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术后体温护理

合集下载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56例体温的护理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56例体温的护理

作 者 简介 : 张淑英 , 女, 1 9 6 4年 2月 生 , 主 管护 师, 陕西 中 医 学 院 附 属 医院 , 7 1 2 0 0 0
E 2 ] 蒋 煜 .骨 折 合 并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饮 食 护 理 . 局 解手 术学 杂 志,
婴 幼儿体 外循环心 内直视术后 5 6例体温的护理
易 发 生 体 温 失 衡 ,从 而 影 响 患 儿 心 脏 功 能 和 机 体 代 谢 , 影
响到 手 术 效 果 。 因 此 , 维 持 患 儿 术 后 体 温 的 稳 定 对 减 少 患 儿 并 发 症 有 着 非 常现 实 的临 床 意 义 。

资 料 与 方 法

3 . 2 高热 患儿 的 护 理 : 高 热患儿 降温 以物 理降温 为主 , 药 物 降 温 为 辅 。主 要 降 温 措 施 有 : ① 减少 覆 盖 ; ② 头 部 枕 冰 水
袋, 以 降低 脑组 织代 谢 , 温度 以 4 ~ 8℃为 宜 , 以免 引起 外 周 血管收缩 , 增 加 外 周血 管 阻力 影 响 循 环 ; ③ 用 2 5 0 ~3 0 0 mL / L 乙醇 加 温 至 3 O℃擦 浴 ; ④ 退 热 栓 纳 肛 或 小 儿 泰 诺 林 口服 , 必 要 时 给 予 糖皮 质 激 素 治 疗 。 对 中 心 温 度 高 , 四 肢 末 梢凉 , 外 周 血 管 阻 力 大 的患 儿 , 可 先用热 水袋肢体 保暖 , 无 效 时在 补 足 血 容 量 的 前 提 下 加 用 血 管 扩 张 药 物 , 直 至 血 管 扩张 、 四肢温度升高。这样既增加了体表散热 , 又 有 利 于 躯 干温度下 降, 同时降低 了外周阻力 , 心 脏负荷 也随之减 轻 。 物 理 降温 时应 密 切 观 察 病 情 变 化 及 降 温 效 果 , 以 防止 体 温

循环水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循环水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c lt gwae ln e n o ytmp rtr nl e c h n ie c fp so eaies ie n . e h d :Ac odn ot e uai trba k ta d b d e eau eifu n et eicd n eo o tp rt h v r g M t o s n v i c r igt h
X O hoi J I NG Z axa I , ANG Q n , NGXu Hu, HANG ig O A h ig DO e a Z n , UY NG Z i
T eO eain R o o e p eSH s i l n X n 8 0 , hn h p rt o m f o l o p t iy i Ja g i rvn e X n u 3 0 0 C i a o P ai y
g o p f c r u a i g wa e l n e n h o to o p a h g o p o 0 c s s t o p fp t n s we e r c r e t r u s o ic l t t r b a k t a d t e c n r lg u ,e c u f2 a e , wo g u s o a i t r e o d d a n r r r e d f r n i o n s a d o e ai e t mp r t r fe h c u r n e o h v rn .Re u t :I o to r u h n f i e e t tme p i t n p r t e e au e a t r t e o c re c f s i e g f v i sl s n c nr lgo p te e d o
s re , o ytmp rtr ssg i c n l o rta h a i ic lt gwae ln e o p te icd n eo o t u g r b d e eau ewa in f a t lwe n t es met y i y h mecru ai trb a k tg u , h n i e c fp s— n r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体外循环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体外循环亦称心肺转流,是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静脉血引出进行体外氧合,再经血泵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

其特殊装置为人工心及人工肺,统称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护理常规】1.术前(1)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确测量身高、体重,做好记录。

(2)保证休息、防止受凉。

适当活动,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指导。

(3)指导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4)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5)有针对性进行术后护理配合指导,如训练咳嗽、深呼吸、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等,利于术后配合。

(6)应用利尿药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告知患者术后控制饮水的重要性,维护心功能。

(7)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不涂抹指甲油,再次检查患者腕带佩戴情况,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 术后(1)术后体位:术后给予平卧位,待循环稳定后给予床头抬高30°~45°。

(2)呼吸机辅助通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

拔除气管插管后,常规吸氧5L/min,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喉头水肿,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3)病情观察:对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预防及积极处理患者心率过快、过慢及频发异位心律的发生,维持血压在术前血压的20mmHg范围内。

(4)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和对疼痛干预,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5)管路护理: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按时挤压引流管。

每小时记录引流量,色、性质的变化。

引流液短时间内增多,应用止血药物处理后不见效果,引流液大于4ml/(h·kg),连续2h 以上,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密切注意有无心脏压塞征象,一旦确定立即做好开胸止血的准备。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体温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体外循环术后病人体温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 I C U, 江 苏 南通 2 2 6 0 0 1 ) 摘 要 目的 对 体 外 循 环 术后 病 人 进行 多部 位体 温 监 测 , 探 讨更便捷 、 更 有 效 反 应 体 温 变 化 的测 温 方 法 。方
法 对 体 外 循 环 术 后 病 人 同 时监 测腋 温 ( AT ) 、 直肠温 ( R T) 和膀 胱温 ( UT ) 。 各 记 录 时 点 分 别 为 术 后 入 监 护 室 即 刻 ( T 。 ) 、 人室后 4 h ( T ) 、 入 室后 1 2 h ( T ) 、 人室后 2 4 h ( T。 ) 。结 果 四 个 记 录 时 点 膀 胱 温 和 直 肠 温 均 呈 显 著 的 正 相 关
企 医刊, 2 0 0 4 , 1 7 ( 5 ) : 7 8 — 7 9 .
我们 的体会 是 , 拖拽 调节 器前需 将调 节 器关到 最 紧 ,
打开 调节器 时宜缓慢 打 开 , 避 免液体 过快 地 流下 , 这
[ 7 ] 杨雨 馨 , 张 国建 , 吕云 秀 . 手 指 缠 绕 快 速 排 除 输液 管 内大 段 空 气 的方法[ J ] . 中 国 现 代药 物 应 用 , 2 0 0 8 , 2 ( 1 2 ) : 9 3 . ( 收 稿 日期 : 2 O 1 2 0 5 - 2 8 )
性( P< 0 . 0 5 ) , 腋 温 和 直肠 温 的 正相 关 性 相对 较 差 ( P <O . 0 5 ) 。结 论 体 外 循 环 术 后 病 人 膀 胱 温 监 测 是 一 种 可 行 、 便 捷 的体温监测方法 , 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 词 体外 循 环 体 温 监 测 护 理
[ 5 ] 葛 秀洁。 许文燕 , 张海英 , 等. 液 体 输 至 茂 菲 滴 管 下 段 时 的 护 理 对策 [ J ] . 第 四军 医大 学 学 报 , 2 0 0 8 , 2 9 ( 2 O ) : 1 8 3 3 . [ 6 ] 王丽平. 输 液 过 程 中 茂 菲 氏滴 管下 长段 空 气 的排 出方 法 [ J ] . 工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常见情况的监测处理心脏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且复杂的手术过程。

在手术中,由于心脏停搏而无法供应生命必需的氧和营养素,因此需要使用体外循环术来维持体内的血液循环。

但是,体外循环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情况,需要进行监测和处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1.体温控制:在体外循环术中,患者的体温会下降,尤其是术中心脏停搏时间较长的患者。

因此,术后必须进行体温监测和控制,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可以通过加暖设备、调整室温和监测血液温度来控制体温。

2.循环功能:体外循环术过程中血液是通过机器进行循环,因此手术后需要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可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液体输注速度、药物使用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方式来维持循环功能。

3.呼吸功能: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水肿和呼吸困难等情况。

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呼气二氧化碳含量等指标,并及时处理呼吸困难的原因,如通过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纠正酸中毒或调整通气参数等。

4.出血和凝血功能:术后可能发生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

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出血量、血红蛋白和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等。

可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输血、输液和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处理。

5.尿量和肾功能:体外循环术后,尿量减少常见,可能是由于心脏停搏和低血压导致的肾灌注不足。

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和肌酐等,以及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并及时处理肾功能异常。

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术后可能出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情况。

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浓度,如钠、钾和氯离子等,并及时处理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如输注电解质溶液或调整药物使用。

7.疼痛控制和恢复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疼痛和术后恢复的问题。

因此,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疼痛缓解和舒适的环境,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科学的监测和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体外循环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体外循环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90336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监护·体外循环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程锐(宿迁市儿童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0 引言近年来,在体外循环技术(CPB )的支持下,小儿心脏外科各种手术技术飞速发展。

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患儿体温经历非生理性的降温、复温的大幅度变化,加上术前大面积的体表皮肤消毒,术中体腔长时间暴露于室温中,加之先心病婴幼儿特殊的生理特征,病人易出现体温不升等异常情况,影响病人的心功能及机体代谢能力等,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术中危险及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所以,控制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实施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选取先心病患儿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0.3-4岁,体重7-26 kg ,其中房间隔缺损6人,室间隔缺损8人,动脉导管未闭1人。

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

1.2 体温检测的方法。

病人进入手术间麻醉诱导后立即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采用双探头,即肛温及鼻咽温(正常肛温36.9-37.7、正常鼻咽温36.0-37.5),电极放置于直肠齿状线以上。

记录间隔为15 min/次。

2 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生命体征平稳,转运至CCU 。

术中对60例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所有病人鼻咽温>36.0(±0.57),均未出现低体温现象,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反应,安全进入CCU ,护理效果满意。

3 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原因3.1 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的抑制作用。

全麻下病人体温调节中枢反应阈值范围赠大约20倍左右,可使病人核心温度降低约4℃。

而且,术中使用的镇静及麻醉药物都可抑制温度调节中枢,造成调节功能紊乱。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低体温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低体温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
福建医药杂志 2 0 1 5年 6月 第 3 7卷第 3 期
Fu j i a n Me d J , J u n e 2 0 1 5 , Vo 1 . 3 7 , No . 3
体 外 循 环 心 脏 直 视 手 术 低 体 温 的原 因 探 讨 及 护 理 干 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 医院心血管外科 手术室 ( 福州 3 5 0 0 0 1 ) 林苏文
5 . 3 液 体 及 血 制 品 加 温 输 入 :术 中 输 入 的 液 体 和 库 血 ,需 经输 液 加 温 仪 加 温 至 3 7℃ 输 入 ,避免 因 冷 液 体 输 入 机 体 后 吸 收 大 量 的 热 量 ,从 而 有 效 预 防体 温 降低 和 热 量 的 散 失 。但 血制品加热温度不 能超过 3 9℃ ,否 则 引 起 溶 血 反 应 口 ] 。除 此 之 外 也 要 消 除 其 他 因素 对 机 体 体 温 影 响 ,例 如 ,要 使 用 加 温 的 皮 肤 消 毒 液 、体 外 循 环 管 道 中使 用加 温 的 预 充 液 、复 温
温) _ 4 ] 。本 组 大 部 分 手 术 在 浅 、 中低 温 循 环 下 进 行 ,通 常 在
4 . 3 输 入 大 量 低 温 液 体 : 出 血 是 心 脏 外 科 手 术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手 术 中为 了 维 持 有 效 的血 容 量 需 从 外 周 输 入 液 体 或 库
和 针 对 性 处 理 ,效 果 满 意 ,现将 护 理 体会 总 结 如 下 。
1 临床 资 料
消 毒 液 刺 激 皮 肤 挥 发 带 走 大 量 热 量 ,且 心 脏 手 术 较 为 复 杂 、
难 度 大 ,体 腔 长 时 间暴 露 室 温 中 ,水 分蒸 发 带 走 热 量 , 以及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的管理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的管理
如 遇 顽 固性 高 热 ,可行 4℃盐 水 50~ 1O0ml加 阿 司 匹 林 0.5~1.Og保 留 灌 肠 , 或 用 地 塞 米 松 5~lOmg静 脉 推 注 ,以 减 少 体 外 循 环 术 后 致 热 原 或 多 肽 物 质 引 起 的 发 热 反 应 。无 效 时 适 量 应 用 血 管 扩 张 药物如硝酸 甘油、硝普钠等 』。
逆 向头 皮 静 脉 穿 刺 法 ,简 单 地 说 , 就 是 以头顶 为 中心 ,由头 四周 的 向头 顶 方 向 进 针 的 穿 刺 输 液 方 法 ,它 不 受 血 管 近 端 、远 端 的 限 制 ,也 不 受 护 士 穿 刺 体 位 的 限 制 (或 和 患 儿 面 对 面 、或 站 立 于 其 侧 面 均 可 ),近 端 血 管 破 坏 了 ,远 端 的 血 管 逆 向 进 针 ,同 样 可 立 即 穿 刺 。 结 合传 统 头皮 静脉 穿 刺 ,随时 随地 灵 活 选 用 血 管 。
浴 ,特 别 是 大 动 脉 走 行 处 ,应 反 复 擦 洗 直 至 皮 肤 发 红 ,以达 到散 热 目的 。 对 于 小 儿 操 作 要 轻 柔 ,以 免 擦 伤 皮 肤 。 胸 前 区 、腹 部 、后 颈 等 对 冷 刺 激 敏 感 的 部 位 禁 忌 擦 浴 ,以 免 引 起 反 射 性 心 率 减 慢 、腹 泻 等 不 良反 应 。
肛 温 在 35~36℃ 时 ,用 盖 棉 被 加 热 水袋或电热 毯全 身保 暖复温 。体外 循环 术 后 ,患 者 反 应 能 力 低 ,低 温 的 皮 肤 血 液 循 环 差 ,容 易 损 伤 。 因 此 在 使 用 热 水 袋 或 电热 毯 时 将 其 置 于 褥 下 ,在 患 者 未 返 回 ICU病 房 前 使 被 褥 温 暖 后 维 持 温 度 ,预 备 接 患 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术后体温护理
【摘要】目的:观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其相应的对策。

方法:采用监护仪肛温探头对体外循环心胸手术患者术后持续测量体温,并采取相应的复温或降温措施。

结果:287例体外循环术后体温发生异常57例,占19.86%,经合理的复温或降温护理,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体温。

结论:维持体温稳定是确保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的关键,使用暖风毯复温,安全、有效、经济、简便。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体外循环;体温;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9月~2006年8月我院共实施体外循环手术287例,其中,男165例,女122例,年龄8~72岁(平均4
2.7岁),手术方式有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手术后回监护室体温发生异常57例,占19.86%,其中,低体温46例、高体温11例,分别占16.3%和
3.8%。

46例低体温异常者的临床表现有: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定或偏低、心排量降低、频发早搏、尿量减少、四肢厥冷、寒战,需要较大量升压药物才能维持一定血压。

1.2观察方法: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将测量导线探头插入直肠内距肛门6 cm左右,观察即刻体温。

接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以后每15分钟观察记录1次,同时,经常触摸患者的四肢皮肤和远端小动脉搏动,以感知患者四肢的表面温度和血供情况,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护理措施
2.1低体温的护理:对回监护室后46例直肠温度低于36℃的低体温患者,首先将室温调节至22~25℃。

然后分两组采取复温的措施:对22例心律、呼吸、血压起伏较小者采用自然复温,即给予加盖被子、减少翻身或加温静脉输液、使用热水袋(40~50℃)复温;对24例心律、呼吸、血压起伏较大者直接使用专用暖风毯复温。

两组均注意:(1)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烫伤或电灼伤。

(2)精确观察尿量,合理补充液体。

(3)严密监测体温,预防体温反跳。

(4)根据心律、血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尿量和体温上升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体内的有效血容量,调整输液速度,确保循环稳定。

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强心、扩血管、利尿药物,减少脏器损伤。

在氧气吸入或机械通气治疗时注意加温加湿,维持气道温度35℃。

2.2高热者的护理:对体温超过38℃的11例高体温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降温速率以2~3 ℃/h为宜。

具体措施包括:(1)减少覆盖;(2)头部枕冰水袋,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影响循环;(3)用250~300 ml/L乙醇加温至30℃擦浴,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中心温度高、四肢末梢凉、外周血管阻力大的患者,可先用热水袋肢体保暖,无效时,在补足血容量的前提下加用血管扩张药物,直至血管扩张、四肢温度升高。

3效果
3.1整体效果:经过体温监测和合理复温、降温,所有患者均能恢复正常体温,血压、循环明显平稳,心排出量增加,升压药物减量,达到预期效果。

有2例低温患者复温时未能及时补充容量,造成早期休克、少尿、肾功能轻度受损,但经抗炎对症治疗后很快恢复。

3.2复温效果:见表1。

4讨论
4.1造成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的因素
4.1.1年龄:小儿较易散失热量,且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术后易发生低体温[1]。

本组57例体温发生异常中有8例为小于10岁的患儿,且在复温时体温上升速度快,并一度超过38.5℃,因此对幼小患儿必须严密监护。

4.1.2手术中躯体暴露面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偏多,可能与术中暴露下肢取静脉造成热量散失有关。

手术中应注意非手术区或暂不手术区的保暖。

4.1.3体外循环的降温和复温:目前体外循环手术多采用中低温方式,存在降温、复温过程。

复温时间短或复温不足,均可造成术后低体温,应在手术中避免。

4.1.4体外循环停止后的热量散失:体外循环停止后,存在关闭胸腔和转运患者两个环节。

长时间的关胸过程,使大量热量通过体腔散失。

据测定,从体外循环停止到胸腔完全关闭,患者体温可下降1.5℃。

转运过程中也可因周围温度而散失热量,因此在上述两个环节时都应该注意周围温度,注意保暖。

对过高体温患者辅以氯丙嗪静脉滴注可产生快捷有效的降温效果[2]。

4.2复温方法与速率:一般认为,复温速度不可太快,比较合理的应控制在
1 ℃/h体温的提升速率[3],但我们发现,使用暖风毯复温者, 15分钟后患者体温平均即上升了1.5℃,却未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患者心脏负担并未加重,血液循环十分稳定,而30分钟后患者体温提升速率明显放慢, 1小时后患者体温平均仅上升了1.8℃。

因此,我们认为, 复温初期体温提升速率可适当于1℃/h,使用专用的暖风毯复温,能在不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缩短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优点,值得推广。

4.3测温和复温方法:较先进的体温测量方法有持续血温测量、持续肛温测量、耳鼓膜温度测量等,前两种需要适当的设备,而后者在我们较大量的对比实验中(同时与传统体温表对比)未得出较满意的线性关系,故目前仍采用间断测量直肠温度的方法,但耳鼓膜温度测量应是将来发展的方向[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