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核心筒布置

合集下载

住宅核心筒布置

住宅核心筒布置

一.高层住宅楼中筒的基本元素1.安全疏散口:封闭楼梯或防烟楼梯及前室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3.公共走道4.设备设施及设备管井二.各元素设计的基本要点1.楼梯及前室1). 基本要求:梯段净宽≥1.1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空尺寸)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175mm梯步数每段≤18步普通楼梯基本尺寸:4700*2600(8*260+2400+200=4680),参见图1。

剪刀楼梯基本尺寸:7100*2700(17*260+2400+200=7020)(中间100或200防火墙)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基本面积要求:住宅≥4.5平米;公建≥6.0平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基本面积要求:住宅≥6.0平米;公建≥10.0平米2). 设计要点:a.如地下地上共用一个楼梯,应在首层出口处将地下地上楼梯用防火墙及防火门分隔开,并且地下地上的楼梯对外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门开启后相互不能影响疏散宽度。

b.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其开门宽度可以是1000mm,但在首层楼梯间对外开启的防火门应满足大于1100mm(等同楼梯间梯段最小宽度)。

c.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的距离应满足水平大于1.0米,转角及正对时应大于4.0米的防火要求。

d.两个放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不能同时共用一个前室(三合一前室)(高规p128页:“特别要提出的是,有少数设计在剪刀楼梯梯段之间不加任何分隔,也不设防烟楼梯间,还有一种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两个楼梯口均开在一个合用前室之内,这种设计都不利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

“e.楼梯应出屋顶.f.楼梯段不能设扇步。

g.当楼梯梯段井净宽大于500mm时,楼梯栏杆应按临空栏杆设计,其高度应大于1100mm。

住宅楼梯间及出入口的设置有如下几个要求:设置开敞楼梯间的条件: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核心筒设计分析

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核心筒设计分析

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核心筒设计分析在当今城市的高楼林立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核心筒作为这类住宅的“心脏”,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住宅的品质、使用功能以及安全性。

核心筒,简单来说,就是位于建筑中心位置,集中了电梯、楼梯、管道井、通风井等垂直交通和设备空间的部分。

它是连接各个住宅单元的枢纽,也是人员疏散和设备运行的关键区域。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梯的设计。

在单元式高层住宅中,电梯的数量和规格需要根据楼层的高度、户数以及人流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栋楼至少需要两部电梯,一部用于日常使用,另一部作为备用或在高峰时段分担人流。

电梯的速度和载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确保居民能够快速、安全地上下楼。

同时,电梯的位置要方便居民到达,通常靠近住宅的入口或交通流线的中心。

楼梯作为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其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楼梯的宽度需要满足相关的防火规范要求,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而且,楼梯的踏步高度和宽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让居民在上下楼梯时感到舒适,减少疲劳感。

为了增加安全性,楼梯间要设置足够的照明和通风设施,并且要避免出现狭窄、曲折的布局,确保疏散路线的畅通无阻。

除了交通设施,管道井的设计也是核心筒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道井包括给排水管道井、电气管道井、通风空调管道井等。

这些管道井的布局要合理,既要方便管道的安装和维护,又不能占用过多的使用空间。

在设计时,要考虑管道的走向、管径大小以及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顺畅。

通风井的设计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至关重要。

合理的通风井设计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引入新鲜空气。

通风井的位置和尺寸要根据建筑的朝向、风压等因素进行优化,以提高通风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防止通风井内的噪音和异味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在核心筒的布局方面,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利用率和使用的便利性。

比如,将电梯、楼梯和管道井等设施紧凑地布置在一起,可以减少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

框架—核心筒构造的布置原则

框架—核心筒构造的布置原则

框架一核心筒构造的布置原则(I)核心筒是框架-核心筒构造中的主要抗侧力部分,承载力和延性要求都应更高,抗震时要采取提高延性的各种构造措施。

核心筒宜贯穿建筑物全高。

核心筒的宽度不宜小于筒体总高的1/12,当筒体构造设置角筒、剪力墙或增强构造整体刚度的构件时,核心筒的宽度可适当减小。

(2)核心筒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墙肢宜均匀、对称布置。

筒体角部附近不宜开洞,当不可防止时,筒角内壁至洞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Omm和开洞墙的截面厚度。

抗震设计时,核心筒的连梁,宜通过配置交叉暗撑、设水平缝或减小梁截面的高宽比等措施来提高连梁的延性。

在核心筒延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钢骨混凝土核心筒,即在纵横墙相交的地方设置竖向钢骨,在楼板标高设置钢骨暗梁,钢骨形成的钢框架可以提高核心筒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3)框架-核心筒构造的周边柱间必须设置框架梁。

框架-核心筒构造对形状没有限制,框架柱距大,布置灵活,有利于建筑立面多样化。

构造平面布置尽可能规则、对称,以减小扭转影响,质量分布宜均匀,内筒尽可能居中。

核心筒与外柱之间距离一般以10—12m为宜,如果距离很大,则需要另设内柱,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否则楼层梁太大,不利于减小层高。

沿竖向构造刚度应连续,防止刚度突变。

(4)框架-核心筒构造内力分配的特点是框架承受的剪力和倾覆力矩都较小。

抗震设计时,为实现双重抗侧力构造体系,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构造,要求外框架构件的截面不宜过小,框架担负的剪力和弯矩需开展调整增大。

对钢-混凝土混合构造,要求外框架承受的层剪力应到达总层剪力的(20—25%)o(5)非地震区的抗风构造采用伸臂加强构造抗侧刚度是有利的,抗震构造则应开展仔细的方案比较,不设伸臂就能满足侧移要求时就不必设置伸臂,必须设置伸臂时,必须处理好框架柱与核心筒的内力突变,要防止柱出塑性较或剪力墙破坏等形成薄弱层的潜在危险。

(6)框架-核心筒构造的楼盖,宜选用构造高度小、整体性强、构造自重轻及有利于施工的楼盖构造形式。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
核心筒的布置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核心筒应集中布置,以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同时方便布置竖向交通和管线。

2. 核心筒应与建筑功能相协调,以满足建筑空间的需求。

例如,在高层塔楼中,核心筒应尽量靠近建筑中心,以减小偏心距,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3. 核心筒的尺寸应合理确定,以满足结构承载力和经济性的要求。

核心筒的尺寸过小会导致结构刚度不足,过大则会导致材料浪费和成本增加。

4. 核心筒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以简化设计和施工。

同时,核心筒的形状应避免过大的外挑或内收,以减小侧移和扭转的影响。

5. 核心筒的布置应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在地震区,核心筒应尽量对称布置,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加强构造、设置抗震缝等。

6. 核心筒的布置应考虑施工因素。

在施工阶段,核心筒应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作用,以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以减小施工难度和成本。

以上是核心筒布置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和场地条件,可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新规范下住宅户型核心筒设计

新规范下住宅户型核心筒设计

[核心筒]
☐ 楼梯 ☐ 电梯 ☐ 管井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梯段净宽 梯间开间 梯间进深 ☐ 剖面设计 ☐ 首层分隔措施 ☐ 剪刀梯下负二层 ☐ 对图要点
[核心筒]
☐ 楼梯 ☐ 电梯 ☐ 管井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梯段净宽 梯间开间 梯间进深 ☐ 剖面设计 ☐ 首层分隔措施 ☐ 剪刀梯下负二层 ☐ 对图要点
◆与结构对图
1、踏步起止位置。 2、平台标高及结构降板高度是否跟建筑面层做法厚度相符。 3、核实梯梁位置及高度是否碰头。 4、结构是否考虑地下与地上分隔墙的砌筑位置及梯井封板情况,是否满足防火要求。 5、核对构造柱的位置。 6、核对框架梁柱对休息平台及踏步的影响。
◆楼梯栏杆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管井分类 管井尺寸速查表 ☐ 加压送风井截面计算 ☐ 加压送风井截面速查
风井面积=(风量×开门系数) /风速× 3600
风速的规范有关规定: 8.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8.1.5.1 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8.1.5.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8.1.5.3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构造细节 别墅消防
[核心筒]
☐ 楼梯 ☐ 电梯 ☐ 管井 ☐ 消防要点 ☐ 经典案例
☐ 梯段净宽 ☐ 梯间开间 ☐ 梯间进深 ☐ 剖面设计 ☐ 首层分隔措施 ☐ 剪刀梯下负二层 ☐ 对图要点
楼梯梯段宽、踏步高、宽限值
步距的概念: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确定的,符合 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对仅供少数人使用服务楼梯则放宽要求,但不宜 超过45°。步距是按2r+g: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 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0~630mm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60mm左右,成人平均在 600mm左右。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交通核的布置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整个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空间利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层住宅交通核常见的几种布置方式。

一、核心筒式布置核心筒式布置是高层住宅中最为常见的交通核形式。

它将电梯、楼梯、管道井等垂直交通和设备设施集中在建筑的核心部位,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筒体。

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稳定,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同时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核心筒式布置中,电梯通常分组设置,以提高运行效率。

楼梯则围绕电梯布置,作为紧急疏散通道。

此外,核心筒内还会设置各种管道井,如给排水管道井、电气管道井等,方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然而,核心筒式布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交通核集中在核心部位,会导致建筑中部的采光和通风受到一定影响。

而且,核心筒所占的面积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二、外置式布置外置式布置是将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的外侧。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核心筒式布置中中部采光和通风不好的问题。

同时,外置的交通核还可以为建筑外观增添变化,使建筑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在外置式布置中,电梯和楼梯通常沿着建筑的外墙设置,这样可以为每个住户提供较好的采光和视野。

不过,外置式布置也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由于交通核暴露在建筑外侧,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温和防水措施,增加了建筑的成本。

而且,外置的交通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的立面效果。

三、分散式布置分散式布置是将交通核分散设置在建筑的不同部位。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核的集中压力,提高疏散效率。

同时,分散式布置还可以使建筑的平面布局更加灵活,适应不同的户型设计需求。

在分散式布置中,电梯和楼梯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分区和户型布局进行合理设置。

例如,可以在每个单元设置独立的交通核,或者在不同楼层设置多个交通核。

分散式布置的缺点是管理和维护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在结构设计上也需要更加精细的考虑。

住宅核心筒设计

住宅核心筒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中筒设计要点1一.高层住宅楼中筒的基本元素 1.安全疏散口:封闭楼梯或防烟楼梯及前室 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 3.公共走道 4.设备设施及设备管井 二.各元素设计的基本要点 1.楼梯及前室 1). 基本要求: 梯段净宽≥1.1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空尺寸) 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 ≤175mm 梯步数每段≤18步 普通楼梯基本尺寸:4700*2600(8*260+2400+200=4680),参见图1。

剪刀楼梯基本尺寸:7100*2700(17*260+2400+200=7020)(中间100或200防火墙)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基本面积要求:住宅≥4.5平米;公建≥6.0平米 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基本面积要求: 住宅≥6.0平米;公建≥10.0平米梯段净宽≥1100梯段净宽≥1100图2剪刀楼梯基本尺寸示意图图1普通楼梯基本尺寸示意图2). 设计要点: a.如地下地上共用一个楼梯,应在首层出口处将 地下地上楼梯用防火墙及防火门分隔开,并且地下地 上的楼梯对外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门开启 后相互不能影响疏散宽度。

b.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其开门宽 度可以是1000mm,但在首层楼梯间对外开启的防火 门应满足大于1100mm(等同楼梯间梯段最小宽度)。

c.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的距 离应满足水平大于1.0米,转角及正对时应大于4.0 米的防火要求。

d.两个放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不能同时共用一个 前室(三合一前室)(高规p128页:“特别要提出的是, 有少数设计在剪刀楼梯梯段之间不加任何分隔,也不 设防烟楼梯间,还有一种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两 个楼梯口均开在一个合用前室之内,这种设计都不利 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

“楼梯间出屋面,门外开 防火门宽度≥1100图3 一层剪刀楼梯开门方式示意图图4剪刀楼梯出屋面示意图2e.楼梯应出屋顶. f.楼梯段不能设扇步。

住宅核心筒设计要点

住宅核心筒设计要点

住宅核心筒设计要点一.住宅核心筒的基本元素1.楼梯及前室: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3.公共走道4.设备设施及管井二.各元素设计的基本要点1.楼梯1)楼梯形式:H≤21m,敞开楼梯21m<H≤33m,封闭楼梯,敞开楼梯(户门为乙级防火门)33m<H,防烟楼梯2)楼梯数量:H≤27m,可设一部楼梯(要求每层面积≤650m²,户门距离安全出口≤10m);27m<H≤54m,可设一部楼梯(要求每层面积≤650m²,户门距离安全出口≤10m)H>54m,设2部楼梯。

3)梯段净宽≥1.1m(高度18米以下一边栏杆的可1.0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空尺寸)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175mm梯步数每段≤18步4)普通楼梯基本尺寸:轴线尺寸4500*2600(7*260 2400 200=4420 80抹灰及扶手尺寸=4500)。

(2800层高,每跑8步,共计16步)剪刀楼梯基本尺寸:轴线尺寸6800*2700(15*260 2600 200 100=6700 100抹灰及扶手尺寸=6800)(中间100防火墙)(2800层高,每跑16步)5)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其开门宽度可以是1000mm,首层楼梯间对外开启的防火门应大于1200mm。

6)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的距离应满足水平大于1.0米,转角及正对时最近距离应大于1.0米的防火要求。

7)可采用剪刀楼梯间,具体要求详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28.8)防烟楼梯间前室面积:≥4.5平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面积:≥6.0平米;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1). 7层及以上的住宅楼需设电梯,12层及以上每栋需设2台电梯,其中一台可容纳担架(轿厢尺寸宜为1500*1600,或长短边>3100)2). H>33m住宅楼需设消防电梯3).电梯厅的深度:大于1500mm,12层及以上≥1800mm,剪刀梯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时>2.4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层住宅楼中筒的基本元素
1.安全疏散口:封闭楼梯或防烟楼梯及前室
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
3.公共走道
4.设备设施及设备管井
二.各元素设计的基本要点
1.楼梯及前室
1). 基本要求:
梯段净宽≥1.1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空尺寸)
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175mm
梯步数每段≤18步
普通楼梯基本尺寸:4700*2600(8*260+2400+200=4680),参见图1。

剪刀楼梯基本尺寸:7100*2700(17*260+2400+200=7020)(中间100或200防火墙)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基本面积要求:住宅≥4.5平米;公建≥6.0平米
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基本面积要求:住宅≥6.0平米;公建≥10.0平米
2). 设计要点:
a.如地下地上共用一个楼梯,应在首层出口处将地下地上楼梯用防火墙及防火门分隔开,并且地下地上的楼梯对外疏散门均应向
疏散方向开启,且门开启后相互不能影响疏散宽度。

b.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其开门宽度可以是1000mm,但在首层楼梯间对外
开启的防火门应满足大于1100mm(等同楼梯
间梯段最小宽度)。

c.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的距离应满足水平大于1.0米,转角及正对时应大于4.0米的防火要求。

d.两个放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不能同时共用一个前室(三合一前室)(高规p128页:“特别要提出的是,有少数设计在剪刀楼梯
梯段之间不加任何分隔,也不设防烟楼梯间,还有一种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
两个楼梯口均开在一个合用前室之内,这种设
计都不利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


e.楼梯应出屋顶.
f.楼梯段不能设扇步。

g.当楼梯梯段井净宽大于500mm时,楼梯栏杆应按临空栏杆设计,其高度应大于1100mm。

住宅楼梯间及出入口的设置有如下几个要求:
设置开敞楼梯间的条件: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条件:
(设置的封闭楼梯间应满足下列规定: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
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1).12层-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封闭楼梯间。

(2).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3).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设置防烟楼梯间的条件:
除上述外的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塔式住宅楼,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间)的条件:
(1).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18层及18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3).超过18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18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18层及18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
1)基本要求:
a. 12层以上的住宅楼每幢需设2台以上电梯
b.12层以上的住宅楼需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应≥800KG/台,且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60秒)
c.电梯的设置数量参考标准:60-90户/台
d.7层及7层以上住宅楼的电梯需满足无障碍要求,(电梯开门≥800mm,电梯轿厢进深≥1400mm,开间≥1100mm,一般800KG的电梯均能满足此要求。

)参见图9 。

e.消防电梯与客梯,其管道井及电梯机房均应分隔开(防火墙,消防电梯机房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f.电梯厅的深度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1800mm。

若多台电梯双侧排列,则电梯厅深度应不小于向对最大电梯轿厢深度之和且小于3500mm,参见图9 。

g.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应:住宅≥4.5平米;公建≥6.0平米
与楼梯间合用的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应:住宅≥6.0平米;公建≥10.0平米
h.消防电梯前室若有直接对外的开窗,其开窗与其他部位的开窗距离应满足水平距离大于1.0米,转角及相对时距离应大于2.0米,参见图10 。

3.公共走道
1)基本要求:
a. 公共走道的最小净宽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不小于1200mm(一般设计为轴线1500mm,墙与墙之间1300净空,主要是考虑到后期的抹灰以及走道中安装消火栓后,能保证其实际净宽达到1200mm的要求。

)参见图11 。

b. 高层居住建筑首层;每个外门的净宽≥1.10m;走道净宽单面布房为≥1.20m,双面布房为≥
1.30m。

(高规6.1.9条)参见图12 。

c. 长度>20m的内走道(两端无窗)、长度>30m的走道(只有一端有窗)、长度>60m的走道设机械排烟,排烟井面积应计算所得,参考值0.3m^U2^U左右
4.设备设施及设备管井
1)高层住宅楼中筒中常见管井有:(管井门均为丙级防火门,应尽量外开,以便在走道上检修设备,节约空间)
a. 水表井:
b. 强,弱电井:
11层: 强弱电一般共井,尺寸为1200*600=0.72平米
18-20层:强电井 1500*800=1.20 弱电井 1200*800=0.96
强弱电共井2800*800=2.24
25-33层:强电井 1500*800=1.20弱电井 2000*800=1.60
强弱电共井 3500*800=2.80 配电小间 2500*1200=3.00
c.正压送风井(无自然通风情况下)
位置:楼梯间风井,楼梯前室风井,消防电梯前室风井,超过规定长度的走道风井
注意: 1.当楼梯前室设风井困难时,可以加大楼梯间的风井风量来保证楼梯前室的加压要求(中筒各部分加压压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楼梯间-前室-走
道)
2.加压送风风井要求:窄边净空≥500mm;内壁抹灰密封;各标准层安装正压风口的墙体尽量避免是剪力墙。

(风井的面积需通过计算所得)
3.楼梯间及前室的防火门是双扇开启时,对风压损失较大,相应的风井也会增大。

4. 若建筑楼层超过32层(含地下室),则正压送风需分段设计,即分上段和下段,一般情况下,上段的加压风机位于屋顶,下段的加压风机位于地下室或者1层架空层。

风井在分段层要用结构板断开
5.剪刀楼梯应分别加压送风,但可以共用一个风井。

注意:设备管井门(除为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外)只能开在走道及各前室中,严禁将设备管井门设在防烟楼梯间内。

2)高层住宅楼中筒中的常见设施
a.防火门:楼梯间,楼梯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b.直接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但不允许一个标准单元中所有的户门全开向前室。

c.消火栓:
①总则:必须同时有两股水柱到达任意一处着火点,每个消火栓保护半径按25m计(不能用圆来表示,应考虑龙带拉到位置,龙带至少应能拉到最不利房间的门口)
②高层建筑的合用前室必须设有1个消火栓,如果有开向该前室的功能房间(不包括管道井),则该合用前室必须有两个消火栓;
③按成都消防支队个人意见,前室和走道如果都有户门,前室必须有两个栓,走道必须有两个消火栓。

④如顶层跃层,应考虑下层消火栓能保证到楼上部分(应考虑楼层高度)

夕,只因有你,
总有一些人牵肠挂肚难以忘记,
总有一些日子温暖甜蜜最为珍惜
从春夏到秋冬,从陌生到熟悉,
虽不能时时联系,却总在特别的日子想起你,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因为有你,再苦生活也不觉得累,
再大的险阻也无所畏,
再大的波折也不担忧,
再痛的经历也会忘记,
因为有你,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相识,是最珍贵的缘分,
牵挂,是最真挚的心动,
思念,是最美丽的心情,
问候,是最动听的语言,
在这七夕到来之际,最美的祝福送给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雨点轻敲窗,风吹散了梦想,
唯有你的模样依旧在脑海里徜徉,
爱是种缘分,即使分离也觉得快乐,
七夕到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你,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单身人士找到爱的方向,
愿情侣们找到幸福的天堂,
愿夫妻找到温暖的避风巷,
愿岁月抚平生活的忧伤,愿爱的花瓣轻舞飞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