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对恩格斯晚年一个重大命题的文本考察与语义分析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 参考答案一

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100 分)参考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以严格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不是空想和教条式地预测未来。
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因此空想社会主义也有科学的成分,科学社会主义也有空想的成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空想的成分,而在于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后者是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只能求助于理性和正义。
前者则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进行描绘的。
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者醉心于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并宣称:“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对未来的革命的行动作纯学理的、必然是幻想的预测,只会转移对当前斗争的注意力”。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列文论__试题

马列文论__试题◆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创作论和批评论的的四封书信:◆马克思:《致斐迪南·拉萨尔》◆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致敏娜·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1.回到马克思,文艺意义上的回到。
2.《评普鲁士最新的书报检查令》(风格就是人的理解)3.康德美的理想(论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亚里士多德:材料因与形式因黑格尔:内容即“具有形式于自身内”、“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
”马克思: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恩格斯:整个有机界在不断地证明形式和内容的同一或不可分离。
◆19世界中叶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
”形式是一定内容的形式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反对忽略内容二单纯追求形式“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
但是,不管职业诗人将会对这种疏忽感到多大的震惊,而总的说来,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优点,因为我们的专事模仿的诗人除了形式上的光泽,就再没有别的什么了。
”(马克思)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不仅同一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多种内容,而且不同的艺术形式的可以表现相同的内容。
二、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适合于做祭品内容的艺术形式,既有利于表现作品的内容,也有利于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而不适合于内容的低劣的形式,则会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
形式与内容的融合◆马克思评论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时指出这部小说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和谐。
◆恩格斯对“青年德意志”诗人卡尔·倍克的诗作的评价:“一首诗可能以诗句的流畅和响亮见称,具有美丽的外在形式,可是不能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
”这位诗人“完全陷到自由主义的‘青年的意志’派关于犹太人的空谈中去了,诗在这里销声匿迹。
”4.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宋代润笔)“艺术产生”概念的想法亚里士多德:一切技术都和生成有关,而创新就用思辨某种可能生成的东西怎样生成,它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这些食物的开始之点式在创制者中,而不是在被创制物种。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及其当代价值2015-06-09 13:20来源:前线网-《前线》作者:李福岩袁浩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与建设中的一个前沿性重要热点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社会政治问题,关乎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提性问题,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所谓整体性,是指系统中的诸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而起作用,是系统的本质特征。
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个理论内容、方法与实践发展的有机整体,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曾在1865年7月31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说,他的著作固然细节上的缺点在所难免,但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为此,就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即整体性地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与方法、实践发展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思想观点与学说体系,是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潮与运动。
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高度浓缩与精神实质,就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以确凿的感性事实、雄辩的大写逻辑,把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对现代性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展开了全面的、无情的、彻底的理论批判与现实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科学规律,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构想与预测。
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优秀文化遗产,创立了一个博大精深、高度完整的科学理论内容体系。
不同于书斋中具体研究某一学科专业方向的学者,在首先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浑然一体的。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家列宁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写下了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同时,列宁同志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由一块整钢铸成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思想遗产,他们的文艺理论就是这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人文学者认真领会。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文学艺术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熟悉世界文艺经典,十分关注他们所处时代的文艺创作。
这些伟人不仅在哲学、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经常涉及文学艺术问题,而且还常常抽出时间,专门研究和评述当代的文艺创作,与文艺家直接交往对话。
马克思早年创作过诗歌,写过专门的文艺论文《论宗教和艺术》,西方人文学界早已公认,马克思是19世纪精通古典文艺的博学之士;他关于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创作和席勒文艺观的论断极为精辟。
恩格斯与小说家哈根纳斯有关现实主义的对话众所周知,而且,恩格斯本人还酝酿创作一个宏大题材的文艺作品。
列宁就托尔斯泰的创作专门写了五篇评述,对于理解托尔斯泰的意义颇具启迪。
在这些研究和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文艺美学体系。
一、从宏观的层面对文学艺术本质的科学定位1.文艺由经济基础来决定,同时,艺术的一定繁荣时期又绝不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
必须重视“经济与文化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科学论断对当今的文艺研究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0世纪末2l世纪初世界进入了信息高技术时代,文艺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经济基础重要决定力量的生产力因素,高科技对文艺形式的影响不容忽视。
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通用5篇)

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通用5篇)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800字(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1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
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
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
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
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
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
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
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
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
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
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
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

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中华论坛 2015-07-17 21:24:35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二)今年4月的一天,见到“dsbird”(“四平将军”)发帖《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中华论坛】发表于:2010-10-29 18:49:08)。
从帖子发表的时间看,此贴已在网上流传了至少5年半。
可见其影响之大。
其实,所谓“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纯粹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理论”恶搞,“理论”诈骗。
我之所以称其为“理论”恶搞和“理论”诈骗,因为其涉及的是理论问题,而又毫无理论可言;纯粹恶搞和诈骗而已。
之所以称其为“中国特色”,因为其恶搞和诈骗的手法或“逻辑”,纯粹是妖魔化“思维”、妖魔化“文化”和妖魔化“逻辑”。
至于什么是妖魔化“思维”、妖魔化“文化”和妖魔化“逻辑”,无需赘言——你懂的。
据本人了解,恶搞“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话题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子陵及其同伙。
本人自2009年4月遭遇“辛子陵”起,就开始研究和批判辛子陵的“大作”。
其中,就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常识问题的一系列讨论。
其中,所谓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问题,就是一个重要话题。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一文的主要内容,正是辛子陵的相关文稿的主要内容。
本人针对“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一文的批判,暂拟按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即:一、关于“93个字……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
”的问题;(已成文发贴,(见【中华论坛】驳“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修正”(一),2015-04-25 16:35:31))二、“第一个修正:由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议会斗争。
”的问题;三、“第二个修正:由主张消灭私人企业到主张保留股份公司。
”的问题;四、“第三个修正:用民主共和国代替无产阶级专政。
”的问题;五、关于恩格斯“临终前的五个月”的一个“毫无保留地承认”的问题。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

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与时代价值张 茂 钰提 要: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特征,历史唯物主义也遭到种种歪曲和误解,这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为此,恩格斯在晚年写下了大量书信,尤其在代表性的“五封书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难题展开分析与总结,对各种思潮展开争论与批判,进一步澄清、捍卫、丰富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在现时代重温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对我们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征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恩格斯 恩格斯晚年书信 历史唯物主义 时代价值作者张茂钰,女,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上海 200092)。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基础性前提。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承担起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一方面同各国工人运动领导人密切联系,探讨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不断深入理论问题,捍卫并发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在革命实践和理论论战的过程中创作了一系列著作和书信。
对此,列宁曾高度肯定了恩格斯的工作,指出“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的阐述马克思主义”①。
可以说,学习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就不能脱离对恩格斯著作的深入研读。
在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中,其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特别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
② 恩格斯晚年所著的大量书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成仿吾先生所选的八封①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② 恩格斯在世时便考虑到他和马克思书信的历史意义,嘱托倍倍尔和伯恩斯坦编辑了马恩通信集,收录书信1300余封并出版了四卷本。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时间:2010年06月23日12时44分来源:文艺报作者:张炯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编译局编选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出版了,这是我国文艺界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界一件大事,一定能够推动我国文艺界更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来指导自己工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繁荣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内涵丰富,需要深入学习的方面很多,我仅就个人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恩格斯在致拉萨尔评论《费兰茨·冯·济金根》的信中说,“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以非常高的亦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在这里,恩格斯不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重要标准和原则,而且实际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文艺的深刻本质的认识。
正确地理解美学和史学的批评标准和原则,我以为我们必须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文艺的其它认识联系起来,把他们致拉萨尔信件的全部内容联系起来。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政治、法律、艺术和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
他还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谈到,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下、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可见,马克思是毫不含糊地把文学艺术看成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因为文学艺术表现的客观内容,虽然非常广泛,但主要以人为表现中心,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中的人,人的思想情感、性格行为,总是会带有一定社会的乃至阶级和阶层的印记,不表现社会历史,就难以表现人。
我们的作家一直在思考的“写什么”和“怎样写”,也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的限制,受到他在特定社会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艺观的制约。
正是由于文艺创作的主客体两方面的原因,文学艺术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意识,不但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生活,还表现一定的社会中人们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美学等观点,成为恩格斯所说的“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