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与行动指导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方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方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方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方案一、指导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人物、故事和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评析人物及其故事情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3、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二、指导过程:㈠第一阶段:(第二周——第四周)1、教师简介作者罗贯中,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2、学生自己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

3、指导学生在自读《三国演义》时作好相关批注。

[提示:可从人物、故事情节、主要战争、兵器、计谋名称、成语歇后语等特色语言这几个方面入手作批注]㈡第二阶段:(第五周——第七周)1、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2、指导学生以批注为载体,抓住自己对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方面内容写一两篇读书笔记。

3、教师巡回指导,适当点拨。

㈢第三阶段:(第八周)1、明确本阶段活动目的:举行小小读书心得交流会。

2、依托自己的读书笔记,学生分小组进行心得交流,要求:(1)组内每人抓住自己的一段精彩笔记进行汇报,不超过3分钟。

(2)组内成员相互补充。

3、全班交流:(1)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要求:别人交流时应认真听,有内容要补充时,应等别人交流完了以后再举手发言。

)(2)全班学生评议或补充交流。

4、评出“阅读大王”。

㈣第四阶段:(第九周——第十一周)1、明确本阶段活动目的:评说我心中的《三国演义》英雄人物形象。

2、具体评说步骤:①讨论“我眼中的××”。

[提示:介绍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的姓名和外表,同时可以抓住某个故事情节谈其性格特点。

]②引导学生重点谈谈众所皆知的几位英雄人物,使自己对他们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ⅰ、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分组。

主要分为:曹操组、关羽组、诸葛亮组。

ⅱ、展开陈述与辩论。

ⅲ、学生自由发言争辩,教师略加点拨。

[陈述辩论要点: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挫群雄,鞠躬尽瘁为国家。

智者一失用马谡,失守街亭成遗恨;曹操才高八斗诗篇传千古,能征善战英明后人赞,识才善用情义令人敬。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 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 第二课时: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

3. 第三课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

4. 第四课时: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作品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介绍作者罗贯中及作品背景。

(2)讲解《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和历史价值。

2. 第二课时:(1)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历程。

(2)介绍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3. 第三课时:(1)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人物、反面人物等。

(2)讨论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和特点。

4. 第四课时:(1)讨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如忠诚、义气、智谋等。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叙述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5. 第五课时:(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感受。

(2)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时:深入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关羽: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诸葛亮:智谋无双、鞠躬尽瘁曹操:雄才大略、狡猾多端课堂活动: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赤壁之战、三顾茅庐)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汇报成果:1、三国演义的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你知道吗?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4、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3、来自三国的故事很多,你知道吗?请讲述其中的一个。

4、“三十六计”你知道吗?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许多计策,请例举几个出来。

5、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X穿针_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曹X败走华荣道_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险为夷、有惊无险关羽走麦城_兵必败、最后一着徐庶进曹营_言不发、身在曹XX在汉刘备摔孩子_仁假义6、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三、畅谈感受1、谈谈读书的意义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1)提倡多读好书(2)读书得讲究方法(3)在读书时,要动脑筋认真思考,并养成读书记笔记的好习惯。

四、以三国演义主题歌作结。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一、引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本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课外阅读建议1. 阅读准备- 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在阅读前应对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推荐阅读《三国志》等史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

- 文学常识:介绍罗贯中及其创作《三国演义》的背景,理解其艺术手法,如虚构成分、人物塑造等。

2. 阅读内容- 人物研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权谋、孙权的智略等,引导学生探讨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真实原型。

-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经典情节,如赤壁之战、群英会、空城计等,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 主题探讨:深入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如忠诚与背叛、英雄与平民、权力与人性等,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 阅读方法- 笔记与心得:鼓励学生边读边做笔记,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提问,促进思考。

-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创作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小故事、剧本或影评,提升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 分析与批判: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理解其对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

- 应用与创新:学生能够将《三国演义》中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创新性思考。

2. 教学内容- 文本解析:深入解析小说的文本,包括语言风格、人物描写、情节结构等。

- 历史对比:将小说中的情节与《三国志》等史实进行对比,分析作者的创作倾向。

- 文化探讨:探讨《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看三国识英雄——《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阅读《三国演义》的方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注意读书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1.《三国演义》中的几个小故事。

2.课件。

3.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4.阅读积累卡。

教学过程:一、猜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听故事,猜书名。

2.简介《三国演义》。

3.提问:当你拿到一本书,你会先做什么?4.引出课题:走进三国识英雄二、品味诸葛亮的人物特点,获阅读方法。

1.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2.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3.的确,诸葛亮作为三国的核心人物,必定早已深入人心。

小说中还这样写到:诸葛亮执掌刘备的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

从电视屏幕上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气度不凡。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三国至今,虽已经历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传颂,几乎是中国人民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

4.读《空城计》,了解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5.了解有关诸葛亮的其他故事,读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用兵---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草船借箭---多多益善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小结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通过已学方法,体会其他人物特点。

1.运用刚才小结的方法,品读故事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做好读书笔记。

三国读书活动方案13篇精选

三国读书活动方案13篇精选

三国读书活动方案13篇精选三国读书活动方案篇1一、激趣导入1、导入谈话:同学们,《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演义小说,也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著名作品。

三国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都能说上一段。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这部书,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三国演义》读书汇报活动。

2、抢答激趣。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二、走进“三国”一群英聚会。

1、导入:读完《三国演义》,同学们一定有这么一个印象,小说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

今天,我们就来个群英聚会,说说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2、学生汇报。

如学生甲:我敬佩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学生乙:赵云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

学生丙:我最敬佩的英雄是曹操,他能征善战,才华横溢。

教师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三国演义》人物众多,有1200多个,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同学们提到的最多的人物,让我们大家对他们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分组。

主要分为:曹操组、关羽组、诸葛亮组。

4、展开陈述与辩论。

学生自由发言争辩,教师略加点拨。

陈述辩论要点: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挫群雄,鞠躬尽瘁为国家。

智者一失用马谡,失守街亭成遗恨。

曹操才高八斗诗在同学们唇枪舌剑间,尽显英雄本色,让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荡起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屋子里挥洒着一股英雄豪气。

现在我们对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学会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评析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一、观看影片,导入课题。

1、《三国》演义中“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君主分别是谁?(出示三国地图)二、比比谁是“三国”小灵通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故事,猜猜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谁?2、课件出示相关故事,学生回答故事的主人翁。

3、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

出示课题:说三国品人物4、你还记得哪些人物,比一比谁记得的多。

三、重点人物品析(一)诸葛亮1、分词单个出示相关成语,猜猜他是谁?苟全性命欲擒故纵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了解诸葛亮的外貌特点(1)看图,说说诸葛亮的外貌(2)出示书中描绘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3、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

而后来的哪些事情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4、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分步出示《空城计》A、看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你觉得此时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B、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C、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D、读完了整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诸葛亮。

教学名著《三国演义》:教案设计与实施

教学名著《三国演义》:教案设计与实施

教学名著《三国演义》:教案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历史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运用文献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撰写读后感、论文等形式,提高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人文素养。

3. 学生能够从小说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与概述1. 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成书背景、历史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三国演义》第一回,了解故事的开端。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1. 学生分享《三国演义》第一回的阅读心得。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第三课时:故事情节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

3. 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汲取人生智慧。

第四课时:艺术特色分析1. 分析《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如白话文、成语典故等。

2. 探讨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场景描绘。

3.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艺术美。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

2. 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1.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行动
——整本书阅读教学行动设计
阅读交流指导课一、导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
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
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
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
么历史故事?
(播放《草船借箭》的动画。


2、学生回答。

师:自从学了课文《草船借箭》
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
看三国的热潮。

男孩子不在话下,连
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
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
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
“走进三国”)。

二、知识竞赛
我们先来个(出示课件“比一比”)
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
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
以小组为单位。

1、你来猜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
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
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
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
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
一叹?(周瑜)
1.生:我喜欢《草船借箭》的故
事,太不可思议了,诸葛亮竟然
轻而易举的借到那么多的
箭......
2.小组比赛作答......
3.生畅所欲言,谈英雄......
关羽:温酒斩华雄......
诸葛亮、刘备、曹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