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与父母的身高、体重的关系
儿童肥胖情况评估调查

儿童肥胖情况评估调查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儿童肥胖情况与原因。
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本辖区散居儿童的体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小儿身高与体重情况,统计其肥胖的比例以及父母肥胖情况。
结果:515例儿童中,其中肥胖率为7.18%,共37例;其中308例男童肥胖率为7.47%,共23例,207例女童肥胖率为14例,占比6.76%;其中肥胖儿童的父母肥胖率比例比正常儿童父母肥胖率更高;同时在儿童出生体重上,肥胖儿童出生体重要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儿童肥胖与家族基因遗传、孕期营养和个人生活习惯有重要关系,因而要针对相关问题注意肥胖的控制。
关键词:儿童;肥胖;家族遗传;出生体重我国儿童肥胖率在逐年提升,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家庭基因遗传都有一定关联性,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外形,同时也会导致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的过早出现,如心肺功能、心理问题、人体代谢障碍等。
因此要对儿童肥胖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在相关问题上提高人们的关注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情况进行调查,所有儿童年龄为3至6岁,其中男童为308例,女童为207例,其中3岁儿童为88例,4岁儿童为171例,5岁儿童为165例,6岁儿童为91例。
1.2 方法通过对儿童进行体重和身高的测量来判断其肥胖情况,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给家长做小儿肥胖原因的调查,其中分析其父母肥胖率和小儿出生时体重、运动与饮食习惯等。
1.3 评估标准通过儿童标准体重身高比进行评判,如果体重超出正常水平的10%至19%,则视为超重标准,轻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20%至29%,中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30%至49%,重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50%,同时所有肥胖排除了因为疾病、药物等导致的病理性肥胖问题。
2 结果515例儿童中,其中肥胖率为7.18%,共37例;其中308例男童肥胖率为7.47%,共23例,207例女童肥胖率为14例,占比6.76%;其中肥胖儿童的父母肥胖率比例比正常儿童父母肥胖率更高;同时在儿童出生体重上,肥胖儿童出生体重要高于正常儿童。
小儿肥胖程度计算公式

小儿肥胖程度计算公式
小儿肥胖程度可以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计算。
BMI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
对于小儿肥胖程度的计算,可以使用与成人不同的BMI百分位曲线来进行评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儿童生长标准,可以将儿童的BMI数值与年龄和性别相结合,使用相应的生长曲线来确定其肥胖程度。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儿童肥胖指数(COI),COI是以儿童的BMI为基础,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的肥胖评估指标。
COI 的计算方法是将儿童的BMI数值减去相应年龄和性别的平均值,然后除以标准差,得出的数值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肥胖程度。
除了数值计算,还可以结合体重、身高、腰围、体脂含量等多个指标来综合评估小儿的肥胖程度。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小儿的肥胖程度,而不仅仅依靠单一的BMI或COI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肥胖程度的评估应该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家族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不应仅仅依靠数值来判断肥胖程度,最好结合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
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下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
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
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
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
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
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
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
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
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
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幼儿园肥胖儿诊断标准

幼儿园肥胖儿诊断标准
幼儿园肥胖儿的诊断标准包括体重和体重指数两个方面。
1. 体重:不同年龄性别的孩子的实际体重减去相对应的年龄性别的孩子的标准体重,然后再除以一个标准体系,乘上100%。
如果这个百分比大于20%,就是肥胖症。
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
为重度肥胖。
2. 体重指数(BMI):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一般来说,最佳值应该是20\~22。
超过为超重,体重质数大于30为肥胖。
如果家长在家中发现孩子可能有肥胖问题,可以通过简单计算并观察孩子的体重和身高变化,来判断孩子是否肥胖以及肥胖的程度。
如有需要,可以到相关医院营养科或者内分泌科进行更专业的评估。
儿童肥胖发病原因及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发病原因及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临床上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病理性肥胖症两大类,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在儿童期最多见,大约占儿童肥胖总数的95%;病理性肥胖又称为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产生的,仅占儿童肥胖的5%。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与能量代谢等有关。
儿童肥胖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单纯性肥胖有家族发病倾向,很多肥胖儿有家族肥胖史。
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大约有70%~80%发生肥胖;父或母其中一人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大约为40%~50%;父母均为瘦体型,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仅为9%~14%。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活动量、饮食习惯可能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另外,静息和活动的能量消耗基础水平由遗传决定。
某些肥胖家族的基础代谢值降低。
父母双方或单方肥胖的子女,其基础代谢值低于体重正常父母的子女约10%,体育活动能量消耗低于正常体重父母所生子女的2倍。
近年来,学者们对肥胖病因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对肥胖的遗传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994年学者们在肥胖鼠克隆出肥胖表型的瘦素基因,并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之后的研究证实,人的瘦素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1998年在神经肽家族中,新发现一类具有调节食欲作用的神经肽类激素—食欲素,其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
此类激。
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研究

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研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与体重是重要的生长指标,也是父母和医生们关注的焦点。
了解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对于衡量孩子的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索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
1. 身高与体重的关系身高与体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身高与体重会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身高较高的孩子体重也较重。
然而,这种关系并非绝对,个体差异和生理特征可能导致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变化。
因此,不能仅凭身高或体重一项指标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健康。
2. 影响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因素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营养摄入、生活习惯等。
遗传因素在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的身高与体重往往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此外,孩子的营养摄入也对身高与体重有着直接影响,饮食中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另外,孩子的生活习惯,如运动、睡眠质量等也会对身高与体重产生影响。
3. 如何促进孩子的身高与体重发展为了促进孩子的身高与体重发展,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提供均衡的营养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其次,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运动活动,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发育。
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
最后,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与体重,并与专业医生或营养师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4. 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异常情况在孩子身高与体重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异常情况。
例如,儿童肥胖和生长迟缓等问题。
儿童肥胖问题在近年来日益突出,主要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所致。
相反,生长迟缓则可能与遗传、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对于这些异常情况,家长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总结:孩子的身高与体重是评价其健康与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孩子身高发育与体重控制的关系

孩子身高发育与体重控制的关系孩子的身高发育和体重控制是关系密切的,两者相互影响并且相互依赖。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适当的体重控制对于身高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孩子身高发育与体重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身高发育与体重控制的关系孩子的身高发育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遗传因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较大,父母的身高决定了孩子的遗传潜力。
然而,环境因素如饮食、锻炼等,也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重控制是保持孩子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过轻或过重的体重都可能对身高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营养来支持身高的增长,而过轻或营养不良会导致身高增长受限。
另一方面,过重会给关节和骨骼带来不必要的负担,阻碍了身高的正常发育。
因此,适当的体重控制是保证孩子身高发育的前提。
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科学的运动是实现体重控制的有效途径。
二、科学饮食促进身高发育1.均衡摄入营养孩子的饮食需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摄入。
蛋白质是构建身体组织的基本要素,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肉类、鱼类、豆类等。
此外,维生素D、钙等对促进骨骼生长也非常重要,可通过饮奶、豆制品、鱼肝油等途径摄入。
2.补充足够的水分水分是生命的基础,对于身高的发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足够的水分可以帮助细胞代谢,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孩子每天需要饮用足够的水或者其他无糖低糖饮料,并避免过多的糖分摄入,以免影响饮食的平衡。
三、科学运动促进身高发育适当的运动对于儿童身体的发育和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等。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式,如跑步、游泳、跳绳等。
孩子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促进新陈代谢,并有助于削减体内多余的脂肪。
2.力量训练适量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肌肉,强化骨骼。
这包括一些简单的力量练习,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下蹲等。
肥胖儿童与父母的身高、体重的关系

正常组为42.98%。肥胖组儿童爱喝饮料的 人数多于正常组儿童。
<15分钟 15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正常组 5.5
37.7
40.4
16.4
肥胖组 12.5
55.9
29.0 2.6
0%
图5
20%
40%
60%
80%
100%
χ 2=27.270 P<0.01
家长文化程度以及看电视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别.
对肥胖儿童的干预应从饮食、生活方式、 运动等多方面综合进行,尤其不能忽视家庭 因素的影响。
27(67.50) 4(50.00) 85(53.80) 81(50.94)
• 儿童运动的类型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χ2检验 χ2=0.191 P>0.05 χ2=0.688 P>0.05 χ2=0.014 P>0.05 χ2=3.764 P<0.05 χ2=1.532 P>0.05 χ2=6.706 P<0.05 χ2=0.008 P>0.05 χ2=3.772 P<0.05 χ2=0.815 P>0.05
P<0.01
肥胖组与正常组进食速度的比较
<50g
≥50g,≤75g >75g
正常组
45.3
39.3
15.3
肥胖组
41.7
26.3
32.1
0%
图6
50%
100%
χ 2=13.181 P<0.01
肥胖组与正常组进食量的比较
(%)
60
54.8
50
45.3
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0.01
图5
肥胖组与正常组进食速度的比较
<50g
≥50g,≤75g
>75g
正常组
45.3
39.3
15.3
肥胖组 0%
41.7
26.3
32.1
50%
100% χ 2=13.181 P<0.01
图6
肥胖组与正常组进食量的比较
(%) 60 50 40 30 20 10 0 肉类 家禽
54.8 45.3 53.8 46.2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 儿童运动的类型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肥胖组与正常组的体质比较(男)
项目
体前屈(cm)
肥胖组
均值 ± 标准差 7.1 ± 3.69
正常组
均值 ± 标准差 9.11 ± 3.64
T检验
P<0.05
10米往返跑(s)
立定跳远(cm) 小球掷远(m) 双脚跳(s) 平衡木(s)
• 无论是肥胖儿童还是正常儿童饮食习惯都与父母
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患病情况的比较
一年内患病
正常组患病人 数 1 1
30 102
肥胖组患病人 数 3 3
37 112
χ2检验
急性胃炎 缺铁性贫血
腹泻
(0.68) (0.68)
(21.13) (70.83)
(2.1) (2.1)
(28.24) (82.96)
χ2=1.071 χ2=1.071
χ2=1.864 2 χ =16.25
P>0.05 P>0.05
P>0.05 P< 0.05
呼吸道感染 (≥3次/年)
•肥胖儿童呼吸道感染率高于正常组,而急性
胃炎、腹泻、贫血的发病两组无显著差异。
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
肥胖组父亲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上有96人,
占 61.54 % , 正常组有99人占66% ,两组间差异 无显著性(χ 2 = 0.658 , P>0.05 )
• 为了寻求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我们对肥胖儿童的相关因素
进行调查和研究。
选取对象:上海市静安区13所幼儿园 4-6岁肥胖儿童156例; 整体抽样:4所幼儿园同年龄正常体重儿 童152例。总人数:308名。
方 法 与 对 象
问卷 调查
身体活动量的纪录
体质 测试
使用计步器 出 生 史 饮 食 习 惯 家 庭 饮 食 睡 眠 情 况 患 病 情 况 家 庭 背 景 活 动 情 况 体前屈 10米往返跑 立定跳远 小球掷远 双脚跳 平衡木测试
4-6岁儿童肥胖相关 因素的调查研究
上海静安区妇幼保健所
周惠琴 陆大江 孔慧敏 袁丽娟
前言
• 儿童单纯性肥胖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
成为21世纪妇幼保健工作的又一重大任务。
• 我国城市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虽然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但增
长速度却大大快于发达国家。如静安区幼儿园3-6岁儿童肥胖 发生率从1996年的2.7%上升到2004年的7.98%,8年增幅194%。 因此,控制儿童肥胖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项目
体前屈(cm) 10米往返跑(s) 立定跳远(cm) 小球掷远(m) 双脚跳(s) 平衡木(s)
肥胖组
均值 ± 标准差 10.66 ± 8.33 ± 82.56 ± 4.72 ± 6.11 ± 3.26 ± 3.37 1.09 14.54 1.64 2.4 1.29
正常组
均值 ± 标准差 10.08 ± 8.12 4.58 5.53 3.42 ± ± ± ± 91.51 ± 3.59 0.93 15.52 1.52 1.9 1.44
棋类 弹拉琴 舞蹈 体操 骑车 拍球
24(66.67) 36(45.57) 13(32.50) 4(50.00) 73(46.20) 78(49.06)
12(33.33) 43(54.43) 27(67.50) 4(50.00) 85(53.80) 81(50.94)
χ2=3.764 χ2=1.532 χ2=6.706 χ2=0.008 χ2=3.772 χ2=0.815
正常组 2.1 78
正常
肥胖
20
肥胖组 0%
2
71
27
20%
40%
60%
80%
100%
图1
肥胖与父亲体重指数的关系
消瘦
正常
肥胖
正常组
15
81
5
肥胖组 0%
10
77
13
20%
40%
60%
80%
100%
图2
肥胖与母亲体重指数的关系
<3500g
≥3500g≤4000g
>4000g
正常组
58.7
28.7
• 饮料:肥胖组爱喝饮料的人数为57.02%,
正常组为42.98%。肥胖组儿童爱喝饮料的 人数多于正常组儿童。
< 1 5 分钟
1 5 分钟
3 0 分钟
> 3 0 分钟
正常组 5.5
37.7
40.4
16.4
肥胖组 0%
12.5
55.9
29.0
2.6
20%
40%
60%
80%
χ 2=27.270
100%
• 肥胖组儿童每日锻炼的时间小于30分钟的人数比正
常组多,大于60分钟的人数比正常组少。
活动类型的比较(%)
书法 绘画 英语 肥胖组 34(53.97) 70(54.26) 67(51.15) 正常组 29(46.03) 59(45.74) 64(48.85) χ2检验 χ2=0.191 P>0.05 χ2=0.688 χ2=0.014 P>0.05 P>0.05
园外步数
一天总步数
9399
10065
4841
4721
5344
肥胖组
正常组
• 图8
肥胖组儿童一天的总活动量小于正常组。
结论
• • • • • • •
儿童肥胖与双亲的体重相关. 儿童肥胖与其饮食结构、饮食量和进餐速度有关. 饮料可导致肥胖 .
肥胖与运动时间、种类有关.
肥胖儿童的体质与正常儿童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肥胖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 . 两组儿童在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偏甜口味、睡眠、 家长文化程度以及看电视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别.
肥胖组
54.0 46.1
正常组
鱼类
图7
饮食结构的比较
饮食结构的相关性比较
肥胖组 相关系数(r) P值
肉类
正常组
相关系数(r) 0.079 P值 P>0.05
0.24
P<0.01
家禽类
蔬菜类 鱼类
0.26
0.37 0.23
P<0.01
P<0.01 P<0.05
0.43
0.31 0.21
P<0.01
P<0.01 P<0.05
12.6
肥胖组
54.5
35.9
9.6
0%
20%
4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
80%
100%
图3 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母乳 混合
28.76 25.87 43.14 41.26
肥胖组
正常组
32.87 28.1
人工
图4
4 个月内喂养方式比较(%)
饮食习惯的比较
对肥胖儿童的干预应从饮食、生活方式、
运动等多方面综合进行,尤其不能忽视家庭
因素的影响。
7.77
5.83 5.69 3.35
±
± ± ±
1.42
18.2 1.85 1.28 1.11
7.8 ±
5.47 ± 5.91 ± 3.25 ±
1.04
1.92 2.68 1.54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92.56 ±
93.81 ± 18.56
肥胖组与正常组的体质比较(女)
每天入园 时记录总 步数
下午离园 时记录在 园步数
数据统计:对所得数据使用SAS6.12统计软 件进行处理分析
• 肥胖:采用WHO 推荐的NCHS标准,以
身高标准体重为参数,超过同性别相应中 位数的20%诊断为肥胖。
• 体质测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国民
体质测定标准手册的幼儿测试指标。
结果
消瘦
正常组有17人占11.56%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χ 2=3.270,P>0.05 )
每天在家锻炼时间的比较
〈30分钟 人数 % 30-60分钟 % 人数 〉60分钟 % 人数 χ2检验 χ2=9.529 P<0.05
肥胖组
正常组
31
29
21.38
20
89
85
61.38
58.62
25
31
17.24
21.38
T检验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 肥胖组儿童在柔韧性、速度、弹跳、下肢灵敏、协调能力方面较正常儿童差,
上肢力量优于正常组,平衡能力基本相当。
身体活动量监测
(步)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