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合集下载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卫生毒理学-第二单元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卫生毒理学-第二单元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卫生毒理学-第二单元化学毒物的生物转运[单选题]1.毒物动力学中主要参数是A.生物半减期B.清除率C.表观分布容积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江南博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毒物动力学主要参数有: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曲线下面积、生物半减期、清除率。

掌握“毒物动力学”知识点。

[单选题]5.生物半减期A.进入体内的毒物,通过代谢,排出体外的时间B.毒物进入体内,产生有害作用所需的时间C.进入体内的毒物,通过代谢和排出,存体内浓度减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毒物使动物的一半出现某种效应所需时间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生物半减期指化学毒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掌握“毒物动力学”知识点。

[单选题]6.欲把毒理学剂量反应关系中常见的非对称S状曲线转换为直线,需要将A.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B.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对数表示C.纵坐标用对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D.纵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E.纵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横坐标用反应频数表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首先,我们提及剂量-反应关系,那坐标系横轴一定是剂量或者剂量的转换形式,选项A、E横坐标用的是反应频数,显然与剂量无关;选项C、D 横坐标用概率单位表示,概率单位是反应率的一种转换形式,因此也不是剂量或者其转换形式。

这样,只有B选项,横坐标用对数,即剂量的对数值表示才对,另外,对于剂量反应关系的纵坐标,应当是反应率或者反应率的转换形式,一般在S型曲线向直线转换时,采用概率单位对反应率进行转换。

掌握“毒物动力学”知识点。

[单选题]7.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A.肾小球简单扩散B.肾小球主动转运C.肾小球滤过D.肾小管主动转运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率的排泄器官。

化学毒物经肾脏排泄涉及肾小球被动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两种机制。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五)【试题】急性毒性评价的常用参数有A.LD50B.LimacC.ZacD.LOAELE.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正确答案』A【试题】最大无作用剂量是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B.阈剂量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正确答案』D【试题】有阈值效应A.能够检测出阈值的效应属有阈值效应B.不能使用安全限值,只能使用时机安全剂量VSDC.发育毒性或胚胎毒性引起的结果属于无阈值效应D.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生殖毒性则也属无阈值效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试题】关于Zac说法正确的是A.Zac=Limac/LD50B.Zac越大,表明化学物质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C.Zac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D.Zac是急性毒效应常用参数之一E.以上说法均正确『正确答案』D【试题】易化扩散与简单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B.前者需要载体,后者不需要C.前者没有特异性,后者有特异性D.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E.前者没有饱和性,后者有『正确答案』B【试题】一种pH是6.8的有机碱在消化道中最好的吸收部位是A.口腔B.胃C.十二指肠D.小肠E.结肠『正确答案』D【试题】生物转运过程是指A.吸收、分布、代谢B.吸收、分布、排泄C.分布、代谢、排泄D.吸收、代谢E.代谢、排泄『正确答案』B【试题】毒物动力学中“室”的概念是A.表示解剖部位B.代表器官C.是理论的机体容积D.代表生理学的功能单位E.代表毒物作用的靶『正确答案』C【试题】毒物动力学中主要参数是A.生物半减期B.消除速率常数C.曲线下面积D.表观分布容积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试题】反映化学毒物的分布情况的参数是A.Ka、Tmax、Cmax和F。

2024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4年助理医师资格证考试之公共卫生助理医师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45题)1、一种大气污染物,其特点是有刺激性,难溶于水,主要来自工业、交通等燃料的燃烧。

易于侵入深部呼吸道,可引直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过氧化,能与血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该污染物最有可能是A.NOB.碳氢化合物C.BapD.OE.SO【答案】 A2、氯丙嗪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A.耐受性与成瘾性B.口干、汗腺分泌减少C.白细胞减少D.锥体外系反应E.头痛、恶心、呕吐【答案】 D3、对于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在选择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以下哪个条件不需考虑A.各组是否服从正态分布B.以上均需要考虑C.个体间是否独立D.各组均数是否相等E.各组方差是否相等【答案】 D4、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健康效应常可采用的研究方法A.前瞻性调查研究和现况调查研究方法B.现况调查研究C.以上都不是D.病例对照调查E.动物实验研究【答案】 A5、一组变量值,其标准差的大小变化表现为A.随系统误差的增大而减小B.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减小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D.随变量值个数的增加而减少E.随变量值个数的增加而增大【答案】 C6、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A.氢键B.疏水键D.肽键E.范德华力【答案】 D7、患者,女,48岁。

近1年来月经周期延长,达2~3个月1次,并出现潮热烦躁、出汗、乏力等更年期症状。

应首选的药物治疗是A.雌激素B.雌激素及孕激素C.孕激素D.雄激素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答案】 B8、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A.以上都不对B.组织来源C.形成方式D.内在因素E.外在环境【答案】 B9、男性,12岁,常在扁桃体炎后出现蛋白尿(超过3.6g/日),水肿,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l,血脂升高。

经治疗上述症状减轻,需继续用何药治疗?()B.泼尼松C.阿司匹林D.白蛋白E.氢氯噻嗪【答案】 B10、患者中风已半年有余。

.现见左半身仍活动不便,枯瘦,形赢自汗,手足肿胀,口角A.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B.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C.痰瘀互结,脉络闭阻证D.气虚血滞,脉络闭阻证E.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答案】 D11、疑为宫外孕破裂,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是A.妊娠试验B.B超C.阴道后弯窿穿刺D.腹腔镜检查E.诊断性刮宫【答案】 C12、下列有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致癌物的最终确定应该依据A、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B、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动物致癌试验C、流行病学调查,剂量反应关系,动物致癌试验D、构效分析,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E、恶性转化试验,动物致癌试验,流行病学调查2、化学致癌过程至少分为哪三个阶段A、引发(启动),促长,进展B、引发(启动),进展,转移C、引发(启动),促长,转移D、进展,浸润,炎症E、促长,进展,浸润3、体细胞转变为癌细胞需要A、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B、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C、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D、癌基因的灭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E、癌基因的活化和DNA修复基因的活化4、关于引发剂(启动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引发剂本身具有致癌性B、引发剂可与DNA发生反应C、有可检测的阈剂量D、大多数是致突变物E、引发作用是不可逆的5、近致癌物是指A、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B、兼有引发(启动)、促长、进展作用的物质C、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D、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E、不经代谢活化即有致癌活性的物质6、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在化学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是A、亲核的活性代谢产物B、亲电子的活性代谢产物C、自由基形式的代谢产物D、环氧化物E、含亲水集团的物质7、根据实验研究资料估计,诱发人类癌肿主要与A、病毒因素有关B、放射性因素有关C、化学因素有关D、物理因素有关E、遗传因素有关8、动物长期致癌试验中,对诱发肝癌敏感的动物是A、小鼠B、家兔C、豚鼠D、大鼠E、猫9、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A、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B、肿瘤死亡率,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C、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死亡率D、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肿瘤死亡率E、肿瘤发生率,肿瘤存活率,肿瘤死亡率10、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不包括A、细胞形态改变B、细胞生长能力改变C、细胞生化表型改变D、细胞坏死E、与肿瘤形成有关的表型11、WHO提出的机体对于致癌物的反应不包括A、试验组发生对照组没有的肿瘤类型B、试验组一种或多种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试验组每个动物的平均肿瘤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三)一、A11、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不包括A、观察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B、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C、剂量-反应研究D、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E、确定损害的可逆性2、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A、初成年,未成年动物,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3、经典的毒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核素B、微波C、细菌D、病毒E、各种化学物质4、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如下述,但不包括A、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特点及靶器官B、研究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C、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D、确定受试物的致死剂量E、为制定其安全限量标准提供初步参考依据5、亚慢性毒性试验观察指标不包括A、食物利用率B、脏器系数C、血生化学检查D、红细胞中的微核E、病理学检查6、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连续染毒的期限为A、14天B、20天C、60天D、90天E、1年7、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A、环境毒理学3~6个月B、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C、工业毒理学1~3个月D、食品毒理学3~6个月E、以上都对8、亚慢性毒性试验的一般性指标有A、特殊基团检测B、特殊基因测试C、灵敏指标的检查D、动物死亡率E、脏器系数9、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A、成年动物B、必须雌雄各半C、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D、仅使用单一性别E、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10、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C、保证染毒柜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D、温湿度恒定E、以上都是11、改进寇氏法要求A、设5~7个剂量组B、每个剂量组小鼠不可少于10只C、组距为几何级数。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欲调查某市娱乐场所女性工作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从全市218所美容美发、按摩、洗脚房和歌舞厅等高危娱乐场所随机抽取30所,对该30所娱乐场所中所有18~45岁女性工作人员实施问卷调查。

该抽样方法属于A、整群抽样B、单纯随机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E、分层整群抽样2、下列抽样方法中需要按混杂因素(非研究因素)将总体分为若干组的方法是A、单纯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随意抽样D、分层抽样E、机械抽样3、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A、随机B、重复C、施加处理因素D、设置对照E、分布均衡4、下列关于调查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确调查目的是调查研究最核心的问题B、采用抽样调查还是普查是由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决定的C、调查设计出现缺陷时,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弥补D、一旦制定了调查研究计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不能改变E、调查的质量控制主要在调查问卷设计阶段5、在常用的几种抽样方法中,最便于组织并且节省经费的是A、单纯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机械抽样E、单纯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6、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最根本的区别是A、调查研究以人为对象B、实验研究以动物为对象C、调查研究不能随机分组D、实验研究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给予干预措施E、调查研究也可以给予干预措施7、实验研究是A、将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B、实验组与对照组不是随机的C、实验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某些方面必须相似D、常用于行为观察E、从原因到结果的调查研究8、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随机化、对照、盲法B、随机化、盲法、配对C、随机化、重复、配对D、随机化、齐同、均衡E、随机化、对照、重复9、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B、受试对象、研究人员、处理因素C、受试对象、干预因素、处理因素D、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实验场所E、处理因素、实验效应、研究人员10、用某疗法治疗胃溃疡病人50例,一个月后40例好转,由此可认为A、该疗法疗效好B、该疗法疗效一般C、该疗法疗效只有近期疗效D、因治疗例数少,尚不能说明该疗法的疗效如何。

卫生毒理学练习试卷2

卫生毒理学练习试卷2

卫生毒理学练习试卷2(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3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 A1型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分散度与颗粒状物质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可到达呼吸道深部的颗粒其直径一般(分数:2.00)A.大于10μmB.大于5μmC.小于10μmD.小于5μm √E.5~10μm解析:2.成组应用遗传毒理学试验时,下列哪项不是要考虑的配套原则(分数:2.00)A.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试验B.包括体细胞和性细胞的试验C.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D.包括多个遗传学终点的试验E.在反映同一遗传学终点的多种试验中应尽可能选择体外试验√解析:3.关于肿瘤抑制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肿瘤细胞的遗传学改变包括肿瘤抑制基因B.肿瘤抑制基因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肿瘤性状表达C.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必须有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D.肿瘤抑制基因不能表达或其基因产物去活化时才容许肿瘤性状的表达E.ras和myc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解析:4.外来化合物对生殖发育毒性作用的各环节包括(分数:2.00)A.性腺的发育及交配过程B.受孕及胚胎的发育过程C.胚胎发育及哺乳的过程D.对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着床、胚胎发育及幼儿出生后发育过程√E.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发育过程解析:5.要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动物染毒的最高剂量,一般可根据(分数:2.00)A.急性阈剂量√B.LD30C.LD50D.LD50E.LD100解析:6.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分数:2.00)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解析:7.以下关于蓄积系数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此法用来研究化合物蓄积作用B.蓄积系数越高,蓄积作用越弱C.目前有固定剂量法和定期递增剂量法两种试验方法D.用LD50做指标,有可能低估某些化合物的潜在慢性毒效应E.用此法能区分某种化合物是物质蓄积还是功能蓄积√解析:8.染色体畸变有(分数:2.00)A.颠换B.置换C.转换D.切换E.互换√解析:9.以下何种指标是常用的进行化学物急性毒性分级的指标(分数:2.00)A.LD100B.LD50 √C.LD0D.ZacE.Zch解析:10.具有水溶性且分子量小的外来化合物经生物膜转运的机制是(分数:2.00)A.主动转运B.滤过√C.简单扩散D.载体扩散E.吞噬及胞饮解析:11.关于化合物的脂溶性以下哪条的叙述不正确(分数:2.00)A.一化合物的脂溶性大,表明其易溶于脂B.化合物的脂溶性高,易通过生物膜C.化合物的脂溶性与其毒性密切相关D.化合物的脂溶性低,易通过生物膜√E.脂溶性与化合物的吸收、分布、转运、代谢及排泄有关解析:12.在进行SCE试验中,加入BrdU的作用是(分数:2.00)A.使细胞分裂终止于中期相B.阻止细胞核的分裂C.阻止细胞膜的分裂D.取代胸苷掺入DNA,使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E.使细胞同步分裂解析:13.在毒理学试验中,常用的助溶剂是(分数:2.00)A.茶油B.二甲基亚砜C.乙醇D.吐温-80 √E.橄榄油解析:14.小鼠一次灌胃体积通常为(分数:2.00)A.0.2~1.0ml/10gB.1~5ml/10gC.1~5mlD.0.2~1.0ml √E.>5ml解析:15.弱碱性外源化合物在经尿排泄的过程中,在酸性尿液中(分数:2.00)A.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减少,排泄快√B.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慢C.非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陕D.非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慢E.解离型增加,再吸收增加,排泄快解析:16.毒理学实验中的微核试验可用来检测(分数:2.00)A.引起移码突变的遗传毒物B.引起核碎裂的遗传毒物C.断裂剂√D.引起碱基置换的遗传毒物E.DNA加合物解析:17.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外来化合物的是(分数:2.00)A.农药B.药品C.食品√D.微量元素E.生物毒素解析:18.关于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常用动物有大鼠和小鼠B.实验期限大鼠为2年,小鼠为1.5年C.常设3个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高剂量组剂量应为最大耐受剂量(MTD)D.每组雌雄各10只动物√E.结果观察主要指标是肿瘤发生的数量和性质解析:19.常见的诱导剂有(分数:2.00)A.苯巴比妥B.3-甲基胆蒽C.六氯联苯D.DDTE.以上都是√解析:20.下列关于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皮肤是较好的屏障,但不少外来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引起毒效应B.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较高,分子量较小的外来化合物容易通过皮肤吸收C.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可分为穿透阶段和吸收阶段D.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机制有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E.外来化合物经皮肤吸收主要经表皮细胞,经皮肤附属器吸收的较少解析:21.下列关于卫生毒理学实验动物选择原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选择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B.选择与人类有类似疾病谱的动物√C.选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D.选择易于获得、晶系纯化,且价格较低的动物E.选择两种实验动物,最好一种为啮齿类,一种为非啮齿类解析:22.下列叙述终致癌物的特点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前致癌物经代谢转化,最终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B.前致癌物经代谢转化最终生成的中间产物叫终致癌物√C.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是最重要的代谢活化酶D.终致癌物具有直接与DNA反应的活性E.终致癌物大多是亲电子物解析:23.下列有关生殖毒理学和发育毒理学概念的描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生殖毒理学和发育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两个分支B.致畸试验是发育毒性试验之一C.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D.二者也可统称为繁殖毒理学E.发育毒理学比生殖毒理学更全面√解析:24.抗体形成细胞实验可检测(分数:2.00)A.细胞免疫功能B.体液免疫功能√C.巨噬细胞功能D.宿主抵抗力E.以上都不是解析:25.体细胞转变为癌细胞需要(分数:2.00)A.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的活化B.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的灭活C.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和癌基因的灭活D.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和癌基因的活化√E.以上都不对解析:26.体外试验常用的材料是(分数:2.00)A.组织器官B.原代培养细胞C.细胞器D.细胞株E.以上都是√解析:27.下列哪项不属于外来化合物的联合作用(分数:2.00)A.相加作用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D.独立作用E.诱导作用√解析:28.最大无作用剂量是(分数:2.00)A.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B.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C.人类终身接触该化合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D.化合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生物体的损害的最高剂量E.以上都不是解析:29.下列关于癌症病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癌症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B.机体发生癌症的内因有遗传因素C.机体发生癌症的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辐射致癌和病毒致癌√E.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解析:30.卫生毒理学实验中所选择的染毒途径应尽可能与人类的实际接触一致,那么外来化合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为(分数:2.00)A.胃肠道吸收、经皮肤吸收和经呼吸道吸收√B.胃肠道吸收、静脉注射和经皮肤吸收C.胃肠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和静脉注射D.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吸收、经注射部位吸收E.经呼吸道吸收、经胃肠道吸收、经注射部位吸收解析:31.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结果分析指标是(分数:2.00)A.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B.肿瘤死亡率,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C.肿瘤发生率,肿瘤多发性,肿瘤死亡率D.肿瘤多发性,肿瘤潜伏期,肿瘤死亡率E.肿瘤发生率,肿瘤存活率,肿瘤死亡率解析:32.某种外源性化合物的pKa值是描述其(分数:2.00)A.解离度√B.挥发度C.反应活性D.分散度E.稳定性解析:33.如果DNA链上的鸟嘌呤被胸腺嘧啶取代,这种突变称为(分数:2.00)A.颠换√B.转换C.移码突变D.错义突变E.无义突变解析:34.具有脂溶性的外来化合物,其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简单扩散√B.膜孔扩散C.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E.胞饮和吞噬解析:35.确定微核试验的遗传学终点的根据是(分数:2.00)A.DNA交换或重排B.DNA完整性改变C.DNA碱基序列改变D.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或染色体分离改变√E.细胞分裂异常解析:36.以下各项关于毒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是主要的氧化酶系B.此酶系主要存在于微粒体中C.此酶系催化作用的专一性高√D.此酶系可被一些化学物诱导E.肝是体内的主要代谢转化器官解析:37.下列关于外来化合物在机体分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分布是吸收入血的外来化合物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B.分布可分初期分布和再分布C.在初期分布,器官中外来化合物浓度与器官的血液灌注有关D.在再分布阶段,器官中外来化合物浓度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有关E.外来化合物均匀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细胞√解析:38.下列哪项不是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分数:2.00)A.受试物溶解后稳定B.本身无毒C.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E.不被机体吸收√解析:39.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A.生物膜是将细胞或细胞器与周围环境分隔的半透膜B.生物膜具有隔离和选择性通透作用C.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为流动镶嵌模型D.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主要由于镶嵌蛋白的作用√E.很多化学物的毒性作用与生物膜有关解析:。

广东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考试题

广东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考试题

广东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卫生毒理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区卫生监督所在检查时发现,辖区内某理发店有2名从业人员未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故督促其办证。

1周后,卫生监督所前往复查,却遭到该理发店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刁难与阻挠。

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应对理发店作出罚款的处罚,其理由是A、拒绝卫生监督B、未建立卫生责任制度C、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D、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而继续营业E、未获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而直接为顾客服务A——卫生法2、某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受者在接受移植后出现了皮肤和肠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可能的诊断是 DA、自身免疫性疾病B、免疫复合物性疾病C、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性疾病E、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性疾病3、相对于情绪,情感具有的特点是AA、稳定而深刻B、其发生与认知变化有关C、伴有明显的行为变化D、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E、带有明显的情境性4、某地开展在出生婴儿和学龄前儿童普种乙肝疫苗的干预项目后,从第二年开始连续五年观察当地的肝癌死亡率。

已知过去10年该地区乙肝感染率保持在10%,假设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能导致原发性肝癌,请你对这五年肝癌死亡率做出合理推断A.肝癌死亡率逐年下降B.肝癌死亡率逐年上升C.肝癌死亡率保持干预前水平不变D.难以确定肝癌死亡率变化情况E.肝癌死亡率先保持不变后下降C5、下列哪项不是前瞻性研究的特点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C.多用于罕见疾病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便于分析剂量反应关系C6、尚未列入我国控烟法律法规的条款是A.禁止青少年吸烟B.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C.禁止在公众媒体作香烟广告D.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烟草危害E.实行烟草附加税B7、同类定量资料下列指标,反映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代表性的是A.四分位数间距B.标准误C.变异系数D.百分位数E.中位数B统计学: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均数的抽样误差8、2002年11月,中国广州出现一种以近距离飞沫或接触传播为主的严重呼吸窘迫综合症,后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命名为SARS,截止2003年5月30日,该疾病共波及32个国家,8000余人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一、A1
1、器官形成期这一阶段对致畸作用的敏感性最强,受到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易于发生先天性畸形。

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形成期是受精后第几周
A、1~3
B、3~8
C、5~8
D、4~10
E、5~10
2、常见的烷化剂有
A、N-亚硝基化合物
B、氮芥
C、硫芥
D、烷基硫酸酯
E、以上都是
3、可以作为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物的是
A、维生素A,敌枯双,五氯酚钠
B、维生素B,敌枯双,五氯酚钠
C、维生素C,敌枯双,五氯酚钠
D、维生素D,敌枯双,五氯酚钠
E、维生素E,敌枯双,五氯酚钠
4、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
A、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B、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陡峭,物种差异明显
C、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D、无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明显
E、有致畸敏感期,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平缓,物种差异不明显
5、在致畸试验中,活胎检测内容不包括
A、外观畸形检查
B、组织病理学检查
C、内脏畸形检查
D、体重测量
E、骨骼畸形检查
6、致畸试验使用的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该受试物LD50的
A、1/2
B、1/4
C、1/6
D、1/8
E、1/10
7、两代生殖毒性试验,从亲代开始染毒,观察至
A、子2代出生
B、子2代断乳
C、子1代出生
D、子1代断乳
E、子1代染毒结束
8、生殖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除外
A、受孕率
B、正常分娩率
C、幼仔体重增长率
D、幼仔出生存活率
E、幼仔哺育成活率
9、生殖毒性试验中,受孕率等于
A、妊娠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
B、妊娠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
C、交配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
D、分娩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
E、分娩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
10、小鼠器官发生期自受精日计是
A、1~3天
B、4~6天
C、6~15天
D、17~18天
E、19~21天
11、三段生殖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一代繁殖试验、二代繁殖试验、三代繁殖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