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改版2019年新粤科版最完整版)
最新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复习整理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整理1、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裸露。
2、鱼的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3、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4、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5、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6、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7、昆虫都分为三个部分,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
8、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
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
如蝙蝠、海豚。
10、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11、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它们具有适应草丛或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12、海洋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13、森林动物一般有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昆虫等14、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建立栖息地保护区、提高人工繁育技术、加强执法等。
15、溶解有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有的物质如茶叶、菊花等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弄碎17、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18、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
19、液体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20、使用量筒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刻度。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刻度读数。
2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液体体积的单位:毫升22、空气是会流动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质量。
粤教版(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

1、《鲫鱼与青蛙》知识要点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说说青蛙、鲫鱼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答:青蛙的身体变化:卵→蝌蚪→长后腿的蝌蚪→长四条腿的蝌蚪→带短尾巴的小青蛙→青蛙。
鲫鱼的身体变化:卵→鲫鱼幼体→小鲫鱼→鲫鱼。
3、像青蛙一样的动物属于两栖类,常见的两栖类有蟾蜍、娃娃鱼(大鲵)、树蛙、蝾螈(róng yuán)等;像鲫鱼一样的动物属于鱼类,常见的鱼类有金鱼、鲈鱼、草鱼、中华鲟、银鲳等。
4、两栖(qī)动物和鱼类的特征:2、《蜻蜓与麻雀》知识要点1、蜻蜓和麻雀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
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
蜻蜓的翅膀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蜻蜓的翅膀上没有羽毛,而麻雀的翅膀上是有羽毛的。
2、说一说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答:蜻蜓有2对翅膀,外形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
麻雀有1对翅膀,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3、像蜻蜓一样的动物属于昆虫,像麻雀一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4、昆虫和鸟类这两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大部分昆虫还有两对翅膀(常见的昆虫有蝉、蝗虫、蝴蝶、瓢虫、苍蝇等);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翅膀,头部有角质的喙(常见的鸟类有公鸡、猫头鹰、鹦鹉等)。
5、昆虫和鸟类的特征6、蜻蜓的眼睛就是复眼。
7、昆虫类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8、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壁虎与小猫》知识要点1、壁虎和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
壁虎与小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其身体的外形往往也具有不同的特征。
3、小猫与壁虎特征对比:4、像壁虎一样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常见的爬行类有乌龟、鳄鱼、变色龙等);像小猫一样的动物属于哺乳类(常见的哺乳类有长颈鹿、老鼠、猴子、大象、小狗、海豚等)。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小结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汇总第一单元观察动物1. 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 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
3. 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4. 在自然界里,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些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
5.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类。
6. 海豚生活在海中,和鲸类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7.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例如瓢虫、蜘蛛、螳螂、蝗虫等。
在观察时注意不要随意触碰。
8.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例如蜗牛、蚯蚓、鼠妇、马陆等。
9. 草丛里蚯蚓的粪便、蜘蛛网、蜗牛壳,这些都是小动物生活的痕迹。
10.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11.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12.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
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13. 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动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14.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15.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16. 在制订计划时,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
第二单元水与溶解1. 海水看起来很清澈,但与纯净的水不同,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
2. 食盐加入水中很快就会溶解,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盐水消失后,盐水还是清澈透明的。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学习要点.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要点打开科学之门1、生物的拟态、保护色、拟死现象,可以伪装自己,更好的捕食或躲避敌害。
2、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木方法,但只凭感觉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还必须借助一些科学仪器。
如:显微镜。
放大镜、银子都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工具。
3、冰棒周围的“白雾”不是从冰棒里冒出来的,而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根据经验作岀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4、用纸锅烧水时发现:水烧开了但纸锅并没有烧着。
这个实验说明纸锅能够烧水。
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科学道理。
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应能知晓其中的奥秘。
5、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
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
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1寻找生命1、有生命的东西和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哪些不一样?有生命的东西能够呼吸,能从小长大,能繁殖后代。
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呼吸,不能从小长大,不能繁殖后代。
2、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
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常见的两大类。
3、兔子、瓢虫、花草树木等都是有生命的生物,而沙土、石头金属等是菲生命的。
2红番茄1、植物(番茄)由据、荃、吐、花、吳实、种子等六大器官组成。
番茄果实里有果肉和种子。
2、各种植物的叶形状不同,有扇形叶(如银杏叶)、圆形叶(如荷叶)、卵形叶(如桑叶)、掌形叶(如枫叶)带形叶(如玉米叶)心形叶等。
叶子一般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它分为单叶和复叶。
番茄的叶子是复叶,玉米的叶子是单叶。
3、番茄花较小、它的颜色是黄色,形状是星形,气味刺鼻。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在一朵花里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种花叫两性花。
女口:桃花,稻花。
在一朵花里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种花叫单性花, 如:黄瓜,玉米、柳树的花。
4、植物的叶片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根有固定和吸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科学】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概念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概念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看上去是小鱼的幼体很像。
2.青蛙的幼体是用鳃呼吸的,长大为成体后是用肺和皮肤呼吸。
3.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些动物形态却发生显著的变化。
4.金鱼、鳜鱼、鲑鱼和鲫鱼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蝾螈、蟾蜍和青蛙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
5.大鲵身体的表面和青蛙一样是裸露的。
第二课蜻蜓与麻雀1. 蜻蜓属于昆虫类,蜻蜓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麻雀属于鸟类,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尾部五个部分。
2.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3.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1. 小猫体表有细软的毛,壁虎冰冷的皮肤上有许多鳞片;小猫直接从母体生出,小壁虎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
2.有些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些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类。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1.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2.蚯蚓、马陆、蚂蚁、鼠妇等小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第五课海洋里的小动物1.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2.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3.海龟可以划动四肢在水中运动。
第六课森林里的小动物1.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森林里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2.在森林的不同区域生活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3.猫头鹰、黄鹂、啄木鸟等动物生活在森林的树冠,大象、鹿、熊等动物生活在森林的地面,鼹鼠、蚂蚁等生活在森林的土壤里。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提纲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复习提纲打开科学之门生物的拟态现象,可以伪装自己,更好的捕猎或躲避敌害。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只凭感觉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还必须借助一些科学仪器。
冰棒周围的“白雾”不是从冰棒里冒出来的,而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用纸锅烧水时发现:水烧开了但纸锅并没有烧着。
这个实验说明纸锅能够烧水。
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科学道理。
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应能知晓其中的奥秘。
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
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
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1 寻找生命有生命的东西和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哪些不一样?有生命的东西能够呼吸,能从小长大,能繁殖后代。
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能呼吸,不能从小长大,不能繁殖后代。
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
动物和植物是生物常见的两大类。
2 红番茄植物(番茄)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组成。
各种植物的叶形状不同,有扇形叶(如银杏叶)、圆形叶(如荷叶)、卵形叶(如桑叶)、掌形叶(如枫叶)带形叶(如玉米叶)心形叶等。
各种植物的叶虽然形状、大小、颜色、气味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都相同,都是由叶柄、叶片和叶脉组成。
番茄花较小、它的颜色是黄色,形状是星形,气味刺鼻。
它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番茄果实里有果肉和种子。
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3 小白兔小白兔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组成。
我们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发现: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耳朵很长,运动方式是蹦、跳,它的胆子很小,听到响声会竖起耳朵或逃跑。
它喜欢吃的食物有青草、白菜、胡萝卜等。
跟小白兔差不多的动物还有:猪、牛、羊等动物,它们都属于哺乳动物。
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整理2份--【2022】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整理1、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裸露。
2、鱼的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3、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4、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5、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6、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7、昆虫都分为三个部分,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
8、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
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
如蝙蝠、海豚。
10、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11、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它们具有适应草丛或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12、海洋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13、森林动物一般有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昆虫等14、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建立栖息地保护区、提高人工繁育技术、加强执法等。
15、溶解有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有的物质如茶叶、菊花等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弄碎17、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18、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
19、液体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20、使用量筒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刻度。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刻度读数。
2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液体体积的单位:毫升22、空气是会流动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质量。
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整理2份--【2022】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整理1、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四肢,用肺呼吸,皮肤裸露。
2、鱼的一些共同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3、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4、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5、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6、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7、昆虫都分为三个部分,长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鸟类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
8、爬行动物的动物一般体表覆盖鳞片,运动方式是爬行。
9、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长着细毛,运动方式是走、跳和跑。
如蝙蝠、海豚。
10、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它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11、在草丛中、土壤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它们具有适应草丛或土壤生活的身体特征。
12、海洋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13、森林动物一般有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昆虫等14、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建立栖息地保护区、提高人工繁育技术、加强执法等。
15、溶解有三大特点,均匀、分散、透明。
有的物质如茶叶、菊花等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溶解的物质。
16、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弄碎17、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多。
18、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等。
19、液体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20、使用量筒测量水杯中水的体积,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刻度。
观察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刻度读数。
21、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液体体积的单位:毫升22、空气是会流动的,看不见、摸不着,具有一定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改版2019年新粤教版)
第一课鲫鱼与青蛙
1.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观察的基本方法: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成果。
3.蝌蚪和小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表面光滑,它们都是靠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的。
蝌蚪的脑袋比小鱼的脑袋大,小鱼的尾巴比蝌蚪的尾巴长。
4.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裸露。
幼体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长大后生活在陆地或水
里,用肺呼吸,像青蛙这样的动物就称为两栖动物。
5.鲫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里,像鱼这样的动
物称为鱼类。
6.与小鱼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 鲑鱼鳜鱼金鱼。
7.与青蛙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蟾蜍蝾螈大鲵。
第二课蜻蜓与麻雀
1.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蜻蜓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只单眼、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腹部细长。
蜻蜓有两对翅膀,翅膀很薄、光滑、透明、有脉纹、没有骨骼,没有羽毛,像这样的动物就成为昆虫。
2. 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麻雀有一对足。
有一对翅膀,表面覆盖羽毛,内有肌肉和骨骼,像这样的动物就成为鸟类。
3. 与蜻蜓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苍蝇瓢虫蜜蜂蝴蝶蝗虫
4. 与麻雀的外形相似的动物有:翠鸟啄木鸟家鸡太阳鸟戴胜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
1. 小猫的运动方式是走、跑、跳、躯干离地。
外形特征: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覆盖细毛,足有肉垫而且具有抓住猎物的利爪;繁殖方式:直接生出小猫会哺育后代,其他:不冬眠。
2. 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行、四肢朝外、腹部贴地、匍匐前进。
外形特征: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覆盖鳞片,足上有抓物的利爪和粘附在墙壁的褶皱;繁殖方式:生出卵,不会哺育后代;其他:会冬眠。
3.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动物。
4. 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类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
5. 哺乳动物有:蝙蝠老鼠长颈鹿金丝猴海豚
6. 爬行动物有:乌龟蟒蛇鳄鱼。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
1. 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他们的身体有共同特征,这些小动物大多都有翅膀,他们都会爬,跳或飞,运动快速。
如:瓢虫蜘蛛螳螂蝗虫。
2.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如蜗牛、蚯蚓、鼠妇、马陆等。
3. 这些动物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①身体颜色接近土壤,有利于隐藏自己
②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③马陆和鼠妇体表有硬壳、光滑,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④马陆和蚯蚓的身体呈线性,方便在土壤里运动。
第五课海洋里的动物
1.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小丑鱼
哺乳类:海豚,爬行类:海龟,软甲类:龙虾,软体动物:砗磲。
2.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碗足移动;海狮游泳和潜水主要依靠较长的前肢后肢与发达的尾部互相配合;海蟹常用前三对不足的指尖在海底缓慢地爬行,第四对步足适于游泳;海星管足末端的吸盘能产生真空以附着地面既能攀附岩礁,又能帮助它捕获猎物;水母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海龟四肢呈船桨的形状前肢主要用来推动海龟向前后肢用来掌握方向;企鹅是典型海鸟。
游泳靠的是船桨般的翅膀。
第六课森林里的动物
1.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例如松鼠猕猴啄木鸟蛇。
2. 在森林的不同区域里生活着一些动物。
树冠中有:啄木鸟猫头鹰猴子黄鹂;树洞中有:松鼠熊;地
面上有:灰胸竹鸡鹿大象;草丛中有:树蛙蜥蜴蛇石龙子;土壤中有:鼹鼠蚂蚁。
3. 动物在森林里怎样生活:森林里有很多的植物,鹿在森林里是靠吃草、树皮、嫩树枝;森林里的植物有很多不同的果实,松鼠就喜欢住在松树上,吃松果;猫头鹰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捕获猎物。
第七课保护动物
1.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随着人类生活的增加,
动物灭绝的速度加快了。
2.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3. 列举我国的珍稀动物:猕猴、穿山甲、黑脸琵鹭、扬子鳄。
第八课物质的溶解
1. 溶解的三大特征:均匀分散透明
2. 茶叶既含有可溶解的物质,也含有不可溶解的物质,与茶叶类似溶解现象的物质有:枸杞菊花红枣
3. 高锰酸钾溶解过程:
4.茶叶泡在热水中的现象:
5.食盐的溶解过程
6. 什么是溶解?答:一种物质均匀的分散在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第九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
1.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研碎
2. 搅拌加快物质在水里的溶解现
3. 探究加热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
第十课能溶解多少物质
1.在相同温度下一定量的水里,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大。
第十一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
2.将浓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出现现象:液面下降,杯底部出现白色颗粒物。
3.进行分离食盐的实验现象:有白色颗粒分离出来了。
4.如何分离食盐和沙:先把混合的食盐和沙倒入水中,待充分溶解后,再过滤出不能溶解的沙子,使沙子与浓盐水分离,最后蒸发盐水析出食盐,从而分离食盐和沙。
5.食盐是怎样在海水中分离的: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接受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来。
6.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海洋约占3/4,陆地约占1/4,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第十二课认识固体
1固体的特征:①固体有一定的形状②固体有大小(体积)③固体有质量④占据一定空间⑤不易压缩。
2.两个大小饱和形状都相同的固体,质量不一定相等。
第十三课认识液体
1.液体的特征:①没有固定的形状②有质量③具有流动性④占据一定空间⑤不易压缩。
2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液体,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第十四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
1.测量液体的工具:量筒和量杯;液体体积单位---毫升(mL).
2.
(1)把液体注入量筒:向量筒注入液体时,左手拿量筒,使量筒稍微倾斜,右手将杯中的水沿量筒壁慢慢倒入。
(2)将量筒平放到桌面,刻度面向自己。
(3)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凹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第十五课认识气体
1.气体的特征:①具有流动性②体积容易压缩③有质量④占据一定空间。
第十七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
1.水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是会由液态的水结成固态的冰,而且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水(液体)→(降温)→冰(固体)
2.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情况下,液体会变成气体。
水(液体)→(升温)→水蒸气(气体)
3..冰(固体)→(升温)→水(液体)
4.烧开水的时候壶嘴上方出现白气是怎样形成的: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变成小液滴,形成白雾,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5.物体一般有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第18课感受冷和热
1.判断水的冷热程度:①可以观察水是否会冒气,杯子的内壁会有一些小水珠。
②观察杯子外壁是否有小水珠,有时候冷水比较寒冷的时候在杯子外壁会有小水珠。
③直接用手触摸杯子外壁。
2.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物体一般有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4. 什么是溶解?答:一种物质均匀的分散在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第19课测量温度
1.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读作
0摄氏度,记作0℃.
2.温度计的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液柱。
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能超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4.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6.5℃水沸腾的温度一般是100℃水结冰的温度一般是0℃
5.温度计测量水温注意事项: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但不
能碰到容器的底部和器壁;③待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是再读书;④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温度计下端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6.零上温度自0℃向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1.液体受热后液面上升,体积受热会膨胀;液体遇冷液面下降,体积遇冷会收缩。
2.你知道自来水管在冬天容易冻裂的原因吗?答:冬天的温度变低,水结成冰,体积变大,而水
管受冷体积缩小,因此冰容易把水管撑破。
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
1.气体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
2.夏季里自行车为什么不能充足气?答:夏季气温高,自行车胎内气充的太足,气体受热膨胀会
发生爆胎的危险。
第22课自制喷泉
自制喷泉的原理:气体热胀体积增大挤压出水形成喷泉。
第23课固体的热胀冷缩
1.固体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
2.高架桥在建设时为什么要留有缝隙?答:当路面受热膨胀的时候就有了伸展的空间,路面仍
然保持平直,保证行车的安全。
3.如叠在一起的玻璃杯很难分开,也可以通过泡热水的方法分开每一个玻璃杯。
4.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蛋壳和蛋白就容易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