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高考模拟卷1013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发生互动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
历史上曾经历多次重大能源变革,每一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
近代以来,能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能源丰富及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更快。
今天,能源更是关乎各国民生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意义重大的能源进步,是对火的利用。
大约五十万年前,人类已经学会了用火。
火使人类走出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智力,人口数量随之增加,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用火来获取有机物中累积的太阳能,人类首次支配了自然力,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进步。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能源进步是距今万年前后农业的诞生。
通过种植作物与驯养家畜,人类更有效地把太阳能转化为食物、热量和动力。
农业文明时代的燃料是薪柴,动力有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
距今约六千年前,乌克兰大草原上的人们将马驯化为驮兽。
公元1000年左右在波斯出现了风车。
水车源自中亚和东亚,从欧亚大陆到北非,在大河溪流之畔,经常能看到水车。
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影响深远的能源进步。
迄今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化石能源有泥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荷兰是第一个采用泥炭为主要燃料和动力的国家,由此开启了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时代。
英国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且有很长的煤炭利用史。
在此基础上,18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能源技术革命,即高效利用煤炭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高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 .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 42 分)一、( 18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清澈覆辙撤除风驰电掣天寒地坼.....B.饯别践约兽槛剑拔弩张前车之鉴.....C.蓦然膜拜抹杀漠不关心秣马厉兵.....D.缜密箴言甄别臻于致治忠贞不渝.....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荟萃致理名言步入正规大坝合龙B.申张梦寐已求优柔寡断分内之事C.信笺犄角之势绵里藏针粮食歉收D.撕打心猿意马文过饰非人间心酸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由于拥有巨大的财富,犹太人牢牢地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着重要一席,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美国历届政府的中东政策。
(2).在今年抗击非典斗争中,许多年轻的恋人因为工作需要分开,原定的婚礼被推迟。
(3).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不十分充足,但仍然让他们期待,课外活动使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
(4).完颜阿骨打(金朝的开创者)一生驰骋疆场,为女贞族的统一与发展建立了不朽的。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写什么景?怎样写景?为什么写景?是我们阅读分析散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C.“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谣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
D.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跳起特色不同的、风情各异的舞蹈或表演富有特色的文体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
.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
....D.朝鲜代表此言一出,谈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形势的逆转导致原本很确定的结果付诸..东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高二模拟测试语文(附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模拟测试一、阅读部分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故都的秋郁达夫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高二语文模拟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模拟题(含答案)高二语文2019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
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尽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无论如XXX难以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飞翔。
创作也同样如此,企图漠视、回避、拒绝现实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都是这个时代现实精神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它们或者呼唤新的社会理想出现,或者表现特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与努力,或者揭示出这一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表现现实,就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揭露现实中的负面现象。
对这样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种立场是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战胜这些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
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不符,难免片面、浅薄,会消损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
另一种立场是,在直面问题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爱、正义、理想,并给人以未来与希望。
对这些负面现象。
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若何反映的题目。
而真正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总是要给人以前行的气力。
还有的人认为,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写出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状态,至于是不是表现了现实糊口,并不重要。
这种概念当然是有题目的。
我们提倡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也倡议表现各种百般的题材。
可是,岂论甚么样的题材与手法,都难以离开作家艺术家糊口的现实。
纵然是那些汗青题材、魔幻题材也是现实糊口的某种反映。
它们并不一定表现现实糊口中的人与事,但依然彰显解决现实糊口题目的精神与智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
高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毅然决然恍若未然B. 瞒天过海胡言乱语C. 振聋发聩振臂高呼D. 气喘吁吁气壮山河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B.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既要保持冷静,又要积极应对。
D. 这场辩论赛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团队精神。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B.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C. 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D. 她的笑容如同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房。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B.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一代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
C. 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钢琴。
D.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就像黄鹂的鸣叫,悦耳动听。
B. 那座山犹如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
C. 她的笑容如同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房。
D.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山绿水,碧波荡漾。
B. 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C. 月黑风高,寒星闪烁。
D. 画龙点睛,一挥而就。
7.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B. 小溪潺潺,宛如一位少女在低声吟唱。
C.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D. 风儿轻拂,柳枝摇曳,宛如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
8.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嗓音洪亮,可以传遍整个操场。
B. 她的美丽如同天仙,令人陶醉。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所谓“夜经济”,是指发生在当日18点至次日凌晨6点,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消费经济。
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国民3%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夜间销售额超全天总额的50%,餐饮夜间营业额甚至达到全天总额的3%。
夜间休闲成为压力大的城市人的“充电站”,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人可以精力充沛、有创造性地投入第二天工作的关键。
我国的夜间经济经历了由单一化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最初,夜间经济是餐饮、购物等消费活动由白天向夜晚的延伸,通过增加营业时间来实现流量增加,北京的簋街、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等就是夜间经济在这一阶段的代表。
随后,夜间经济业态逐渐丰富,开始出现以夜晚营业为主的服务行业,比如北京的三里屯、后海等商圈汇聚了大部分的酒吧,成为夜间经济的标签。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夜间旅游、演艺体验等新服务业态开始出现并走向成熟,南京的“夜泊秦淮”、桂林的“夜游两江”等均是依托于政府打造的灯光夜景的夜间游船项目;三亚市政府主持修建的海滨大道更是让市民蜂拥而至,看似并未直接产生消费,但是拉动了游客流量,间接增加了城市收入;夜游博物馆、“动物园奇妙夜”夏令营等项目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夜经济”崛起的背后,这些问题值得思考》,人民论坛网,2019年10月27日)材料二近年来,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夜间消费占比逐年提升,“80后”“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高考模拟语文试卷高二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的诗歌,犹如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唐代诗人杜甫,以其“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既有对民生疾苦的深刻揭示,又有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展现了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C. 诗歌的结尾“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现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头发斑白、忧虑成疾的形象。
D. 这首诗与杜甫的另一首《春望》相比,主题和情感表达有所不同。
2.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中“烽火”和“家书”的象征意义。
(6分)3.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因:于是,就B. 释:放下C. 冀:希望D. 为:成为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中耕者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愚昧无知。
B.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兔子意外死亡的情景。
C. “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表明耕者已经意识到兔子不会再出现,但仍然坚持守株。
D. 文章结尾“身为宋国笑”表明耕者的行为引起了国人的嘲笑。
3.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高二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jīng yìng jīng yíng)B. 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C. 雨后春笋(yǔ hòu chūn sǔn)D.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将越来越深。
C.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生动的故事。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星期天,我和小明、小红、小刚一起去了公园。
”B. “这次考试,我得了100分,爸爸妈妈都非常高兴。
”C. “请把这份文件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
”D. “我国科学家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B.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
C.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飘带,蜿蜒在田野间。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用电。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大放异彩。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生动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
D. 他的演讲非常生动,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写的词语是:a. 我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难题,感到十分困惑。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生动的故事,让人爱不释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德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高考模拟卷10.1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基础知识(33分)1.默写(每格1分,共16分)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但以刘,,人命危浅,。
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
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⑤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⑥人固有一死,,,。
⑦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①我发现,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shìhào 。
②余稍为xiūqì ,使不上漏。
③听得道一声“去也”,送了jīnchuàn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④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lǐlào 。
3.改出下面每组中的错别字(4分)A.倜傥端详粗糙因地制宜含辛如苦 B.斑澜镌刻蛊惑推陈出新疏疏朗朗C.枕藉浸渍贮藏生吞活剥苍海桑田 D.铁砧掐丝萌孽相形见绌功亏一篑4.根据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改换为成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他爸爸是话剧演员,妈妈是歌唱家,平时常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很多影响,所以他也爱好舞台艺术。
②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说得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③他知道,以前的许多想法都是像空中虚幻不真实的事物,转眼就会消失,以后必须踏实努力。
A .耳濡目染侃侃而谈海市蜃楼B .潜移默化侃侃而谈空中楼阁C .耳濡目染滔滔不绝海市蜃楼D .潜移默化滔滔不绝空中楼阁5.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每逢休息的日子,他都不会丢下哥哥和弟弟去观看精彩的演出。
B.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这一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一些人根据站不住脚的理由,给他们各种莫须有的罪名,给他们种种痛苦的折磨,甚至被迫退职回乡。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一生成就卓著,其中《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四大悲剧”。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C.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
因李陵事件获罪,受宫刑。
曾任太史令,后人尊称他为“太史公”。
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计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报任安书》就是其中的一篇。
D.《渔父》,楚辞体代表作,为战国秦汉时期熟悉屈原的文人所作。
作品刻画了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屈原形象。
他与渔父的对话,表现了自己不苟合,不妥协,不随波逐流,遇事深思高举的崇高品德。
二.语言表述(8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使各短语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我一个人走进森林中。
我发现,此地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身边飞、耳畔叫。
有草木的青气,有松香味,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下面滴成一个不大的潭,岩上,一挂飞泉。
潭边,流出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
潭水,黛青色的,溪水,豆绿色。
2.用“小溪”、“小鸟”、“雨”连缀一段文字,描写出春天美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40字)三.阅读(45分)(一)18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②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③会.遭此祸④虽.万被戮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D.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B.则仆偿前辱之.责C.欲以究天人之.际 D.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C.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D.孙子膑脚,《兵法》修列5.下面几组句子中能表明自己要发愤著书,苟活以偿前债的一组是()(2分)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④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者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⑥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①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②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二)《史记·屈原列传》节选(10分)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分)A.颜色..混浊而我独清全世界..憔悴,形容枯槁脸色 B.举世C.是以见.放看见 D.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玷污2.选出对加点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2分)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能体现屈原洁身自好,不妥协,不苟合的一组句子是()(2分)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③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④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⑤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4.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渔夫”眼中的“圣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人?能找出不符合渔夫所说的“圣人”标准的一些先烈名字么?5.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2分)A.屈原过于清高,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借渔父之口,赞扬了屈原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三)一日的春光(17分)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