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描写春天的诗词《晚春二首·其一》阅读
初中语文文言文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 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作品原文晚春⑴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
[1]词句注释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
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 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
《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⑸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 长恨漫天柳絮轻, 只将飞舞占清明。
[2][3]白话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4]整体赏析、 “( (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 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 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 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 惜 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诗词练习、宋代诗词、唐代诗词、诗词赏析、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oetry practice, Song Dynasty poetry, Tang Dynasty poetry, poetry appreciation, five character poems, five character quatrains, seven character poems, seven character ancient poems, seven character quatrai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作品原文晚春⑴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初中语文文言文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作品原文晚春⑴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
[1]词句注释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
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 á):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
《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⑸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2][3]白话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4]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作品原文晚春⑴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
[1]词句注释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
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
《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⑸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2][3]白话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4]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初中语文文言文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

韩愈《晚春》原文、译文及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作品原文晚春⑴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
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
[1]词句注释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斗芳菲:争芳斗艳。
⑷杨花:指柳絮。
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榆荚(ji á):榆树的果实。
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
”才思:才气和思致。
《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
”⑸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2][3]白话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2]创作背景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钱仲联《集释》系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此时韩愈已年近半百。
[4]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晚春二首·其一(韩愈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晚春二首·其一唐代: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标签哲理、春天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赏析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韩愈《晚春》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韩愈《晚春》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韩愈《晚春》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示例:(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言之成理即可。
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
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
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③、争妍斗艳的花卉春夏秋三季是相似的,而“杨花榆荚漫天飞”却是晚春特有的景色。
诗人赞美它们痴迷专情、不耍心机,只有它们表达了与春神缠绵难分、恋恋不舍的真情实感。
(以上三种理解都算对)另:(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诗人用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1)草树、杨花、榆荚(2)用拟人的手法写。
效果是形象生动活泼,意趣盎然。
鉴赏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晚春古诗唐韩愈

晚春古诗唐韩愈
晚春时节,那可是韩愈笔下一幅充满生机与奇趣的画卷呐!
你瞧,“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花草树木难道不知道
春天即将离去吗?它们可清楚得很哩!于是乎,争奇斗艳,拼命展现
自己的美丽,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比赛谁更出色。
这场景,不就像
咱们在运动会上,都想争个第一,谁也不甘落后嘛!
再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杨花和榆荚没啥出众的
才华,可它们也没闲着呀!满天飞舞,就像雪花一样。
这多像咱们生
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也努力绽放自己光芒的人呐!
韩愈的这首,让我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时那种热烈又不舍的氛围。
在他的笔下,晚春不是悲伤的落幕,而是一场绚烂的狂欢。
这不就告
诉咱们,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精彩吗?所以呀,
咱们也要像诗中的花草树木一样,抓住每一个机会,绽放自己的光芒,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描写春天的诗词《晚春二首·其一》阅读
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水平。
解(jie):知道。
鉴赏
这里,似乎仅仅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个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所以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仅仅写百卉千花争奇斗
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
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
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
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使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
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
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实行毫
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能够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
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
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
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
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
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
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鉴赏二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来说,此
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
乃春游郊外所见。
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
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
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
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
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
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