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 临近中考,别的同学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C.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流血流汗拼搏出来的。
D. 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答案】 C【解析】【分析】A.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
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B.苦心孤诣,指煞费苦心的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C.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使用正确。
D.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使用对象有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 C【解析】【分析】C:“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不符合语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题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混淆视听,对某些史实作断章取义的理解,甚至肆意篡改历史,他们的阴谋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B. 李华的妈妈看着来家访的老师,激动地说:“您能不顾疲劳,三顾茅庐,太令我感动了。
”C. 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城市良好生态格局的形成,它对宜居美丽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D. 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答案】 B【解析】【分析】A.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C.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 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 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 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一说到李教授,我马上想起他如雷贯耳的形象。
B. 他想:难道我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不!我不能自暴自弃,我一定行的。
C. 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读书难,其实读书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地读书。
D. 经过妈妈的一番开导,我顿开茅塞再也不死钻牛角尖了。
【答案】 A【解析】【分析】A.如雷贯耳:形容的是声音很大。
不能用来形容“人的形象”,使用错误;B.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 他非常擅长哗众取宠的表演,所以拥有很多粉丝,可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演员。
B.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近百年人类活动是加剧气候变化首当其冲的因素。
C. “鸟巢”体育场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D. 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事件的调查结果让人如雷贯耳。
【答案】 C【解析】【分析】A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赞美表演。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活动是加剧气候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此处使用不当。
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使用恰当。
D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此处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专项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专项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B. 人们看到,中方虽是被迫应战,但应对得有条不紊、胸有成竹,打出了一套反制的“组合拳”。
C. 造假成本低、产业链完善、产业化程度高等因素,让流量造假信手拈来。
D. 专家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批判性思考,显然不算吹毛求疵:在文化炒作成为产业链的现实语境下,防止恶俗语言习惯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恐怕也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
【答案】 C【解析】【分析】A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这里使用正确。
B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这里使用恰当。
C信手拈来: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热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2.下列文段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有的心胸狭隘,蛮不讲理……荷兰作家斯宾诺沙说的“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是很有道理的。
宽容,意味着遇事不埋怨他人,不推脱自己的责任。
生活中遇事要学会忍让,不要为一些嗤之以鼻的事情与人斤斤计较,大庭广众之下,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A. 形形色色 B. 知书达理 C. 嗤之以鼻 D. 大庭广众【答案】 C【解析】【分析】ABD.使用恰当;C.使用不当,“嗤之以鼻”指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轻蔑。
用来形容事情不恰当。
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世界第一,美国如坐针毡,扬言要建太空军。
B. 最近,让人望眼欲穿的“掌中宝”震撼上市,小如卡片、薄如蝉翼。
C. 孤峰兀立,四面绝壁,仅有羊肠小道通寨顶。
人行其上,犹履鱼背,无不息声屏气、战战兢兢。
D. 天还没亮,小鸟就唠唠叨叨地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儿。
【答案】 D【解析】【分析】A 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这里使用正确。
B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这里使用正确。
C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这里使用正确。
D 唠唠叨叨: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在此褒义语境。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们江苏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B. 在人迹罕至的民林深处,奇异的原始森林风光,令人心旌荡漾,难以忘怀。
C. 三月的西溪,黄花灿烂,碧水悠悠,几只白鹭时不时掠过湖边垂柳,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D. 做任何事都要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答案】 B【解析】【分析】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在整理不合语境。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在此处不合对象。
D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前进,前面已经有了按照一定步骤,再用循序渐进,重复。
故答案为:B【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题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无论怎么蠢笨的人,有时都能给别人提出忠告。
B.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美丽、富饶的名城。
C.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 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答案】 C【解析】【分析】A蠢笨:笨拙;不灵便。
这里使用正确。
B富饶:富足有余。
多指财物等。
这里使用正确。
C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D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
形容非常恐惧。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们江苏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B. 在人迹罕至的民林深处,奇异的原始森林风光,令人心旌荡漾,难以忘怀。
C. 三月的西溪,黄花灿烂,碧水悠悠,几只白鹭时不时掠过湖边垂柳,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D. 做任何事都要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答案】 B【解析】【分析】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在整理不合语境。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在此处不合对象。
D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前进,前面已经有了按照一定步骤,再用循序渐进,重复。
故答案为:B【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诵。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漫野的绿色填补了生活的空白,缥缈的七彩洋溢着青春的风采。
B. 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C.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惶恐不安。
D. 电视纪录片《老广的味道》播出后,粤菜成为美食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答案】 C【解析】【分析】A.洋溢:指充分流露、显示。
使用正确;B.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使用正确;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在句子中用来形容问题不恰当,使用错误;D.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使用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或一蹶不振。
我们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还不如泰然处之。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A. 怨气冲天B. 一蹶不振C. 自怨自艾D. 泰然处之【答案】 C【解析】【分析】A.怨气冲天,意思是怨愤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使用正确。
B.一蹶不振,意思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使用正确。
C.自怨自艾,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
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与前文语境“抱怨命运不公”矛盾,使用有误。
D.泰然处之,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使用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森林发生了大火,火势蔓延很快,必须马上控制住,否则将会给周围居民带来灭顶之灾。
B.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通知指出,不得恶搞优秀传统、亵渎文化经典、调侃崇高精神。
C.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再接再厉。
D.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是呀,也许我们即使很平凡普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妄自菲薄。
【答案】 C【解析】【分析】A.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使用正确。
B.亵渎:冒犯,不恭敬。
使用正确。
C.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使用不正确。
D.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
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要了解组成词语意义及其用法;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3、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唐代诗人李白文采斐然,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传诵。
B. 最近,阿成迷上了炒股,在同事的指点下倒也挣了不少钱,可谓获益匪浅。
C. 桂林摩崖造像雕工细腻,有岭南“小家碧玉”的地方风格,区别于北方造像的宏大。
D. 她为人冷淡,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漠不关心,所以常常给人留下“自私”的印象。
【答案】 B【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用来形容赚钱不恰当,用错了对象;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使用的范围、前后成分的搭配、语意重复、对象范围(尤其是发生变化的词语);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成语及惯用语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
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 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B. 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C. 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D. 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答案】 A【解析】【分析】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焦虑:焦愁忧虑。
根据“ 平息下来了”的语境,应选用“焦躁”。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根据“百思不得其解” 的语境,这里应选用豁然开朗。
困惑:感到疑难,不知所措。
疑惑:迷惑,不理解。
根据语境应选用“困惑”。
蕴藏:积存。
蕴含:包含在内。
故选A。
故答案为: A【点评】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
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 2019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澳门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舞台声光电技术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中华语言之美。
B. 清明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寄托,也是民族文明的一种传承方式。
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是不容置疑的选择。
C. 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精品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和手法,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
D. 电影《老师·好》中,起初性格各异、调皮捣蛋的学生在老师的教育感召下,走向了成熟。
开心相聚的那天,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答案】 D【解析】【分析】D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
“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不能形容“师生们”在一起的情况。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下列句子中横线的成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我们江苏省医疗队义无反顾,首当其冲,令人动容。
B. 在人迹罕至的民林深处,奇异的原始森林风光,令人心旌荡漾,难以忘怀。
C. 三月的西溪,黄花灿烂,碧水悠悠,几只白鹭时不时掠过湖边垂柳,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D. 做任何事都要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答案】 B【解析】【分析】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在整理不合语境。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在此处不合对象。
D循序渐进指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前进,前面已经有了按照一定步骤,再用循序渐进,重复。
故答案为:B【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汉字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B. 桂林名扬天下的原因,不仅在于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观,还在于当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桂林生活网发起“寻找桂林工业记忆”征集活动,收藏家纷至沓来。
【答案】 C【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用来形容一马当先不恰当,用错了对象;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升级版”以来,桂林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推陈出新,旅游服务更加周到。
B. 最有趣的是两只雀儿并排站在柳枝上,交头接耳,吱吱啾啾仿佛在说情话。
C. 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中,三名桂林姑娘不孚众望,为夺银立下汗马功劳。
D. 行走在桂林植物园中,阵阵凉风迎面吹来,夏日的燥热瞬间一扫而光。
【答案】 C【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词义和“为夺银立下汗马功劳”矛盾;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1)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要注意成语使用的范围、前后成分的搭配、语意重复、对象范围(尤其是发生变化的词语);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6.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这次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B. 鲁迅先生在创作小说时善于寻章摘句,因此具有创造性,能带给读者深刻的体会。
C. 《傅雷家书》中是经典的教子之作,有人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度。
D. 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答案】 B【解析】【分析】A侃侃而谈:意思是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使用正确。
B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这是一个贬义词,与“ 具有创造性”的语境不符。
C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使用正确。
D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防疫春耕两手抓,一列列钢铁巨龙昼夜兼程,飞驰在大江南北,为广袤的田野带去无限希望。
B. 爱心人士高飞和她的朋友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广西山区,给贫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包”。
C. 被贬谪到永州的柳宗元,留连山水,俯仰古今兴废,感慨深沉,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浓烈情思。
D. 虽然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小婷获得了市作文比赛的冠军,大家得知消息后还是喜出望外。
【答案】 D【解析】【分析】A广袤:土地的面积。
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使用正确。
B崎岖:山路不平。
使用正确。
C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使用正确。
D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和“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B. 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C. 他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学习成绩日益提高,同学们都称赞他不耻下问。
D.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答案】 C【解析】【分析】A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使用正确。
B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
使用正确。
C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该词语不能用于请教老师这个语境。
D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9.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余秋雨《信客》)B.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刘成章《安塞腰鼓》)C. 天津卫九河下梢,圆滑世故,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冯骥才《俗世奇人》)D. 每一朵花,都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答案】 C【解析】【分析】圆滑世故,圆滑:形容为人处世善于敷衍、讨好,各方面都应付得很周到。
世故:通达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处世经验。
形容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会关系,顺风使舵。
也有狡猾的意思。
是个贬义词。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B.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绘得栩栩如生。
C. 马岭河峡谷两岸峭崖对峙,河谷幽深,以雄、奇、险、秀而独具特色,幽深壮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D. 这部匠心独运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山水图。
【答案】 B【解析】【分析】A.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
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这里使用正确。
B.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与句中“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搭配不当,应改为“淋漓尽致”。
C.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这里使用正确。
D.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