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雨水排水系统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第三部分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6.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6.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6)估算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即水力坡度i,i=H/LA ;
(7)根据管段流量和水力坡度,查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水力
计算图确定管径,水流速度应不小于1m/s;
(8) 检查系统的高度和立管管径的关系应满足设计要求;如不 满足,需调整系统布置,增加立管,减小管径。
管段计算所得压力值应基本平衡,否则应调整管径 重新计算。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6.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6.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2.计算公式 (1)沿程水头损失
h
f
l d
v2 2g
1 2 lg( 2.51 )
3.7d Re
管内流速不大于3m/s, 管道水头损失可采用海曾—威廉公式计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6.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6.4.2 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3.水力计算方法 (1)计算汇水面积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计算排水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积和 汇水面积。 (2)计算总的降雨量
确认当地气象资料如降雨强度和重现期。 (3)布置雨水斗
选择压力流雨水斗的规格和额定流量,计算各汇水面积 需要雨水斗的数量。
6.4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2.悬吊管水气流动状态 降雨末期,雨量减少,雨水斗淹没泄流的斗前水位降低
到某一定值,雨水斗开始有空气掺入,排水管内的真空被破 坏,排水系统从虹吸流工况转向重力流。
在降雨的全过程中,悬吊管内的压力和水流状态会随着 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9第六章讲解-109页文档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常憬
第六章 污水处理
• 6.1.1 污水厂位置的选择 • 2 便于处理后出水回用和安全排放。 • 3 便于污泥集中处理和处置。 • 4 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 6 少拆迁,少占地,根据环境评价要求,
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 8 厂区地形不应受洪涝灾害影响,防洪标
• 6.1.8 厂区消防的设计和消化池、贮气罐、 污泥气压缩机房、污泥气发电机房、污泥 气燃烧装置、污泥气管道、污泥干化装置、 污泥焚烧装置及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位置 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的要 求。
• 6.1.10 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 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下 列要求:
• 6.3.6 格栅工作平台两侧边道宽度宜采用 0.7~1.0m。工作平台正面过道宽度,采用 机械清除时不应小于1.5m,采用人工清除 时不应小于1.2m。
• 6.3.9 格栅间应设置通风设施及有毒有害 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置。
6.4 沉 砂 池
• 6.4.1 污水厂应设置沉砂池,按去除相对 密度2.65 、 粒径0.2mm以上的砂粒设计 。 6.4.3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 求:
• 管廊内宜敷设仪表电缆、电信电缆、电力电缆、 给水管、污水管、污泥管、再生水管、压缩空气 管等,并设置色标。
• 管廊内应设通风、照明、广播、电话、火警及可 燃气体报警系统、独立的排水系统、吊物孔、人 行通道出入口及维护需要的设施等,并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要求。
• 6.1.18 厂区的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严禁 与处理装置直接连接。
• 6.1.23 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防 滑梯等安全措施,高架处理构筑物还应设 置避雷措施。
第6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3.立管的水气流动状态 立管的泄流能力大于悬吊管的泄流能力。初始阶段: 立管内是附壁水膜重力流,管道内压力变化不大。随着天沟水位增大,立管水流呈气水两相流,立管上部为负压区,下部为正压区,压力的变化近似为线形关系。立管上部形成负压后: 会对悬吊管产生抽吸作用,悬吊管的水流进入立管时,由横向转为竖向,呈紊流状态,气水混掺剧烈,形成完全的两相流,流速降低,从而使立管的下部呈现水立管
天沟:屋面在构造上形成的排水沟,接受屋面的雨雪水,雨雪水沿着天沟流向建筑物的两端,然后经墙外的立管排到地面或雨水道。
2.天沟外排水
设计的主要内容天沟的断面尺寸坡度 计算依据暴雨强度建筑物的跨度(汇水面积)屋面结构形式
根据水力计算来确定
点击查看
重力流
65型雨水斗
雨水斗有导流槽或导流罩,其作用: 防止形成旋流,旋流会带入很多气体,导致雨水管道泄水能力降低。
由顶盖、进水格栅(导流罩)、短管等构成,其中87式雨水斗的进出口面积比(雨水斗格栅的进水孔有效面积与雨水斗下连接管面积之比)最大,斗前水位最深,掺气量少,水力性能稳定,能迅速排除屋面雨水。
饱和阶段(tB≤t<∞): tB以后hg增大 ,天沟水深完全淹没雨水斗,雨水斗不再掺气,管道内为满流。泄流量随天沟水位增大而增大,但水位增大所提供的能量,不足以克服流量增大所造成的管内水头损失,所以泄流量Qy基本不再增大,tB 点的水深为临界水深hL1。 天沟水深急剧上升,泄水由抽力进行,这时管内成为有压流。 由以上分析可知,雨水排泄能力取决于天沟位置高度,天沟水深越大泄水能力越大。
简述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

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建筑排水系统是指用于处理和管理建筑物内外的水流的一系列设施和管道系统。
它包括了从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废水、雨水以及地下水等各种类型的水流。
建筑排水系统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功能和用途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是指用于处理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废水和污物的系统。
它包括了卫生间、厨房、洗衣房等处产生的污水以及洗手盆、浴缸、淋浴器等处产生的废水。
室内排水系统主要由下述组成部分构成:1.1 排污管道排污管道是将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废水和污物从源头输送到下水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的管道。
它通常由PVC(聚氯乙烯)或者铸铁制成,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和承载能力。
1.2 排污设备排污设备包括了马桶、洗手盆、浴缸、淋浴器等,用于收集和排放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废水和污物。
这些设备通常由陶瓷或者塑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用性。
1.3 排气系统排气系统用于排除室内排水系统中产生的废水和污物所产生的气体。
它通常由通风管道、排气阀等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室内产生异味和维持室内空气质量。
2. 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是指用于处理和管理建筑物外部产生的雨水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了屋顶、露台、道路等处收集到的雨水。
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由下述组成部分构成:2.1 屋面排水系统屋面排水系统用于收集和排放屋顶上产生的雨水。
它通常由檐沟、雨槽、雨管等组成,能够有效地将雨水引导到下水道或者集雨池中。
2.2 雨水收集设备雨水收集设备用于收集建筑物外部产生的雨水,以供后续利用或者处理。
常见的设备包括雨水桶、雨水收集箱等,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储存雨水。
2.3 雨水处理设施雨水处理设施用于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常见的处理设施包括沉淀池、过滤器等,能够提高雨水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3. 地下排水系统地下排水系统是指用于处理和管理建筑物周围地下水流的系统。
它主要包括了地下室、地下车库、基坑等处产生的积水。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是由一系列设施和管道组成的系统,用于收
集和排放降雨水,以防止水体积聚和洪水发生,并维护城
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作。
雨水排水系统通常包括以下组件:
1. 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排水系统、道路排水系统等,
用于收集雨水并将其导入雨水排水系统。
2. 雨水下水道: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下水道输送到排水系
统中。
3. 排水管道:负责将收集到的雨水从下水道输送到排水系
统的主管道中。
4. 排水泵站:如果雨水需要抬升到更高的位置,排水泵站
会将雨水泵送到指定位置。
5. 沉淀池:用于分离固体颗粒和污染物,以确保排入水体的雨水质量符合标准。
6. 排水口:将处理后的雨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中。
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降雨量、雨水径流速度、城市地形和土壤类型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返回本书总目录
5.径流系数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
返回本书总目录
1.雨水斗泄流量
重力流状态下,雨水斗的排水状况是自由堰流,通过雨水斗
的泄流量与雨水斗进水口直径和斗前水深有关,可按环形溢
流堰公式计算: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3 设计计算步骤
返回本书总目录
2.天沟外排水 天沟布置 即确定天沟的分水线及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按照屋面的
构造一般应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天沟分水线,单坡的排泄长 度不宜大于 50m。天沟较长时,坡度不能太大,但最小坡度不 得小于0.003。
确定天沟断面 天沟形状:矩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 天沟尺寸:根据排水量、天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每一条天沟
管径 I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75mm
3.07 3.77 4.35 4.86 5.33 5.75
100mm 150mm 200mm 250mm
6.63 8.12 9.38 10.49 11.49 12.41
19.55 23.94 27.65 30.91 33.86 36.57
211(110.85lgP) q
(t8)0.70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1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5min计算, 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 t1M2t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习题

《排水管道工程》习题第一章排水管渠系统1.名词解释:排水系统、排水体制2.排水体制主要有和两种形式.3.合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两种形式.分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三种形式.4.不同体制的排水系统在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方面各自有何优缺点?5.如何选择排水体制?6.简述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7.简述城镇污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8.简述工厂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9.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10. 街道雨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物除检查井、跌水井、出水口等之外,还有收集地面雨水用的。
11。
在管道系统的组成上,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半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各分流制系统相似,具有同样的组成部分,只是在截流式合流制管渠上设有和;而在半分流制管渠上设有和.12.管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或,渠道有和之分。
城市和工厂中的渠管主要是。
13. 暗渠系统的主要附属构筑物有哪些?14。
对合格的管道和渠道有哪些要求?15. 为什么管道的断面形式常采用圆形,而渠道的断面形式一般不采用圆形?选择管道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16. 渠道断面形式有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适于什么情况?17。
我国城市和工厂最常用的管道有哪些?试述适用情况及优缺点?18. 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
制造方法主要有、、.19. 钢筋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
制造方法主要有、、。
21. 简述管道系统各种附属构筑物的功能,适用场合和构造要求?22. 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 、、。
检查井井身的构造与是否需要工人下井有密切关系。
不需要下人的浅井,构造很简单,一般为;需要下人的检查井在构造上可分为、和三部分.检查井的底部做流槽是为了。
在重要道路上的检查井,有时为了防止因检查井沉降而破坏路面,可设计采用来固定井座和井盖,即使检查井沉降也不影响道路路面.23。
跌水井的构造无定型,常用的有和两种。
24. 雨水口结构包括: 、、三部分。
雨水口的形式有、以及。
从地步构造看,雨水口分为和.其中有截流进入雨水口的粗重物体的作用。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二、屋面雨水系统的组成
1.外排水 .
1)普通(檐沟)外排水(见附图 ) )普通(檐沟) 见附图1) 组成:檐沟、 组成:檐沟、水落管 管径: 管径:75mm、100mm。 、 。 间距:民用建筑为8~ 间距:民用建筑为 ~12m; ; 工业建筑为18~ 工业建筑为 ~24m。 。 适用:普通住宅、一般公共建筑、小型单跨厂房。 适用:普通住宅、一般公共建筑、小型单跨厂房。 2)天沟外排水 (见附图 ) ) 见附图2) 组成:天沟、 组成:天沟、雨水斗和排水立管 流程: 流程:雨水→屋面→天沟→雨水斗→立管→地面 或管道 天沟长度: 天沟长度:<50m,i= 0.003~0.006 , ~ 适用: 长度<100m的多跨工业厂房 适用: 长度 的多跨工业厂房
一、雨量计算
2. 设计重现期
建筑雨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见下表: 建筑雨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见下表:
各种汇水区域的设计重现期 汇水区域名称 屋面 室外场地 一般性建筑 重要公共建筑 居住小区 车站、码头、 车站、码头、机场的基地 设计重现期(a) 设计重现期( ) ≥2~ ≥2~5 ≥10 ≥1~3 ~ ≥2~5 ~
附图1 附图 普通外排水系统
附图2 附图 天沟布置示意图
1-14 附图 内排水
附图5 附图 雨水斗
附图6 附图 雨水斗前水流状态
附图7 附图 泄流量与各参数间的关系
附图8 附图 单斗系统管内压力分布示意图
Q=
πd2
4
µ 2 g ( H + P)
式中:Q ——雨水斗泄流量,m 3/s µ ——出水口流量系数,取0.95; d ——进水口直径,m; H —斗前水面至雨水斗出水口处的高度,m; P ——斗排水管中的负压,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敞开系统: 为重力排水,检查井设置在室内,敞开式可以 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的排出管,但在暴雨 时可能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 密闭系统: 雨水由雨水斗收集,进入雨水立管,或通过悬 吊管直接排至室外的系统,室内不设检查井。密闭 式排出管为压力排水。 一般为安全可靠,宜采用密闭式排水系统。
第6章
本章概述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 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 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 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本章将对建筑物各种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 系统介绍。
重力流状态
气水混合 两相流
压力流状态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6.3.1 单斗雨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重力流状态:天沟水深比较小时,雨水进入雨水斗 时呈自由堰流状态,悬吊管内空气贯 通,为不满流的重力流状态。
气水混合两相流:天沟水位增加,泄流量增大,悬 吊管内压力会出现壅水状态的气 水两相流。如立管中形成水塞, 则会产生抽吸作用,利于雨水的 排泄。 压力流状态:满流时为压力流。
6.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6.3.2 多斗雨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多斗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一根悬吊管上接几个(一般不超过4个)雨水斗。 特点: 一根悬吊管上的不同位置的雨水斗的泄流能力 不同,距离立管越远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小,距离 立管越近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大。
1、初始和过渡阶段 2、饱和阶段
本章总目录
泄流量Qy与各个参 数之间的关系—2 h — 天沟水深 hL1 — 临界水深 T — 流量递增时间
k h hL1 A B Qy
t tB
tA
QLj
Qy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6.3.1 单斗雨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悬吊管系统水气流状态 悬吊管的泄流能力远小于立管,随着天沟水深 的变化,悬吊管内出现不同的压力状态:
6.2.3 内排水系统组成 进水格栅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整流罩
下沉式雨水斗
排出管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3 内排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连接管 连接雨水斗与悬吊管的一段竖向短管。连接管一 般与雨水斗同径,但不宜小于100mm。 悬吊管 悬吊管与连接管和雨水立管连接,对于一些重要 的厂房,不允许室内检查井冒水,不能设置埋地横管 时,必须设置悬吊管。其管径不小于连接管管径,也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6.3.1 单斗雨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单斗雨水排水系统: 悬吊管上连接单个雨水斗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斗水气流动状态: 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雨水斗泄 流量Qy与天沟水深h、掺气量比K、雨水入口处压力 值P1、流量递增时间t等诸参数的关系见下页图。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3 内排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3 内排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3 内排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3 内排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内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 立管、排出管等部分组成。
雨水斗 雨水斗是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进水口,主要作 用是最大限度的排泄雨、雪水;对进水具有整流、 导流作用,使水流平稳,以减少系统的掺气;同时 具有拦截粗大杂质的作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雨水斗为65型、79型、87型雨 水斗、平蓖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等.
管径(mm)
最大设计泄流量(L/s)
75
9
100
19
125
29
150
42
200
75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4.3 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3 内排水系统组成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检查井内接管方式
135º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4 雨水排水系统的选用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建筑结构形式、屋面 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以及生产生活的要求,经 过经济比较,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选择雨水排水系 统。一般,密闭系统优于敞开系统,外排水系统优 于内排水系统。 屋面集水方式优先考虑天沟形式。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
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 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
内排水 系统 外排水 系统
屋面雨水系统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1 雨水外排水系统
外排水系统的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 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照屋面有无天沟可以分为 以下两种:
内排水系统工程图
CAD 设计图 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查看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2
根据立管连接雨 水斗的个数分为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内排水系统分类
根据系统是否与 大气相通分为
单斗、多斗雨 水排水系统
密闭系统 敞开系统
按雨水管中水流的 设计流态可分为
内排水 系统 屋面 雨水系统 外排水 系统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1 6.2 6.3
总目录
6.4
屋面雨水外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6.3.1 单斗雨水系统 6.3.2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4.1 雨水量的计算 6.4.2 普通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6.4.3 天沟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6.4.4 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6.3.1 单斗雨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1、初始阶段:是降雨开始到掺气比最大的阶段 , 为水气两相重力流 2、过渡阶段:是掺气比最大到掺气比为零的阶段 , 为水气两相压力流。 3、饱和阶段:这个阶段掺气比为零,为单相压力流。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4.1 雨水量计算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4. 雨水量计算公式
Fq 5 Q 1 10000
Q F q5 h5 ψ1 —— —— —— —— ——
Fh 5 Q 1 3600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L/s; 屋面设计汇水面积,m2; 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暴雨强度,L/(s•104 m2); 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小时降雨厚度,mm/h; 设计重现期为一年时的屋面渲泄能力系数。
内排水 系统 屋面 雨水系统 外排水 系统
普通外排水
天沟 外排水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1 雨水外排水系统
6.1.1 普通外排水 雨水斗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檐沟
一般用于居住建筑, 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 筑和单跨工业建筑,屋面 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 然后流入雨落管,沿雨落 管排泄到地下管沟或排到 地面。 组成:檐沟、雨落管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4.1 雨水量计算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1. 设计暴雨强度q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中应有设计重现期p 和屋面集 水时间t两个参数。设计重现期应根据生产工艺及
建筑物的性质确定,一般采用1年(据建筑给水排
水设计规范 GBJ 15-88 1997 年版),工业建筑 可参考下页表各种数据确定。 t取5min。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6.3.1 单斗雨水系统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泄流量Qy与各个参 数之间的关系—1 k — 渗气量比。 P1 — 雨水入口处压 力值。
k
Qy
P1
QLj
Qy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6.3.1 单斗雨水系统
总目录
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 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 压力流雨水系统 (虹吸式雨水系统)
第6章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6.2 雨水内排水系统
6.2.2 内排水系统分类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
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 悬吊管上只连接单个雨水斗的系统。
↓↓ 多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 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4个) 的系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 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
6.4.1
雨水量计算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工业建筑雨水设计重现期 工业企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