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pv的诊断和治疗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BPPV临床讲座ppt课件

16
本诊疗系统的主要优势与特点
1、独立控制、双轴旋转 2、整体运动、无须配合 3、减少风险、减轻负担 4、精准有效,完全重复 5、信息全面、随时再现 6、应急保护、随时停转
ppt课件.
17
本诊疗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无线眼罩
视频图像可以在双眼间任意切换 无线视频图像发射距离:1-15m 视频图像分辨率420线,速度30帧/s
前庭功能检查
ppt课件.
13
本诊疗系统诊治台的工作方法
旋转主轴 可以沿人体水平轴进行旋转,其旋转角度、速
度、加速度、旋转方向均可进行数字化控制
旋转辅轴 可以沿人体垂直轴进行旋转,其旋转角度、速
度、加速度、旋转方向均可进行数字化控制
体位座椅 将人体牢固固定,使人体转动角度与主、辅轴
旋转角度完全一致
无线眼罩 实时将眼震信息传送到操作台
➢半规管受到刺激后,通过前 庭眼反射,引起特异性眼震
➢内淋巴液流动是半规管能够 感受旋转刺激的主要原因
ppt课件.
3
前庭功能的特点的临床应用
适宜刺激 观察眼震
前庭功能
旋转转椅试验、双温试验是 常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
前庭旋转转椅通过惯性 引起内淋巴流动
双温试验通过对流效应 引起内淋巴流动
ppt课件.
4
结论如下:
SRM-IV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与传 统手法诊断BPPV诊断效果上完全等 效;在治疗BPPV的效果上优于传统 手法治疗。
SRM-IV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与X 型眼震电图检查系统在对于前庭功 能诊断效果上完全等效
ppt课件.
21
产品检验及临床试用结果
本产品适合常规前庭功能检查
可以用于对诸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伴眩 晕、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听神经 瘤、外伤性眩晕以及未明确诊断的眩晕症的辅 助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课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bppv)诊断和治疗 课件
REPORTING
• BPPV 概述 • BPPV 诊断 • BPPV 治疗方法 • BPPV 预防与康复 • BPPV 研究进展
目录
PART 01
BPPV 概述
REPORTING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的短暂 性眩晕和眼震。
研究方向
深入探讨BPPV的病因和病理生 理机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比较不同 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
据。
加强BPP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
方案。
通过Dix-Hallpike或Roll-Test 等位置性诱发试验阳性,可确
诊为BPPV。
鉴别诊断
01
02
03
前庭神经炎
患者有病毒感染史,眩晕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 至数月,无位置性眩晕特 点。
迷路炎
患者有中耳炎病史,眩晕 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听 力下降等症状。
颈性眩晕
患者有颈部疼痛、僵硬等 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 关,无位置性眩晕特点。
患者感到视物旋转,周围物体 晃动或自身旋转。
平衡障碍
患者感到站立不稳,容易跌倒 。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呕吐等症 状。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患者有头部移动至特定位置时 出现的短暂性眩晕症状。
眩晕发作时伴随至少一种其他 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等
。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如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REPORTING
• BPPV 概述 • BPPV 诊断 • BPPV 治疗方法 • BPPV 预防与康复 • BPPV 研究进展
目录
PART 01
BPPV 概述
REPORTING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的短暂 性眩晕和眼震。
研究方向
深入探讨BPPV的病因和病理生 理机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比较不同 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
据。
加强BPPV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
方案。
通过Dix-Hallpike或Roll-Test 等位置性诱发试验阳性,可确
诊为BPPV。
鉴别诊断
01
02
03
前庭神经炎
患者有病毒感染史,眩晕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 至数月,无位置性眩晕特 点。
迷路炎
患者有中耳炎病史,眩晕 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听 力下降等症状。
颈性眩晕
患者有颈部疼痛、僵硬等 症状,眩晕与颈部活动有 关,无位置性眩晕特点。
患者感到视物旋转,周围物体 晃动或自身旋转。
平衡障碍
患者感到站立不稳,容易跌倒 。
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呕吐等症 状。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患者有头部移动至特定位置时 出现的短暂性眩晕症状。
眩晕发作时伴随至少一种其他 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等
。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如前庭神经炎、迷路炎等。
bppv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临床表现
水平半规管型BPPV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 潜伏期< 3 S,持续时间30-60S,眼震水 平向地性(向下或向上),无疲劳性。 2、诱发体位为床上翻身、转头。有明显的 恶心、呕吐症状。 3、 仰卧侧头试验阳性。 4、 Dix-Hallpike试验阴性。
临床表现
混合性半规管型BPPV 1、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潜 伏期5-10 S,持续时间5-30S,眼震方向为 垂直向地 (或扭转)性,有疲劳性。 2、常由躺下、做起或平卧翻身诱发。
A B C
Dix-Hallpike 试验(右后半规管)
A
B C
Dix-Hallpike 试验(左后半规管)
诊断依据
3、仰卧侧头试验(Roll test) 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在检查者帮助下迅速 取平卧位,继之头向左或右侧转90°,立 刻或经很短的潜伏期后出现剧烈旋转性眩 晕和水平向地性眼震,反复试验无疲劳性。
BPPV的诊断与治疗
遵化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冯爱华
眩晕
眩晕
眩晕(vertigo) 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 表现为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及摇晃感 平衡感觉 / 平衡维持能力的部分丧失 (意识清楚!)
头昏(dizziness) 站立不稳(unsteadiness) 晕厥(syncope) “平衡三联系统”: 前庭系统 视觉系统 躯体本体感受系统
BPPV诊断依据
1、典型临床表现。 ① 发病突然 ②症状的发生常与一些头位活动有关 ③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 ④眼震 ⑤可伴恶心及呕吐
诊断依据
2、Dix-Hallpike 试验。 ①患者坐于检查床上,头向一侧转45°检查者手持患者头部 ②检查者迅速将患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头向下垂30 °,观察 患者眼震情况.如果经过短暂潜伏期(1-5S),患者出现眩晕 和旋转向地性或向上性眼震即为阳性. ③当患者再由平卧位复原至坐位时,再次出现眩晕和反方向 旋转性眼震. ④患者头向另一侧转45,重复① ② ③步骤,比较两次检查时患 者眩晕的程度和旋转性眼震的强度,判断出哪一侧后半规 管受累.如果头向右侧转45时出现明显眩晕和眼震,则为右 侧后半规管受累,反之为左侧后半规管受累.如果向两侧转 头时均有明显的眩晕和眼震,则诊断为双侧后半规管受累.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精品PPT课件

• 仰卧位转头试验阳性
仰卧位转头试验
• 患者端坐于检查台上,继之由检查者辅助
其迅速平卧,随后将头先后向左侧或右侧 旋转90°,观察眩晕及眼震的情况。典型 的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 仰卧侧头试验时仅经历短暂几秒潜伏期, 即迅速出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和向地性眼 震,持续时间30-60秒,屡次重复本试验均 无疲劳性 。
位置诱发试验—眼震观察
位置诱发试验
• 仰卧侧头位试验 • 适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的诊断。
• 向双侧均出现向下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
患侧为重(管结石);向双侧均出现向上 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嵴帽结 石)。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的持续时间数 秒~数分种不等。
诊断
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诊断依据:
• 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性。 • 发生于后半规管(PC)者多见,次为水平半规
管(HC),少数发生于上半规管(SC)。受累半 规管可互相转换,多发生于耳石复位手法之 后,少数病例则为自发性转换。
发病原因
• 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
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 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 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 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继发BPPV中以头部 外伤最多见,占7~17%,外伤时易使椭圆 囊斑之耳石进入半规管诱发BPPV 。
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患
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 于患者前方,双手把持其头 部,向右转45°,保持此头 位不变,同时将体位迅速改 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 床外,与水平面呈30°,头 位始终保持右转45°不变, 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本体 位保持30-60s,眼震消失后 立即坐起再查眼震,观察30s。 然后依同法检查另一侧。
仰卧位转头试验
• 患者端坐于检查台上,继之由检查者辅助
其迅速平卧,随后将头先后向左侧或右侧 旋转90°,观察眩晕及眼震的情况。典型 的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 仰卧侧头试验时仅经历短暂几秒潜伏期, 即迅速出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和向地性眼 震,持续时间30-60秒,屡次重复本试验均 无疲劳性 。
位置诱发试验—眼震观察
位置诱发试验
• 仰卧侧头位试验 • 适于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的诊断。
• 向双侧均出现向下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
患侧为重(管结石);向双侧均出现向上 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侧为重(嵴帽结 石)。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的持续时间数 秒~数分种不等。
诊断
垂直半规管(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诊断依据:
• 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性。 • 发生于后半规管(PC)者多见,次为水平半规
管(HC),少数发生于上半规管(SC)。受累半 规管可互相转换,多发生于耳石复位手法之 后,少数病例则为自发性转换。
发病原因
• 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
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 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 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 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继发BPPV中以头部 外伤最多见,占7~17%,外伤时易使椭圆 囊斑之耳石进入半规管诱发BPPV 。
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Dix-Hallpike位置性试验:患
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 于患者前方,双手把持其头 部,向右转45°,保持此头 位不变,同时将体位迅速改 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 床外,与水平面呈30°,头 位始终保持右转45°不变, 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本体 位保持30-60s,眼震消失后 立即坐起再查眼震,观察30s。 然后依同法检查另一侧。
最新7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_图文.pptppt课件

(b) 对于某项具体运行,如果合格证持有人能证明,由于所 涉及的运行种类、所使用的航空器数量与型号和运行的区 域等因素,使用较少的管理人员或者不同的管理人员配置 能够完成本条(a)款规定职位的全部职责并能以同等安全水 平完成运行,局方可以认可其管理人员的配备。
管理人员的合格条件
(c) 担任本规则第135.27条(a)款中维修主管的人员 应当持有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并且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第135.3条 适用范围(续)
(2) 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非定期载客运输飞 行: (i) 旅客座位数量(不包括机组座位)不超过 30座,并且最大商载不超过3400千克的多 发飞机; (ii) 单发飞机; (iii)旋翼机。
第135.3条 适用范围(续)
(3)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全货机运输飞行: (i) 最大商载不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 (ii) 单发飞机; (iii) 旋翼机。 (4)使用本条(a)(1)和(a)(2)规定的航空器,在 同一机场起降且半径超过40千米的空中游 览飞行。
第135.3条 适用范围(续)
(b) 对于适用于本条(a)款规定的航空运营人,在本 规则中称之为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
(c) 对于按照本规则审定合格的小型航空器商业运 输运营人,可以按照审定情况在其运行合格证和 运行规范中批准其实施下列一项或者多项运行种 类的运行: (1) 定期载客运行,指本条(a)(1)款规定的 运行; (2) 非定期载客及全货运行,指本条(a)(2)和 (a)(3)规定的运行;
• 135.1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对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进行运行合格审 定和持续监督检查,规范其运行活动,保证其达到 并保持规定的运行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用航空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 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规则。
管理人员的合格条件
(c) 担任本规则第135.27条(a)款中维修主管的人员 应当持有维修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并且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第135.3条 适用范围(续)
(2) 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非定期载客运输飞 行: (i) 旅客座位数量(不包括机组座位)不超过 30座,并且最大商载不超过3400千克的多 发飞机; (ii) 单发飞机; (iii)旋翼机。
第135.3条 适用范围(续)
(3)使用下列航空器实施的全货机运输飞行: (i) 最大商载不超过3400千克的多发飞机; (ii) 单发飞机; (iii) 旋翼机。 (4)使用本条(a)(1)和(a)(2)规定的航空器,在 同一机场起降且半径超过40千米的空中游 览飞行。
第135.3条 适用范围(续)
(b) 对于适用于本条(a)款规定的航空运营人,在本 规则中称之为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
(c) 对于按照本规则审定合格的小型航空器商业运 输运营人,可以按照审定情况在其运行合格证和 运行规范中批准其实施下列一项或者多项运行种 类的运行: (1) 定期载客运行,指本条(a)(1)款规定的 运行; (2) 非定期载客及全货运行,指本条(a)(2)和 (a)(3)规定的运行;
• 135.1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对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进行运行合格审 定和持续监督检查,规范其运行活动,保证其达到 并保持规定的运行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用航空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 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规则。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右水平半规管
注意事项
由于耳石消散和中枢适应的原因,会出现 疲劳性
所以要避免重复诱发 对于疗效,要考虑疲劳性。不要误把疲劳
性未引出眼震认为治疗好转
复位原则
腹返耳 嵴回石 直椭只 接圆能 返囊从 回,半 。不规
能管 从总 壶脚
复位手法:后半规管BPPV
Eply复位:针对管石(相对柔和) Semont复位:针对嵴顶结石(复位有
处理:对因治疗+康复训练
并发精神源性头晕:
解释+行为认知+抗焦虑
复位后注意
复位后走路不稳感或轻度头晕者
复位后24小时采用高枕卧位(头抬高 30°)或者健侧卧位睡眠
避免头部剧烈活动 保持充足睡眠 避免情绪波动
复位无效
分析原因:手法、角度、速度、复位 中眼震观察、复位后的体位
去除诱因 无效时,习服疗法 对于诊断明确、复位及康复训练均无
嵴顶结石:目的让耳石从嵴顶变到半规管,注意 甩头过程要快。
Barbecue复位
Gufoni复位:管石
Gufoni复位:嵴顶结石
复位手法:上半规管BPPV
反向Eply复位:疗效不确切 Semont复位: 海军总院李进让:李氏复位法 Yacovino复位:不用判断左右侧
Yacovino复位
临床分类
特发性BPPV:原因不明(50%-97%) 继发性BPPV:继发于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
(25%) 头外伤(7%-17%)-双侧 病毒性迷路炎(15%) 梅尼埃病(15%) 偏头痛(﹤5%) 内耳手术(﹤1%)
骨迷路
椭圆囊 (es) 球囊
内淋巴囊
前庭迷路解剖
壶腹
半规管空间位置
bppv的诊断和治疗教学课件ppt

03
bppv的诊断
病史采集
1 2
眩晕发作次数
询问患者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诱发因 素等。
眩晕特点
了解患者眩晕的特点,如是否为旋转性、位置 性或体位性眩晕等。
3
伴随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伴有耳鸣、耳闷胀感、恶心、呕 吐等伴随症状。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
01
进行体温、血压、心率等一般检查,以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
05
疗效评估与随访
疗效评估方法
患者症状改善程度
对患者进行问诊,了解其症状改善程度,如头晕 、眩晕等。
平衡功能测试
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包括睁眼和闭眼测试,以评 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残余症状评估
了解患者在治疗后残留的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对 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访计划
第一次随访
第二次随访
第三次随访
第四次随访
在第四次随访后1-2个月 进行第五次随访,评估 患者的稳定性和生活质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第五次随访
在治疗后1-2周进行第一 次随访,了解患者的症 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 。
在第一次随访后1-2个月 进行第二次随访,评估 患者的长期疗效和生活 质量。
在第二次随访后1-2个月 进行第三次随访,评估 患者的稳定性和生活质 量。
在第三次随访后1-2个月 进行第四次随访,评估 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
03
在治疗BPPV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 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BPPV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 包括手法复位、电刺激和针灸等。
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首选方法,通过一系 列特定的头部旋转和位置变化,使脱落的耳石 回到原来的位置。
难治性BPPV的诊断与治疗策略PPT

难治性BPPV与困难耳石复位的 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区永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 中山大学听力与言语研究所 耳鸣眩晕康复治疗中心
BPPV困难复位
命名与定义 难治性(顽固性) BPPV • Gross :反复发作超过 1年以上,手法复位无 效的持久型BPPV • 其它:反复(次数? )复位治疗、3~5周无 效
• 药物 • 抑制前庭反应:短期 、复位后反应 • 促进前庭代偿: 敏使朗 • 重视治疗后残余头晕 与主观性(精神性) 头晕/眩晕 • -焦虑抑郁状态的影 响:等 ----影响复位疗效的重要 因素
位置性眩晕诊断与鉴别 假性BPPV
• 假性BPPV • 恶性BPPV • 中枢性BPPV 迷路瘘术后再修补术 气迷路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神经炎后损伤: 内听道或颅内的压迫:位置性
困难复位的半规管因素
• 半规管结构的异常和畸形 • 半规管损伤:耳石粘附
停留总脚未排除:PC-BBBV
• 复位后耳石不排除 平卧后折返 复位后不要马上复查D-H试验 复位治疗后短期体位直立(体位控制) • 排出:突发摔倒(Tumarkin耳石危象)
BPPV手法复位的成功预测:症状与眼震的观察
BPPV困难复位 难治性BPPV:反复手法 复位治疗无效、反复发作 伴基础疾病、体位受限 并发症(管石嵌顿、植物 神经功能紊乱明显)
Gross EM,Ress BD,Viirre ES,et ai.Intractabl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 in patients with Meniere’s disease.Laryngoscope,2000,1 lO(4):655-659.
HC-BPPCV(管石) Asprella-Gufoni疗法
区永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耳鼻喉-头颈外科 中山大学听力与言语研究所 耳鸣眩晕康复治疗中心
BPPV困难复位
命名与定义 难治性(顽固性) BPPV • Gross :反复发作超过 1年以上,手法复位无 效的持久型BPPV • 其它:反复(次数? )复位治疗、3~5周无 效
• 药物 • 抑制前庭反应:短期 、复位后反应 • 促进前庭代偿: 敏使朗 • 重视治疗后残余头晕 与主观性(精神性) 头晕/眩晕 • -焦虑抑郁状态的影 响:等 ----影响复位疗效的重要 因素
位置性眩晕诊断与鉴别 假性BPPV
• 假性BPPV • 恶性BPPV • 中枢性BPPV 迷路瘘术后再修补术 气迷路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神经炎后损伤: 内听道或颅内的压迫:位置性
困难复位的半规管因素
• 半规管结构的异常和畸形 • 半规管损伤:耳石粘附
停留总脚未排除:PC-BBBV
• 复位后耳石不排除 平卧后折返 复位后不要马上复查D-H试验 复位治疗后短期体位直立(体位控制) • 排出:突发摔倒(Tumarkin耳石危象)
BPPV手法复位的成功预测:症状与眼震的观察
BPPV困难复位 难治性BPPV:反复手法 复位治疗无效、反复发作 伴基础疾病、体位受限 并发症(管石嵌顿、植物 神经功能紊乱明显)
Gross EM,Ress BD,Viirre ES,et ai.Intractabl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 in patients with Meniere’s disease.Laryngoscope,2000,1 lO(4):655-659.
HC-BPPCV(管石) Asprella-Gufoni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rbecue复位法
35
注意事项
每完成一步观察眩晕及眼震,待其终 结后才做下一步,在治疗中,此法可 以重复进行,直至眩晕及眼震消失, 如此反复2~3次,直到任何头位均引 不出眼震,为一次治疗。对双侧患者 需行双侧复位。治疗后嘱患者保持健 侧卧位1周,同时避免剧烈活动,不 作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对一次治疗 无效者,间隔7-10天可重复治疗,重 复3次无效者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11
发病机制
12
发病机制
➢ 嵴顶结石症学说和半规管结石症学说最根 本的区别在于耳石沉积是黏附于嵴顶处还 是浮游于半规管内。
➢ 三个半规管的BPPV均可发生。在人体直立 和平卧时,后半规管处于最容易受重力作 用的位置,故发病率最高,占91%,上半规 管BPPV极为罕见。
13
诊断
典型眩晕发作史
因卧床突然翻身,颈伸或前屈(患耳向下)而 突发旋转性眩晕,眩晕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可 自行缓解
30
治 疗——体位训练治疗
31
手法复位(Epley法)
32
Semont复位法
头位1:将患者头部偏转向对侧,并偏离矢状位45。 头位2:帮助患者快速侧卧于患侧。 头位3:将患者由患侧卧位快速通过起始坐位侧卧于对侧,相当于旋转180。 头位4:将患者慢慢扶起取坐位。
33
Semont复位法
Semont 氏复位中体位与半规管内耳石漂移的关系 34
2.眼震特点: ①同眩晕特点②方向:向地上跳扭转性眼震(眼球上 极) 右侧后半规管:逆时针眼震 左侧后半规管:顺时针眼震
21
水平半规管BPPV
22
Roll test
23
Roll test
24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
水平向地性或背地性眼震
25
眼震的直接观察
眼震观察
佩带Frenchze 眼镜
暗视野记录眼震电图
26
眼震电图仪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眩晕 很易误诊为梅尼埃病(MD),鉴别点为:
(1)除眩晕外尚有耳聋、耳鸣,间歇期亦 有耳鸣;(2)眩晕发作时间长,可几小时 或几天,而BPPV仅数秒或数分钟;(3)任 何体位变化都可引发眩晕加重,并非单一 体位诱发眩晕。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TIA、颈性眩晕
可伴有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改变 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休息后即可消失,重者无
法起床 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至数年
14
临床检查
n体位试验是诊断BPPV的金标准
n后半规管(最常见)——Dix-Hallpike手法 n水平半规管——Roll test(转动试验) n上半规管(极为罕见)。
耳石脱落
4
解剖
5
解剖
听觉——耳蜗 位觉——前庭
半规管——角加速度(三维) 球囊、椭圆囊——直线加速度
6
耳石
7
发病机制
➢ 特发性BPPV发病有多种学说,多数倾向嵴 顶结石症(Cupulolithiasis)和管结石症 (Cana-lithiasis)学说。
8
发病机制
➢ 嵴顶结石症学说 ➢ 黏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颗粒是移位的耳石,这些颗粒增加
15
后半规管BPPV
16
Dix-Hallpike检查法
17
Dix-Hallpike检查法
18
Dix-Hallpike检查法
19
Side-lying test
20
后半规管BPPV
1.眩晕特点: ①潜伏期②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 ③适应性(易疲劳性)④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7
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绝大多数病 人采用保守疗法,少数顽固性BPPV可进行 手术治疗。
28
治疗
针对原发病治疗除用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 养剂外,可用抗眩晕药及抗胆碱药。此类 药物对预防发作和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没 有作用,可抑制前庭神经,减轻眩晕及自 主神经症状。
29
治疗
体位训练治疗 病人坐位头向左转45°(A),向右侧卧至枕部接触
检查床(B),保持该位置直至眩晕消失后坐起头 左转(C),头向右转(D),30秒后再向左侧侧 卧(E),最后坐起(F),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眩 晕症状消失。可由病人在家练习,早晚各做10~ 20次症状多在1~2天内减轻,通常于7~14天内消 失。此法依据嵴顶结石症学说而提出,其机制可 能为体位变换的机械力有助于分散、溶解嵴顶处 的微粒,从而加快恢复。
位于上方,耳石受重力作用,向离壶腹的方向牵引内淋巴,引起眩晕 及眼震。为了克服嵴顶的弹性及半规管内淋巴的惯性,需经数秒后嵴 顶及内淋巴才发生移位,此时间为眼震的潜伏期,眼震的快相向位置 在下方之耳。当微粒移动至半规管较水平的位置时,运动停止,对内 淋巴的牵引力也终止,弹性使嵴顶回至中间位,眼震消失,这段时间 为眼震的持续期。反复处于激发位可引起微粒的分散,内淋巴压降到 低于嵴顶的弹性回缩力,嵴顶不再产生偏移,眼震消失。恢复直立位 时,微粒的重力作用与悬头位相反,诱发出反向旋转性眼震。
有50%至少发生过一次bppv ⑤ Oghalai在其诊所中,随机选择一些以非眩晕
主诉就诊的老年患者做体位诱发实验,发现9 %的患者存在BPPV
3
发病原因
病因仍不明确 大多数为原发性或称特发性BPPV,约占50~70% 继发BPPV中以头部外伤最多见占7~17% 梅尼埃病常合并BPPV,发病率报道不一,约0.5%~31% 病毒迷路炎、前庭神经炎、中耳及乳突感染 突聋、偏头痛、内耳手术等
了嵴顶的比重,使嵴顶与内淋巴液间的比重差发生了变化, 对重力及直线加速度的敏感性升高,直立位时后半规管嵴 顶呈垂直位,如侧卧于患耳,则后半规管嵴顶成为水平位, 因重力作用而偏离壶腹,产生刺激而发生眩晕和眼震。
9
发病机制
10
发病机制
管结石症学说 当头位移动至激发位(悬头位)时,后半规管成为垂直方向,壶腹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诊断和治疗
1
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是在某一特定头位 时,激发伴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晕。
本病属于一种综合征,是数种内耳疾病之 临床表现。为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患。
2
流行病学
① 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 ② 人群中发病率:10.7~64/10万 ③ BPPV占眩晕患者的20%~50%不等 ④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美国七十岁以上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