦娥三号总质量为M,在最后一次悬停时,反推力发动机对其提供的反推力为F,引力常量为G,月球半径为R,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月球的影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在环月圆轨道的P点加速,才能进入环月椭圆轨道FRB.月球的质量为MGFR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MD.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运动至P点和沿圆轨道运动至P点时,加速度相同18.某学习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某示波管工作时,其内部空间存在如图所示的电场,其电场线如图中实线所示,虚线为对应的等势线。

不计电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与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B.两电子分别从a、b两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对两电子做的功相等C.沿bc方向射入的电子将做直线运动D.将电子由a点静止释放,电子将沿电场线做曲线运动,经过d点19.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固定不动,弹簧下端固定,将滑块向下压缩弹簧至离地高度h=0.1m 处,滑块与弹簧不拴接,现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传感器测量到滑块的速度和离地高度h,并作出其E k ﹣h 图象,其中高度从0.2m 上升到0.35m 范围内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取g = 10m/s 2,由图象可知A .轻弹簧原长为0.3mB .小滑块的质量为0.1kgC .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0.5JD .小滑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最小为0.4J20.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光滑平行金属轨道上端用电阻R 相连,其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金属杆ab (长度略大于L ),以初速度v 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距底端高h 的位置后又返回到底端,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金属轨道的电阻,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杆ab 先匀减速上滑,之后匀加速下滑,且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B .杆ab 运动过程中安培力做功的功率等于电阻R 的热功率C .杆ab 上滑过程中通过R 的电荷量与下滑过程中通过R 的电荷量相等D .杆ab 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21(r R R mv 02-mgh ) 第Ⅱ卷 (必做157分+选做36分,共193分)注意事项:1.第II 卷共19小题。

其中21~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II 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答案笔答在答题卡零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1道化学题和1道生物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 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21.(8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跟合力的关系,图中与小车左端相连的是测力传感器,小车放置在表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

按甲图装配好实验器材,先测出小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逐渐向砂桶中添加细砂粒,当观察到小车刚开始运动时,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为F0,可认为摩擦阻力为F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