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2013高考历史真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2011——2013高考历史真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13年浙江卷)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世官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2年浙江卷)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13年新课标全国I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4.(13年海南卷)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5.(13年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6.(11年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7.(13年浙江卷)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8.(12年海南卷)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 宜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9.(13年北京卷)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A.周.秦 C.汉 D.唐10.(13年广西卷)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最近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B C D C A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A D C D C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共4小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两小题。
21.答案要点:(12分)(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22.答案要点:(13分)(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
23.答案要点:(15分)(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
表现:乐观情绪。
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3)史实: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
【VIP专享】2013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解析】家谱是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宗族世系繁衍的图书体裁,根据关键词“《包氏家谱》”,可知答案为C。
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解析】“兼爱”、“非攻”、“尚贤”和“节用”是墨家学派的主张,故选择B。
3.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
下方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A.男耕女织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解析】邮票是蕴藏丰富信息的有效历史资源,根据牛郎放牛、织女织布的画面,可知A项正确。
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根据“令郡国举孝、廉”可知是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察举制,C正确。
5.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促进西欧近代化进程 B.标志西欧近代史的开端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源【解析】抓住关键词“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可联系到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故A正确。
2013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2013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杨志才;王军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Ⅰ试题解析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镘、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总页数】19页(P163-181)
【作者】杨志才;王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2.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上)
3.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下)
4.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5.2011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江苏省高考试卷含解析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201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大纲版)含答案

201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适用省区:广西)12.中国史上有察区行政区的象,如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体出A.中央集促成地方行政制度迁B.展致地方行政地域整C.中央地方的察力度越来越弱D.国土化影响地方行政地域置13.文帝:“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重服以生,吾甚不取。
” 文帝在此的是A.无而治B.徭薄C.崇尚D.民君14.范仲淹倡的“ 新政”与王安石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北宋“ ”“ 弱”的状,而“ 新政”更重于A.增加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防15.《娥冤》揭示封建治的黑暗,《水》民起英雄富。
反响了A.封建社会的腐败衰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一般民众的理想与梦想D.商展冲念16.明初的役制度,将籍分若干,其中主若是民,有、匠、灶(煮)等几十,并格禁止更。
一措施有利于A.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化社会控制D.展商品17.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小薄,千之。
”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比清代更繁荣B.当两岸交往尚不亲近C.海峡两岸有着不相同的系统D.宋代今后台湾展18.1863 年,理各国事衙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海关税司,赫德拟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定。
表示A.中国关税自主一步失B.清政府加了海关的管控C.洋运正式张开D.外易完好被英国控制19.之洞在戊戌法期撰写的《学篇》,在知分子中生了极大影响,行百万册。
反响出A.保守力而支持改革B.洋派“中体西用”思想已C.清政府成革的主者D.洋派与新派思想有共同之20.从 20 世 60 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促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散的格局。
出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整了工布局B.人口急膨C.国家行城化略D.大运的张开21. 19 世 60 年代中期,普士政府提出事改革案,要求充常、延服役期、增加税收与,碰到会烈反。
2013高考各省历史真题整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2013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3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错误;D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符合题意的是B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题干图片文字比较可知,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具有某些相似之处,故D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可识读的文字,楷书之前是隶书、小篆,故AC表述有知识性错误,楷书工整规范,故B表述错误。
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答案】A【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唐朝三省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
三省制下,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审议副署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