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贫困生上不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怎么上重点大学
俞敏洪大学生励志演讲稿【5篇】

俞敏洪大学生励志演讲稿【5篇】俞敏洪大学生励志演讲稿精选篇1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种生活状态时,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生命走向不同的方向,从此产生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去学习,但最后能够到北大、清华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
是进北大还是进普通高校由不得你选择,也不一定是由你高中学习认不认真决定。
人的智商和记忆力是有差别的,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还是只能进入普通高校。
那是不是进入了普通高校就意味着未来的前途不如北大的毕业生好呢?一定不是!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上,也可以选择自暴自弃。
有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通过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一样可以考上北大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被定了终生,放弃努力,大学毕业后成为工作没有着落的流浪汉。
我有一个朋友,只有中专毕业,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先是拿到了大专自学考试的文凭,后来又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毕业工作两年后又考上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成功人士。
因此,你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选择努力还是选择放弃。
当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发现有些同学好像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其中有的同学是因为确实能力强找到了好工作,但有的同学似乎纯粹是因为运气好,你怎么想都想不通为什么命运对你如此不公,让你能够找到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之类的活计。
但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也可以选择认真对待工作或者不认真对待工作,你工作态度的不同,给你带来的结局会完全不同。
如果你工作态度积极,把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做得极其认真而出色,最后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如果你选择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最后就可能变成失业人士。
新东方有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刚来到新东方时只找到了一份帮助学生收发耳机的工作,但他选择了积极的工作态度,一边帮助学生收发耳机,一边认真听每一位老师上课,两年后他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由于他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所以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的教学技巧。
复读成功的名人故事

复读成功的名人故事
那我给你讲个俞敏洪复读成功的故事。
俞敏洪这老哥啊,那可真是够传奇的。
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啊,英语成绩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差几分才到及格线呢,结果自然是没考上大学。
一般人要是遇到这情况,可能就灰心丧气,觉得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了。
但俞敏洪可不是一般人啊,他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决定复读。
复读的日子可不好过,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着找出口。
他每天都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尤其是对着英语那是下了狠功夫。
早上天还没亮就起来背单词,晚上宿舍都熄灯了,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做英语练习呢。
那股子劲儿,就像是和英语较上了劲,不把它拿下誓不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呐,第二次高考的时候,他的英语成绩就像坐火箭一样飙升。
这一次,他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大学。
你说厉害不?要是他当初没复读,就没有后来的新东方了。
他的故事就告诉咱啊,一次失败算啥,复读就像是给人生按下了一个重启键,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有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精彩人生呢。
关于俞敏洪的高考励志故事

关于俞敏洪的高考励志故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实战经历鼓励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很多人晓得做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出席过三次中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道,第一次出席中考,英语只托福了33分后。
在考研班,英语基础高,从未获得老师的引导,强悍的“自我引导功能”提振他挺至最后。
第二年中考,英语成绩55分后,虽比前一次存有进步,但总分不低仍落第。
在一片批评声中,俞敏洪秉持再念一个高三。
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
存有了前两年的累积,加之最后一年的拚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后,最终被北大投档。
对于即将出席中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道:只要自己不退出自己,任何人都沉住气你。
“没有人引导,就自我引导。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
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
”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须要骆驼精神。
“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就是海归。
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存有较显著的口音。
但我的英语词汇量就是他们所不及的。
”俞敏洪说道,每天不论多忙碌,都会取出5分钟时间稳固词汇。
“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
”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累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稳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道没丝毫的捷径捷径。
只有和忘却规律较量,每天花一定量时间稳固记忆单词,使词汇在脑海里日长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
俞敏洪高考励志小故事

俞敏洪高考励志小故事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
前日下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实战经历鼓励江城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
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靠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
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
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
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
“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
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
”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字串3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
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
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
”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
“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
”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
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修改版]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4a60ed227916888586d782.png)
第一篇: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励志故事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
前日下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实战经历鼓励学子们: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
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靠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
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
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
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
“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
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
”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
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
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
”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
“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
”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
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
俞敏洪高三励志演讲稿

俞敏洪高三励志演讲稿俞敏洪高三励志演讲稿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
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
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
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
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
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
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
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
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
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
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
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
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
2024年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人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力量之一,生命的动力之一,是我们自己内心想要某种东西的欲望。这种欲望其实就是理想,一种需要让我们的生命提升才能得到的东西。理想是在我们生命遥远的地方,是我们愿意用三年、五年,甚至一辈子去实现的东西。理想能够让我们不断打破现实走向未来。每一个理想都是有阶段性的,随着一个又一个理想的实现,我们的生命不断扩张,能力不断增强。所以,要用理想来指引我们的生活,来点燃我们内心自强的火焰。
我们的生命中充满了选择,你的选择不仅和你的心情相关,也和你的命运相关。但凡你选择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但凡你选择消极的、被动的、懒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糟。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决定权在你,而你现在的选择则决定了你的未来。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3
最终,大家要明白一点,如果你为了一个事业目标已经竭尽全力,最后即使没有结果,生命本身的丰富也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你努力了,但最后失败了,那不是你的错;如果你没有努力,最后失败了,那才是你的错。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 篇2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种生活状态时,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生命走向不同的方向,从此产生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人一辈子要活下去,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人一辈子想要活好,什么东西最重要?
有人说自由最重要,有人说梦想最重要,有人说感恩最重要。
我知道的那些能把学习搞好、能把生活过好、能把事业做好的人,身上是有一些共性的。拥有了这些共性的人,人生之路往往会走得好一些。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共性,就是这些人都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那就是自强。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俞敏洪,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传奇般的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业巨头和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励志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俞敏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
从小,他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立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勤奋好学,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还获得了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
这次留学经历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国外的求学生涯中,俞敏洪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
他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俞敏洪投身于教育事业。
他创建了新东方教育,帮助了无数学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创办新东方的过程中,他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不断前行,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了教育事业,俞敏洪还涉足了商业领域。
他创建了俞敏洪英语,成为了一家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
他的商业帝国不断扩张,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商业头脑,更是因为他那颗永不言败的心。
俞敏洪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汗水。
但只要坚持不懈,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在俞敏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励志,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人物致敬,让我们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因为,正如俞敏洪所说,“只要你肯努力,你就会成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敏洪:贫困生上不了当地最好的高中怎么上重点大学
2014年04月01日04: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所言,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前提下,所谓加大比例的做法则很有可能演化成新的不公平的加大。
再者,简单拉伸比例,不是照顾而是讨巧,反而会害了农村孩子,“如果学生成绩没到,硬拉到重点大学,学生自己也会抬不起头来,进一步影响毕业后找工作。
”
原标题:名校馅饼砸不到农村娃头上
本报记者邱晨辉实习生马露
北京大学一场有关教育和交流的演讲,为米歇尔新增不少青少年粉丝。
不过,这位美国第一夫人可能并未意识到,“出国留学”这个在她演讲中反复出现,并被她称作“能够改变人生”的受教育方式,对于听她演讲的学生受众,尤其是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小学生而言,并非唾手可得。
在中国,真正“改变”他们的,还是要寄望于上一所好大学。
正如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上大学及其背后的教育公平问题,才是教育部长被围追堵截时遭遇最多的问题。
其间,不少来自地方教育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也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不多,而是将更多的笔墨落在教育公平上,比如那句“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就被媒体反复解读为,农家子弟有望真正得到一棵“改变人生”的救命稻草。
当美国第一夫人在她富有外交高度、且不乏政治意味的演讲中关心留学时,或许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最关心的。
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真的增加了吗
“10%?”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自己“不相信”这个数字,至少对10%的成分表示“怀疑”。
在临近两会结束的一次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议上,俞敏洪当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等政协委员的面讲起一段“亲身经历”。
按照俞敏洪的说法,他的企业每年都会资助数十位北京大学“贫困”大学生,但就在去年,当和这些学生“说上那么一两句”后,这位出身农村平民家庭的企业家很快发现,“这些贫困学
生大部分其实不怎么贫困”,用他的话说,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的经历都是惊人的相似——从初中开始就在省重点学校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
“这哪里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他说。
2012年以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组织实施,每年在高校招生计划总增量中安排1万名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到2013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万名,如此就有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比例提高了8.5个百分点”,而对于今年的任务,则定在了“再增长10%”。
就是这个数字让俞敏洪心生疑惑。
他曾到过一些落后地区。
在一个闭塞的县城,他到了当地“最顶级”的一所中学后发现,学生一半以上都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子弟,剩下一多半就是当地有钱人家的孩子,鲜见真正的农村孩子。
“上不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他们怎么上重点大学?”俞敏洪说。
其结果,这8.5%或10%的新增名额就是被贫困地区的“政府子弟”或“有钱人家的孩子”占了。
接着,他讲出了自己眼中的升学逻辑。
“出国读书的孩子,政府领导子女占了一大半。
不出国的,北大、清华、人大都被(干部子弟)占了。
他们难道是作弊的吗?一点都没作弊。
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了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不可能考不上名牌大学。
”俞敏洪说。
“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即便是在出口处加8.5%或是10%的重点大学的招生计划,似乎也难“填平”起点处教育投入不均的鸿沟。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所言,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前提下,所谓加大比例的做法则很有可能演化成新的不公平的加大。
再者,简单拉伸比例,不是照顾而是讨巧,反而会害了农村孩子,“如果学生成绩没到,硬拉到重点大学,学生自己也会抬不起头来,进一步影响毕业后找工作。
”
让更多贫困地区孩子上重点大学,更要让他们上“重点”中小学
葛剑雄所在的讨论小组与俞敏洪只有一墙之隔,20来位委员近半都来自高等教育领域,然而,这一天他们集中谈论的也是基础教育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这样开了个头: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上重点高校比例的增加只是治标,治本还是要向源头,也就是基础教育开刀。
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到城里读书“几乎不可能”,“从小学就落后了,到高中越来越落后,到大学就没机会了”。
去日本考察时,李向玉发现,日本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就按照国民素质标准抓学生的基础教育,从身心健康各个方面一代代地施行,只从身高上看“日本青少年就超过了中国孩子”。
李向玉说,中国孩子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资源太少,没老师教”。
“政府当然还要倾斜资源,但仅仅是从最后上大学的数字上倾斜资源,让数字变得好看吗?”葛剑雄直言,政府最大的责任是把主要的钱投在义务教育上,使学生受教育水平基本一致,实现教育基础公平,让寒门学子获得均等的教育资源。
坐在一旁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补充了一份来自中国中西部11个省农村基础教育的调研结果:在这些省份,乡镇一级的中心小学以下,还分布着6690多个教学点,这些教学点往往分布在最偏远的山区,有些地方甚至连电都不通,具体来说,这些地方有45.9%的代课老师没有参加过培训,94%的教学点从不知道支教教师“长什么模样”。
“国家投的钱也不少,一问,电脑买了没有,买了;牵了网没有,牵了。
但是,没用。
”马敏说,电脑买了、网牵了,但是偏远山村,信息资源进不来。
有些地方老师不会用电脑,形同摆设。
让更多贫困地区孩子上重点大学,更要让他们上“重点”中小学,马敏说,目前来看,最具操作性的做法就是师资力量的倾斜。
添加优秀师资力量的砝码,除了呼吁还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思维
俞敏洪同意马敏的说法,为解决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政府投了很多钱,但是没抓住要点,“一个学校真正好,好就好在老师。
优秀老师在哪里,优秀学生就在哪里。
”
然而,把好老师从城里“赶”到农村并非易事。
有一次,俞敏洪到美国一个“鸟不拉屎”的偏远地区,发现当地一小学,总共就200个学生,却有两个哈佛毕业的老师在那里教书。
在中国,从北大毕业跑到边远地区,在农村小学蹲着,一教一辈子的优秀教师,“有,但很少”。
不过,这并非是个无解的难题。
俞敏洪认为“症结”还是出在“钱”上,即使在美国偏远地区,老师的房子跟城里没有两样,生活条件依然很好,然而在中国,一到农村,“水没了”、“房子没了”、“工资也没了”。
“现在中国经济当头,屁股决定脑袋,哪儿工资高,决定了老师的屁股往哪儿挪。
”俞敏洪认为,除了舆论上的呼吁,关键还是要通过中央强有力的政策,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思维,让教育资源向农村分散。
他做过一个尝试。
新东方在偏远地区有六七所希望小学,其中两所希望小学的老师每年都能得到3000元补助,条件就是“待在学校”,“就是这每年多出的3000块钱为孩子们…留‟
住了老师。
”
在舟山县的一个山顶上,坐落着一所小学,从山下到山上,开车不过半小时路程,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山上是农村,山下是城市,老师们都不愿意“上山”、“进村”,怎么办?俞敏洪说其实很简单,还是要靠价格杠杆来起作用,“只要山上的老师工资比山下老师工资一年多上3000块钱,那些老师就全部待在山上不下来了”。
“不过这3000块钱得由政府出。
”俞敏洪说。
3月24日,教育部针对“农村穷孩子上名校人数要增一成”的目标对外公布了三项举措,包括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以及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三者不过是在教育公平出口处的三只“火把”,让人看着闪光却未必真的温暖,而基础教育问题“治本”的火焰并未点燃。
令人欣慰的是,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强调“10%”这个数字的同时,还提到了另一句话,即“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