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PV的诊断
BPPV的分类与诊治

解放军总医院吴子明本课件介绍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基本概念,分类与诊断要点,并叙述了BBTV的治疗原则和目前进展情况,配有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对BPPV有全面的了解。
BBTV耳石来源于椭圆囊还是球囊?为什么?一、BPPV的概述1. 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
BPPV静止时没有症状,只有与重力垂直线夹角有变化的头动才能出现症状。
2. 诊断要点(1)复发性眩晕。
(2)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偶见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
(3)下列体位改变出现眩晕。
1)躺下或平卧转身2)下列至少两项:仰头、起床时和低头。
(4)可以排除其他眩晕疾病。
良性振发性位置性眩晕基本的病例变化是耳石从耳石器脱落以后不慎落入半规管当中。
耳石器有两对,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的耳石器和半规管相通,球囊和半规管没有直接相连,见右图。
所以BPPV的耳石都来自于椭圆囊,而不是球囊。
3. 发病机制BPPV的发生机制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
最早舒那特认为耳石在椭圆囊一侧,后来又认识到耳石黏附在嵴帽上,事实上耳石主要是在半规管内。
BPPV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两个学说:(1)半规管结石:即耳石在进入半规管之后呈悬浮状态,没有黏附在嵴帽上。
(2)壶腹嵴结石:即耳石在进入半规管之后黏附在嵴帽上,又称为嵴帽结石。
两种类型中半规管结石占大多数。
4. 类型①后半规管BPPV ( 90%);②水平半规管BPPV (10% );③上半规管BPPV (1%);④双侧受累或多管受累。
老年人水平滚转实验中需要向一侧转动90度,应转动颈部还是整个身体转90度?为什么?二、BPPV的诊断正常体位下,水平半规管和水平线有30度夹角,一侧的后半规管和对侧的上半规管互相平行,见右图。
1. 后与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Dix-Hallpike实验临床上主要用于检查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的BPPV。
BPPV的诊断与治疗

BPPV的诊断与治疗吴子明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眩晕诊疗中心BPPV的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 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 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
只有与重力垂直线夹角有变化的头动才能出现症状。
BPPV的流行病学BPPV是自限性疾病。
BPPV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
发病率情况(Germany) ¤ 眩晕门诊占20%~30%BPPV的历史1897年,德国 Adler Adler. Ueber den "einseitigen Drehschwindel."(unilateral vertigo) Dtsch Z Nervenheilkd 1897;10:358-375.1921年,德国 Barany Barany R. Diagnose von Krankheitserscheinungen imBereiche des Otolithenapparates. Acta Otolaryng 1921;2:434-437.1925年,德国 Borries Archiv fur Ohren-,Nasen- und Kehlkopfheilkunde,vereinigt mit Zeitschrift fur Hals-,Nasen- und Ohrenheilkunde 1925;112:53-63.1931年,1950年,德国 Nylen Nylen CO. Clinical study on positionalnystagmus in cases of brain tumour. Acta Otolaryng 1931;(suppl 15):1-111.BPPV的历史1952年,Margaret R. Dix 和 Charles Skinner HallpikeDix MR, Hallpike CS. The pathology, symptomatology and diagnosis of certain common disorders of the vestibular system. Proc Soc Med 1952;45:341-354.Dix MR. The pathology, symptomatology and diagnosis of certain common disorders of the vestibular system.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52;61:987-1016.1955年,StengerArchiv fur Ohren-,Nasen- und Kehlkopfheilkunde, vereinigt mit Zeitschrift fur Hals-,Nasen- und Ohrenheilkunde 1955;168:220-268.1961年,Harold F. SchuknechtSchuknecht HF. Positional vertigo: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rans Am Acad Ophthalmol Otolaryngol 1962;66:319-332.BPPV的历史1969年,Harold F. Schuknecht提出“cupulolithiasis”,cupula是拉丁字,lithos 是希腊字。
BPPV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版)解读

ONE TWO THREE
2017版BPPV指南修订的背景资料
BPPV定义与临床表现 BPPV诊断及治疗
PART 1 2017BPPV指南修订的背景资料
BPPV流行病学现状
迄今为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 率尚不清楚,多项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 各研究的纳入标准和试验设
前半规管 •Yacovino法 BPPV
多半规管 •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依次治疗各半规管BPPV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B辑P委P员V会, 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52(3):173-176.
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BPPV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 合并其他眩晕疾病,下列情况可以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BPPV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版) 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周立春
教师简介
周立春 主任医师
➢ 周立春,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副教授,研究 生导师,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主任。毕业于中国 医科大学医疗系,一直从事神经内科工作,有丰富 的临床经验。
➢ 周立春主任医师是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神经病学专 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卒中 杂志》等多家杂志通讯编委和审稿专家,累计发表 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
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 手术治疗
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
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
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
前庭康复
考虑行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训练
石复位的辅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 可以作为拒绝或不耐受复位治疗患 者的替代治疗。每一位BPPV患者 都应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有助于改 善后期的头昏不稳感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对于初发或轻度患者,可通过卧 床休息、头颈外固定等方式缓解
症状。
前庭康复锻炼
进行针对性的前庭康复锻炼,提高 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快速转头等诱 发眩晕的动作。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改善内耳循 环、抑制前庭系统过度兴奋等药
物。
剂量调整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通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康复后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 社交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定期随访与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困难。
康复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和总结。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部 署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常见并发症类型
包括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失 调等。
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头部外伤、内耳疾病、长期卧 床等是BPPV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预防措施制定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避免 头部外伤、积极治疗内耳疾病、鼓励 患者适当活动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个体化医疗需求 的增加,未来BPPV的治疗将更加注重患者 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远程医疗将逐渐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来远 程医疗将在BPPV的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 服务。
综合治疗模式将得到推广
未来BPPV的治疗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治疗 方法,而是将多种治疗手段有机结合,形成 综合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 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

患者:张女士45岁
预后:经过治疗患者眩晕症 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介绍: 患者年龄、 性别、病史 等基本信息
症状描述: 眩晕、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诊断过程: 医生如何进 行诊断包括 检查、测试
等
治疗方案: 医生选择的 治疗方法如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治疗效果: 治疗后患者 的症状改善
0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预防 和康复
0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案例 分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BPPV)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主要表现为短暂的、反复发 作的眩晕。
症状:主要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胀等。
治疗流程和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耳石复位术
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约 10-15分钟
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进 行详细检查 确保无其他 疾病
治疗效果: 治疗后眩晕 症状可明显 改善但可能 复发
治疗后护理: 避免剧烈运 动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
0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BPPV)的预防和
康复
预防措施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BPPV的 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的改进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BPPV 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
探索更有效的诊 断方法和治疗手 段
研究BPPV与其 他疾病的关系和 影响
提高公众对 BPPV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感谢观看
Thnk you
汇报人:
07
总结和展望
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的 要点
bppv诊疗指南2017定义

bppv诊疗指南2017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疾病,主要表现为由于头位变化而引起的短暂旋涡状眩晕发作。
BPPV的发生与半规管内存在游离的耳石(otolith)有关,当头位改变时,这些游离的耳石会在重力作用下移动,从而刺激半规管产生错误的运动感知,引发眩晕症状。
BPPV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采集和头位置眩晕诱发试验。
头位置眩晕诱发试验包括掌桥试验、头部倾斜试验和头部摆动试验等,通过诱发眩晕发作并观察眼震的特征性表现,可确诊BPPV的亚型及受累半规管。
BPPV的治疗以重置术为主,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位置变换,将游离的耳石从半规管内排出,恢复正常的内耳感受器功能。
常用的重置术包括Epley手法、Semont手法等。
部分情况下,也可采用手术或药物治疗。
还应注意BPPV的预防,如避免头部外伤、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对于老年人群更应引起重视。
及时诊断和治疗BPPV,可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BPPV

概论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及方法
治疗原则
BPPV耳石复位的原则是通过体位改变,让脱落的耳石离开 半规管,回到前庭,或使耳石散开 发作期,耳石复位是首选方法 一次复位50% - 80%可以完全治愈, 两次复位治愈率达96%
Epley或Semont法,疗效没有差异 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有时也是必要的
倾斜感 出汗 漂浮感 视物模糊
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 前半规管 外半规管 混合型
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半规管受累情况(Herdman1994)
半规管 后半规管 前半规管 外半规管 患者数(n)77 49 9 1 百分率(%) 63.6 11.7 1.3
混合半规管
18
23.4
半规管受累情况(北京同仁医院)
治疗的选择
管结石症 (重度) 后半规管 CRP 管结石症 (轻度) Brandt-Daroff 习服法 Brandt-Daroff 习服法 CRP Semont摆动法 嵴顶结石症
前半规管
CRP
Semont摆动法
外半规管
CRP
CRP
后半规管治疗
治 疗 前(头悬右)
眼 震 图
后半规管治疗
治 疗 后(头悬右)
机制
由嵴顶结石或管结石引起
能影响三个半规管中的任何一个
上半规管发生率很小
特发性原因 继发性原因 头外伤 病毒性迷路炎 梅尼埃病 偏头痛 内耳手术
50%-70% 30%-50% 7%-17% 15% 15% ﹤5% ﹤1%
概论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及方法
状
头位变化引起 强烈旋转性眩晕,伴眼震,恶心及呕吐 保持激发头位,眩晕<1分钟 反复激发头位,眩晕及眼震发作可减轻或消失 病程数小时至数天,数月或数年
耳石症诊断金标准(一)

耳石症诊断金标准(一)耳石症诊断金标准•耳石症是什么?耳石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耳内平衡器官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和头晕,伴随旋转或倾斜感。
•耳石症的症状–突发性眩晕–头晕–旋转或倾斜感–恶心–呕吐–定向障碍•耳石症的确诊耳石症的确诊需要以下三项步骤:1.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的变化;2.体格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头部和耳朵的体格检查,寻找可能的异常情况;3.确定位置:医生还需要进行位置诊断,即通过特殊的手法,确定耳石的位置和数量。
•耳石症的治疗耳石症的治疗需要通过重复性的位置矫正来实现。
该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床上治疗–头位锻炼–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预防耳石症的发生建议平时多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耳石症的发生:–避免头部受伤–注意颈部的保护–做好卫生保健–合理调节身体姿势•总结耳石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内平衡器官疾病,其症状较为明显,可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位置诊断来确诊。
治疗方法比较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耳石症的发生,以维护自身的健康。
•病因分析耳石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耳石脱落或移位,导致其进入到半规管中,影响了耳内平衡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引起眩晕等症状。
导致耳石脱落或移位的主要原因包括:头部受伤、颈椎病、老化等。
•鉴别诊断耳石症和其他疾病的症状有些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常见的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梅尼埃病、良性发作性位置眼震等。
•注意事项患有耳石症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守医嘱,按时服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头晕等不适症状;–不要长时间低头或仰头,以免引起头晕或眩晕;–避免喝醉或暴饮暴食。
•结语耳石症的确诊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位置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暂发作(数秒至数分钟)的严重眩晕为特征,可伴恶心、 呕吐,无听力丧失
变位眼震试验阳性 本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大多于数天或数月后渐愈是为良性, 三个月以上为顽固性
3
病因
大多数BPPV病例无原因可循,可为特发性 最常见的明确病因是头部外伤
耳石病: 迷路发生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改变时,椭圆囊斑 变性,耳石膜脱落进入半规管诱发眩晕 耳部疾病 :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梅尼埃病 缓解期、外淋巴瘘 内耳供血不足: 动脉硬化、高血压致内耳供血不足,囊斑 胶质膜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图示:采用Dix–Hallpike手法对 右侧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诱发 眼震。
是后或前半规管BPPV诊断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检查
8
眼震强度分级
Ⅰ度—向快相注视有眼震 Ⅱ度—向正前方注视即有眼震,向快相注视 眼震更明显 Ⅲ度—向慢相注视也有眼震,向前、向快相 注视更明显。
9
滚转试验(roll maneuver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的诊断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概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是指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 Dix和Hallpike于1952年首先描述了BPPV的特征
2
特征
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30%的病例,多见于中 年人 症状可因头位改变而突然出现,通常在患耳向下的侧卧位时 最明显
4
发病机制
1. 嵴顶结石症学说(cupulolithiasis)
1969年Schuknecht提出嵴顶结石理论 变性脱落的耳石沉积到半规管壶腹嵴终顶使嵴顶比重超出了周围的内淋巴液 嵴顶对重力牵引及直线加速度刺激变得极为敏感 头位变化导致位置反应增强 同时伴有朝向壶腹嵴受刺激方向的眼震
位置性眼震检查是耳石器官的检查, 变位性眼震检查时有动态的因素存在,因此上是对半规管的检查。
7
Dix-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பைடு நூலகம்
患者正坐位(A),头向 右侧旋转45度(B),保 持头位后将患者上半身放 倒,平躺于床上,头部20 度悬于床沿下(C)。诱 导出向上旋转性眼震,眼 动快相向右侧(D)。
2.管石症学说(canalithiasis)
1952年Dix和Hallpike命名BPPV 详细阐述该病的症状和体征,提出诱发试验 Hall于1979年根据重复刺激时产生的疲劳现象提出管石症概念:
变性的耳石碎片漂浮于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 碎片移动时推动内淋巴→牵引壶腹嵴使其末梢受刺激而兴奋→引起眩晕发作。
5
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PC-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 上半规管BPPV (SC-BPPV) 混合型BPPV (C-BPPV)
6
临床常规检查
病人就诊后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耳科临床常规检查 听力学检查 位置诱发试验:
1. Dix – 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
取平卧位→头部及身体向左侧做90度桶状滚动→ 平卧位→ 头部及身体向右侧做90度桶状滚动→ 平卧
是确定水平半规管BPPV最常用的检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