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望》
春望古诗讲解

李白《春望》原文和讲解
这首诗歌讲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
第一节描写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诗人写道:"山一程,水一程,花开见,月来见。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期待春天的到来,希望看到花开和月亮的出现。
第二节描写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诗人写道:"春色未至,先有虹。
" 这句话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他认为春天的色彩美妙,比虹更加美丽。
第三节描写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诗人写道:"春望无限恨晚,莫辞江南访春。
" 这句话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他认为春天的到来是无限令人期待,希望能够到江南观赏春天的美景。
总的来看,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感受。
这首诗歌也蕴含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如流畅的押韵和生动的描绘。
下面是李白的《春望》的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花开见,月来见。
春色未至,先有虹。
春望无限恨晚,莫辞江南访春。
江南虽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遨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幽人其有?幽人其有?
君莫问,我亦无主,钓鱼久不见,罢池苑之游。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春望》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春望》易错知识点《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陷落可山河依旧,长安城已经是春天可荒草丛生,人烟稀少。
感伤时见花开却流泪,怅恨别离时鸟鸣让我心惊。
安史之乱的战火已经几个月了,家人书信珍贵的能值万金。
白头发越抓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1.国:国都,指长安2.破:陷落。
不是破旧!3.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4.城:长安城。
5.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注意:不是茂盛!是荒凉。
6.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7.恨别:怅恨离别。
8.烽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9.抵:值,相当。
10.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11.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12.浑:简直。
不是发浑!13.欲:想要。
14.胜:经受,承受。
15.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16.溅泪:流泪。
17.连三月:连续几个月。
不是三月份,也不是三个月。
三:表示多的意思。
背景:安史叛军攻进长安,纵火焚城,繁华的京都变成废墟。
杜甫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易错知识点1.“草木深”:杂草蔓生,荒凉萧条,不是草木茂盛!2.连三月:连续几个月,不是三个月,不是三月份!3.家书:家中的书信,不是书籍!4.抵万金:很珍贵,不是很值钱!5.没有收到家书,不是收到了!6.白头:是实写,不是虚写!7.烽火:安史之乱的战火,不是烽火台的烽火!8.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不是前四句抒情,后四句写景!9.视线:远望到近望,不是由近望到远望!10.由山河到草木花鸟,由大到小,不是由小到大!11.全诗结构:总分,不是总分总!12.国破:国家沦陷,不是国家破旧!破:沦陷。
13.感情:悲伤、愤恨,没有丝毫喜悦之情!14.主题:伤感国事,怀念家人;忧国思家,不是忧国忧民!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议论、写景、抒情,不是只有写景!16.全诗意境深沉,语意强烈反差,不是意境鲜美,不是语意平顺!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哀景,不是乐景!不是美景!感是感伤,不是感动!理解1.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春望》的原文及赏析

《春望》的原文及赏析《春望》的原文及赏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感伤时事,看到花开时泪水溅到花上;怨恨离别,听到鸟叫也使我心惊不安。
感时花溅泪:这两句有人认为是拟人写法,即花儿伤时,洒下眼泪; 鸟儿恨别,心惊鸣飞。
【译注2】写安史之乱时感时伤别的思想感情。
意谓因感伤时事,面对盛开的花朵也流涕兴悲;回忆离乱中与家人隔绝时的情景,听到鸟声和鸣,反而更感孤身在外的愁恨。
以丽景衬哀情,其哀倍增。
含蓄深沉,真挚动人。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因感伤时事或生离死别而悲伤。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当一个星期后,我离开西安时,我的心头仍然十分依恋七贤庄一号的灯光。
(徐子芳《七贤庄一号的灯光》)二、用以形容移情现象,即人在伤心悲哀的时候,会移情于物,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令人悲愁或与人同悲。
[例1]人在悲哀的时候,伤人堕泪,感到心灰意冷,悲观绝望,看世界的一切都是死灰色,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镜流、李树珍《中的心理学》)[例2]只在世界上有了人——万物之灵的人,才会拿自己的感情,赋予在无情的万物身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句子,古今中外,不知有千千万万。
(冰心《病榻呓语》)【全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国破:指长安沦陷。
古人称京都为国。
山河在:大自然的山河依旧存在。
②此句意谓春天的城市,草木长得很茂盛。
暗示居民多已逃亡,人烟稀少,故杂草丛生。
③此句意谓诗人感伤时局危殆而溅泪,觉得花上的露水也是为时局溅泪。
时:时局。
④此句意谓诗人愁恨与家人隔绝,觉得鸟儿也为恨别而心惊。
⑤烽火:指,古代边防军发现敌人进犯即燃起烟火向京城报警,称烽火。
三月,指时间很久。
⑥家书:亲人的消息。
其时杜甫家属在鄜州,不通音信。
抵万金:值万金。
极言其难得可贵。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11、《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春思》【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2描写春天景色句子1、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词语解释】国:指京城长安。
感时:感叹时事。
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烽火:这里指战争。
抵:值。
短:短少。
浑:简直。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现代文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三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解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
背景: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
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
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
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西亭春望唐代:贾至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译文: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春日白昼渐长,风和日暖,柳丝嫩绿,北方的大雁回故乡飞进深远的天空。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在岳阳楼上听到吹竹笛的声音,这笛声能使我的旅愁归心洒遍洞庭湖。
注释: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yǎo)冥(míng)。
西亭:岳阳楼上的西边亭阁。
青青:柳丝茂盛的样子。
窅冥:深远难见的样子。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春心:指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愁归心。
赏析:全诗围绕“满”字而展开,前两句先描写日长风暖,柳色青青,北雁南飞,消失在远方的景色;后两句以洞庭湖上传来阵阵笛声,抒发诗人的旅愁。
全诗取景微妙,格调高远,音律谐和。
诗的一、二句“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都写眼前景,关合诗题“春望”。
首句写岳州之春,“日长风暖”正是雁群北飞的天气,“柳青青”又开始了折枝惜别、吹笛伤行的时节。
这句看来总写春景之美,自然浑成,却又对下边景物的出现起到挈绪分缕的作用。
至于诗人的意兴如何,单从这句自然风光的美感是难以捉摸的,因为诗人是“南迁"之客,春和景明反而会生愁惹恨。
“北雁归飞”,诗人望断归雁,却还站在那里凝想。
至此才可略知诗人的“西亭春望”乃是黯然销魂的“春望”。
这里,自由高翔的归雁和沦落久羁的诗人形成了两个鲜明对照的形象。
第三句“岳阳城上闻吹笛”更宕出新境,把诗人的羁愁抒发到又一高度。
古人笛曲中有离别之歌,而惜别之情又洋溢于折杨柳歌的笛声。
全诗首句既以“柳青青”为“闻笛”作了环境的铺垫,岳阳城头的笛声当也是折柳之曲。
末句的‘‘春心”就是倦客伤春之情。
“满洞庭”一语使抽象的心绪被物化而得到生动的表现,无论理解为此情伴随着笛声飞扬飘散于烟波浩渺之中,还是想象为客愁恰似春涨的湖水游漫洞庭,都能得其情致。
《春望》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8篇)

《春望》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8篇)《春望》翻译】:篇一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篇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春望原文、注释及赏析篇三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译文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
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杜甫的春望古诗

杜甫的春望古诗杜甫的春望古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其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诗歌内容以及诗歌意义三个方面,对杜甫的春望古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诗歌背景杜甫的春望古诗写于唐代,当时社会处于大唐盛世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深受当时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景色的热爱和深刻的感悟。
二、诗歌内容杜甫的春望古诗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春夜喜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春日和晴、春望。
在这四个部分中,杜甫通过描写春夜的喜雨、春日的和晴以及春望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春夜喜雨中,杜甫描写了春夜的喜雨,形容了雨后春色更加美丽的景象。
他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中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杜甫描写了春夜在桃花园中的宴会,形容了春夜的欢乐和热闹。
他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蜀江寻水绿。
但见群鸥日日来,花落时,鸟啼声。
”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桃花园中春夜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春天欢乐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春日和晴中,杜甫描写了春日阳光明媚的景象,形容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写道:“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春望中,杜甫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形容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关怀。
三、诗歌意义杜甫的春望古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展现了春天美丽的景象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它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关怀。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呼吁人们珍爱生命,关注社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望》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望》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国:指京城长安。
②感时:感叹时事。
③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④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⑤烽火:这里指战争。
⑥抵:值。
⑦短:短少。
⑧浑:简直。
⑨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
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
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
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小学语文必备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二十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