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之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中小学生的重要载体。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名片,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涵养、风度和魅力,体现一个人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品德修养和价值取向。
如仪表之礼:要求我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孔老夫子两千年前就主张以礼治国、以礼服人。
确立了打造谦谦君子之国的美好愿望。
古人云:“礼兴人和”。
旨在主张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义的人文思想。
文明礼仪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在食堂就餐,有的同学不讲究卫生、爱惜粮食、不能做到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八礼中有关餐饮之礼要求我们,要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学会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不撒食物。
吃饭时不吵闹,不独占食物。
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
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不大声喧哗。
适量盛取食物,不剩饭、不剩菜。
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
尽量不起身夹菜。
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文明之花开遍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之花开遍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中,文明的象征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指导思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校园开始,因为校园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
首先,校园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学校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堂课程中,每一个细节之中。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的优秀品质,使他们在校园里从小开始养成文明的习惯。
其次,校园文明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交行为。
在校园中,学生应该互助友爱、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再次,校园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法治,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开展法律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他们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感。
总而言之,在校园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文明校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举措。
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在校园中树立文明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只有这样,文明之花才能在校园中开遍。
校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场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将会成为全社会的典范。
为了让文明之花在校园中开得更加繁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的深入实施。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文明,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文明从国家层面来讲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是唯物史观对文明的根本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说:“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在他们看来,文明是物质与文化的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建设,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熟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
从社会层面来讲,文明是社会秩序的确立。
在中国,“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
该书中多次出现“天下文明”等描述。
从人的层面来讲,文明则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
文明是谦恭有礼,是内在的德行开放出来的一枝鲜花。
西方的“文明”一词包含有脱离野蛮的开化之意。
所以,文明有人的端庄优雅有教养之意。
文明,国家的软实力,国民的硬素质,是国家发展的境界。
作为成果,文明是国家发展境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状态的基本描述。
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不是物质与文化产品的简单相加,而是它带给国民的生活状态。
文明作为国家发展境界的展示,构建了国家的整体形象。
文明创造的财富和力量,提升国家发展的能力。
作为过程,文明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推动国家发展稳定的精神力量。
文明能够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形成强大的国家凝聚力。
文明是国民的精神家园,是国民心灵深处的记忆和生命的烙印,铭刻心中而难以抹去。
文明能够产生深刻的责任感,成为发展的精神动力。
文明能够孕育积极的社会心态,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文明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是人们生活的价值理念。
中华文明形成了“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西方追求理性和法治,形成了良好的规则体系,使国家运行有序。
作为追求,文明则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是指导国家发展的方向。
整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文明、敬业、奉献相关的事例素材和名言名句

整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文明、敬业、奉献相关的事例素材和名言名句一、关于友善的事例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
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
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时不时的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
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然后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
面对家人的百般刁难,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计小怨,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化干戈为玉帛。
正是因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让尧下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个故事是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
张家人写了一封信,张英看后,淡然的写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为张英会用什么手段可以摆平吴家,谁知道写了这么一封信,不过也只好照办。
谁知吴家竟被感动了,也让出三尺来。
于是在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成为佳话。
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是邻居之间和睦相处的不二法门。
第三个故事叫做将相和。
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
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
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
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
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
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
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
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
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
二、关于文明的事例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PPT课件

争做文明学生 主题班会PPT
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从身边事例入手,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引言
引言
主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文明学生
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 现在社会风气不纯,许多学
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身
教育引导下,坚定理想信念,努力 学习成才 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践行文 明行为规范,努力做文明学生
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团结同 学,发扬人道精神 充分使用时间,积极参加公益 活动,传递正能量
结语
结语
小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性和如何争做文明学生 呼吁全体同学共同践行,倡导 校园文明,传递正能量
为文明学生更应该践行核心价值观
引言
目的:帮助同学们认识和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争做文明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内涵
和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 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 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每个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 及如何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 习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从身边事例入 手,感悟核心 价值观的真谛
从身边事例入手,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通过身边真实的事例,让同学 们更好的理解和体会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从一件件小事中,帮助大家更 好的体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 习中如何践行
学生应该如何 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小学生ppt课件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
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
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
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
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15
你有什么感悟? 结合身边事 谈谈我们应怎么做。
16
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
四、友善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 女,一些人不善与人相处,经 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友善的行 为。所以我们要学会关心同学 、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分享 、学会合作。
列举你看到的友善之举23如果你做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想你就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身上就凝聚了正能量你就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当文明小学生 主题班会
1
党的十六 届六中全
会
党的十七 大
党的十八 大
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 任务。
明确指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 质体现。”
4
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
一、爱国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 之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 精神力量。作为中学生应大力 弘扬民族精神,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注入 自己心灵。
5
家乡的山美,水美,我们共同保护。
6
7
8
• 爱国——我们要 • 热爱我们的家乡, • 热爱我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 • 热爱我们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9
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
二、敬业
对于还没有参加工作的我 们,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 职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全面 发展,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将 来才能成为报效祖国的栋梁之 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主题班会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主题班会教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认识,领悟其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
选取“校园文明”为主要切入点,使学生对校园文明行为、文明礼貌用语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增强文明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会文明做事,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争做文明学生。
教学内容(一)导言,宣布班会开始(二)观看视频《文明校园行》(三)小组讨论:小品中出现了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应该如何改正?(四)文明人自测(五)图片展示: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小组讨论并列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然后小组回答(六)小组讨论并列举文明用语(七)图片展示:校园中的文明行为及简单的文明用语(八)全班宣誓(九)总结,班会结束(十)布置作业:每个人写下自己的不文明现象并且提出改正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言老师:为了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用12个词,24个字表述了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将这三者校园、班级、个人。
而对一个人来说,文明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为了改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陋习,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今天,我们进行这次主题班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二)观看视频首先我们来看其他学校关于文明的宣传视频,你们边看边思考: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你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三)小组讨论: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应该如何改正?老师:看了视频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但是,有一点我们都知道,就是这个视频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八篇】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八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工作,让人们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
第一篇:宣传教育基本介绍本文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展开讲述,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和内涵。
通过宣传教育,我们可以让人们明确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第二篇: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需要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念。
同时,也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并让人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新的价值观。
第三篇: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重要途径,学校和家庭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我们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同时,家庭也要起到示范作用,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第四篇:媒体与舆论引导媒体和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重要渠道。
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媒体的建设,通过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价值观。
第五篇: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场所和机会供人们参与文化活动。
同时,也要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引导人们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参与其中来体验其魅力。
第六篇:青年教育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学校、团体等渠道,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宣传工作。
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青年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提升社会素质
人类由动物进化而来,如同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一词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人类社会形成后,又经历了逐步脱离蒙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跨越。
漫长的人类历史,文明史只有几千年的历程,可见文明之花生长不易。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到现代文明,从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到社会主义文明,文明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总的趋势是文明的成果在丰富,文明的程度在提高,文明的社会在普及,文明的人在成长。
倡导文明、建设文明、推广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全党全社会始终不渝的价值目标。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表明了先进政党的文明向往和追求、文明情怀和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愈益自觉和深入,对社会主义文明内涵的认识愈益拓展和深刻。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属于文明建设的范围;社会主义科技文明、制度文明、治理文明、政党文明、军事文明、公民文明、交往文明等,逐步成为文明建设的课题。
可以说,文明兴则国家兴,文明衰则民族衰。
恩格斯指出,文明是“社会的素质”。
这就告诉我们,文明产生于社会的素质,同时又表征着社会的素质,并且提升着社会的素质。
文明决定社会的发展水平,塑造社会的基本面貌,文明提升社会的组织素质和成员素质、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
把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正是要从整体上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人民的素质,从基础上提升中国社会的素质。
我们不仅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和速度令世界瞩目,而且以高度文明中国的气质和形象让世界尊重;不仅靠国家科技、经济、军事的硬实力产生震慑力,而且靠文化、价值、精神的软实力产生感召力;不仅用有车有房满足民众自尊,而且用高尚美好支撑民众自尊。
建设文明社会,提升社会素质。
文明作为社会的素质,存在于社会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里里外外。
文明提升社会素质,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建设文明社会,从某些不文明过渡到文明,用文明取代某些不文明。
“四风”既是党内的不良风气,也是社会的不文明风气,反映了社会素质的某些缺陷。
倡导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建设文明社会的系统工程。
培育文明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文明社会的建设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续努力,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高;文明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价值共识,蔚成社会风气。
培育文明公民,提升社会素质。
社会是人的社会,文明社会基础在人,社会素质实质上是人的素质。
文明提升社会素质,就是要坚持把培养具有高度文明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文明社会的基础建
设,以文明的人为本。
文明公民是全面发展的人,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遵循道德规范,坚守道德底线。
文明公民是重大节讲小节的人,既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好公民,也是懂礼貌、能谦让、乐助人、多宽容的好公民。
西安市近年来,广泛开展百姓宣讲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全市上下全力开展的学好人、做好人活动,实际上就是在积极培育文明公民。
如果人人都成为文明公民,社会自然就成为文明社会。
推进文明治理,提升社会素质。
文明作为社会素质,也表现为文明成为社会的运行机制、运行方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文明治理。
文明提升社会素质,就是要使文明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方针,贯通于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之中。
文明治理,要求各项治理实践,都必须依法治理、科学治理,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折腾。
文明治理的实质是遵循规律、服务人民、讲求方法、注重效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门部署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求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包括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社会自我调节的举措,都是文明治理的实际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