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实验图

合集下载

NMR实验技术

NMR实验技术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Hz
二、液体核磁共振谱分析对样品的要求
1、样品要求:
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谱仪操作上,而忽视样品准备。作为样品
提供者来说所关心的是得到一个信噪比好、分辩力高的谱图。所以, 花几分钟把样品准备好,可以节省几小时的谱仪的操作时间,同样, 处理好的纯样品可以得到可靠,准确的结构(分离手段的应用与纯 度非常重要)信息 。
一、NMR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二、液体NMR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对样品
的要求
三、实验技术,方法,特点和选择
四、实验技术的新进展
一、NMR的起源与发展
1、原理的发现
核磁共振(NMR)现象是于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F.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 M. Purcell领导的两个研究小组分 别在水和石腊中观察到质子在静磁场里对射频(Radio Frequency,RF)辐射的共振吸收现象,即NMR现象。因此, 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自从1948年由 Bloch教授的几位学生参于制造NMR谱仪后,60多年来核磁 共振不仅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论的新兴学科——核磁共振 波谱学,并且各种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发展,仪器不断完善, 在化学、生物、医学、药物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样品管及样品用量:

作为一般常观实验,无论是高场谱仪还是一般谱仪对测试样品管 要求并不高(做大分子样品和微量样品除外),但样品管必需清洗干 净、无残留溶剂和杂质,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虑样品的匀场和接收信号线形正常,另外,是送样量的要求,分了量 在300~500的样品,用样量5mg左右。测13C谱得加倍量。谱图的灵敏 度主要取决于样品的摩尔浓度。

散斑干涉实验

散斑干涉实验

散斑干涉实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8级3班 组别:B17一、实验目的1、了解散斑的性质及特点。

2、掌握散斑和离面散斑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1、散斑的形成当相干光照射一个粗糙物体的表面(或通过透明的粗糙面)时,在物体表面前的空间,可得到一种无规律分布且明暗相间的颗粒状光斑,称为散斑。

要形成散斑且散斑质量较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能发生散射光的粗糙表面;(2)粗糙表面深度须大于入射光波长;(3)入射光线的相干度要足够高,如使用激光。

图1、散斑图像散斑携带了散射面的丰富信息,可以通过散斑的性质来推测物体表面的性质。

由于这种办法的无损、快速等诸多优点,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缺陷检测、医学的光活检等领域,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散斑的大小散斑颗粒的大小,可用它的平均直径来表示,颗粒尺寸的严格定义是两相邻亮斑间距离的统计平均值。

此值由产生散斑的激光波长及粗糙表面圆型照明区域对该散斑的孔径角'u 决定:散斑平均半径=<v σ>='0.6/sin u λ (1)上式说明散斑的大小粗略对应于散射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散斑的形状与照明区域的形状有关,若照明区域增大则散斑变小。

上面所讲的散斑是由粗糙表面的散射光干涉而直接形成的,称为直接散斑(如图2所示)。

若经过一个光学系统,在它的像平面上形成的散斑,称为成像散斑,亦称主观散斑(如图3所示)。

图2、客观散斑的形成 图3、主观散斑原理图成像平面上P 点的散斑直径v σ,决定于透镜出射光瞳对P 点的孔径角'u ,即<v σ>='0.6/sin u λ=0.6/NA λ=1.2(1+M )F λ (2)其中NA 为透镜的数值孔径,M 是透镜的放大率。

主观散斑是物面上的散斑图像成像所得,这个物方散斑图的平均直径用<S>表示:<S>='0.6/M*sin u 0.6/M*NA λλ= (3)3、散斑的光强分布正常散斑图是杂乱无章的随机散斑图,其强度分布为负指数概率密度函数。

(光学测量技术)第2章常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

(光学测量技术)第2章常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
一、 平行光管的光学原理图 图 2.1 所示为典型的平行光管光学原理图。
图 2.1 典型的平行光管光学原理图
第2章 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 二、 平行光管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 图 2.2 所示为国内常用的 CPG — 550 型平行光管光路
结构示意图,并附有高斯目镜和可调式平面反射镜。
图 2.2 CPG — 550 型平行光管结构示意图
第2章 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
1. 物镜 物镜是平行光管中起折光作用的元件。它把自分划板上 的物点发出的发散光束变成平行光束射出,从而给出无限远 的“点”目标,即把有限远的物转化为无限远的目标。
第2章 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
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物镜有多种形式,例如:孔径较 小,要求不太高时,使用一般的双胶合物镜;当孔径较大时, 胶合很困难,一般用双分离的形式,即两片互相分离的镜片 构成物镜;在某些应用场合,希望能调节(改变)物镜的焦距, 就要设计可调焦距物镜;对于要求较高的物镜,同时要求复 消色差,这时使用复消色差物镜;当要求大视场时,则可使 用照相物镜作为平行光管的物镜;在某些要求特大孔径、长 焦距的情况下,透射式常难于实现,就可采用反射面作为物 镜,即所谓的反射物镜。
第2章 用光学测量仪器及基本部件
1. 自准直法的调校原理 用自准直法调校平行光管,是将平行光管的分划板配上 带有分划板照明装置的目镜构成所谓自准直目镜(见 2.2 节), 该自准直目镜和平行光管物镜就构成了自准直前置镜。将 该准直前置镜对向一个标准平面反射镜,并用分划板的分划 对反射像调焦,实现自准直,从而达到校正的目的。其原理 见图 2.4 。 调焦完毕,就认为平行光管已调校好。
自准直法有较高的精度,并且除了标准平面反射镜外, 不需要其它标准设备,而在通常的孔径下,标准平面反射镜 也是不难找到的,因此自准直法是平行光管调校中的重要方 法。

爆炸测试技术

爆炸测试技术

∆h ∆h δ= × 100% ym
∆h
— 正、反行程输出最大误差
ym — 仪器满量程输出
图2.12 迟滞误差
16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GY
爆炸测试技术
EXPLOSION TESTING TECHNIQUE
第二章 测试系统
(4) 重复性(重复性误差)
当测试系统按同一方向(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 当测试系统按同一方向(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连续做全 量程多次测量时,所得的标定曲线往往不能完全重合, 量程多次测量时,所得的标定曲线往往不能完全重合,表征 标定曲线不重叠程度的静态特性即为重复性。 标定曲线不重叠程度的静态特性即为重复性。
r=± ∆m × 100% ym
∆m —多次测量所得输出量间的最大偏差
ym — 仪器满量程输出
图2.13 重复性误差
17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GY
爆炸测试技术
EXPLOSION TESTING TECHNIQUE
第二章 测试系统
由于重复性误差具有随机性,Δm值与重复次数有关, 由于重复性误差具有随机性,Δm值与重复次数有关,可 值与重复次数有关 采用下式求得更合理的重复性误差值。 采用下式求得更合理的重复性误差值。
爆炸测试技术
EXPLOSION TESTING TECHNIQUE
第二章 测试系统
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可以用二阶方程式表达:
d2 y dy m 2 + µ + ky = f (t) dt dt
式中:m —质量,μ—阻尼, k —弹性力
22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GY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1.PIV 简介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作为一种全新的无扰、瞬态、全场速度测量方法,在流体力学及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 )是一种用多次摄像以记录流场中粒子的位置,并分析摄得的图像,从而测出流动速度的方法。

PIV 是流场显示技术的新发展。

它是在传统流动显示技术基础上, 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流动测量技术。

动测量技术。

综合了单点测量技术和显示测量技术的优点综合了单点测量技术和显示测量技术的优点, 克服了两种测量技术的弱点而成的, 既具备了单点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 又能获得平面流场显示的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

的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

图1.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粒子图像测速技术2.PIV PIV的原理的原理PIV 技术原理简单,就是在流场中撤入示踪粒子,以粒子速度代表其所在流场内相应位置处流体的运动速度.应用强光(片形光束)照射流场中的一个测试平面,用成像的方法(照像或摄像)记录下2次或多次曝光的粒子位置,用图像分析技术得到各点粒子的位移,由此位移和曝光的时间间隔便可得到流场中各点的流速矢量,并计算出其他运动参量(包括流场速度矢量图、速度分量图、流线图、漩度图等)。

因采用的记录设备不同, 又分别称FPIV FPIV ( ( 用胶片作记录) 和数字式图像测速DPIV (用CCD 相机作记录)。

3.PIV PIV系统组成系统组成PIV 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的要求都相当严格。

每一部分的要求都相当严格。

图2. 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结构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结构(1)直接反映流场流动的示踪粒子。

除要满足一般要求( 无毒、无腐蚀、无磨蚀、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稳定、清洁等清洁等) 外,还要满足流动跟随性和散光性等要求。

还要满足流动跟随性和散光性等要求。

要使要使粒子的流动跟随性好, 就需要粒子的直径较小, 但这会使粒子的散光性降低,不易于成像。

电化学测试技术实验精简版

电化学测试技术实验精简版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电化学交流阻抗的原理 2、学会用阻抗技术检测电化学工作站仪器
(二) 实验原理
电化学阻抗谱方法是一种以小振幅的正弦波电位(或电流)为扰动信号的电化学测量 方法。由于以小振幅的电信号对体系扰动,一方面对体系产生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扰 动于体系的响应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这就似测量结果的数学处理变得简单。同时,电化学 阻抗谱方法又是一种频率域的测量方法, 它以测量得到的频率范围很宽的阻抗谱来研究电极 系统,因而能比其他常规的电化学方法得到更多的动力学信息及电极界面结构的信息。如: 可以从阻抗谱中含有的时间常数个数及其数值大小推算影响电极过程的状态变量的情况; 可 以从阻抗谱观察电极过程中有无传质过程的影响等等。 即使对于简单的电极系统, 也可以从 测得的一个时间常数的阻抗谱中, 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得到有关从参比电极到工作电极之间的 溶液电阻、电双层电容以及电极反应电阻的信息。 电化学阻抗谱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电极表面现象和测定固体电解质电导率的重 要手段。阻抗谱图有Nyquist图、导纳图、复数电容图、Bode图和Warburg图等,其中Nyquist 图是以阻抗虚部-Z”对阻抗的实部Z’做的图。 1) 阻抗谱解析 交流阻抗谱的解析一般是通过等效电路来进行的,其中基本的元件包括:纯电阻R, 纯电容C,阻抗值为1/jC,纯电感L,其阻抗值为jL。实际测量中,将某一频率为的微扰 正弦波信号施加到电解池,这是可把双电层看成一个电容,把电极本身、溶液及电极反应所 引起的阻力均视为电阻,则等效电路如图 3所示.相应的阻抗谱方程图式(2)。
0.0005
I (Amps/cm2)
-0.0005
-0.0015 -0.25
0
0.25
0.50
0.75

技术直流阻抗(DCR)的测试和计算

技术直流阻抗(DCR)的测试和计算

技术直流阻抗(DCR)的测试和计算一、直流阻抗(DCR)测试目的电池在组装成模组或PACK后,需要测试DCR值,测试的参数值主要评估焊接或连接端的阻抗值,但国外对DCR值应用更多是评估其放电功率或能量的能力。

下面介绍DCR几种测试方法。

二、几种DCR测试步骤和方法(1)行业内DCR测试方法图1 测试步骤此种测试及计算方法简单,只对模组或PACK进行一定时间的充放电,然后计算DCR值,如RDCR放电(I1,t1)= |V1-V2|/ I1RDCR充电(I2,t2)= |V4-V3|/ I2其①I1为放电电流值大小,本测试一般电流在1.5C以上;I2为充电电流值②t1为放电持续时间,一般测试DCR时间在10s~30s;t2为充电持续时间③V1为开始放电的电压值,V2为结束放电的电压值;V3为开始充电的电压值,V4为充电结束的电压值(2) IEC的DCR测试方法图2 IEC测试方法此IEC的直流阻抗测试方法,考虑了电池极化阻抗对电池DCR的影响,具体的评估计算方法如RDCR放电=|V1-V2|/(I2-I1)其中①I1为放电电流,规定为0.2C;I2为充电电流,规定为1C(具体电流厂家定义)②t1为放电时间10s,t2为放电时间1s(持续时间厂家可定义)③V1为放电10s结束时电压,V2为放电1s的结束电压(3)GB/T国标DCR测试方法图3 GB/T测试方法国标对DCR测试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感觉像综合了行标和IEC的测试标准,如RDCR放电(I1,t1)=|V0-V1|/I1其中①V0为静止结束放电开始的采样电压,V1为放电结束时电压②t1为放电持续时间③I1为放电电流值,规定是厂家允许的最大电流值I max,实际在1.5C~3C充电类同具体参照国标GB/T 31467(1)充放电电流-时间曲线(2)充放电过程电压-时间曲线(3)计算方法①DOD:放电深度②SOC:荷电状态或带电量③在电池包测试过程中,充电电流值用负表示,放电电流值用正表示(主要分析研究对象)首先要说明下,DCR值与放电深度可以用来评估电池包或电动车的脉冲功率能力。

实验分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

实验分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

图 1 进气歧管长度对于某发动机扭矩的影响图 2 发动机排放系统控制单元图 3 柴油机台架标定试验车身结构耐撞性优化流程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悬架K&C试验台是由英国ABD公司生产的标准双轴悬架参数测量试验台,如图1所示。

设计目的主要用于测量车辆在准静态下的悬架运动性和柔性(K&C)特性,另外该设备还能够精确测量整车的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

试验室工作人员通过自制工装还能够对于类似重卡驾驶室、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总成进行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的测量,如图2所示。

该设备所采用的固定地面平面的方法更如实的模拟了车辆在道路上弹跳、侧倾和俯仰运动,这也使在精确测量质心和转动惯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图1 中汽中心悬架KC试验台图2 重卡驾驶室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测量如图3所示,该设备主要由中心平台,4个车轮平台,测量系统,惯性测量系统组成。

图3 悬架K&C试验台组成四立柱试验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四立柱道路模拟试验台是由德国IST公司生产的,并配有高低温湿热环境仓,如图1所示,主要用来考核不同路面激励下整车的疲劳、噪音、振动和舒适性,此外还可以校验底盘参数。

图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四立柱试验台四立柱试验台主要由悬浮地基、液压系统、轴轮距调节系统和8800数控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液压系统是试验台的核心,包括液压泵站、起停阀、分油器、蓄能器、作动器、硬管和软管等,液压泵站压力可达到280 bar,并仅需要较少的功率和较少的液压油,运行稳定,性能优越。

Labtronic 8800是IST 为仿真与部件测试提供的新型数字控制器,它与特有的基于PC机的Windows NT环境的应用软件完美结合,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测试控制系统之一。

图2 四立柱试验台组成试验时,试验车车轮直接由托盘托住,车身无任何约束,可以自由进行俯仰、侧倾和扭转,对车身结构产生损伤的80%的路面载荷可以重现出来,输入信号可以是:a路面的垂向不平度;b路面测试数据的统计量;c通过车辆轴头或其它部位的路面响应信号迭代得到的车轮驱动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