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韦历经典题库卷(历史)
小学六年级历史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历史知识练习题(含答案)1. 简答题1.1 请简要说明以下历史朝代的顺序和时间跨度:- 夏朝: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 秦朝: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 汉朝: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 魏晋南北朝:时间跨度约为220年至589年。
- 唐朝:时间跨度约为618年至907年。
- 宋朝:时间跨度约为960年至1279年。
- 元朝:时间跨度约为1271年至1368年。
- 明朝:时间跨度约为1368年至1644年。
- 清朝:时间跨度约为1644年至1912年。
1.2 请简要描述以下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相关信息:- 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即秦王政,又名嬴政,在位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秦朝的开国皇帝。
他通过统一中国,统一货币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一系列措施,被尊称为中国第一个皇帝。
-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人们尊称为"万世师表"。
-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该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社会的风云变幻、人情冷暖和人性的复杂。
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价值观念。
2. 选择题2.1 下列哪个朝代历史时间最短?- A. 元朝- B. 清朝- C. 明朝- D. 唐朝答案:A2.2 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人物是:- A. 秦始皇- B. 孔子- C. 刘备- D. 孙中山答案:B2.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A. 《水浒传》- B. 《西游记》- C. 《红楼梦》- D. 《三国演义》答案:C3. 填空题3.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__秦朝__。
中考逆袭卷万唯答案历史

中考逆袭卷万唯答案历史1、我国的近代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新旧民主革命最大的区别是()?[单选题] *A. 指导理论不同B. 领导阶级不同(正确答案)C. 革命任务不同D. 领导对象不同2、“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
”下列与“日本学习和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
[单选题]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正确答案)B.建立部民制度C.建立庄园制度D.建立武士集团3、宁宁编写了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单选题] *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正确答案)D.吠舍在田里劳动4、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单选题] *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秦朝和明朝(正确答案)D.西汉和明朝5、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
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B.当时老百姓大多数文盲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D.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于一切之上(正确答案)6、.《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时期的()[单选题] *A. 徐霞客B. 郦道元C. 范缜D. 贾思勰(正确答案)7、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单选题] *A.《窦娥冤》(正确答案)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8、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年前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
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
此联称赞的是()[单选题] *A.张骞通西域B.郑和下西洋(正确答案)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9、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单选题] *A.西汉秦朝明朝B.秦朝隋朝元朝(正确答案)C.西晋隋朝元朝D.秦朝西晋隋朝10、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对基督教文化、罗马古典文化和中亚北非等地的文化兼收并蓄B.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正确答案)C.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斐然,制定儒略历D.在法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制定了《大宪章》11、65、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两帝”是指()[单选题] *A.宋高宗、宋真宗B.宋徽宗、宋钦宗(正确答案)C.宋高宗、宋钦宗D.宋徽宗、宋高宗12、我国以煤为燃料冶铁开始于()[单选题] *A.战国B.秦C.西汉(正确答案)D.东汉1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老韦历年经典题卷(历史)1

老韦历年经典题卷(历史)第一卷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2.《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
他讽刺的应是A.汉匈的互市贸易 B.宋朝的榷场贸易 C.汉蒙的封贡互市 D.明朝的贡赐贸易4.明清时期,百姓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是由于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②棉花种植普及、棉织业兴盛③江南丘陵地区广泛种植茶叶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丝织业兴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5.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文明史观 D.近(现)代化史观6.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
”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A.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C.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7.古代中国的某一时期为了改变民众“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
”的局面,政府规定叫地方出钱,每家摊派,如此可免地方上私家为政府办公差破产之苦。
这一政策A.客观上使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B.由于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被废除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废除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8.《全唐文》卷316载:“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成兆人,户口日益增,……水牵卉服,陆空山夷,骈墙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初三历史万唯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万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是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A. 张骞出使西域B. 郑和下西洋C. 玄奘西行取经D. 鉴真东渡日本答案:C2.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海禁”政策?A. 明太祖朱元璋B. 明成祖朱棣C. 明英宗朱祁镇D. 明神宗朱翊钧答案:B3. 清朝时期,以下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洋务运动”?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光绪帝答案:D二、填空题4. 唐朝时期,著名的高僧玄奘为了求取佛教经典,前往______(国家)取经。
答案:印度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地区)。
答案:非洲东海岸6. 清朝时期,洋务运动中,中国自建的第一艘轮船是______。
答案:黄鹄号三、简答题7. 简述清朝末期的“百日维新”运动的主要目的和影响。
答案: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是清朝末期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推动下,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的危机。
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政治制度,以实现国家的富强。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改革最终失败,但这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8. 描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事件之一,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二是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海上力量,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三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航海经验和地理知识。
四、论述题9. 论述清朝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答案:洋务运动发生在清朝晚期,背景是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清朝政府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科技和制度来实现国家的自强。
洋务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历史读书考试题库及答案

历史读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221年D. 公元202年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B3. 下列哪个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熹答案:D4.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险答案:B5. 清朝的建立者是:A. 皇太极B. 努尔哈赤C. 顺治帝D. 康熙帝答案:B6. 五四运动爆发的年份是: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27年答案:B7. 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A. 1943年B. 1945年C. 1947年D. 1949年答案:B8.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货币制度?A. 统一货币B. 各地货币并存C. 废除货币D. 采用金银答案:A9.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永徽之治D. 贞观盛世答案:B10. 下列哪个不是清朝的皇帝?A. 乾隆帝B. 嘉庆帝C. 雍正帝D. 朱元璋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________。
答案:秦朝2.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________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推恩令3.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__。
答案:长安4.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后来改国号为________。
答案:大明5.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__。
答案:溥仪6.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__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7. 唐朝的科举制度在________时期得到完善。
答案:武则天8. 明朝的海禁政策始于________皇帝。
答案:洪武9. 清朝的洋务运动始于________年。
答案:186110.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____事件。
答案:巴黎和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
8年级下册历史76页试卷

8年级下册历史76页试卷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成吉思汗答案:A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纸张答案:D3. 以下哪个朝代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A. 后梁B. 后周C. 南唐D. 北宋答案:D4.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明朝的开国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元璋D. 朱元璋答案:A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文景之治”是唐朝时期的治世。
(×)3.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范围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4.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 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分别指的是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终点是______。
答案:长安,罗马2. 中国古代的“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______三个国家的并立。
答案:吴3. “贞观之治”是______朝的治世。
答案:唐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______。
答案:纸张5. 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时期,代表儒家思想的是______。
答案:孔子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有: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秦始皇善于用人,如李斯、王翦等;六国内部矛盾重重,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2. 请简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有:政治清明,重视人才;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对外友好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力。
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模拟)

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模拟)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 记数符号
B. 古汉字
C. 印度文
D. 金文
答案:B
2. 春秋时期,周穆王采用了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击败了诸侯国呢?
A. 封建制
B. 行省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C
3.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成立了哪个临时政府?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 辛亥共和国临时政府
C. 北洋政府
D. 南京临时政府
答案:D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请简述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可概括为三方鼎立、割据混战的局面。
东吴、蜀汉和魏国各自占有一部分疆土,在这种状态下,对外推进并吞,对内加强统治都成为了各个势力探讨和发展的目标。
2. 请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是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兴起始于民主革命,成
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是私营工商业主导的资本
主义经济,通过国内市场进行调节,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形成了
民族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家发展劳
动力密集型的国有工业和农业,逐渐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同时也培育了包括官僚资本和民营资本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
六年级数学题高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水稻2.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东方的牛顿”?A. 张衡B. 李时中C. 李白D. 郭守敬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唐朝建立4.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下列哪项不属于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A. 指南针的应用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 火药的广泛应用D. 天文历法的改革6.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A. 商汤灭夏B. 武王伐纣C. 秦始皇统一六国D. 汉武帝时期7.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8.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A. 夏朝建立B. 商汤灭夏C. 周武王伐纣D. 秦始皇统一六国9.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0.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A. 商汤灭夏B. 周武王伐纣C. 秦始皇统一六国D. 汉武帝时期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
3.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思想流派。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政策。
5. 唐朝时期,我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科技成就。
6. 宋朝时期,我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科技成就。
7. 元朝时期,我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科技成就。
8. 明朝时期,我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科技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韦历年经典题卷(历史)第一卷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曾极尽讽刺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外贸易,说它对外围小国来说是一本万利的。
他讽刺的应是A.汉匈的互市贸易B.宋朝的榷场贸易C.汉蒙的封贡互市D.明朝的贡赐贸易4.明清时期,百姓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是由于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②棉花种植普及、棉织业兴盛③江南丘陵地区广泛种植茶叶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丝织业兴起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5.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文明史观D.近(现)代化史观6.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
”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A.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C.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7.古代中国的某一时期为了改变民众“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
”的局面,政府规定叫地方出钱,每家摊派,如此可免地方上私家为政府办公差破产之苦。
这一政策A.客观上使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B.由于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被废除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废除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8.《全唐文》卷316载:“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成兆人,户口日益增,……水牵卉服,陆空山夷,骈墙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下列对杭州商业繁华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A.政治中心地位万民归向B.海运发达外贸兴盛C.自然资源丰富商埠密布D.大运河的带动促进9.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①基本特点以丁计税②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③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④反映了国家对人身依附关系的严格控制A.①②③④正确B.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C.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10. 《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1.明代名隶官籍的班匠有近30万人,其中轮班匠每三年赴京轮作,服役90天。
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轮班工匠的征银制度。
“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明政府的这一做法①继承和发展了一条鞭法的纳银代役制度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削弱了封建政府对班匠的人身控制④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2.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诗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诗中提供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商人重金钱不重感情B.唐朝饮茶之风开始盛行C.唐朝茶叶商品化程度高D.交通不便,经商路途遥远13.右边的古币中,你认为不属于假币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这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15.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如右图)是C16.据《清朝通典》记载:“我朝削除故明宗室禄田,令与民田—例起科(征税)。
其废藩田产号为更名地者,皆给于民,而薄其征敛。
”清朝的这一政策实际上是A.否定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的成果B.承认耕种明朝藩王土地的农民拥有所有权C.加重对耕种明朝藩王土地农民的剥削 D.优待归降清朝的明朝残存藩王17. “杨炎行两税法,正式收取商业税,对坐商按户征收资产税,对无居处而行商者,向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并且说要‘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这就是说要使行商与农民、坐商、手工业者都一样向国家纳税,不许他们有侥利,即有多余的利润。
”这说明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自由租佃制形成 C.重农抑商的淡化D.商人地位下降18.先秦时,中原地区青铜器形制肃穆、威严,楚地文化风格浪漫,器物具有流动、飞扬的韵致,有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如图),有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美誉。
它A.体现宗法制度的庄严肃穆 B.尽显神秘凝重的社会氛围C.展现南北文化的融合交汇D.反映繁荣开放的盛世气象19.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这反映出中国的农历属于A.太阳历B.阴阳合历C.阴历D.公历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25.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6.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
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
它是由地方性人口过剩产生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
”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27.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在北京建立会馆,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贮存货物之用。
会馆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 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B. 传统市场经济的扩张C.商人子弟不断入仕 D.不同行业的竞争加剧28.唐高祖废汉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29.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30.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31.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32.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33.明代后期的徽州人黄汴说:“余家徽邶万山之中,……土稀人稠,业多为商。
”黄汴自幼随父兄出外经商,“与二京十三省暨边方商贾贸易”,编成类似旅行指南的地理拈籍《统路程图记》,多次大量刊印,深受欢迎。
以下各项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经商活动破坏了徽州的农业生产C.徽商的经营范围主要在边境地区C.徽州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运贸易D.徽州商人以经营出版印刷业为主34.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35.《盐铁论》中记载:(西汉初年)“边民无麻桑之利,仰中国丝絮而后衣之……”“内郡人众……不宜牛马。
……得匈奴累金之物……騿騵马,尽为我畜”。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汉匈在生产和生活上具有一定的依存性B.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C.匈奴对中原及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D.汉初出现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二、主观题36.在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又与城市的繁荣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3分)答:主张:重农抑商。
(2分) 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1分) 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1分)材料二(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上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
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密方”的存在。
这种传习主要由手工业市场的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手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