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研修探讨资料
《桂林山水》———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5)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知道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能通读课文。
交流表达
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并说出理由。
敢于表达自己想法。
不敢主动表达自己想法。
参与组内合作
能积极配合组长完成任务,还能帮助其他同学。
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
不参与小组活动,自己单独去完成任务。
提示:
如果你的教学设计方案被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选中,你想在上面签署你的名字吗?
《桂林山水》———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嵊泗县菜园三小卢
主题:《桂林山水》
适用年级:四年级所属学科:语文
情境|任务|成果|资源|评估
情境: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首先用导语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来赞美桂林呢?”学生听了老师的这段导语后,兴趣顿生,开始积极阅读,认真思考。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接着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其次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最后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探究桂林山水的魅力——教案及反思

探究桂林山水的魅力——优秀教案及反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一直非常喜欢探究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我所教的课程中,桂林山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地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迷人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我设计了一节优秀的教学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设计的教学案例,并反思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主题:探究桂林山水的魅力知识目标:1.熟悉桂林山水的地貌特征和成因。
2.理解桂林山水的文化传承和史背景。
3.能够欣赏和评价桂林山水的美景。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学时安排:2节课教学步骤:Step1. 观察体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聆听、想象,体验桂林山水的魅力。
在组内进行讨论,共享各自的感受和思考。
Step2. 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桂林山水的地貌特征和成因。
教师通过讲解和互动交流,深入浅出地讲解桂林山水的地貌形成原因、地质构造和大自然的奇妙演化过程。
Step3. 读图绘图让学生通过地图阅读和景点介绍,自主绘制桂林市旅游地图,并标注各个景点的特色和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桂林山水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总结分析桂林山水的文化积淀,深刻揭示桂林山水承载的人文内涵。
Step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桂林山水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分析、解读、评价不同景点的特点,提高学生感知桂林山水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Step5. 评价和分享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研讨,评价各组之间的不同观点和交流的价值。
重在引导培养能力学以致用——《桂林山水》教学谈

。
。
同时
,
求 获得 实效 性 成 果
4
。
请进 来
。
,
博 采众长
用 于 丰 富专 题
总 结经验
,
,
大 面 积推 广
,
研究
,
使 专题 研 究不 断 深 化
以 点带 面
,
每 一 学期 末 研 究课
, ,
要 进 行全 面 的 总 结 研 讨 科 学检 浏
, ,
。
上
以
②
专题 后
在 教 研 活 动 时 普 遇 布显 研 究
.
学 生 运用 前一 段的分 析 方 法
提 高了 分析 课 文 的 能 力
,
均 能 学懂 了 这段 课 文
,
,
出
,
桂 林 山水 真 是 名 不虚 传
,
二 是起到 了
,
总 起 全文 的作 用
突 出体 现 了 桂 林 山 水 优美 奇 绝
`
夭
盆
学 习 课 文 最后 一 段 时
空中 云 雾 迷 蒙
,
对照 插 图
,
引用 了 名句
,
“
桂林 山
,
1
桂 林 的 山美在 哪 些地 方 ? 它 有 哪 些 特 点 ?
3
水 甲天下
有什 么 作用 呢 ? 学生 反复 读 了 课 文
所 以在 教 师启 发下
,
初
。
拿 什么 作 对比 ? 运 用 了 哪 些 修 辞 方 法 ?
, ,
对这
.
步 了 解课 文 的 结 构 特 点
:
l
〔
第 二 自然 段 ) ( 第 三 自 然段 ) ( 第 四 自然 段 ) 第五 自然 段 )
幼儿园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经验

文章标题:探索幼儿园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经验一、前言近年来,研学旅行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研学旅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研学教案,让幼儿在游玩中学习,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以幼儿园大班研学桂林山水为例,探讨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经验,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教案设计与实施1.教案设计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亲身体验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丽。
教案的设计应包括游览桂林山水的路线、主题讲解和活动安排等内容。
还要考虑到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实施经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桂林山水中能够激发出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我们引导他们观察山的形状、瀑布的流动、树木的生长等,让他们通过感官来感知自然之美。
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小活动,比如让幼儿找寻身边的自然之美,或者进行简单的户外游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既能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又能在游戏中学到一些知识。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幼儿园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与实施经验的探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研学教案应该聚焦在幼儿的亲身体验和感知上,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研学主题,不断完善教案设计,让幼儿在游玩中收获知识,体验成长的乐趣。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研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并不是简单地带着孩子出去游玩,而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能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自然之美,同时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结语研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每一次研学之旅都是一次知识的探索和寻觅之旅。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在研学中快乐成长。
在幼儿园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与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索和总结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以期能够为幼儿园幼儿的研学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山水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山水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桂林山水》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桂林山水》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1245篇二:研究性学习报告与总结我们此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为对于中西方美术史上重要人物及其著作的研究与探讨和现代中学生对于美术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中西方美术了解程度。
下面,是我们对中西方美术史上重要人物及其著作的研究与探讨的结果:1.文森特·威廉·梵高列。
其中《麦田乌鸦》是梵高去世前最后一幅画。
麦田是梵高最喜欢的的地方,乌鸦是“报忧鸟”,表达了梵高临死前的心情。
2.毕加索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关于《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马德里索菲亚王妃艺术馆藏。
格尔尼卡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
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
”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
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
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
画的右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的左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探究活动

《桂林山水》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活动内容】
同学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她也许像一坐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她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
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
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活动要求】
1、写好它们要有顺序的观察,有顺序的描写。
2、这个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如早、中、晚;也可以是方位顺序,这样要恰当使用方位词。
3、要抓重点描写。
一处景物中,可供描写的内容可能很多,这就需要大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4、要写出自己与景物的关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色之中。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研学案-1《桂林山水》 (1)

《桂林山水》研学案第一课时【研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卷”。
正确读写“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屏障、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研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研学要求】潜心阅读静心思考敢于表达乐于合作【研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我一共读了()遍课文。
现在,我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标:我会标出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我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圈:用“○”圈出要求会写的生字,用“——”画出要求会认的生字。
4、写:我在“我会写”的字(有几个写错了、都写对了)。
我觉得(还需要努力、还不错、很漂亮)。
现在,我会听写()个生字。
5、画:我用“~~~~~”画出了我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在相应地方写处批注。
二、【预习反馈】方案一:读文关1、我一共读了( )遍课文。
我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现在我给同学们读一读第( )自然段。
方案二:内容关1、我会标出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我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我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三:字词关1、在“我会写”的词语中,我认为“_____”字最难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最容易写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你认为最难写、易写错的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我能写漂亮!)三、【自读批注】1、默读课文,边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四、【质疑问难】1、在小组内提出一、两个不懂的问题,请同学解答。
幼儿园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案 幼儿园研学活动

主题:幼儿园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案一、活动背景1.1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桂林山水则是中国最为出名的山水之一。
1.2 幼儿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通过研学活动,能够拓展儿童的视野,增进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
1.3 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走出教室,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2.1 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
2.2 感受自然风光,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3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4 培养观察、想象、表达能力。
2.5 发展团结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桂林山水的特点介绍3.1.1 山:桂林的山峰层叠、奇特景观,引出儿童对山的认识和想象。
3.1.2 水:桂林的江河湖泊、溪流瀑布,带领儿童感受水的美妙。
3.2 亲身体验桂林山水3.2.1 观赏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对桂林山水有初步了解。
3.2.2 模拟桂林山水景点,设置户外活动环节,让幼儿亲身感受。
3.3 了解桂林山水的艺术表现3.3.1 展示桂林山水画作,解读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3.3.2 激发幼儿绘画兴趣,进行山水画创作活动。
四、教学过程4.1 桂林山水特点介绍4.1.1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
4.1.2 引导幼儿想象桂林山水与生活的联系。
4.2 亲身体验桂林山水4.2.1 室内活动: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桂林山水。
4.2.2 室外活动:在校园内设置桂林山水景点,让幼儿观赏、游玩、感受。
4.3 了解桂林山水的艺术表现4.3.1 展示山水画作,让幼儿感受中国山水画的韵味。
4.3.2 进行山水画创作活动,引导幼儿表达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五、教学手段和材料5.1 教学手段:5.1.1 图片、视频、模型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5.1.2 歌曲、故事等形式。
5.2 教学材料:5.2.1 桂林山水图片、视频资料。
5.2.2 桂林山水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研修探讨资料
桂林山水在我身边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聋教语文的第十五册的开篇课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虽然不长却很有味道,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课文的重点是教会通过朗读打手势体会语言的美,感受咱们桂林山水的魅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通过多读来背诵
课文;借鉴文章里多引用诗句,多用成语,短句,排比,拟人,有节奏有结构,总—分—总的写法;再通过学生自己画的桂林山水画,拍摄的照片,短片,写的文章来赞颂,来描绘我们的桂林山水。
本节课我一开堂就给学生看《美在广西》的宣传片,问大家“镜头里那些桂林山水的风光美不美?”,学生兴奋的回答:“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我抓住标题《桂林山水》,和学生分析文章写的是什么?——桂林山水。
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第三段写什么?第四段写什么?又是以什么结构写的?
第一段写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坐船游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第二段写桂林漓江的水
第三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段写桂林山水就像是一幅山水画
那么课文是以先写听闻桂林山水美而到桂林玩,再分别描述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如在画中的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再给出下面的提示,和原文比对,用批注作出分析,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人们都说:“……。
”我们乘着……,荡舟……,来观赏……。
[x1]
我看见过……,我欣赏过……却从没看见过……。
漓江的水真静啊,[x2] 静得……[x3] ;
……………清啊,清得……;
……………绿啊,绿得……。
船桨荡起的……,扩散出……,才让你感觉到……[x4] 。
我攀登过……,我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x5] 。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奇峰……,形态……;
……………秀啊,像翠绿的……,像新生的……,色彩……[x6] ,倒影水中;
……………险啊,危峰……,怪石……,好像……。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倒影着……[x7] ,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x8] ……,让你感觉到……,真是:“……”。
在分析的过程中,拿文中提到的香山红叶,泰山,大海,西湖,桂林的漓江,老人山,象鼻山,骆驼山的照片,视频给学生看。
发现所有带提示的背诵提示稿的“……”部分都是原文中带下划线的成语,短语,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诗句的部分。
就是这些优美的词汇,工整的结构,比喻,拟人,排比的手
法使得整篇文章都显得那么有节奏有味道。
补充:
周庄河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
清爽的风吹拂着岸边的柳,明亮清澈的水倒映着鲜红的桃。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船在碧绿的水面上行驶,人就像在画卷中游玩一般。
结语:刚才看了那么多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不管是电影也好,照片也好,文字也罢。
这些都是一种文化,都表达了对我们桂林的一种热爱。
只有有文化的东西才能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才能永久的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的人,更好的来爱我们的桂林,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桂林的美,为我们桂林的文化添上你华彩的一笔。
作业:
1、一你的理解写一段对桂林山水感受的话。
2、班上制作一个桂林山水的风光片,画一幅桂林山水的画
[x1]如果你去游览一个地方会为了什么去?学生答:为了好吃的,为了好玩的游乐设施,为了拍漂亮的风景照……作者为什么来游览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因为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补充这句话的出处——。
同学们也可以以这样的写法开头,听说什么怎么样,所以去一探究竟,
然后引出自己所实际感受的东西。
[x2]红色的部分都是对应的写法。
写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
[x3]黄色部分是具体描述漓江水的具体静,清,绿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x4]在船上只能通过船桨的微波才能船在动。
[x5]我看见过,欣赏过,却从没……,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使用了山水分别对应,并使用了排比句的写法。
[x6]青色部分也是对应排比,比喻。
[x7]什么样的山围绕着什么样的水?奇,秀,险的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水;静,清,绿的水倒影着奇,秀,险的山。
[x8]空中,山间,江上……从上到下都给人一种如在画中的感觉,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结”。
散文教学要注意:
一、读懂题目。
二、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学习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如《桂林山水》中总分写,为什么去旅游,旅游切身感受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引用诗文,运用对应,排比,比喻,拟人的写法。
多使用成语,短语。
四、融入作者的感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