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备选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

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

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

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

高中历史必练题6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练题6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6)两次工业革命1、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 )A. 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B. 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C. 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D.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2、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

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 )A.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B.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C.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D.促使殖民争夺不断地加剧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4、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

其主要目的是( )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5、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

)表示了当时英国()A.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B.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C.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D.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6、15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学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

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A. 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B. 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C. 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8、某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另备试题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 第十单元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另备试题 新人教版

2013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另
备试题
1.“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人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首先发生在英国
D.电力的广泛使用
2.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

首届奥运会于1896 年在雅典举行。

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后篇巩固提升1.马克思认为,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

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

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A.使用大机器生产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C.生产资料私有化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在马克思看来,工场手工业是工人利用工具,工人掌握着劳动主动权;在工厂制度下,工人围绕着机器(劳动资料)运动,工人处在被动地位。

这说明工厂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使用机器生产而不是手工操作,故选A项。

2.有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工厂代替了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

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中叶……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项正确。

3.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但这些工厂有着共同的局限。

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A.工厂制度的诞生B.火车机车的创制C.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D.机器制造业的兴起,机器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所以工厂中机器的动力是其“局限”,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可以得出,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工厂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而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应用使得工厂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突破上述局限,故选C项。

4.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

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

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①棉纺织业技术革新——珍妮机揭开了工业革命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发明 的序幕,引发一系列的发明创造。②冶金、采煤等 其他生产领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③瓦特 改良蒸汽机, 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工业革命 进入发展阶段。 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轮船和 火车使人类陆上交通进入蒸汽动力时代。 1840 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劳 完成 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的工业 革命也相继完成。
第 一 次 工 影响 业 革 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①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的范围 和规模迅速扩大。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 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③资产 阶级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 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④19 世纪中后 期,一个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传播 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 工人占61.4%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 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 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 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解析:A 项是罗马法规定债务人的权力,古罗马政治地位高的 是原罗马的公民,逻辑关系不当;B 项,伯明翰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是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反之不成立;C 项工厂中雇佣工人的比重大, 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钢铁联盟是垄断组织的表现,且占 比重大,关系合理,故选 D。 答案:D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影 响 使欧美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城市在国家社会经 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 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高三历史重点题型专练: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版)

高三历史重点题型专练: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版)

两次工业革命专题方法归纳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影响(1)从整体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技巧】1.从动力变革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风力和水力等,所以工厂的设立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解题时往往结合蒸汽机的作用进行分析。

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对经济结构、城市化、国际格局及社会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

使用童工等。

解题时,往往从逆向思维角度分析。

3.从综合链接角度命题。

工业革命既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联系密切。

高考命题从多角度考查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及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

解题时注意从联系角度,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特点及影响1.途径: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新人教版25页PPT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新人教版25页PPT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教版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新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教案】【教学目的】1. 让学生熟练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等相关史实。

2.让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影响以及特点。

2.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使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备
选习题
历年真题
1.(2010·全国卷Ⅰ)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2.(2009·重庆文综)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而不是“初步确立”。

【答案】C
3.(2008·广东文科基础)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4.(2008·江苏)右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期
5.(2007·广东文科基础)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 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
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6.(2007·广东)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
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模拟质检
1.“‘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如果考虑到这些非同寻常的日子,应该完全可以称其为革命。

”下列表述不能反映出“革命”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蒸汽机成为普遍适用的原动力
C.用机器取代了工具
D.工厂成为生产组织的一种新形式
2.“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

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大国的崛起》)这里描述的是()A.19世纪中期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德国
C.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D.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答案】A
3.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

这表明()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