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合集下载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教案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教案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教案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教案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地理教案1 一、教材分析^p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人文要素及其他消费要素的禀赋和开展程度的不同。

本节教材对区域差异的比拟侧重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上。

在“区域差异”中,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差异既有自然要素也有人文要素的差异。

要求在理解和掌握区域差异概念的根底上,进一步明确区域差异的各个要素的互相作用,为探究区域差异的原因打下根底。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引导学生在探究区域可持续开展时,充分关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域开发初期阶段的特点;2、理解区域开展成长阶段的特点;3、理解区域开展转型阶段的特点;4、理解区域再生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利用美国”钢都”匹兹堡的开发或我国的详细城市来分析^p 总结区域初期阶段的特点2、播放有关录像,并利用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或我国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的开展,引导学生归纳分析^p 成长阶段的特点3、提供网上查询的我国大庆,鞍山等地的材料以及教材中的”匹兹堡的困惑”等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p ,归纳出转型阶段的特点4、从转型阶段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改善措施,分析^p 归纳再生阶段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才能,树立可持续开展的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区域开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难点1、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四、学情分析^p学生在知识点与地图的整合方面有欠缺,老师在授课中注意将所教知识点罗列在地图的相关位置上。

五、教学方法导学案教学法六、课前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掌握区域差异比拟的方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英国的河流流量平稳,各河之间有运河相通,航运 价值大。
(2)日本与英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日 本 英 国 高原、低山、丘陵与 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 陵为主。平原狭小,分 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南北差异显著。北部 为温带季风气候;南 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森林覆盖率高,约占 国土的2/3,植物种类 多样
青藏高原雪山
海南热带风光
图1-2-1 生长在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
一、区域差异 1、形成原因
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 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 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 异。
2、表现 思考: 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到人类 生活哪些方面?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 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居住形态 等方面差异
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 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 但水力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 贫乏

地形 高原、低山、丘陵与 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影响,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植被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 以草地为主, 植被种类比日本少。 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
水文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 大多有运河相通。

气候



气候
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影响,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思考:说出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 说出日本和英国各自气候的成因? 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 日本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

1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

响水县第二中学2020年春学期“315”和合课堂教案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
多,主要分布在太平
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城市化化
水平高。

曾向海外大

三、辨析破学
1、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
日本为“临海型”工业布局,英国为“资源型”工业布局
2、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四、应用固学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2.关于甲国与乙国在自然环境方面的相似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是岛国
B.面积相差不大
C.气候比较湿润
D.都多火山地震
3.英国和日本自然环境的相似点()
A.地形均以平原为主
B.均为大陆性气候
C.均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河流均有结冰期
4.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比较,叙述正确()
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日本 经济大国, 经济大国,起 步较晚 高技术工业, 高技术工业, 临海 型 _____型布局 种植 业 ______业为主 地狭人稠, 地狭人稠,分 沿海 布于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 .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特征 地形 自 然 环 境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资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英国 日本 高原、低山、 高原、低山、丘 山地、 陵、平原交错分 山地、丘陵为主 布 海洋 性 海洋性 季风 温带_______性 海洋性_______ 气候 气候 _______覆盖率 森林 覆 草地 为主 ______为 高 河网密集, 河网密集,水量 河流短小, 河流短小, 丰富, 丰富,水流 水力 丰 _______丰富 稳定 _____ 煤、铁、 贫乏 石油 _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导学案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导学案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要素。

2、理解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例如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和城市等方面。

3、掌握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区域差异的方法,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的差异。

(2)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及成因。

2、难点(1)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进行综合分析。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1、气候差异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明显。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

例如,赤道附近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南北两极地区则终年寒冷干燥,形成寒带气候。

2、地形差异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不同区域的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各不相同。

例如,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有众多高大的山脉和高原;而欧洲地形则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3、土壤差异土壤是在气候、地形、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肥力和酸碱度等存在差异。

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沃,而南方地区的红壤则相对贫瘠。

4、植被差异植被类型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也有所不同。

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而荒漠地区植被稀少,多为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5、水文差异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等。

不同区域的河流由于降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文特征存在差异。

例如,亚马孙河流量大、水位变化小,而黄河则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农业差异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等存在差异。

例如,在气候湿润、地形平坦的地区,往往发展种植业;而在气候干旱、草原广阔的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二)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二)

地理竞技园试题第8期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在综合题前相应的表格内)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 .土壤、植被B .气候、地形C .水文、土壤D .植被、水文2.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 ( )A .青藏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9、10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5.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m 以下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 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6、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变化为基础 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C .由东至西:农业、牧业D .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8.东部季风区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A .受夏季风影响B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 .位于湿润地区D .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9.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受冬季风影响不明显 ②受夏季风影响明显③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都明显 ④位于阴山以北,横断山以西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B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 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 .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11、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读下图,回答20~23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读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山最可能是()A.大兴安岭B.贺兰山C.秦岭D.南岭(2)该山南北两侧山麓地带森林类型不同,导致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坡度答案:C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2)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解答】(1)据图可知,该山山麓南坡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北坡为落叶阔叶林,则该山地刚好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处,只有秦岭符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据图,南侧纬度低,水热充足,北侧纬度高,热量不足,南北自然带基带不同,主要是南北所在热量不同导致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某水平方向上的植被和气温、降水变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示某一端点的植被是荒漠,则图示地区最可能位于()A.非洲西部B.南美西部C.欧洲西部D.北美西部(2)图中M处的植被最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草原植被D.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DB【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植被左侧起点处气温在-10℃以下,说明该地位于寒带地区;右侧降水在100mm以下,年均温高,该地为热带沙漠,非洲和南美洲均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欧洲西岸的南部没有荒漠分布。

北美西部,最北部位于北冰洋沿岸,南部的美国西南为热带荒漠。

故选D。

(2)图中自左向右,太阳辐射、气温逐渐升高,而降水逐渐增加到最后急剧减少。

依据气温和降水判断,其最右侧的植被应该是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向高纬方向的自然带变化依次是荒漠—硬叶林—落叶林—混交林—针叶林—苔原。

故选B。

3、在中国的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分布着一种土壤(如图),人们描述它“插根筷子会发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周娣审核:刘红
考纲要求: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知识梳理:
一、区域差异
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不同,加上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等方面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
(2)差异性:
3、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三大自然区的名称:
2、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3、三大自然区的成因: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欧北海沿岸适宜种植牧草、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植谷物。

其原因是()A.生产习惯B.国家政策C.气候条件D.科技发展
2.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B.水文和土壤C.植被和土壤D.气候和土壤
3.下面关于欧洲西部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欧洲西部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②欧洲西部气候具有季
风性特征③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④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由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密度B.自然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地理位置
5.有关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区全部在东部季风区范围内
B.季风区的范围包括东部季风区的全部、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部分C.非季风区只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D.季风区河流的年际变化比非季风区河流的年际变化要小得多
6.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突出表现在 ( )
A.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速度
C.气候条件和人口数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
C.由东至西:农业、牧业
D.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8.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 )
A.受夏季风影响B.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位于湿润地区D.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9.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条件的差异B.水分条件的差异 C.垂直高度的差异 D.非地带性差异
10.英国早期的工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工业大多建在()
A.煤炭产区 B.铁矿产区 C. 石油产区 D. 铜矿产区
二、综合题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
A ,B
(2)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
D ,
E 。

(3)B区的主要地貌单元是
(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区
(5)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区
(6)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