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最好的Multisim仿真教程
multisim仿真教程计数器译码器数码管驱动显示电路

将对话框中Node name改成与数码管相对应 的符号A。其他与逻辑分析仪的输入端的连 线都以此法行之,点击仿真开关或按F5键进 行仿真,计数器的输出和数码管的波形时序 关系则立即直观的被显示在“Logic Analyzer—XLA1”的面板窗口中。见图 12.7.2。
图12.7.3 Node对话框
由输出端QB和QD经逻辑组合电路接至计数器 (LOAD)端,构建计数进位阻塞电路。在设 计时可根据需要,由相应的输出端构建组合 逻辑电路,从而实现不同进制的计数器。
图12.7.1 计数器、译码器、数码管驱动显示电路
从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仪器中取逻辑分析仪XLA1,其上有1~F 共16个输入端,1~4端分别于计数器的四个数 据输出端QA~QD相连,第5~11端 分别与数码 管的七段A~G相连,第12端接CLK脉冲输入端。 用鼠标双击逻辑分析仪,将出现逻辑分析仪面 板窗口如图12.7.2所示。
图12.7.2 时钟脉冲、输入、输出波形时序关系图
改变逻辑分析仪Clock区(Clock/Div)的个 数,从“1”调到“32”。在图12.7.2的左侧 显示的号码为原理图的节点号码,其并不能表 示出计数器输出端和数码管的段位字母,显示 不用鼠标左键双击与逻辑分析仪“1”号输入端 连接的图线,出现如图12.7.3所示对话框。直 观,所以要对原理图进行编辑。
multisim13的使用的具体流程

Multisim13的使用的具体流程简介Multisim13是一款流行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在工程、教学和科研领域被广泛使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Multisim13的使用流程,帮助初学者迅速上手并掌握该软件的基本操作。
安装Multisim131.下载安装程序:从官方网站下载Multisim13安装程序(注意:请确保从官方网站下载以避免安全风险)。
2.运行安装程序:双击下载的安装程序文件,按照提示完成安装过程。
3.激活软件:打开Multisim13,按照软件提示输入产品密钥进行激活。
创建新项目1.打开Multisim13:双击桌面上的Multisim13图标,或者通过开始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打开软件。
2.创建新项目:在Multisim13主界面,点击“File”菜单,选择“New”,然后选择“Design”以创建一个新的电路设计项目。
3.选择电路类型:根据需要选择电路的类型,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混合电路等。
4.设置项目参数:为电路项目设置名称和路径,并选择适当的项目配置选项。
添加器件和元件1.打开元件库:在Multisim13界面的“Components”选项卡中,可以找到各种器件和元件的库。
2.寻找器件:在元件库中,通过搜索框或者浏览器进行查找。
可以按照类别、功能或关键字进行过滤和排序。
3.添加器件:找到需要的器件之后,将其拖动到电路设计界面(工作区)中。
4.连接器件:通过拖动导线或连线工具,将不同器件之间的引脚进行连接。
仿真和分析1.设置仿真选项:在Multisim13界面的“Simulate”选项卡中,可以设置仿真参数,如仿真类型(直流、交流或脉冲)和仿真时间等。
2.运行仿真:点击界面上的“Run”按钮开始仿真。
3.分析仿真结果:Multisim13可以生成电路的各种参数曲线图,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示波器或测量工具,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和测量操作。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1.网络连接问题:如果Multisim13无法连接到仿真服务器,可以尝试关闭防火墙或者检查网络设置。
模拟电子电路multisim仿真(很全很好)

模拟电⼦电路multisim仿真(很全很好)仿真1.1.1 共射极基本放⼤电路按图7.1-1搭建共射极基本放⼤电路,选择电路菜单电路图选项(Circuit/Schematic Option )中的显⽰/隐藏(Show/Hide)按钮,设置并显⽰元件的标号与数值等。
1. 静态⼯作点分析选择分析菜单中的直流⼯作点分析选项(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当然,也可以使⽤仪器库中的数字多⽤表直接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晶体管Q1⼯作在放⼤状态。
2. 动态分析⽤仪器库的函数发⽣器为电路提供正弦输⼊信号Vi(幅值为5mV,频率为10kH),⽤⽰波器观察到输⼊,输出波形。
由波形图可观察到电路的输⼊,输出电压信号反相位关系。
再⼀种直接测量电压放⼤倍数的简便⽅法是⽤仪器库中的数字多⽤表直接测得。
3. 参数扫描分析在图7.1-1所⽰的共射极基本放⼤电路中,偏置电阻R1的阻值⼤⼩直接决定了静态电流IC的⼤⼩,保持输⼊信号不变,改变R1的阻值,可以观察到输出电压波形的失真情况。
选择分析菜单中的参数扫描选项(Analysis/Parameter Sweep Analysis),在参数扫描设置对话框中将扫描元件设为R1,参数为电阻,扫描起始值为100K,终值为900K,扫描⽅式为线性,步长增量为400K,输出节点5,扫描⽤于暂态分析。
4. 频率响应分析选择分析菜单中的交流频率分析项(Analysis/AC Frequency Analysis)在交流频率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中设定:扫描起始频率为1Hz,终⽌频率为1GHz,扫描形式为⼗进制,纵向刻度为线性,节点5做输出节点。
由图分析可得:当共射极基本放⼤电路输⼊信号电压VI为幅值5mV的变频电压时,电路输出中频电压幅值约为0.5V,中频电压放⼤倍数约为-100倍,下限频率(X1)为14.22Hz,上限频率(X2)为25.12MHz,放⼤器的通频带约为25.12MHz。
Multisim仿真教程剖析

例1. 求下图所示电路的节点电压U1.U2。
50
二 求戴维宁等效电路
基本操作: 1. 利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端口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2. 求解出该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3. 绘制戴维宁等效模型
例2 求下图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51
Req=16/6.333≈3Ω
添加输入/输出节点
函数信号 发生器
1kHz 0.4V
a 0.22μ C
b Vca
R 1k
c
荧光屏
Y1
Y2
双踪示波器
45
(一) 建立电路文件 (二) 从元器件库中调有所需的元器件 (三) 电路连接及导线调整 (四)为电路增加文本 (五)示波器的连接 (六)电路仿真
46
47
基于Multisim的电路分析
1 电阻电路分析
13
设置元件的识别、参数值 与属性、节点序号、引脚 名称和原理图文本等文字 的属性设置
14
设置显示窗口 图纸格式
设置窗口图纸的大小
选择窗口图纸的 缩放比例
15
设置导线的宽度 设置导线的自动 连接方式
16
选择文件自动保存功能 并设定保存时间间隔
设置存取文件路径 设置数字电路的 仿真方式
选择PCB的接地方式
设置分析类型 设置显示状态 设置电压幅值
设置标号
设置故障
2.直流电压源
20
3.交流电压源
设置最大值 设置有效值
设置频率 设置初相位
21
4.时钟电压源
实质上是一个频率、占空比及幅度皆可调的方波发生器
22
5.受控源
1)VCVS
23
2)VCCS
24
3)CCVS
multisim仿真教程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业界精制

技术教育
1
如果将每一等份的正弦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 积用一个与此面积相等的等高矩形脉冲代替, 就得到图11.8.1(b)所示的脉冲序列。这样, 由N个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所组成的波形 与正弦波的正半周等效,正弦波的负半周也可 用相同的方法来等效。
技术教育
2
SPWM(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正弦波 脉宽调制)的控制思想,就是利用逆变器的 开关元件,由控制线路按一定的规律控制开 关元件的通断,从而在逆变器的输出端获得 一组等幅、等距而不等宽的脉冲序列。其脉 宽基本上按正弦分布,以此脉冲列来等效正 弦电压波。
方向变化,所得到输出电压的PWM波形也只在 一个方向变化的控制方式称为单极性PWM控制 方式。
3. 双极性PWM控制方式
技术教育
15
图11.8.2的单相桥式逆变电路采用双极性PWM 控制方式的波形如图11.8.4所示。在双极性方
式中ur的半个周期内,三角波载波是在正、负
两个方向变化的,所得到的PWM波形也是在两
11.8.1正弦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1. 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图11.8.1(a)示出正弦彼的正半周波形,
并将其划分为N等份,这样就可把正弦半波看成 由N个彼此相连的脉冲所组成的波形。这些脉冲 的宽度相等,都等于π/ N,但幅值不等,且 脉冲顶部是曲线,各脉冲的幅值按正弦规律变 化。
技术教育
8
如负载电流较大,那么直到使VT4再一次导通之 前,VD3一直持续导通。如负载电流较快地衰减 到零,在VT4再一次导通之前,负载电压也一直
为零。这样,负载上的输出电压uo就可得到零
和UD交替的两种电平。
技术教育
9
multisim教程

multisim教程以下是Multisim的简单教程:Multisim是一款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软件工具。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骤,帮助你开始使用Multisim。
1. 打开Multisim软件并创建新项目。
选择“File”菜单中的“New”选项,然后选择“New Design”来创建一个新的电路设计。
2. 选择器件进行电路设计。
在“Place”菜单中选择合适的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并将它们拖放到电路图板上。
3. 连接器件。
使用连线工具将器件彼此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确保连接正确,以保证电路的功能。
4. 设定器件参数。
双击选择的器件,在弹出的属性框中设置相应的参数,如电阻值、电容大小等。
5. 运行仿真。
选择“Simulate”菜单中的“Run”选项,或使用工具栏上的仿真按钮来运行仿真。
Multisim将模拟电路的行为,并显示电路的响应结果。
6. 分析仿真结果。
查看仿真结果,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这些结果将帮助你评估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7. 调整和改进电路设计。
根据仿真结果,你可以对电路进行优化和改进。
调整参数、更换器件或重新设计电路布局,以达到设计要求。
8. 保存和导出设计。
将设计保存为Multisim项目文件,以便后续修改和使用。
如果需要,你还可以导出电路图、仿真结果等。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基础操作示例。
Multisi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工具,还提供许多高级功能和特性,如多工程协作、电路板布局等。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这些功能,以扩展你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
最全面的Multisim14仿真设计流程指南

最全⾯的Multisim14仿真设计流程指南1第2章 Multisim 仿真流程本节我们⽤⼀个案例(模拟⼩信号放⼤及数字计数电路)来演⽰Multisim 仿真⼤体流程,这个案例来⾃Multisim 软件⾃带Samples ,Multsim 也有对应的⼊门⽂档(Getting Started ),只要⽤户安装了Multsim 软件,就会有这样的⼀个⼯程在软件⾥,这样就不需要再四处搜索案例来学习。
执⾏菜单【File 】→【Open samples…】即可弹出“打开⽂件”对话框,从中找到“Getting Started ”下的“Getting Started Final ”(Final 为最终完成的仿真⽂件)打开即可此案例的难度与复杂度都不⾼,因为过于复杂的电路会让Multisim 仿真初学者精⼒过于分散,难以从宏观上把握Multisim 电路仿真设计流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对于Multisim 软件的使⽤操作(如调⽤元器件、连接元器件、编辑参数、运⾏仿真)都会做尽量详细的描述,以期达到尽快让新⼿熟悉Multisim ⽬的,这也是为更简要阐述后续案例打基础。
本书在⾏⽂时描述的Multisim 步骤操作,均使⽤菜单⽅式,事实上,⼤多数操作可以直接使⽤⼯具栏上的快捷按钮,读者可⾃⾏熟悉,执⾏的结果与菜单操作都是⼀致的2.1 电路原理我们将要完成的仿真电路如下图所⽰:2⼀切不以原理为基础的仿真都是耍流氓,所以这⾥我们简要阐述⼀下原理:以U4-741运算放⼤器为核⼼构成的同相⽐例放⼤器,对来⾃V1的交流信号进⾏放⼤(其中,R4为可调电阻,可对放⼤倍数进⾏调整)。
放⼤后的信号,⼀路送⼊⽰波器进⾏观测,另⼀路作为时钟脉冲信号送⼊U2-74LS190N(可预置同步BCD⼗进制加减法计数器)进⾏计数,计数结果输出为⼗进制,经U3-74LS47N(BCD-七段数码管译码器)译码后驱动七段数码管进⾏数字显⽰。
另外U2-74LS190N配置为加法器,同时将⾏波时钟输出第13脚(RCO)驱动发光⼆极管。
multisim仿真教程

Multisim是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电路仿真软件,使用它我们可以完成对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的仿真。
对于初学者来说,Multisim也非常简单易懂,非常容易上手。
因此,今天,我将分享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实验的经验。
工具/原材料
Multisim软件
电脑
方法/步骤
首先,运行我们的Multisim软件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然后,我们需要从目录中选择原始产品以绘制电路图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组件库的分类是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基本原件”(开关,电阻,电容和电感),二极管,晶体管,模拟电路原件,TTL和CMOS。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路需求选择它们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完成电路图的绘制后,我们可以单击工具栏中的运行按钮以运行仿真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单击开关来控制开关的打开和关闭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当我们想完成模拟实验时,我们只需要单击停止按钮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另外,如果您的电路需要通用仪表,示波器和其他测量仪器,则可以从右侧的测量工具栏中选择。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当您要保存仿真电路图时,可以单击文件菜单,然后选择保存项。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九
然后,只需选择要保存的路径,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简单电路仿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本章Multisim10电路仿真软件,讲解使用Multisim进行模拟电路仿真的基本方法。
目录1. Multisim软件入门2. 二极管电路3. 基本放大电路4. 差分放大电路5. 负反馈放大电路6. 集成运放信号运算和处理电路7. 互补对称(OCL)功率放大电路8. 信号产生和转换电路9. 可调式三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电路13.1 Multisim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13.1.1 Multisim用户界面在众多的EDA仿真软件中,Multisim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受到电类设计开发人员的青睐。
Multisim用软件方法虚拟电子元器件及仪器仪表,将元器件和仪器集合为一体,是原理图设计、电路测试的虚拟仿真软件。
Multisim来源于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 echnologie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原名EWB。
IIT公司于1988年推出一个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EDA工具软件Electronics Work Bench(电子工作台,简称EWB),以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而得到迅速推广使用。
1996年IIT推出了EWB5.0版本,在EWB5.x版本之后,从EWB6.0版本开始,IIT对EWB进行了较大变动,名称改为Multisim(多功能仿真软件)。
IIT后被美国国家仪器(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收购,软件更名为NI Multisim,Multisim 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升级,已经有Multisim2001、Multisim7、Multisim8、Multisim9 、Multisim10等版本,9版本之后增加了单片机和LabVIEW虚拟仪器的仿真和应用。
下面以Multisim10为例介绍其基本操作。
图13.1-1是Multisim10的用户界面,包括菜单栏、标准工具栏、主工具栏、虚拟仪器工具栏、元器件工具栏、仿真按钮、状态栏、电路图编辑区等组成部分。
图13.1-1 Multisim10用户界面菜单栏与Windows应用程序相似,如图13.1-2所示。
图13.1-2 Multisim菜单栏其中,Options菜单下的Global Preferences和Sheet Properties可进行个性化界面设置,Multisim10提供两套电气元器件符号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美国标准,默认为该标准,本章采用默认设置;DIN:德国国家标准学会,欧洲标准,与中国符号标准一致。
工具栏是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风格。
标准工具栏:视图工具栏:图13.1-3是主工具栏及按钮名称,图13.1-4是元器件工具栏及按钮名称,图13.1-5是虚拟仪器工具栏及仪器名称。
图13.1-3 Multisim主工具栏图13.1-4 Multisim元器件工具栏图13.1-5 Multisim虚拟仪器工具栏项目管理器位于Multisim10工作界面的左半部分,电路以分层的形式展示,主要用于层次电路的显示,3个标签为:Hierarchy:对不同电路的分层显示,单击“新建”按钮将生成Circuit2电路;Visibility:设置是否显示电路的各种参数标识,如集成电路的引脚名;Project View:显示同一电路的不同页。
13.1.2 Multisim仿真基本操作Multisim10仿真的基本步骤为:1. 建立电路文件2. 放置元器件和仪表3. 元器件编辑4. 连线和进一步调整5. 电路仿真6. 输出分析结果具体方式如下:1. 建立电路文件具体建立电路文件的方法有:●打开Multisim10时自动打开空白电路文件Circuit1,保存时可以重新命名●菜单File/New●工具栏New按钮●快捷键Ctrl+N2. 放置元器件和仪表Multisim10的元件数据库有:主元件库(Master Database),用户元件库(User Database),合作元件库(Corporate Database),后两个库由用户或合作人创建,新安装的Multisim10中这两个数据库是空的。
放置元器件的方法有:●菜单Place Component●元件工具栏:Place/Component●在绘图区右击,利用弹出菜单放置●快捷键Ctrl+W放置仪表可以点击虚拟仪器工具栏相应按钮,或者使用菜单方式。
以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放置+12V电源为例,点击元器件工具栏放置电源按钮(Place Source),得到如图13.1-6所示界面。
图13.1-6 放置电源修改电压值为12V,如图13.1-7所示。
图13.1-7 修改电压源的电压值同理,放置接地端和电阻,如图13.1-8所示。
图13.1-8 放置接地端(左图)和电阻(右图)图13.1-9为放置了元器件和仪器仪表的效果图,其中左下角是函数信号发生器,右上角是双通道示波器。
图13.1-9 放置元器件和仪器仪表3. 元器件编辑(1)元器件参数设置双击元器件,弹出相关对话框,选项卡包括:●Label:标签,Refdes编号,由系统自动分配,可以修改,但须保证编号唯一性●Display:显示●Value:数值●Fault:故障设置,Leakage漏电;Short短路;Open开路;None无故障(默认)●Pins:引脚,各引脚编号、类型、电气状态(2)元器件向导(Component Wizard)对特殊要求,可以用元器件向导编辑自己的元器件,一般是在已有元器件基础上进行编辑和修改。
方法是:菜单T ools/ Component Wizard,按照规定步骤编辑,用元器件向导编辑生成的元器件放置在User Database(用户数据库)中。
4. 连线和进一步调整连线:(1)自动连线:单击起始引脚,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形,移动鼠标至目标引脚或导线,单击,则连线完成,当导线连接后呈现丁字交叉时,系统自动在交叉点放节点(Junction);(2)手动连线:单击起始引脚,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形后,在需要拐弯处单击,可以固定连线的拐弯点,从而设定连线路径;(3)关于交叉点,Multisim10默认丁字交叉为导通,十字交叉为不导通,对于十字交叉而希望导通的情况,可以分段连线,即先连接起点到交叉点,然后连接交叉点到终点;也可以在已有连线上增加一个节点(Junction),从该节点引出新的连线,添加节点可以使用菜单Place/Junction,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J。
进一步调整:(1)调整位置:单击选定元件,移动至合适位置;(2)改变标号:双击进入属性对话框更改;(3)显示节点编号以方便仿真结果输出:菜单Options/Sheet Properties/Circuit/Net Names,选择Show All;(4)导线和节点删除:右击/Delete,或者点击选中,按键盘Delete键。
图13.1-10是连线和调整后的电路图,图13.1-11是显示节点编号后的电路图。
图13.1-10 连线和调整后的电路图(a)显示节点编号对话框(b)显示节点编号后的电路图图13.1-11 电路图的节点编号显示5. 电路仿真基本方法:●按下仿真开关,电路开始工作,Multisim界面的状态栏右端出现仿真状态指示;●双击虚拟仪器,进行仪器设置,获得仿真结果图13.1-12是示波器界面,双击示波器,进行仪器设置,可以点击Reverse按钮将其背景反色,使用两个测量标尺,显示区给出对应时间及该时间的电压波形幅值,也可以用测量标尺测量信号周期。
图13.1-12 示波器界面(右图为点击Reverse按钮将背景反色)6. 输出分析结果使用菜单命令Simulate/Analyses,以上述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为例,步骤如下:●菜单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选择输出节点1、4、5,点击ADD、Simulate图13.1-13 静态工作点分析13.2 二极管及三极管电路13.2.1 二极管参数测试仿真实验半导体二极管是由PN结构成的一种非线性元件。
典型的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可分为4个区:死区、正向导通区、反向截止区、反向击穿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稳压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可以构成整流、限幅、钳位、稳压等功能电路。
半导体二极管正向特性参数测试电路如图13.2-1所示。
表13.2-1是正向测试的数据,从仿真数据r不是固定值,当二极管两端正向电压小,处于“死区”,正向电阻很大、正可以看出:二极管电阻值d向电流很小,当二极管两端正向电压超过死区电压,正向电流急剧增加,正向电阻也迅速减小,处于“正向导通区”。
图13.2-1 二极管正向特性测试电路表13.2-1 二极管正向特性仿真测试数据Rw 10% 20% 30% 50% 70% 90%Vd/mV 299 496 544 583 613 660Id/mA 0.004 0.248 0.684 1.529 2.860 7.286rd=Vd/Id(欧姆)74750 2000 795 381 214 90.58 半导体二极管反向特性参数测试电路如图13.2-2所示。
图13.2-2 二极管反向特性测试电路表13.2-2是反向测试的数据,从仿真数据可以看出:二极管反向电阻较大,而正向电阻小,故具有单向特性。
反向电压超过一定数值(V BR),进入“反向击穿区”,反向电压的微小增大会导致反向电流急剧增加。
表13.2-2 二极管反向特性仿真测试数据Rw 10% 30% 50% 80% 90% 100%Vd/mV 10000 30000 49993 79982 80180 80327Id/mA 0 0.004 0.007 0.043 35 197rd=Vd/Id(欧姆)∞7.5E6 7.1E6 1.8E6 2290.9 407.813.2.2 二极管电路分析仿真实验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引入线性电路模型可使分析更简单。
有两种线性模型:(1)大信号状态下的理想二极管模型,理想二极管相当于一个理想开关;(2)正向压降与外加电压相比不可忽略,且正向电阻与外接电阻相比可以忽略时的恒压源模型,即一个恒压源与一个理想二极管串联。
图13.2-3是二极管实验电路,由图中的电压表可以读出:二极管导通电压Von = 0.617V; 输出电压Vo = -2.617V。
图13.2-3二极管实验电路(二极管为IN4148)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后其压降基本恒定的特性,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限幅,图13.2-4(a)是二极管双向限幅实验电路。
V1和V2是两个电压源,根据电路图,上限幅值为:V1+Von,下限幅值为:–V2–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