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t函数

合集下载

sort函数参数和头文件c语言 -回复

sort函数参数和头文件c语言 -回复

sort函数参数和头文件c语言-回复关于sort函数参数和头文件的讨论在C语言中,sort函数广泛应用于数组或链表的排序操作。

它是一个快速且高效的排序算法,可以根据用户定义的比较函数将元素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本文将详细介绍sort函数的参数和头文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功能强大的函数。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sort函数的基本用法和功能。

sort函数被定义在C 标准库中的<unistd.h>头文件中,因此在使用之前,我们需要在代码中引入这个头文件。

同时,为了使用sort函数,我们还需要了解它的参数和原型。

sort函数的原型如下:cvoid sort(void *base, size_t num, size_t size, int (*cmp_func)(const void *, const void *));下面我们一步一步解释每个参数的作用和含义。

1. base:这个参数是指向要排序数组或链表的指针。

在排序算法中,sort函数会根据用户提供的比较函数来比较这些元素的大小,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要确保指针指向的内存区域足够容纳要排序的元素。

2. num:这个参数表示要排序的元素的数量。

sort函数会根据用户提供的比较函数,将这些元素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要确保这个参数的值和实际要排序的元素数量一致,否则可能导致排序结果不正确。

3. size:这个参数表示要排序元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sort函数会根据这个参数来确定每个元素的大小,从而进行正确的排序。

要确保这个参数的值和实际要排序的元素大小一致,否则可能导致排序结果不正确。

4. cmp_func:这个参数是一个指向比较函数的指针。

sort函数会调用这个函数,来比较要排序的元素的大小。

比较函数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它需要返回一个整数值,根据这个返回值来确定两个元素的大小关系。

如果返回值小于0,表示第一个元素小于第二个元素;如果返回值大于0,表示第一个元素大于第二个元素;如果返回值等于0,表示两个元素相等。

sort()函数

sort()函数

sort()函数在编程中,处理数据排列时,排序算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而在 Python 中,一个方便快捷且可靠的排序方式,就是使用 sort() 函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个函数的用法、优缺点和如何应用在实际开发中。

1. sort() 函数的用法sort() 函数是 Python 中内置的一种排序算法,可以对列表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

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在需要排序的列表后面添加 sort() 函数即可。

如:numbers = [3, 1, 4, 5, 2]numbers.sort()执行完 sort() 函数后,numbers 列表就会被按照升序排列,即[1, 2, 3, 4, 5] 。

2. sort() 函数的优缺点sort() 函数的优点是排序效率高、使用方便。

它可以处理大量数据,且执行速度极快。

此外,这个函数还相当灵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升序和降序排序。

不过,sort() 函数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缺点。

例如,它无法处理含不同类型数据的列表,需要提前对数据进行类型转换。

此外,sort() 函数还需要原地修改列表,因此可能会有内存占用过多的问题。

3. sort() 函数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在实际开发中,sort() 函数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实现多种排序需求。

例如:(1)对数字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

numbers = [3, 1, 4, 5, 2]numbers.sort() # 升序排列print(numbers)# 输出结果:[1, 2, 3, 4, 5]numbers.sort(reverse=True) # 降序排列print(numbers)# 输出结果:[5, 4, 3, 2, 1](2)对字符串进行排序,如按照字母序排列。

fruits = ['apple', 'orange', 'banana', 'pear']fruits.sort()print(fruits)# 输出结果:['apple', 'banana', 'orange', 'pear'](3)对包含元组的列表进行排序,如按照年龄排序。

sort函数多条件排序 -回复

sort函数多条件排序 -回复

sort函数多条件排序-回复sort函数是一种用于排序的Python内建函数,它可以按照指定的条件对一个可迭代对象进行排序。

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列表或其他可迭代对象进行排序时,sort函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多条件排序。

在sort函数中,我们可以使用key参数来指定排序的条件。

key参数接受一个函数,该函数用于从可迭代对象的每个元素中提取一个值作为排序的依据。

在多条件排序中,我们可以通过定义一个复合函数来提取多个值,然后将这个复合函数作为key参数传递给sort函数。

为了更好地理解多条件排序,让我们以一个学生信息列表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多个学生信息的列表,每个学生信息都包括姓名、年龄和成绩。

我们希望首先根据成绩降序排序,如果成绩相同则按照年龄升序排序,如果年龄也相同则按照姓名进行升序排序。

首先,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复合函数来提取多个排序条件。

在这个函数中,我们先比较成绩,如果成绩相同再比较年龄,如果年龄也相同则比较姓名。

这个复合函数的定义如下:pythondef sort_key(student):return (-student[2], student[1], student[0])在这个函数中,我们使用了负号来实现成绩的降序排列。

这是因为sort 函数默认是按照升序排序的,而我们希望成绩降序排列,所以需要对成绩取负号。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sort函数来对学生信息列表进行排序。

在调用sort 函数时,我们将复合函数sort_key作为key参数传递给sort函数。

具体的排序代码如下:pythonstudents = [("Alice", 20, 95),("Bob", 18, 90),("Charlie", 20, 85),("David", 19, 90),("Eve", 18, 80)]students.sort(key=sort_key)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包含5个学生信息的列表。

Excel新排序函数Sort和Sortby用法简介

Excel新排序函数Sort和Sortby用法简介

Excel新排序函数Sort和Sortby用法简介一、Sort函数用法简介概念Sort函数是Excel 2021中新增的一个函数,用于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它可以将一组数据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排序,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功能Sort函数可以对一组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序,可以按照一个或多个列进行排序,可以按照行或列的方向进行排序,还可以自定义排序的顺序。

语法Sort函数的语法如下:=SORT(array, [sort_by_col], [sort_order], [relative], [criteria])参数介绍:array:要排序的数据区域。

sort_by_col:按照哪一列进行排序,可以省略,默认为第一列。

sort_order:排序的顺序,可以是升序(1)或降序(-1),默认为升序。

relative:是否按照相对位置进行排序,可以省略,默认为FALSE。

criteria:自定义排序的顺序,可以省略。

案例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演示Sort函数的使用方法。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员工姓名和工资的数据表,我们需要按照工资从高到低对员工进行排序。

首先,在Excel中打开数据表,并将鼠标定位在要输出排序结果的单元格中。

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以下公式:=SORT(A2:B10, 2, -1)*这个公式表示要对A2:B10区域的数据进行排序,按照第二列(即工资)进行降序排序。

按下回车键,即可得到排序结果。

在这个案例中,比较重要的语句是:=SORT(A2:B10, 2, -1)。

这个语句指定了要排序的数据区域、按照哪一列进行排序以及排序的顺序。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这些参数。

注意事项1.Sort函数只能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不能对单个单元格的数据进行排序。

2.在使用Sort函数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数据区域和排序列。

如果数据区域或排序列选择错误,会导致排序结果不正确。

3.Sort函数是按照数组的方式进行排序的,因此在使用Sort函数时要注意使用Ctrl+Shift+Enter组合键来输入数组公式。

sort函数

sort函数

sort函数
sort函数是Python中非常常用的函数,可以对序列进行排序。

sort函数可用于列表、字典等格式,按照字母顺序或数值大小排列。

使用sort函数前,我们要先把需要排序的数据装进一个列表或字典中。

例如,我们可以把[5,3,8,6,1]装进一个列表中,然后使用sort函数进行排序,最后得到[1,3,5,6,8],如果要按照数值的倒序排列,可以使用sort(reverse=True)。

sort函数排序的原理是基于简单的插入排序,它将列表依次循环比较,将当前元素插入到前面排序好的列表中的合适位置。

这种方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空间复杂度为O(1)。

该方法非常适合处理小型数据集,如果数据量较大,不建议使用。

sort函数需要在 Python 中 import 一下,也可以指定参数,按照key、reverse参数做排序,即按照指定的关键字进行排序,或者按照数值的倒序来排序。

总之,sort函数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对列表和字典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按照字母顺序或数值大小,也可以根据自定义的关键字来排序。

在处理小型数据的时候可以普遍使用,若数据量较大,建议使用其他更有效的排序算法。

sort函数用法

sort函数用法

sort函数用法在进行编程开发时,我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操作。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都提供了sort函数来实现对数据的排序。

sort函数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则将数据按照升序或者降序进行排列,使得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查找。

sort函数的基本语法如下:```sort(array)```其中,array是要排序的数组(或者称为列表)。

sort函数会按照默认的规则对数组进行排序,并返回排序后的结果。

在很多编程语言中,sort函数支持自定义排序规则。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sort函数会根据其大小或者字典顺序进行排序。

对于自定义对象,我们可以通过重载对象的比较函数来实现自定义排序规则。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sort函数的常见使用方式。

1. 排序整数数组假设我们有一个整数数组arr,我们想要对其按照升序进行排序。

我们可以使用sort函数来实现这个目标,如下所示:```arr = [3, 1, 4, 2, 5]arr.sort()```上述代码将对arr数组进行排序,最终得到升序排列的结果[1, 2, 3, 4, 5]。

如果我们想要按照降序进行排序,可以使用reverse参数,如下所示:```arr.sort(reverse=True)```这样,我们得到的结果将会是[5, 4, 3, 2, 1]。

2. 排序字符串数组除了整数数组,我们还可以对字符串数组进行排序。

sort函数会根据字符串的首字母的ASCII码进行排序。

如果需要对字符串进行字典顺序排序,可以使用locale模块设置排序的本地化规则。

下面是对字符串数组进行升序排序的示例代码:```arr = [\。

excel办公技巧:排序函数sort用法

excel办公技巧:排序函数sort用法

excel办公技巧:排序函数sort用法
在Excel中,排序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查找和处理数据。

而 sort 函数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排序函数,可以根据指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排序,并且可以支持多列排序。

sort 函数的语法为:sort(range, [sort_index], [sort_order], [by_col])
其中,range 表示要进行排序的区域;sort_index 表示按照哪
一列或行进行排序,如果不指定,默认为第一列或行;sort_order 表示排序方式,1 表示升序,-1 表示降序,如果不指定,默认为升序;by_col 表示是否按照列进行排序,TRUE 表示按照列排序,FALSE 表示按照行排序,如果不指定,默认为按照列排序。

除此之外,sort 函数还支持多列排序,只需要在 sort_index 参数中指定多个列或行即可。

例如,sort(A1:D10,1,-1,TRUE,2,-1) 表示按照第一列升序排序,如果第一列相同,则按照第二列降序排序。

通过使用 sort 函数,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排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 1 -。

c++自带sort函数的用法

c++自带sort函数的用法

C++是一种常见的编程语言,它提供了丰富的标准库,其中包含了许多强大的函数和工具。

其中就包括了sort函数,它可以用来对容器内的元素进行排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C++自带的sort函数的用法,包括参数类型、排序规则以及示例代码。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掌握sort函数的使用技巧,并在实际编程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功能。

一、sort函数的基本介绍C++的标准库中提供了sort函数,可以对各种容器(如数组、向量等)内的元素进行排序。

sort函数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能够快速实现对容器内元素的升序或降序排序。

在使用sort函数之前,需要包含<algorithm>头文件。

二、sort函数的参数类型sort函数原型如下:```cpptemplate <class RandomAccessIterator>void sort (RandomAccessIterator first, RandomAccessIterator last);template <class RandomAccessIterator, class Compare>void sort (RandomAccessIterator first, RandomAccessIterator last, Comparep);```其中,RandomAccessIterator 表示可以通过迭代器进行随机访问的容器类型,如数组、向量等。

函数有两种重载形式,分别是只有两个参数和有三个参数的形式。

1. 第一种形式:sort (RandomAccessIterator first, RandomAccessIterator last)- first:容器的起始位置迭代器- last:容器的尾后位置迭代器,即最后一个元素之后的位置2. 第二种形式:sort (RandomAccessIterator first, RandomAccessIterator last, Comparep)- first:容器的起始位置迭代器- last:容器的尾后位置迭代器,即最后一个元素之后的位置-p:自定义的比较函数,用于指定排序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L中sort函数用法简介做ACM题的时候,排序是一种经常要用到的操作。

如果每次都自己写个冒泡之类的O(n^2)排序,不但程序容易超时,而且浪费宝贵的比赛时间,还很有可能写错。

STL里面有个sort 函数,可以直接对数组排序,复杂度为n*log2(n)。

使用这个函数,需要包含头文件#include <algorithm>。

这个函数可以传两个参数或三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是要排序的区间首地址,第二个参数是区间尾地址的下一地址。

也就是说,排序的区间是[a,b)。

简单来说,有一个数组int a[100],要对从a[0]到a[99]的元素进行排序,只要写sort(a,a+100)就行了,默认的排序方式是升序。

拿我出的“ AC的策略”这题来说,需要对数组t的第0到len-1的元素排序,就写sort(t,t+len);对向量v排序也差不多,sort(v.begin(),v.end());排序的数据类型不局限于整数,只要是定义了小于运算的类型都可以,比如字符串类string。

如果是没有定义小于运算的数据类型,或者想改变排序的顺序,就要用到第三参数——比较函数。

比较函数是一个自己定义的函数,返回值是bool型,它规定了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小于”。

想bool cmp(int a,int b){return a>b;}把刚才的整数数组按降序排列,可以先定义一个比较函数cmp排序的时候就写sort(a,a+100,cmp);假设自己定义了一个结构体nodestruct node{int a;int b;double c;}有一个node类型的数组node arr[100],想对它进行排序:先按a值升序排列,如果a值相同,再按b值降序排列,如果b还相同,就按c降序排列。

就可以写这样一个比较函数:以下是代码片段:bool cmp(node x,node y){if(x.a!=y.a) return x.aif(x.b!=y.b) return x.b>y.b;return return x.c>y.c;}排序时写sort(arr,a+100,cmp);最后看一个完整的实例,初赛时的一道题目“文件名排序”。

以下是代码片段:#include<iostream>#include<algorithm>#include<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文件,a代表文件名,b代表文件类型(要么"File"要么"Dir")struct node{string a,b;};//ASCII码中,所有大写字母排在所有小写字母前面,'A'<'Z'<'a'<'z'//而这题要求忽略大小写,所以不能直接用字符串的比较。

自定义了一个lt函数,就是less than的意思//先把两个字符串全部转化为小写,再比较大小(字典序)bool lt(string x,string y){int i;for(i=0;i<x.length();i++)if(x[i]>='A'&&x[i]<='Z')x[i]='a'+(x[i]-'A');for(i=0;i<y.length();i++)if(y[i]>='A'&&y[i]<='Z')y[i]='a'+(y[i]-'A');return x<y;}//自定义的比较函数,先按b值升序排列(也就是"Dir"排在"File"前面)//如果b值相同,再按a升序排列,用的是刚才定义的lt函数bool comp(node x,node y){if(x.b!=y.b)return x.b<y.b;return lt(x.a,y.a);}int main(){node arr[10001];int size=0;while(cin>>arr[size].a>>arr[size].b)size++;sort(arr,arr+size,comp);for(int i=0;i<size;i++)cout<<arr[i].a<<" "<<arr[i].b<<endl;return 0;}七种qsort排序方法<本文中排序都是采用的从小到大排序>一、对int类型数组排序int num[100];Sample:int cmp (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return *(int *)a - *(int *)b;}qsort(num,100,sizeof(num[0]),cmp);二、对char类型数组排序(同int类型)char word[100];Sample:int cmp(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return *(char *)a - *(char *)b;}qsort(word,100,sizeof(word[0]),cmp);三、对double类型数组排序(特别要注意)double in[100];int cmp(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return *(double *)a > *(double *)b ? 1 : -1;}qsort(in,100,sizeof(in[0]),cmp);四、对结构体一级排序struct In{double data;int other;}s[100]//按照data的值从小到大将结构体排序,关于结构体内的排序关键数据data的类型可以很多种,参考上面的例子写int cmp( const void *a ,const void *B){return (*(In *)a)->data > (*(In *)B)->data ? 1 : -1;}qsort(s,100,sizeof(s[0]),cmp);五、对结构体二级排序struct In{int x;int y;}s[100];//按照x从小到大排序,当x相等时按照y从大到小排序int cmp(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struct In *c = (In *)a;struct In *d = (In *)b;if(c->x != d->x) return c->x - d->x;else return d->y - c->y;}qsort(s,100,sizeof(s[0]),cmp);六、对字符串进行排序struct In{int data;char str[100];}s[100];//按照结构体中字符串str的字典顺序排序int cmp ( const void *a , const void *b ){return strcmp( (*(In *)a)->str , (*(In *)B)->str );}qsort(s,100,sizeof(s[0]),cmp);七、计算几何中求凸包的cmpint cmp(const void *a,const void *B) //重点cmp函数,把除了1点外的所有点,旋转角度排序{struct point *c=(point *)a;struct point *d=(point *)b;if( calc(*c,*d,p[1]) < 0) return 1;else if( !calc(*c,*d,p[1]) && dis(c->x,c->y,p[1].x,p[1].y) <dis(d->x,d->y,p[1].x,p[1].y)) //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则把远的放在前面return 1;else return -1;}N!斯特灵公式是一条用来取n阶乘近似值的数学公式。

一般来说,当n很大的时候,n阶乘的计算量十分大,所以斯特灵公式十分好用,而且,即使在n很小的时候,斯特灵公式的取值已经十分准确。

公式为:这就是说,对于足够大的整数n,这两个数互为近似值。

更加精确地:或者:求N!的位数:=log10(N!)+1=0.5*log10(2*PI*n)+n*log10(n/e);STL中list的使用:STL中的list就是一双向链表,可高效地进行插入删除元素。

现总结一下它的操作。

文中所用到两个list对象c1,c2分别有元素c1(10,20,30) c2(40,50,60)。

还有一个list<int>::iterator citer用来指向c1或c2元素。

list对象的声明构造():A.list<int>c0; //空链表B.list<int>c1(3); //建一个含三个默认值是0的元素的链表C.list<int>c2(5,2); //建一个含五个元素的链表,值都是2D.list<int>c4(c2); //建一个c2的copy链表E.list<int>c5(c1.begin(),c1.end());//c5含c1一个区域的元素[_First, _Last)。

1.assign()分配值,有两个重载:c1.assign(++c2.begin(), c2.end()) //c1现在为(50,60)。

c1.assing(7,4) //c1中现在为7个4,c1(4,4,4,4,4,4,4)。

2.back()返回最后一元素的引用:int i=c1.back(); //i=30const int i=c2.back(); //i=60且不可修改3.begin()返回第一个元素的指针(iterator)citer=c1.begin(); // *citer=10list<int>::const_iterator cciter=c1.begin(); //*cciter=10且为const。

4.clear()删除所有元素c1.clear(); //c1为空 c1.size为0;5.empty()判断是否链表为空bool B=c1.empty(); //若c1为空B=true;否则B=false;6.end()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的指针(list为空时end()=begin())citer=c1.end(); //*(--citer)=30;同begin()返回一个常指针,不能修改其中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